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央行禁令後,印度加密行業仍有三大險象環伺

買賣虛擬貨幣

引言

兩週前,印度最高法院宣佈取消印度央行(RBI)針對加密貨幣的禁令。

該禁令的解除,意味著印度本土加密企業終於可以重新獲得銀行服務,此前因金融服務渠道受限被迫停業的交易所也可以重新開張,繼續為擁有10億人的印度市場提供加密貨幣服務。

許多從業者將此視作幣圈2020年以來一個最大的利好,全球加密市場都將從禁令的撤銷中受益。

但事實證明,RBI禁令的解除並未積極反應到加密市場上,且種種跡象表明,印度加密行業的未來發展仍然險象環伺。

小蔥上週曾發文分析印度加密行業與印度央行這場“法律拉鋸戰”的博弈過程,從中可以看到,此次印度最高法院的判決僅僅是就反對RBI禁令的多次上訴所做的一個判決,並不代表整個印度監管當局對加密貨幣的態度。

印度關於加密貨幣的監管法案尚未出臺,加密貨幣在印度的合法地位尚不明確;且印度央行仍然在實質上限制受其監管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加密行業提供服務支援,並且有意就此次判決提交複審請求,這份歷經23個月博弈所獲的階段性成果並不穩固。

禁令不在但印度央行的影響力仍在:主要銀行機構尚未恢復加密服務

眾所周知,印度央行於2018年4月5日頒發的禁令給加密行業帶來的主要發展障礙在於,印度的頭部交易所被禁止處理與使用者銀行賬戶間的存取款業務,使用者無法把銀行賬戶中的印度盧比轉賬到交易所,因此無法投資加密貨幣。

那麼本次RBI禁令的撤銷,最直接的預期成效就是,印度本土加密企業終於可以重新獲得銀行服務,從而允許更多投資者能更順暢地進行加密貨幣的投資和買賣。

但實際情況是,印度的主要銀行機構並未恢復提供加密服務的支援,而是繼續等待印度央行的態度轉變。Kotak Mahindra銀行全球交易銀行業務總裁Shekhar Bhandari表示:“我們將遵循印度央行在該問題上的指示,一旦情況明朗,我們將採取適當行動”。據cointelegraph 3月13日訊息,印度一些銀行仍然拒絕處理加密相關交易,3月12日,金融科技行業律師Mohammed Danish向央行提交了一份申訴書,反對“武斷地拒絕”某些國內銀行提供支援出售或購買加密資產的服務。印度加密監管新聞和分析平臺Crypto Kanoon的聯合創始人Danish表示,已經有幾個案例報告了銀行繼續拒絕處理與加密相關的交易——包括HDFC和IndusInd銀行,Danish寫道:“在大多數情況下,銀行沒有給出任何書面溝通,但口頭通知客戶,他們正在等待印度央行在這方面的通知。”

這就說明,即使RBI禁令被最高法院全部駁回,但受印度央行監管的主要金融機構仍然是看印度央行的態度而行事,印度央行對這些金融機構依然起到實質性的約束作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正面臨一場嚴重的銀行危機。3月6日,印度央行宣佈,印度第四大銀行Yes Bank由於資不抵債被印度央行接管。

印度央行已對Yes Bank銀行的董事會實施為期30天的臨時監管,任命印度國家銀行前首席財務官庫馬爾為耶斯銀行的臨時負責人。

為防止擠兌事件發生,印度央行暫時規定儲戶在未來30天內能夠提取的現金總和上限為5萬盧比(約合678美元)。同時,Yes Bank是印度最大的兩家支付商(Razorpay和Cash free)的合作銀行,印度線上支付、轉賬也被迫受到巨大影響。

彭博社在兩天前發文稱,印度政府應該考慮官方加密貨幣,以消除對可信中介機構的需求,因為大眾對印度金融體系的信心一直在下降,不妨藉助官方加密貨幣來拯救市場信心。

印度央行始終堅持認為,加密貨幣交易的爆發,將會使銀行系統和金融機構面臨風險。在這種環境下,或許印度央行將對金融行業採取更為嚴厲的管制措施。

各方角色博弈尚未停止:加密行業的“新生”可能再遭“反轉”

小蔥此前文章“印度加密行業求生記|破除印度央行禁令的23個月”曾提到,印度最高法院對RBI禁令一案的審理過程也是各方角色的漫長博弈過程,整個過程涉及到幾個關鍵角色,印度央行、印度加密行業從業者、印度中央政府、印度最高法院。

禁令的頒發者(印度央行)和反對者(印度加密行業從業者)是直接對弈的雙方,本輪博弈以後者的階段性勝利而告終,但這場圍繞加密行業合法性的“拉鋸戰”並未就此了結,各角色方仍然在各自發力,促成有利於自身利益的新轉變。

1)印度央行仍在為維持禁令做努力。

自始至終,印度央行都認為應該對加密貨幣行業進行強監管,認為加密貨幣會導致恐怖主義融資、洗錢和逃稅等違法行為,會給廣大使用者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系統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

印度最高法院取消印度央行針對加密貨幣的禁令後的第二天,印度央行行長沙克蒂坎塔·達斯就表示,印度央行正在研究最高法院對加密貨幣的命令。

此外,據Economic Times 3月6日報道,有知情人士稱,印度央行計劃向印度最高法院提交複審請願書,以反對印度最高法院推翻央行加密禁令的判決。Khaitan&Co合夥人Abhishek A Rastogi說:“ 印度最高法院可能正在考慮印度儲備銀行的審查請願書,但目前加密貨幣平臺可以在印度運營。”

2)印度政府針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法案或成為印度加密行業的新阻礙。

和其他很多國家一樣,印度政府一直也是區別對待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雖然大力扶持區塊鏈企業,但對加密貨幣的監管十分謹慎。2017年就成立了一個部際委員會,專門負責致力於研究並提出加密監管建議。2018年市場上一度流出政府關於“完全禁止買賣和發行各類加密貨幣,並關閉所有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加密法規草案內容,但在反對這種“一刀切”做法的市場輿論發酵後,並無下文。2019年2月底,印度政府宣佈一項禁止和正式監管加密貨幣的法規草案已經完成並分發給各部門討論,負責起草該法案的部際委員會認為應該完全禁止買賣和發行各類加密貨幣;最高法院也就此事召開了聽證會,但至今尚無結論,2019年底,印度政府表示將推遲推出加密貨幣法案。

說到底,加密監管法律上的空白,是導致印度加密行業持續陷於尷尬境地的根本原因,若有相關法律法規可做依循,RBI禁令相關案件的合法性判決也將更加清晰。據ANI News報道,針對印度最高法院取消印度央行針對加密貨幣的禁令一事,印度財政部長Nirmala Sitharaman於3月4日表示,印度中央政府將研究印度最高法院的判決,以決定下一步行動。此外,據《商業內幕》3月7日報道,印度議會尚未對2019年起草的“加密貨幣禁令和官方數字貨幣監管法案”做出裁定,這項懸而未決的法案可能仍會阻礙加密貨幣在印度的繁榮發展。如果該法案被透過,它將為虛擬貨幣、實用通證和商品支援的通證引入獨特的監管框架——很可能會給區塊鏈企業建立一個複雜的排他性立法機構。

由上可見,為維護國內金融體系的穩定,印度央行可能針對RBI禁令解除一事提出複審請求,印度政府於2019年起草的“加密貨幣禁令和官方數字貨幣監管法案”也隨時可能正式推出市場,或許,印度加密市場還將重新面臨一場新的反轉和博弈。

最高法院的判決文字埋下伏筆:印度加密行業的合法地位還是問號

除上述因素外,回到RBI禁令一案的判決檔案本身,也會發現,此次RBI禁令一案判決的法律依據與加密貨幣行業人們的想象差距甚遠。

3月7日,Policy 4.0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安永印度(EY India)區塊鏈業務前主管Tanvi Ratna於CoinDesk發文談及了“印度最高法院推翻央行加密貨幣禁令”一事,Tanvi Ratna指出,該判決並非最終決定(小蔥注:央行仍可提交複審申請),並且,這份判決文字中還存在多個危險訊號。

在對印度最高法院這份長達180頁的判決書進行詳細分析後,Tanvi Ratna發現,從本質上講,整個判決取決於央行是否違反了印度憲法第19 (1)(g)條所規定的一項基本權利,即,“從事任何職業的自由”。

小蔥注:2018年4月,印度數字貨幣交易所CoinRecoil提交了反對RBI禁令的請願書,其中指出RBI對銀行不得為數字貨幣交易平臺提供服務的禁令違反了憲法第19(1)(g)條、第14條和第301條。憲法中第19(1)(g)條規定:公民享有從事任何職業、交易或商業的權利;第14條要求禁止歧視;第301條要求保證印度的貿易和商業自由。

最終最高法院的結論是,印度央行的措施違反了印度憲法第19 (1)(g)條規定,即禁止了加密貨幣交易服務商從事其職業的自由,且禁止措施與現存威脅不成比例。

裁決還得出結論稱,央行沒有拿出實驗性資料或採用其他可信的替代措施來證實(加密貨幣的)威脅。

除此之外,最高法院作出撤銷RBI禁令的判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目前還沒有禁止加密貨幣的法律”。這就意味著,一旦印度政府出臺相關法律,這項判決便無法成立。

而上文我們提到,2019年2月28日,印度政府提交的一項旨在禁止加密貨幣的法律草案有可能在印度議會獲得透過,可見,印度政府就加密貨幣的監管法案才是最終決定印度加密貨幣行業命運的關鍵因素。

小結

印度央行RBI禁令的解除並未對市場起到重大刺激,許多銀行等金融機構並未應聲重新向加密行業敞開懷抱。此外,若印度央行重新提起上訴,印度加密行業或又將面臨一場新的漫長博弈。

也許此刻,只有印度政府推出明確的加密貨幣監管法規才能平息這場變數甚多的拉鋸戰,不過,似乎輿論並未站在加密從業者這邊。

就在RBI禁令取消後的一週內,印度時報發文表示,“印度政府此時應該介入並制定一項法律,五年內禁止銀行業向加密貨幣行業提供服務。”其考量是,屆時印度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危機和欺詐等問題將得到有效改善,繼而能為加密行業提供更好服務。

整個加密社羣都在等待印度政府推出合適的加密監管框架,或許,又是一場新的反轉。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