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如何阻止經濟大衰退的重演,並建立一個更包容、更繁榮的全球經濟。
金融市場的週期性是不可避免的。
當經濟難以跟上不斷飆升的資產估值,投資者被迫重新調整預期時,說明經濟進入蕭條期。在消費者敢於支出的經濟環境情況下,那些從經濟衰退中倖存下來並持續增值的優質企業開始蓬勃發展,泡沫破滅後,進入經濟繁榮期。
這一過程將迴圈往復,擴張,衰退,再次擴張。
2008年金融危機並非自然規律造成的。相反,這是一個信任破裂和潛在的災難故事,只是發現時已經太晚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將全部控制權交給少數銀行家體系造成的。
此時,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釋出了比特幣區塊鏈的程式碼,從而迎來更透明、更包容的全球經濟。他觀察了一下傳統機構造成的金融破壞,發現比特幣或許可以解決金融體系中的一個關鍵缺陷(對信任的需要)。
誰應該為經濟大蕭條負責?
自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以來,全球經濟再沒經歷如此嚴重的衰退。2007年12月到2009年6月的經濟衰退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減少了6%,失業人數超過3000萬。並非所有階層的人口都受到同等的影響,少數民族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而造成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卻逃過了任何形式的處罰。
金融體系的不透明掩蓋了人類的貪婪,最終導致全球經濟崩潰。
21世紀初,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市場促使許多人去申請抵押貸款,來實現擁有住房的美國夢。銀行將這些抵押貸款捆綁在一起,以債券的形式出售給投資者,使投資者有權收取房主支付的貸款。然而,系統中不同的參與者在處理這個新的投資類別時犯了一系列嚴重的錯誤,導致自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災難。
商業銀行曾向信用評分較低的房主發放綜合抵押貸款,以增加他們的資產基礎。這些抵押貸款被稱為次級抵押貸款,通常是可調節利率的,這種利率從超級低開始,然後飆升至不可持續的水平。由於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許多信用有問題的個人開始用大量的抵押貸款來購買房地產。當市場開始降溫,利率開始上升時,這些次級貸款者大量拖欠貸款。
雖然次級抵押貸款本身具有破壞性,但如果沒有證券化,或許能遏制次級抵押貸款所造成的損害。
投資銀行將這些不良抵押貸款打包成可交易資產並出售給投資者的行為是有罪的。隨著牛市的肆虐和風險偏好的增長,高盛、摩根士丹利和貝爾斯登等投資銀行開始將抵押貸款捆綁在一起,形成一種新型的高收益金融工具——抵押貸款支援證券(MBS)。隨著基礎抵押貸款開始變壞,持有MBS的投資者看到他們的收入來源被凍結,引起了廣泛的市場恐慌。當時管理著2750億美元資產的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因不負責任地進入MBS市場而損失慘重,以至於這家擁有158年曆史的公司在單季度虧損39億美元后不得不申請破產。
如果沒有評級機構的支援,金融巨頭們就不可能為MBS創造如此有利可圖的市場。
評級機構表面上負責保護投資者免受金融不當行為的侵害,但也因為支援了不可靠的抵押貸款支援證券而有罪。標準普爾(Standard and Poors)、穆迪(Moody's)和惠譽(Fitch),這幾家負責金融市場質量控制的機構,都對這些抵押貸款支援證券給予了AAA的評級,儘管其中包含的抵押貸款質量很差。根據評級機構提出的邏輯,由於每種證券都包含許多不同的抵押貸款,所以這些證券具有足夠的多樣性,因此可以獲得較高的評級。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他們都忘記了考慮一個系統性風險:如果整個房地產市場崩潰,那麼所有人將無法償還抵押貸款,從而導致抵押貸款支援證券惡化。當這種確切的情況發生時,許多人將矛頭指向了評級機構,指責它們透過為自己的投資銀行客戶評級為AAA來換取更高費用,從而為客戶提供便利。
那些“太大而不能倒閉”的保險公司確保承擔最大風險的是美國納稅人,這進一步加劇了這種風險。
保險公司透過出售這些風險證券的信用違約掉期(CDS)保險合同,在已經搖搖欲墜的系統上增加了一層額外的風險,如果這些債券違約掉期,保險公司將被迫支付大量的錢。CDS合約的內容如下:作為交換,從被保險方收取固定保費,如果抵押擔保違約,保險公司有義務償還其債務。當MBS開始下滑時,保險公司突然發現自己負債累累,卻沒有足夠的資產來償還債務。在金融危機的關鍵時刻之一,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在其CDS業務上損失了300億美元,這家瀕臨破產的公司向政府申請了850億美元的援助,才避免了破產。
“做多比特幣,做空銀行家”已成為區塊鏈行業的戰鬥口號,該行業試圖用基於去信任、透明協議的去中心化金融系統來取代銀行系統的信任和自利行為。
去中心化金融(DeFi)如何改進當前的體系?
DeFi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核心價值主張可以分為三大類:透明度、信任度和激勵機制。
透明度
儘管法律要求傳統金融機構公開其財務資料,但眾所周知,這些機構透過一些會計操作來規避一些財務報告要求。在著名的金融瀆職案中,安然公司透過會計漏洞和特殊目的實體隱藏了數十億美元的債務,後來在2001年的破產醜聞中被曝光。
藉助區塊鏈技術,金融系統主要功能的每一項操作,無論是發放貸款、交易衍生品還是起草保險合同,都可以在鏈上完成,以供所有人驗證核實。
普通人不再需要依賴於傳統機構提供的資料準確性。而是,任何人在做出財務決策時都可以直接查詢區塊鏈。例如,基於區塊鏈的抵押貸款支援證券將包含每個抵押貸款的記錄,投資者可以直接評估這些資產的健康狀況,而不是盲目地相信評級機構會為他們做出評估。
無需信任
在金融風險管理領域,交易對手風險是指交易中某一方違約的可能性。對交易對手的信任是傳統金融體系的基礎。例如,購買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發行的10年期債券的投資者必須相信該行能夠在足夠長的時間內保持償付能力,來支付利息和資本。但是,如果說2008年的危機證明了什麼的話,那就是我們不應把金融巨頭的不朽視為理所當然。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和雷曼兄弟(Lehmann brothers)分別存在了85年和158年,才被大蕭條拖垮。
建立在區塊鏈基礎上的金融產品無需信任,而是利用分散式共識和智慧合約,透過滿足某些預先設定的條件,自動執行的合約立即進行清算,從而消除交易對手風險。
更新賬本的是那些有經濟動機保持誠實的礦工和驗證者,而不是銀行。此外,智慧合約技術允許提前在區塊鏈上設定的智慧合約中的交易條件。一旦滿足了這些條件,自動執行的軟體就會自動執行協議的條款,所以不會有任何一方違背承諾的風險存在。
假設Bob和 Mike簽訂了一份簡單的期貨合約。Mike有一家汽車公司,而Bob在生產期間向他供應鋼材。由於對周圍的經濟環境和鋼鐵價格上漲的前景感到不安,Mike想以今天的價格鎖定下個月的鋼鐵供應。為了做到這一點,他與Bob簽訂了一份合同,其中規定Mike在下個月下訂單時有權以1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1000噸鋼材。
Mike和Bob可以將各自的資產鎖定在智慧合約中,而不是相互信任地交付,智慧合約將在預定的時間自動執行協議,同時仍然允許他們在合同期間擁有全部所有權。
激勵機制
如果在複雜金融產品上進行高風險押注的人能夠感受到自己行為的經濟後果,那麼2008年的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相反,大銀行和保險公司承擔了過多的風險,並且能夠透過複雜的金融工程將風險傳遞給投資者和客戶。當經濟形勢很好時,銀行家獲得可觀的佣金和獎金,當經濟惡化時,受到經濟危機衝擊最大的是社會底層人民,而不是導致危機的銀行家。
去中心化的金融系統透過將權力從主要機構手中轉移到人民手中,來重新調整風險和回報。
參與遊戲的個人,他們依賴於這個系統生存,在這個系統如何運作的問題上應該有發言權。例如,用於發放貸款的去中心化平臺MakerDAO,允許其本地MKR代幣持有者投票決定使用者從系統中貸款的利率。MKR代幣持有人直接體驗他們的決定的結果,他們被激勵去減少任何不必要的風險,並從整個網路的最大利益出發。
去中心化的金融創造了一個新的願景,一個更包容、更透明、更有彈性的金融體系,該金融體系依賴於密碼學和共識,而不是容易犯錯的人類。去中心化的金融體系可能是防止下一次金融海嘯造成無法估量破壞的防波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