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種感受,聽了很多專家的演講,也看了很多跟區塊鏈相關的文章。當別人向你問及區塊鏈的優勢時,你的腦子裡是否會出現這三個詞:“透明、合約、不可篡改?”。那區塊鏈的這三個優勢,真的有那麼完美麼?現在很多行業都在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挖掘區塊鏈技術潛力,比如銀行、採購、零售、醫療等等。但其實,大家似乎都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不知道區塊鏈究竟是什麼。
在公司嘗試探索區塊鏈技術的企業級應用之前,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要被“區塊鏈神話”給忽悠了,所以我們希望告訴大家一直以來被人們誤解的三個“區塊鏈神話”:
誤解一:區塊鏈是不可篡改的
區塊鏈公司和區塊鏈技術愛好者們談論最多的,可能就是鏈上資料的不可篡改性——也是區塊鏈技術的“最大賣點”之一。但在技術上,區塊鏈無法做到保證完全不變性。事實上,資料一旦寫入就可以改變,只不過成本非常高而已,因此很多人只不過出於經濟考慮不願這麼做罷了。但需要說明的,篡改區塊鏈是可能的。對於某些應用程式,甚至可能需要經常修改區塊鏈上的資訊,因為錯誤、欺詐、以及其他各種因素都導致需要從鏈上刪除記錄。
誤解二:區塊鏈提供7*24透明度
區塊鏈技術的另一個吸引力在於其固有的透明度特性。但是,由於不同國家的隱私和資料保護法律規定,並非每個人都能被允許看到區塊鏈中的所有資料,所以“透明度”也不是總是能夠體現在區塊鏈上,甚至在某些地區,透明度較高的資訊反而是不合法的。另一方面,透明度還會涉及到安全問題,比如當你購買了某個貴重物品,實際地址資訊就被披露出來,此時,你可能就不會渴望提高區塊鏈透明度了吧。
在實施區塊鏈戰略時,企業需要在瞭解技術部署的同時,關注資料和隱私條例。而在上面提到的這個例子中,企業還需要考慮商業機密和反壟斷等問題。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現階段企業可能更希望開發和推動區塊鏈解決方案,而不是純粹的區塊鏈架構。
誤解三:程式碼即法律,智慧合約即法律
毫無疑問,區塊鏈系統能夠提供去中心化且安全的交易和事件處理功能。但這個功能的前提,其實都基於了一個共識的假設——“程式碼即法律(Code is law)”。
“自動執行”的智慧合約概念,主要是希望剔除中介環節——例如,如果某個服務沒有按照承諾完成交付,那麼客戶就能自動收到退款。但問題是,這些程式碼規則不是法律。智慧合約僅僅是編寫在軟體裡的業務規則,這些規則只是編寫程式碼的程式設計師、或是企業自己來約束的。因此,如果要實施智慧合約,企業必須要牢記程式碼不是法律,如果沒有單獨的合同協議,智慧合約將不具備法律約束力。
那麼,區塊鏈技術究竟該如何被利用呢?——從你的實際用例開始對於現在很多正在探索區塊鏈技術的企業IT高管而言,絕大多數並不知道這樣做是否真的能夠為企業帶來成本效益,或者是否真的切實可行。因此在嘗試部署區塊鏈技術時,企業必須要瞭解自己的業務實際情況,清楚地明白區塊鏈技術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所以,企業可以從理解實際用例開始深入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比如,你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你試圖捕捉哪些機會?為什麼某個問題沒有被其他技術解決?
再詳細解釋一點的話,如果你的需求確實需要完全不可篡改,或者你的交易流程過於複雜且成本極高,那麼可能值得考慮部署區塊鏈解決方案。但在實施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區塊鏈技術的全部可能性和侷限性——不要只關注短期效果、不要高估區塊鏈技術、當然也不要低估區塊鏈技術。所以說,在沒有搞懂自己企業跟區塊鏈的結合點之前盲目跟風,很容易造成專案的失敗。加之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成本高,這樣做也很容易給企業造成鉅額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