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衍生品“認知鴻溝”:撼山易,撼價格難

買賣虛擬貨幣

2019作為衍生品交易元年,實現了月交易量從幾十億到上百億美元的規模跨越,於是人們開始認為衍生品將會主宰現貨市場走勢。

那麼,比特幣衍生品撼動價格真的易如反掌?

假設這是真的,那麼將會發生以下不可思議的現象。首先,比特幣價格將成為衍生品市場操控下的傀儡。其次,加密貨幣市場將不再會出現單邊行情,因為對於衍生品市場而言,只要波動就能賺錢。最後,以上規律將適用於傳統金融市場,例如股市期貨將對現貨產生決定性影響。

當然,以上只是聳人聽聞結果的一部分,最極端的結果則是比特幣價格一潭死水,微弱的價格差與數百倍槓桿成為市場博弈的唯一動力,掌握核心資料的幾家頭部衍生品交易所成為最終決定比特幣價格走勢的關鍵因素。

但是,到目前為止,以上所有假設還只存在於人們想象中。不過,人們也許會反問,比特幣價格操縱早已有之,即便現在衍生品不會對比特幣價格產生決定性影響,未來也會。

那麼這樣的擔心到底是否有可能發生?

“撼山易,撼價格難”

首先擺明觀點,衍生品市場不可能決定現貨價格走勢。

引用《宋史岳飛傳》裡面的經典“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對衍生品市場而言,則是“撼山易,撼價格難”!

事實確實如此,如果有人下了一份遠期合約,“一年後能搬走西山的,給1000萬美金”,只要搬走這座大山的所有花費小於900萬美金,想必就有投資者願意來承接這份合約,因為我們的機械成本支出、人力支出、石料土方等等都是可以預估的。

但如果有人針對比特幣下了一份遠期合約,“一個月後能把比特幣價格砸到8000美金的,給1000萬美金,如果沒做到,罰款500萬美金”,想必不會有人願意來承接這份合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對手是誰。

因此,在金融市場,很難真正絕對控制市場,根本原因在於,你不知道對手是誰,在哪裡,以及是怎麼想的。

那麼,為什麼會有投資者認為衍生品會決定比特幣價格?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錯覺?

首先,“比特幣就是莊家操縱的市場”反覆被強化,投資者預設接受這樣的結果。

強化這個觀點的不是別人,正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該機構歷次拒絕比特幣ETF時,總會列出一系列理由,每次理由都會產生些許改動,但有一條永遠不變:比特幣容易受到市場操縱。

SEC作為權威機構,其對比特幣的這種負面評價早已深入人心,當然,強化這類觀點的也不乏幣圈陰謀論分析師、對行業人士不清的投資者以及媒體。

其次,投資者認為迅速發展的衍生品交易會對現貨價格產生影響。

投資者會認為,既然比特幣容易受操縱,那麼在衍生品加持下,操縱幣價勢必會更加易如反掌。

衍生品發展迅速是事實,根據TokenInsight《2019年衍生品交易報告》,2019年衍生品年度交易量為3萬億美元,遠高於2018年。日均衍生品交易量85億美元,全年衍生品交易量佔比全年現貨交易量的20%。

但如果認為衍生品市場成交量上漲就能決定比特幣價格,這種認識簡直不要錯的太多。

以傳統金融市場為例,正常來說,在傳統金融市場,衍生品市場的交易量要遠遠大於現貨市場,可能是現貨交易量的7倍以上,但這並沒有影響標普、納指的十年單邊牛市行情。

我們以標普500指數為例,雖然市場不乏“標普當月連續”這樣的做多做空工具,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標普500指數的從2008年以來的單邊牛市,十年間,標普500指數從800附近上漲至最高3400附近,漲幅高達4倍。

美股價格顯然不是由衍生品市場決定的,是由美國財政政策與美聯儲貨幣政策影響,並最終由美國各大高科技公司高管回購股票導致的。也就是說,美股走勢最終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當股票發行量少於回購數量時,美股價格自然而然上漲。

如果“比特幣衍生品能夠決定現貨價格”這個邏輯是成立的,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美國股市的價格走勢完全是由衍生品市場決定?顯然不能這樣認為。

最後,在幣圈大V的帶動下,不少投資者認為幣價最終會受到衍生品市場左右,例如,近期寶二爺就曾公開評論,認為比特幣價格已經被衍生品綁架。

關於這個問題的更多討論。

比特幣價格到底會不會受到衍生品影響?

在最近釋出的一系列推文中,知名加密分析師PlanB也持有相同的觀點,即衍生品並不會影響比特幣價格走勢。

在他看來,衍生品並不是導致比特幣價格表現異常的“罪魁禍首”。根據stock-to-flow模型,即使在2017年12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批合約產品上市之後,比特幣價格表現也是符合預期的。

針對一些認為衍生品的存在會左右比特幣價格走勢的論點,PlanB對此觀點進行了反擊,他在推特上表示:

“以我的觀點,比特幣價格不受衍生品操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於2017年12月推出了比特幣衍生品合約產品,當時許多人認為比特幣衍生品的推出將會壓制現貨價格,但結果比特幣現貨價格在2017年12月創下了歷史新高。按照我之前所預期的,其實有沒有比特幣衍生品,比特幣價格在2017年底價格飆升都會發生,沒什麼特別。”

PlanB還認為,即便比特幣達到歷史新高的20000美元后邁入熊市,衍生品也不會讓後市變得更糟,他說道:

“2017年10月,比特幣價格為7,000美元,芝商所隨後宣佈上市比特幣衍生品合約產品,很多人認為此舉會給加密行業帶來希望,因為衍生品的推出有可能吸引機構投資者入場,當時甚至有人喊道:牛群來了。然後,比特幣在2017年12月翻了三倍,達到2萬美元高位。但牛群並沒有如期而至,結果比特幣價格再次下跌到7,000美元,接著進入到長達兩年半時間的熊市。”

言下之意,PlanB認為,即使是像2017年到2018年的牛熊轉換中,衍生品市場的存在也沒有對比特幣現貨價格產生影響。

一兩家交易所就能影響市場走勢?

不會的。

有人也許會認為,曾經幣圈最大衍生品交易所的宕機對價格的影響,這難道不算是衍生品影響價格走勢?

事實上,雖然該交易所每次宕機都會令整個市場抖三抖,但這種影響也只可能是小範圍短時間的,不可能對比特幣價格趨勢造成決定性影響。在經歷過幣圈312行情之後,比特幣價格依然頑強谷底重生,這恰恰體現了比特幣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

比特幣價格更像是一年四季的自然規律,秋天不會因為你開了空調就提前到來。

價格走勢就像“自然規律”

衍生品與比特幣現貨的關係,就好像球場外賭球的賭徒與場內踢球的球隊,賭球者的賭注基本上不會對比賽結果產生影響(並不絕對)。

例如,場外賭球的賭徒們,怎麼可能影響到一場曼城球隊與利物浦球隊的輸贏呢。

再例如,無論我們人類是否將冥王星視為太陽系的內行星之一,都不會影響到冥王星在2021,乃至此後100與1萬年的軌道軌跡與自轉方式。

換句話說,比特幣價格走勢就像人類情緒的“大自然化”一樣,什麼叫大自然化?就是全世界四千多萬的比特幣投資者的買賣行為,構成了比特幣走勢的春夏秋冬,這個情緒被大自然化後就變成了比特幣的高潮低谷與一年四季。當牛市到來時,那是秋風秋雨吶喊的結果,當熊市降臨時,那是冬雪皚皚呼喚的終局。

總而言之,大量不專業的散戶投資者想當然地認為一些衍生品鯨魚在提前佈局,利用現貨砸盤,進而透過價差賺到更多比特幣。而且,幣圈充斥著水平參差不齊的所謂分析師,人云亦云,透過散發各種陰謀論吸引投資者關注,導致“衍生品會決定現貨價格走勢”這樣的論調盛行。但這些聲音最終會隨時間消失,不變的是比特幣價格內在規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