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人想與陳純院士探討的若干區塊鏈問題

買賣虛擬貨幣

注:忽如一夜春風來。區塊鏈政策一錘定音,無疑給了行業強心劑。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場景結合問題上,還存在許多亟待突破的核心。以下轉至待字閨中公眾號文章,希望對行業者有所思考 。

Dear 陳純院士,

您在10月24日下午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的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作了講解,並談了意見和建議。報道只能根據您在2019 CCF區塊鏈技術大會做的《聯盟區塊鏈關鍵技術與區塊鏈的監管挑戰》主題演講,做些猜測。不對的,還請您原諒。

院士您講的應該是從聯盟鏈的角度去看整個區塊鏈技術,其中很多的技術要點都是很好很重要的,而且是有深度和遠見的,給您點贊。其中包括:

1. 聯盟鏈的四大關鍵技術:高效能;安全隱私;高可用;高可擴充套件。確實都是區塊鏈很核心的技術和難題。

2. 鏈上鍊下資料協同技術四大發展方向:大規模高效能點對點網路;模組化安全密碼學協議;高效能可程式設計計算引擎;可定義的資料分發協議。相容性永遠是一個新技術要大規模使用的必備條件,Web是建立在網路之上,移動網際網路是建立在網際網路之上。

3. 區塊鏈的監管技術四大發展趨勢:區塊鏈節點的追蹤與視覺化聯盟鏈穿透式監管技術公鏈主動發現與探測技術以鏈治鏈的體系結構及標準。去中心化不代表不需要監管,完全依靠技術不考慮人性是不切實際的,所以監管是必要的。

整個演講都抓住了技術的重點和指明瞭發展方向,很不錯。但其中您談到的一個案例,也許是我比較笨,非常想與院士您探討,儘管鄙人與院士差著十萬八千里。

院士您在演講中提到的案例:

最近有一個例子也是非常好,政務方面的公積金,住建部和中國建設銀行做了公積金的管理,全國491個城市的公積金,等於491個節點現在連在一起,不管什麼城市的公積金,不管公積金所管轄的每個人,可以異地很方便的操作。這個如果不用區塊鏈以前無法想象,你要麼把資料全部集中在一起,要麼就是各自的,我覺得這是很好的應用。

這個系統和場景我能理解,也很好理解,對一個工程師來說,“這個如果不用區塊鏈以前無法想象”,卻是值得商榷,也是我想與您討論的地方。

其一,491個節點,全國14億人口,異地操作,這個問題或系統,感覺不會是不可想象。如果問題是如何打通這491個節點,區塊鏈之前的技術也是可以實現的。

其二,引進區塊鏈技術之後,是不是每個節點(應該是鏈下子系統)還是自管自的資料,然後只是把資料的索引和簽名(後設資料)放到區塊鏈節點上,那麼這麼做,用之前的技術也應該不是無法想象的吧。

其三,到底區塊鏈上存的什麼資料,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如果節點上是原始資料,那麼這時其實已經把資料全部集中在一起了。如果沒有,那麼原始資料依然是分散的,只是區塊鏈用來建立了連線,分散的資料還是可以被單個節點篡改的,只會引起鏈上資料和鏈下資料不一致,損失已經造成。

院士您又接著講了具體的實現框架,您提出了兩種選擇。

就像剛才講的公積金專案,它是點對點的491個點完全是區塊鏈系統,而下面公積金系統又是傳統的網路應用系統,是這麼構起來,區塊鏈在上面,下面有其他,反過來也可以把區塊鏈系統嵌入傳統系統,鏈上鍊下資料協同需求可能會特別重要。要求鏈上鍊下資料,如果能夠協同就能確保關聯性和一致性,這個非常重要。

這時,就有些納悶了,兩種選擇都有可能,那咱們到底是用的哪種方案?咱們真的實現了區塊鏈方案嗎?否則怎麼可能這也可以那也可以。那我姑且假設兩種方案都做了實現。

如果第一種方案,491個節點構成區塊鏈系統,公積金系統還是傳統網路。那節點上存的是什麼資料,是後設資料嗎?如果只是後設資料,那麼公積金系統的資料被篡改了,系統除了監測出資料的不一致性,還能做什麼?並不能像比特幣系統一樣防止篡改呀。這個有些不理解,好像區塊鏈發揮的作用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

如果第二種方案,理解您的意思是這時必須每個節點都是全資料,也就是說真正的改造傳統系統,將所有的資料匯聚到一起,而且每個節點的資料是一致的,這種一致時透過共識機制完成的,這種方式更像是區塊鏈的實現,也許才能保持關聯性和一致性。那麼這和您之前提出的“不可想象”的論斷是有些矛盾的,也就是說要把所有資料聚集到一起。

學生學識淺薄,希望得到您的賜教。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真心希望能得到您的釋疑,讓我們跟著您的腳步,實現“區塊鏈技術的整合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再次謝謝陳院士。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