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2018 年 10 月 18 日,標準共識釋出針對區塊鏈專案「EOS」(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的專案調整報告。以下為報告的主要內容。
Overview 概述
報告維持 EOS 風險等級「B+」不變,該專案屬於「一般風險」水平,需要投資者注意。
依據「標準共識一般專案投資風險評級標準(初創期)」,EOS 獲得「B+」評級的主要原因是:專案創始人 BM 知名度高,技術團隊實力強;EOS 技術創新度極高,商業模式潛力巨大;系統中心化程度較高;安全問題頻發。
基於標準共識分析師團隊調查和研究,EOS 目前的主要風險點及優勢在於:
專案主要風險
原風險點 1
短線槓桿風險不斷加劇EOS整體走勢出現短期下跌趨勢。跌幅較大,可能引發進一步恐慌情緒,引起更大的價格波動,加劇槓桿交易風險。
根據全市場交易走勢圖,EOS 整體走勢處於上升區間。但近期振幅巨大,槓桿使用風險加劇。存在短線回撥風險。
根據 BIthumb、Upbit 交易所的 EOS/KRW 和 OKEx、Huobi 交易所的 EOS/USDT 交易分析,走勢基本一致。存在短期下跌趨勢。近期下跌幅度較大,可能進一步引發恐慌情緒,並且在階段性底部區域成交量放大明顯。這種情緒化的交易行為可能會引起價格上的巨大波動,加劇槓桿交易風險。
更新如下
自 EOS 主網上線以來,EOS 價格持續下跌,價格波動增大。
自 EOS 社羣在今年 6 月宣佈並執行 EOS 主網之後,EOS 價格就開始下跌,除了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資者對於 EOS 主網匆忙上線的擔憂。因為 EOS 漏洞頻發,並沒有及時解決。這樣的擔憂在二級市場很容易被放大,造成價格劇烈波動,風險極具增加。
原風險點 2
專案創始人去留問題影響巨大。
EOS 的靈魂人物 BM(Daniel Larimer) 在業界享有盛名。BM 在 EOS 之前所開發的兩個專案位元股 BTS 和 STEEM 都很成功,但 BM 均在專案開發成功後離開去尋找新的專案,這兩個專案在其離開後趨於平淡。
EOS 面臨著同樣的潛在風險。若在 6 月初主網上線後 BM 離開團隊,會給 EOS 的社羣和專案發展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
更新如下
EOS 社羣基礎較好,BM 去留情況對專案影響逐漸減小。
從 EOS 主網啟動方式可以看出,EOS block.one 希望全球 EOS 社羣共同合作啟動主網,block.one 這種方式讓 EOS 社羣化更明顯,社羣化更明顯,有利於提高共識,專案越成熟,讓 EOS 越來越不依賴於某個人。
原風險點 3
主要技術創新實現尚未達到預期。
EOS 的技術創新點是希望解決目前交易頻率較低、交易擁堵問題。但是目前測試版本 TPS 均低於預期。
目前以太坊等公鏈支援的交易頻率很低(每秒 20 至 30 筆),並且常常發生交易擁堵現象。制約了區塊鏈專案的商業化場景落地。EOS 的創新正是希望解決這一問題。
但是 EOSIO 的 Dawn 3.0 版本在測試環境最大 TPS 為1,900,與 Dawn 3.0 說明文件中的平均 TPS 3,000、最優 TPS 6,000、理論最優 TPS 8,000 仍有較大差距。最新的Dawn 4.0 版本的測試環境下的最大 TPS,低於 3.0 版本的 1,900 筆/每秒。
更新如下
EOS 技術創新度高,但是目前尚未達到預期,系統中心化程度較高。
EOS 的技術創新度高,包括透過呼叫計算機核心的設定,呼叫多執行緒來並行打包交易這種方式最佳化資料結構、對於每一個區塊實際還有更細分的資料結構,在打包的過程中實際也有通訊傳輸的操作,進一步提高通訊效率等方式的協作效用。
DPoS 演算法本身由於中心化的原因就比 PoW 演算法效率高的多,這無可否認是由中心化換來的 TPS,但是 EOS 對於該演算法又採用了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所有的區塊都由一個固定的生產者打包產生,雖然 0.5 秒生成一個新的區塊,但實際上 6 秒(12 個區塊)才需要更換下一個區塊生產者。
根據 DApp Radar 資料顯示,EOS DApp 共 89 個,使用者的絕對量級還沒有達到商業化需求,距離商業化尚有相當距離。下圖為擷取自 DApp Radar 網站:
EOS 技術評測更新
功能評測
目前,EOS 主網已上線執行約四個月的時間,截止美國西部時間 2018 年 10 月 17 日下午,共產生約 22,138,134 個區塊,主網約 0.5 秒產生一個新的區塊,由於 EOS 從上次評測至今更新較多,本次更新主要介紹目前來看從功能角度分析 EOS 突出的特點和問題。
- 市場上有懷疑的聲音認為 EOS 雖然上線了,但是卻沒有錢包功能沒有智慧合約接入功能,使用者無法使用 EOS 主網。根據我們的研究,EOS 具備錢包以及智慧合約的接入功能的,只是所有的功能都需要配置 EOS 主程式在 Linux 或macOS 環境下進行命令列操作才可以達成,不具備視覺化的應用或 IDE。這也與 EOS 對於使用者接入的設定有關,我們認為 EOS 對於使用者的接入分為兩種,一種為區塊鏈主網底層架構使用者,一種為 EOS 應用使用使用者。
1)區塊鏈主網底層架構使用者,由於接入主網前就要持有 EOS 且接入後就可以享有一定的權利,所以 EOS 預設該型別使用者具備一定的程式配置乃至開發能力,接入的目的就是使用該款去中心化的作業系統創造價值,他們不單單只是 EOS 的持有者,因此門檻較高。
2)對於 EOS 應用使用使用者,根據 EOS 的設定,大部分的接入許可權以及初期的花費是由應用開發者承擔的,應用使用者雖然也接入了 EOS 主網,但是並不必親自進行接入操作,所以門檻自然較低。總的來說,現階段,EOS 主網的釋出版本是一款具備錢包功能、區塊瀏覽器視覺化監控、智慧合約開發與釋出、DApp 開發與使用的功能較為齊全的區塊鏈主鏈。
- EOS 主網的效能。根據不同機構以及 EOS 官方壓力測試等等的資料,現階段 EOS 主網的真實峰值 TPS 眾說紛紜,根據我們從主網上線執行至今的實時監控觀察,EOS 現階段主網的 TPS 的真正使用值幾乎沒有超過過 1,500 的時間點,這就意味著基予現階段的使用者量、應用量以及網路頻寬來講,EOS 的主網效能是穩定的且是滿足現階段應用需求的,再加上客觀來講這只是 EOS 的第一個版本,且真正的使用者量並沒有想象中的多,從時間軸的角度來講,EOS 的主網效能是基本可以滿足每一個時間段的使用者實時需求的。
- 總的來說,EOS 主網的上線執行是具備里程碑意義的大事,EOS 在第一個版本上線時就同期配套了相應的錢包、智慧合約開發功能等等接入途徑,並不像某些主網上線只是單純的 Token 流轉網路,現階段來說,EOS 的底層技術滿足現有使用者需求,且安全性經過一定的檢驗,我們預測在大量 DApp 成型釋出前一定還會有大的更新或新的技術的應用,屆時 EOS 的效能與安全性還會有新的提高,我們也會持續關注。
GitHub 程式碼質量評測
EOS 專案目前已開源,開原始碼還在不斷的迭代更新中,由於該專案程式碼有非常多細節性的創新以及需要注意的點,本次評測主要側重於關注度較高且之前沒有提到的點。
- 關於 EOS 軟體的基礎架構,很多人會說 BM 已經基於石墨烯架構和 DPoS 共識開發了 BTS 以及 STEEM 專案,那麼 EOS 在區塊鏈底層架構上就沒有什麼獨創的地方了,只是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做了微調,根據我們大量的程式碼比對以及分析後發現,這種論斷是十分荒謬的,EOS 專案的程式碼架構只能說思路上借鑑了石墨烯模組化等等以及 DPoS 的基本原理,但是每一部分的具體實現幾乎都是重寫的,並沒有直接的借鑑甚至是抄襲。
1)在整個專案架構的設計上,每一個細節性的演算法都有反覆推敲創新的痕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許可權設定上,EOS 根據持幣量、應用使用、應用開發等等使用者在 EOS 主網中的操作痕跡是對使用者有詳細的許可權設定,對於使用者許可權有數十個的加權引數設定,細化使用者的每一步操作,儘量保證整個使用者結構的乾淨穩定,從源頭控制惡意事件的發生,總的來說整體架構雖然是我們熟悉的石墨烯結構以及 DPoS 共識,但是每一部分都有基於應用實際需求的創新所在。
- 關於 EOS 的高 TPS 是如何實現的,在這裡必須提前指出的是超高 TPS 是依賴於很多降低延遲提高效率的演算法最佳化集中在一起實現的,是由很多個細節共同實現的,並不是某一個演算法的功勞,接下來介紹幾個主要的演算法實現。
1) DPoS 演算法本身由於中心化的原因就比 PoW 演算法效率高的多,這無可否認是由中心化換來的 TPS,但是 EOS 對於該演算法又採用了在某一個時間段內,所有的區塊都由一個固定的生產者打包產生,雖然 0.5 秒生成一個新的區塊,但實際上 6 秒(12 個區塊)才需要更換下一個區塊生產者。
2)對資料結構的最佳化,EOS 的區塊資料結構的設定是很不同於傳統的區塊鏈主鏈專案的,在 Block 資料結構中可以找到叫做 thread 和 shard 的設定,開始我們以為這是非常火的分片技術的使用與創新,後來我們發現這是一種新的呼叫計算機核心的設定,他可以呼叫多執行緒來並行操作打包交易,在一個節點本地就可以加快區塊的打包效率,對 Merkle Tree 資料結構的創新以提高了資料的密度。
3)通訊的效率。P2P 通訊本身相較於傳統的網路通訊就具備高效的特性,在這裡 EOS 對於每一個區塊實際還有更細分的資料結構,在打包的過程中實際也有通訊傳輸的操作,進一步提高通訊效率。
4)實際每一個創新點都只能對 TPS 的提高做出相對微小的貢獻,但是彙集在一起,就能發揮很大的作用,我們大膽預測一下,雖然現階段百萬 TPS 只是設想,但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創新以及分散式程度的取捨,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 EOS 智慧合約的問題。 EOS 較為突出的特點就在於智慧合約的相容性,它使用了新的解碼技術,可以使其他主鏈虛擬機器生成的位元組碼解碼為可被 EOS 主鏈讀懂的語言,提高了 EOS 的相容性(但是該功能並沒有得到大量的實際檢驗,只是在演算法設定中發現了這樣的模組)。
標準共識分析
總的來說,EOS 從上次評測至今,有了一定的功能實現以及技術突破,在演算法的小細節的研發上獨具匠心。但 EOS 選擇了更高的設計理想以及終極目標,現階段的研發只能說完成了現階段的目標,至於最終的實現還有一定的距離,再加上中心化程度較高的問題始終沒有很好的解答,DApp 以及使用者的絕對量級還沒有達到商業化需求,真正的效能以及實際應用價值我們還會持續關注。
新增風險點 1
EOS 安全問題頻發。
2018 年 5 月 29 日,EOS 被爆出可以利用其漏洞,在 EOS 節點上遠端執行任意程式碼,即可透過遠端攻擊,直接控制和接管 EOS 上執行的所有節點。控制了系統中全部的節點後,駭客可以竊取 EOS 超級節點的金鑰,控制 EOS 網路的虛擬貨幣交易,獲取 EOS 網路參與節點系統中的其他金融和隱私資料等。
2018 年 6 月 14 日,IMEOS 發文章稱,百萬 EOS 私鑰被駭客偷走,據 IMEOS 統計有 60 多名英文區及韓文區受害者。
EOS 在兩個月內已經出現兩次安全問題,而且在 EOS 主網上線之前,一直都有多條主網對映可能導致安全性問題的擔憂,即不安全的主鏈有盜用使用者私鑰的風險。目前 EOS 主網已經上線,但是專案是持續發展的,系統漏洞、安全隱患,也隨著專案的發展持續變化,EOS 還需建立更完善的社羣治理及程式碼稽覈機制。
專案主要優勢
專案創始人知名度很高,技術團隊較強。
專案有較大的創新性即 EOS 透過並行處理、非同步通訊解決了 ETH 網路擁堵的限制併為開發者提供資料庫、賬號管理許可權、排程、認證、通訊等功能,這使得 DApp 開發者可以專注於其業務開發,EOS 商業潛力巨大即成為區塊鏈基礎架構服務商。
以上為專案最新風險點,原文詳見以下內容。
如果任何專案方對標準共識的評級結果有疑問,或對相關資料提出申訴(包括但不限於專案運營數字、重要團隊成員變更原因、程式碼更新和最新交易表現等),標準共識分析師團隊會根據材料的真實性重新評估。
如果標準共識分析師團隊在調查過程中使用了錯誤材料而影響評級結果,或任何專案變動可能導致評級等級變動時,標準共識也會重新調查和評估風險等級。
任何專案方、利益相關方和投資者可直接透過以下途徑與標準共識獲得聯絡:
微信:「標準共識」ID:SNCrating
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