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恆進:從財富轉移看未來世界的貨幣

買賣虛擬貨幣

與“先行者”同行

蔡恆進 | 武漢大學博導、EveriToken公有鏈發起人兼首席科學家、深圳區塊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任正非最近講中國應該有自己的Libra,一個國家比一個公司更有信用來做未來的全球貨幣,其背後的思考實際上很深刻。關於libra所帶來的影響,我們必須從世界歷史上的財富轉移,進行更深遠的認知和準備。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的兩千多年以來,歷史比較長的朝代只有漢、唐、宋、明、清。除了分為西漢和東漢的漢朝,和分為北宋和南宋的宋朝,自秦以來其它朝代都不超過300年。

蒙古人打通了東西方的連線,向西方展示了東方的財富,西方終於可以走出中世紀的黑暗,在東方財富的滋養下步入工業文明。公元1500年前後,從葡萄牙開始,西方諸國開始逐漸登上世界舞臺,但是其各自的統治地位都沒有持續300年。

西方財富中心的不斷遷移,其本質與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中國一開始就以天下為己任,囊括了可以有效統治的人口和土地,財富中心不是轉移出去而是在華夏地區重新興起。

財富如何形成?財富中心如何更替?如此巨集大的話題,我們如何觀察?我不會從國家層面,反而要回到每一個個體的財富實現。

1.從“自我肯定需求”觀察財富的實現

依據人的參照依賴心理特徵,排除掉隨機的和完全非理性的需求之後,將需求分為兩類——理性經濟需求和自我肯定需求。理性經濟需求是每個人在其已掌握資訊的基礎上做出理性選擇後產生的需求。與之相對的是自我肯定需求,它是人在理性經濟需求之外的,建立在對自己的主觀判斷上的需求。

自我肯定需求源於比較,人所進行的比較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將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另一種是將自己與他人比。這兩種比較加上人對自己的肯定而產生了一種不同於理性經濟需求的自我肯定需求。因為人是傾向於肯定自我的,在面對選擇時,人更傾向於做出有利於自己的判斷,更傾向於認可自己,並期望獲得高出平均水平或超出過去水平的報酬或認可。

將每個人的自我肯定需求加總起來,就得到了一個社會(或一個團體)總的自我肯定需求。因此總的自我肯定需求必定會大於這個社會當下產出的總供給。這樣在可分配資源與人們總需求之間必然存在一個缺口。

凱恩斯的需求不足理論是針對消費環節的,與我提出的自我肯定需求過剩並無矛盾。分配環節的供需缺口對任何統治者(或管理者)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維持一個社會的穩定和諧,統治者必須想辦法尋找資源來填補這個缺口。

縱觀歷史上各個國家各個時期的發展,我認為有四種主要資源供給方式來填補這個缺口,這就是財富湧現方式:

我們熟悉的一種方式是崩潰後的再出發。

以中國為例,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最長不超過四百餘年,就會經歷一次改朝換代。每一次改朝換代,百廢待興,規則和制度要重建,資源被重新分配和佔有,資產重新在低水平上定價。最高統治者透過放權讓利,讓社會成員追逐資產,從而使資產價格逐漸上浮,少量的付出就能獲得較大的回報,全社會總的自我肯定需求較易得到滿足,中國歷史上的盛世是這一過程的集中體現。

西方近五百年來財富中心的轉移與中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有相同的機制,其崩潰的實質都在於舊的財富分佈結構不能較好地滿足全社會的自我肯定需求,而另起爐灶才給人們新的希望。落後部族對發達的國家的佔領也有著與改朝換代相同的性質。

第二種方式是外部獲取,包括與外部社會進行貿易、自然的領土擴張、古時遊牧民族的搶掠,以及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瓜分和掠奪。

當今世界,對於發達國家而言,在大部分情況下,發動戰爭的成本遠遠高於獲得的回報。只有過去的遊牧民族,例如13世紀的蒙古,掠奪比他們發達的國家(例如宋朝)才更有意義。比他們發達的國家擁有他們期望得到的財富與物品,所以不管是透過貿易還是掠奪,落後國家能從發達國家獲取新形式的財富或物品,這正是他們滿足不斷增加的社會總自我肯定需求的方式之一。在這幾種外部獲取的方式中,貿易是最長久也最實用的方法。重商主義國家強調要出口大於進口,使國家內部的和諧發展在外部財富的補充下得以實現。

第三種方式是透支未來,用未來的財富來彌補今天的缺口。

透過印鈔、借貸、債券、股票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我們可以提前使用未來的資源。未來是無止境的,那麼將未來的財富和資源預先支取,用以滿足當下的需求,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這種方式能夠迅速提升使用者當下的競爭力,畢竟兩個其他條件都相似的競爭者,如果其中一方透支了未來,那麼他就擁有了更大的比較優勢。這是一條極其簡便而且短期效用巨大的方法,因此每當遇到較大的經濟困難時,大部分的統治者都會選擇這條金融創新的道路。

原則上講,未來是無止境的,因此透支可以非常大。但是這種透支行為的伸縮性也很強:當經濟狀況較活躍時,人們的情緒也比較樂觀,這時對未來的信心較高,因此透支也會更多;而當經濟狀況不好時,人們對未來持悲觀情緒,那麼他們就會更關注現有的財富和未來的保障,因此透支也就會相應減少。這種對未來信心的波動使得金融市場缺乏穩定性並導致金融危機。

另一種方式是學習和自主創新,包括制度層面和科學技術層面。

制度的創新表現為社會制度的改變,技術創新則由新技術、新發現帶來。制度創新使得舊的生產關係被新的、更先進的替代。而科技創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技術革命,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四次大的技術革命,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是以一個或多個技術領域為先導,波及生產生活的各個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得社會成員的自我肯定需求得到滿足。向外學習與自主創新相比更少耗費資源、更具爆發力,因此後來者居上的例子屢見不鮮。

2.未來的財富如何湧現?

關於未來,有幾個不同層次的理解:一個是我們要預期未來,比如能預期到比特幣什麼時候漲跌,那你當然就能從中獲利;其次是搶佔未來,比如企業家知道接下來的趨勢的5G,那麼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在別人做出來之前把它做出來;還有一種是創造未來,比如馬斯克做的Starlink,60顆衛星一次性發上去,要部署幾萬顆衛星,是在創造一個未來。

而現在區塊鏈技術的崛起以及分散式商業的探索,實際上也是要改變不合理的,比如說貧富差距過大、速度過快,以及渠道被少數公司佔領、個人資料被少數公司壟斷等問題和現狀,本質上是做一些平衡未來的事情。

區塊鏈技術之所以重要,有一個非常緊迫的原因, 那就是AI技術的快速發展。

AI技術的發展速度超過很多人的想象, 大多數人都遠遠低估了它的發展速度和帶來的影響。比如說最有一個大家可能都聽說過的Deepfake, 它可以把人的穿著的衣服去掉, 或者給它一個臉的輪廓它可以生成一個很逼真的漂亮的影象出來, 或者用一個晚上的照片然後變成白天的場景。因為AI能力的增強,未來作假變得非常容易, 未來我們會面臨很多的虛假資訊。

因為區塊鏈有不可更改的特性, 用區塊鏈來證明這個資訊在歷史上是曾經存在的, 就變得更有價值。很多人說上鍊的資料不一定是真的, 但是這個問題恰恰是要倒過來看, 我們一開始都是假設資料都可能是假的, 大家要做的就是向其他節點自證清白。

這樣一種對未來的平衡,將開啟什麼樣的財富轉移?

正如前面講到的, 西方几百年來這個財富中心的轉移, 從最早的西班牙, 到葡萄牙, 到荷蘭, 再到英國、然後美國的這麼一個財富中心的轉移。目前中國處於第二,有承接世界財富中心的可能性。如果再加上新技術的快速發展, 那麼中美之間的這個金融對抗就會更激烈了。

但是,加密貨幣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即在這種激烈的對抗下它可能是另外一個承接財富的池子。

雖然我們不能預測這件事什麼時候可以發生, 但是我們在理解區塊鏈價值的時候, 也要把這個維度考慮進去,這也是當初中本聰在比特幣上線的時候寫的那段話所指的維度。對於中本聰來說他是想用比特幣來與主權貨幣對抗。

3.libra的出現將這個格局明朗化了

Libra一開始只是會說作為支付手段, 作為一個有抵押的穩定幣。但問題在於, 如果金融市場有風吹草動, 大家對主流貨幣信心動搖的話, Libra這種有財富做抵押或者backup的話肯定會更有吸引力。所以不管Libra怎麼宣告怎麼跟聯邦政府勾連, 一旦有很多人使用的話, 那它就是一個全球化的競爭性的貨幣。

美國政府當然知道Librad對美元有威脅, 但美國政府背後也不是一個人, 每個部門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Libra應該會有各種博弈, 但總的趨勢是擋不住的, 目前各個部門的聲音也不一樣, 如果Libra很快和相關部門勾兌好, 那短期來說的確是有助於美元在世界上的地位, 而且會多弱小的主權貨幣造成更大的壓力。但是稍微長遠一點看, 它跟所有的主權貨幣都是敵對關係。 因為美元現在是老大, 所以實際上它對美元的威脅最大。

美元背後是政府背書,理論上講是透過未來的稅收來支援美元。但是現在美國政府每年的赤字是1萬億美元,積累了超過22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務。22萬億是很大的數了,中國的外匯儲備也才幾個萬億,但這實際上還不是美元最大的弱點。更可怕的是美國政府有龐大的社會保障和醫療健保等等的負債,這是對公民做出的承諾,折現到現在是200萬億美元的量級,這比我們現在看到的美國國債還大一個量級。

雖然,我們可能在未來能嘗試用機器人創造更多的價值來填這個坑,但也很有可能坑還來不及填問題就已經爆發了。

相比一下,中國的財政情況會好很多,因為至少國內還有很多的國有企業,價值量在百萬億人民幣之巨,雖然國內也印了很多鈔票導致房價上漲。這裡的差異在於,美國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作為世界霸主欠的債太多了。而中國才發展數十年,負擔比較小。

Libra的意義非常重要,絕不可輕視。

比特幣的記賬方式是UTXO,以太坊用的是account-based的記賬方式。Libra還帶有account-based的色彩, 但是還強調了transaction本身, 即move, 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這個和以太坊已經不太一樣了。

Account-based的記賬方式天然有一個缺陷, 就是它的帳戶有限制, 比如後來提到的分片或者跨鏈就比較麻煩。所以在設計Move的時候是把這兩個問題是充分考慮到的, 再加上考慮上億的使用者, 共識機制也是用了一個新的共識機制叫HotStuff, 把它做成Libra的BFT, 即拜占庭容錯的這種共識機制。

Libra目前是聯盟鏈, 節點的數目是可以控制的,它初步定的是100個節點。另外, Libra希望五年之後變成permissionless, 也就是公有鏈。

它給的幾個例子裡, 比如說把幣從一個賬戶轉到另一個賬戶, 有Move這個module的話就可以直接實現了。第二個例子是, 類似賬戶邀請制, 即我打給對方一筆錢, 同時幫對方建立一個賬戶。第三個例子, 我把幣放在一個地方等另一個人來取, 如果對方沒有取的話我可以撤回來, 還允許其他人幫他拿走, 實際上這種賬戶就是有比較多的變化了。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Libra還是會推下去, 畢竟數字貨幣世界確實需要價值錨定, 有了價值錨定可以對其他的token定價變得更加方便。而且因為Libra的使用者足夠多, 可以把更多的使用者帶進區塊鏈的世界。

雖然Libra目前採用聯盟鏈方式, 但是要面對上億使用者的情況下挑戰還是很大的, 到達這種使用者量的時候的TPS能有多大目前還不清楚。我猜測這個還是有限制的, 首先全球網路本身就有延遲。你達成共識實際是有一定時間的, 打包的大小本身也是有限制的, 而且如果包太大,對使用者來講也不是很方便。

在我看來, 這種設計還是蠻笨的, 尤其到5年之後改為permissionless就更艱難了, 估計到時候需要徹底的結構上的改變才行。

4.everiToken是怎麼思考和準備的?

我們有一個核心創新就是token-based記賬方式。在分析了比特幣的UTXO和以太坊的account-based之後我們提出的一個新的記賬方式。這個記賬方式有很好的特性就是天生支援並行, 因為我們關注的是token的所有權, 只要簽上誰的名字就是屬於誰的, 而不是關注兩個賬戶之間的動作。因為涉及兩個賬戶的動作它必須同時完成才不會出錯, 很多發生的盜幣事件就是因為這兩個賬戶他不能平衡, 所以整個的鏈會垮掉。

另外, token-based的記賬有一個特點是它的每個token都是有ID的, 如果說涉及到盜竊或者51%攻擊, 那麼配合一定的治理機制是可以有效防止這種雙花的, 尤其是51%攻擊這樣的雙花。同時Token-based的token對第三方監管是非常友好的。

即使只談fungible token, 即貨幣意義上的token的話, token-based的設計也比Libra的設計要好。我們很容易把它做成總行、支行、分行這種關係,且可以支援無限擴充套件, 並且能做到Libra能做到的所有特性。

大家可以理解為用支票來做支付,當然這個會涉及到清算的問題,當然,只有在分行之間或者跨行才會有清算的問題,在電子世界裡清算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在token-based模型的設計裡,更重要的是我們特別適合non-fungible token,因為未來幣不僅僅是現在的主流貨幣,更多的是區塊鏈世界裡有不同的token對應不同的資產, 甚至是不同的意識片段。我相信精神世界的東西需要定價,也需要進化, 我相信這一塊其實是更大的一個世界。

為什麼說non-fungible的token比fungible的token更重要, 從non-fungible的然後到同質化的會給大家帶來方便, 那麼到未來在數字世界的話, 異質化的token會變得更有用。這背後還是自我肯定的需求。如果大家都追求同樣的財富的話,追求人民幣的財富,或者是美元的財富,或者是Libra的財富,這種追求實際上是比較蒼白。畢竟你再富也富不過世界前幾名的這種富豪,這種財富的積累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個滿足自我肯定需求的最好方式。

實際上在文字出現之前就有很多token, 通常是用陶瓷來做的, 或者是用石頭打磨的。所以,這種token被稱作“陶籌”。每種token都有自己特定的含義,你可以想想它每個token和token之間說代表的意義和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

everiToken我們所理解的Token含義是很豐富的,更像陶籌說代表的含義。

假如我們賦予追求的東西特別的意義, 比如說一個明星發的token, 對粉絲來講來收集他的token是遠勝於去收集人民幣或者美元。也可以是影視作品,每一個作品對應的是token的發行,不同的人群會去收集更多的自己想要的token、這才是我能想象的未來的世界,讓很多人找到自己的圈子, 找到對他來說更有價值的場景去收集token,而不是像現在只是收集銀行的財富。

*最後,我們來暢想一下未來的世界貨幣,它應該是什麼樣子?

未來的世界貨幣不可能將利益與責任剝離開來,必須能夠透過政府(或者央行等機構)進行兜底。自我肯定需求是人類的基本屬性,人性如此,人的認知有差異,長此以往必定兩極分化。

歷史週期、財富中心流轉,這些規律都告訴我們,到一定程度就會需要重構(崩潰後的再出發),但在重構之前,還會經歷諸多起伏,這些起伏波折就需要被兜底。

未來,小孩從出生就可以有token,父母、老師、社會為其賦值賦能,這就是未來價值的生成方式。未來的世界可以有非常多種的token,但都要錨定到公有的價值標杆,也就是錨定到未來的世界貨幣。

未來的世界貨幣應當和每一個行業、組織、個人的token打通,是一種計價標準。世界貨幣也要透過對財富底層個人或組織補充,來調節未來預期,保證整個生態的健康執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