IEO是行情小陽春的導火索嗎?

買賣虛擬貨幣

如果說區塊鏈與物聯網和大資料等其他的數字技術有什麼不同之處的話,那麼數字貨幣算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它所形成的這個新型金融市場,決定了就算在最落寞的時候,也會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關注著區塊鏈領域,最終在行情反彈的時候,將社會的目光再度吸引到其之上,進而起到了一個燎原未來的星火作用。

近期幣市的表現,算是這一觀點的佐證——在去年年底被一些精英下達了多道死亡通知單之後,區塊鏈概念在主流社會高度不看好的情況下,隨著2019年春季數字貨幣市場的走熱再度吸引了外界的注意。而與上一輪牛市被“ICO”主宰不同,在本輪小陽春中,由交易所擔任稽覈中介的IEO似乎呈現出不遑多讓的取而代之態勢。那麼,IEO真的能夠開啟新一流牛市嗎?它又能夠持續走熱多久呢?

圖:比特幣和區塊鏈多年以來就這樣在科技領域刷著存在感

IEO:牛市的標誌物還是終結者?

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要搞清IEO崛起的原因。

從表面上看,IEO專案幣價的節節攀升似乎是因為主流交易所對專案的精挑細選與嚴格把關,但事實上,除了眾人心照不宣的高控盤之外,IEO的走熱還離不開一個大背景:那就是目前的數字貨幣市場也進入了一個小陽春。

嚴格來講:引領本輪“小陽春”的其實就不是IEO專案的沖天曲線,而是比特幣、以太坊、以及萊特幣等主流幣此前的穩步上漲。雖然主流幣反彈的具體原因尚在爭議之中,諸如“萊特幣減半”說、“量化基金入場”說、“豐水期挖礦熱”說、“華爾街神秘勢力入場”說等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主流幣價的上漲給了很多投資者一個潛在的預期:那就是數字貨幣市場的熊市已經見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大概率會持續向上,這其實才是他們敢將資金投入IEO、並在後者上漲後也不過早進行砸盤、使得這些專案的價格走出了一個相對漂亮曲線的深層原因之一。

對於這一點,人們可以對比想象一下: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去年下半年的大熊市期間,IEO的專案價格不說被很快砸穿,也是很難走出今天這樣穩定的曲線的,因為大家感覺下跌還會持續,所以只想快點套現離場。

由此來看,IEO的火爆其實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因為它的關鍵並不在IEO的專案本身,而是在於給予投資者潛在信心的主流幣那裡,而問題在於:IEO的打新專案目前在從主流幣裡吸血,而且吸血的力度正隨著IEO在各交易所的鋪開而愈發強烈。

雖然現在新專案與主流幣這兩條戰線內的資金還勉強足以支撐起各自的市值水平,但如果IEO持續擴張、導致主流幣失血過多,最終使得後者的市值上漲受限甚至直接回落,整個市場牛市預期降低抑或消失,IEO投資者、甚至於專案方本身的砸盤衝動就會開始變得強烈。

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年一級市場“上線即破發”的景象很可能就會重現,而IEO的熱度到時也會大幅下降。但這其實可能並不是因為專案本身的質量不夠好,歸根到底,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其實是主流幣的失血所引發的牛市預期消失。

去中心化融資:代價昂貴的社會試驗

從這點來看,IEO對於真正的牛市其實起到的是一個推遲其到來的作用,尤其是有些參與IEO的專案,實際上就是去年ICO浪潮中一些沒能上所的落榜選手,說是新瓶舊酒一點也不為過。而它所起到的擴容效果也基本上就是去年上半年專案氾濫的翻版。

那為什麼還有很多業內名流仍然對這種模式表示支援?除了一些利益因素所導致的態度傾斜(比如說交易所方面可以從增加的交易量中獲利)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在於,無論是ICO還是IEO,它實際上都代表了一種理想主義:那就是創業公司融資權、以及對創業公司投資權的去中心化。

眾所周知,在傳統的創投領域,一家創業公司如果想要擁有融資權,往往是要有一定“門路”的,而如果投資人想要投資相關的企業,往往也得是符合一定條件的VC機構,也就是說,創投領域的融資權和一級市場投資權都被掌握在頂層的中心化機構手裡。

而以以太坊為主的區塊鏈融資平臺由於實現了稽覈的去中介化,使得專案融資的權利下沉到了每一個有意向創業的團隊手中,而一級市場投資的權利則下沉到了C端的散戶那裡。如此一來,便實現了融投資相關權力的下沉、以及整個行業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

圖:與ICO相比,IEO的作用主要是透過設定中介來減弱融資專案方的去中心化程度

但問題在於,像IPO也好、ICO也罷,這種融資與投資的潛力是可以無限下沉、最終分佈到每一個個體的手中的嗎?答案是否定的,任何權力的合理使用,都需要使用權力的人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水平。

在去年我們已經清晰的看到:在缺乏可靠稽覈中介的情況下,如果融資權去中心化到極致、一路下沉到那些不負責任的普通人手裡,那麼大批的空氣幣將會割得同為普通人的韭菜們痛不欲生。可以說是“農民翻身,比地主還狠”了。

從那時候起,人們便達成了一個共識:“融資權和投資權決不能下沉到每一個個體手中,只有具備一定條件的專案才有資格利用區塊鏈進行融資。”但這個“條件”是什麼?專案的融資權應該下沉到哪個層次或是深度?沒有人知道。

而現在交易所為專案站臺的IEO模式,就起到了探索上面這一未知問題的“摸底”作用——如果IEO真的能夠孵化出一些有價值的專案,那就說明專案的融資權是可以下沉到“交易所站臺調研”的這一層次的,而且未來也存在繼續下沉的可能。

但如果這一波IEO全線潰敗了,那就說明交易所方面是無力保證專案的好壞的,創業公司的融資權也不能再下沉到他們所處的那一層次,而應該由更為專業的機構來進行調研、包裝與釋出。但無論結果如何,這件事情對行業來說都是有正面作用的,因為它讓人們知道了融資權的下沉的大致底線位置在哪裡。

然而,儘管像ICO與IEO這樣的融資模式與筆者之前所提到的住宿、交通等共享經濟同屬於權力下沉所導致的去中心化經濟體系,但它的試錯成本卻要遠遠高於後兩者:你選擇了一個不靠譜的民宿,頂多也就是損失一晚的旅遊體驗,但若是選擇了一個不靠譜的融資方,損失的很有可能就是大筆的投資款。

這一點無需多言,去年ICO投資者的血淚已經深刻地說明了一切。只是從歷史上的諸多時代變革來看,這種情況恐怕又是難以避免的。正如每一種成熟的醫學療法的背後往往是無數患者的苦痛一樣,一個成熟的去中心化融資模式很有可能也會給漩渦之中的當事者留下不堪的回憶。

從這點來看,區塊鏈浪潮中的散戶們最先要考慮的其實並不是賺錢,而是避險——也就是如何在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大佬們高呼時代進步口號的同時,避免讓自己成為他們在追求進步時所不惜一切付出的那個代價。畢竟很多時候,只要你老老實實留在車上,最後肯定能到達終點,但如果因為玩高難度動作而被甩到車輪下面,可能連再站起來的機會都沒有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