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在即的ST(Security Token)是蜜糖還是砒霜?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 丨 孫茳濤

最近,以太坊上首例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的誕生進一步加劇了STO的熱度。北京時間10月13日,美國電商巨頭Overstock旗下區塊鏈平臺tZERO完成了證券型通證發行(STO),傳統企業的不斷加入讓STO從區塊鏈小圈子邁向了更為廣闊的大眾世界。

再加上一直以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證券型Token的念念不忘,納入監管;納斯達克對STO的充分關注,想要打造證券化的全新平臺;以及背後諸多資本大佬虎視眈眈,蠢蠢欲動……基本可以預計,2019年或許成為STO的爆發之年,或者說STO元年。

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言,ST是證券Token化的金融實踐,既然是實踐就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想一想,就在一年多以前,愛西歐的火爆曾經讓多少人歡呼雀躍,讓多少人一夜暴富,又讓多少草根在瞬間完成了逆襲,實現財富自由。可短短几個月間,就變了光景,從當初以為能夠取IPO而代之變成在許多國家都不再擁有合法身份;從人們趨之若鶩到避之不及;從巨大的財富效應到現在98%以上的破發率。

那麼,呈現愈來愈火爆之勢的Security Token是重蹈覆轍,還是煥然新生;而對於利益相關的各方來說,它究竟是蜜糖還是砒霜,這恐怕是我們每個區塊鏈從業者都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一、在我看來,於證券而言,Security Token是天賜的禮物,是資產證券化的最新解決方案,必然將改變整個證券行業,並給資產證券化帶來全新的想象空間。

我們都知道馬克思關於貨幣的理論中,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話,叫做“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前一句是指金銀最初出現在市場上只是普遍商品,當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需要一種固定的等價值商品作為交換媒介,即一般等價物;當一般等價物都集中到金銀上,由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才是貨幣,所以金銀並不是一來到世界就成為貨幣的。後一句的意思是說貨幣天生應該由金銀來充當,或者說金銀天生就具備了充當貨幣的優良特點,這是由金銀的自然屬性決定的。

那麼同理,至少從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我們可以說“ST天然不是證券,但證券天然是ST”。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所謂的Security Token只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給Token的分類,而Token本身是伴隨著區塊鏈而產生的,與證券原本並無關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為它具備證券的相關屬性才強行決定把它納入證券監管,並命名為Security Token。但是,當資產證券化的程序因為當前的證券載體及屬性受限後才發現,由區塊鏈而產生的Token其實可以完美承載這樣的功能,它的公開透明、分散式儲存、不可篡改等屬性天然匹配證券,尤其是資產證券化。

我們知道,Token是區塊鏈世界的權利憑證,Coin是其表現形式。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觀點,在實用型通證和證券型通證的分類下,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幣之外的所有Token都具有證券特徵。在這種背景下,證券通證發行,用來標記許多資產、商品和金融工具。這意味著規模較小的公司有機會迅速從全球投資者中募集資金,還不用承擔高昂的發行成本。比如,在美國,使用證券法中Reg D和Reg A+等框架進行融資的公司,無需聘請律師就可以保證遵守他們的監管或法律法規。

正因為證券天然是ST,所以短短几個月以來,各種STO如雨後春筍般湧出。我們看一下幾個成功案例:1、tZERO,透過大額證券通證融資,募集資金1.34億美元,資金用於建設發展證券通證,正式得到認可後的tZERO STO可以採取類似於股權眾籌的方式募集資金,將股權和Token進行一定比例的兌換。2、HydroMiner (H3O),歐洲第一次完全符合法規的證券通證融資,已經成功完成了250 萬美元證券通證預售,資金用於大型、環保的電子貨幣採礦專案運營。3、Templum Markets ,為科羅拉多州一個度假村推出了證券型通證“Aspen ”,該Token代表著度假村的股票。4、Vdax,首家面向華人投資群體的持牌Security Token投資平臺,由區塊鏈集團Goopal投資孵化,目前該平臺已獲得Token交易的牌照,並將自己定位成合規的STO交易平臺。已於2018年10月16日上線,率先支援使用USDT購買美股。

可以說,STO之所以不會重蹈愛西歐的覆轍,最大的原因就在於STO所代表的資產是真實存在的,它切切實實將有價資產進行上鍊並且Token化,具有股權屬性、利潤分配、投票權等傳統證券性質,並透過非公開募集和公開募集方式對外募資,基本上能與任何形式的投資和資產掛鉤和錨定,包括股票或大宗商品等。各國監管部門也一直在試圖將它合法化。

就目前看,Security Token有以下四種形式:

1、通證化風險投資基金(Tokenized VC Funds),一個通證化的風險投資基金為通證持有人提供對基金份額的索償權。

2、類股票通證(Share-like Tokens),可以具有諸如對某一實體享有所有權份額、LP份額、投票權、股息、利潤份額或對未來成功的某一實體享有利益等特徵。

3、資產支援通證(Asset-Backed Tokens),可以用於可替換或不可替代的資產,在這種情況下,資產可能需要一層抽象層。該層採用截然不同的資產並將其捆綁在一起,類似於房屋抵押貸款組合在一起以建立證券的形式。

4、加密債券(Cyprto-Bonds),消除中間商和序號產生器構,減少結算時間並降低運營風險。

二、新事物的出現必然打破舊有的格局,ST的證券屬性引發了各參與方的異動,所有人都面臨選擇問題,對於區塊鏈從業者而言選擇更加直接,他們將面臨向左還是向右的問題,即踏踏實實做應用場景落地,還是擁抱證券屬性,徹底把區塊鏈作為載體或工具。

相關資料統計,現在已經有超過20000名STO發行方在排隊,等著發行自己的證券化通證。新一代安全令牌的發展將更好地實現身份管理,透過KYC(瞭解客戶規則)和AML(反洗錢)機制進行跨境交易。2018年下半年證券交易組織的出現將使2017年Reg D限制解鎖的證券通證交易成為可能,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符合SEC規定的美國通證產品。

不過,20000名發行方這個數字實在是讓人震驚,它一方面佐證了STO的火爆,另一方面則顯現出了巨量的泡沫危機——利益面前,越來越多的人想分一杯羹。不過,在監管政策還不明朗,落地實踐沒有真正有效展開,市場培育尚未進行的時候,各相關方都應該謹慎行之。

一直以來,我對區塊鏈的看法都不那麼狂熱,作為重構生產關係的一項底層技術,我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認為它的突破點在1+3領域,1指的是金融領域的實踐,3指的是確權、物聯網和智慧財產權領域。如今,STO的火爆讓我更加確認年初的判斷,也讓我認為,區塊鏈從業者到了需要作出抉擇的關鍵時刻。不過,這種抉擇應該取決於專案本身,團隊架構,所在國的監管政策,資金實力,以及過去有無金融/證券領域的從業背景,而不是盲目追風STO熱潮。

1、專案本身是否契合是最大的先決條件,一定要看到你的競爭對手在哪。比如一家公鏈需要關注的就是技術標準或者交易平臺。9月11日由開發者Stephane Gosselin在GitHub提交的新提議ERC1400,被看作STO即將爆發的徵兆——此前並沒有區塊鏈巨頭參與到STO之中,可見以太坊在區塊鏈領域的地位暫時依然不可動搖。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其他想以技術標準輸出者身份進入STO的公鏈專案,將面臨異常強大的對手。

2、資金實力是否匹配決定在競賽中能走多遠,在資本寒冬時期尤為關鍵。相比於一紙白皮書就能融資的愛西歐,STO的門檻和要求要高很多,手握資本的各路機構、大佬在親眼見證愛西歐的低迷和中小區塊鏈企業的艱難處境後,會對進入STO的區塊鏈專案抱有更加審慎的態度,所以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援,卻想著靠STO去資本市場上賺取利潤,基本沒有希望。

3、所在國監管政策則是最大不確定因素,但合法合規是基本底線。雖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ST有相關要求,但真正意義上的合規STO交易平臺依然短缺,尤其是當STO瞄準的市場從體量為幾千億美元的數字貨幣,轉向體量為數百萬億甚至上千萬億美元的有價資產時,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再輕視它。不過,區塊鏈全球性、自由流動等特點,導致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進行區域性的監管;而巨大利益面前,甚至深刻的證券變革面前,各國之間也必定互相防範。所以,如何在複雜的監管中尋求合法合規,是想介入STO的專案方最需要關注的不確定因素。

4、金融/證券從業經驗則是能否佔得先機的條件,人才儲備至關重要。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區塊鏈從業者大多數來自網際網路/科技領域,較少金融領域,應對區塊鏈這一底層技術自然沒有問題,但是需要融入大金融/證券的話,就顯然不足。所以,想要介入的專案方,必須吸收更多金融/證券業人士。可以預見,在不遠的將來,STO的熱潮將使得區塊鏈專案方從扎堆矽谷到齊聚華爾街。

如果上述四點基本達到,對於專案方來講,是可以親身投入到這一偉大的變革中去,那麼STO對於你來說就是蜜糖。如果上述四點基本達不到,就應當踏踏實實去做基於區塊鏈的場景應用落地,STO於你暫時並無太大關係。如果各種條件均不具備,卻強行介入,STO於你則無異於砒霜,只會在資本和幣圈雙重寒冬之下,加速專案死亡。

本文由“區塊鏈星球賬號”釋出,2018年11月8日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