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洲傳統金融進軍加密貨幣市場的步伐正在加速,而亞洲傳統金融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渠道相對要稀少很多,立足香港的火幣科技,能否成為“亞洲灰度”?
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排名前20的對沖基金Marshall Wace正計劃入局加密貨幣行業。該公司以押注股票的流動性而聞名,也是最新一家入局加密貨幣行業的巨頭,其資管規模達到550億美元。目前,該公司正在與相關投資方談判,為數字金融交叉策略基金(digital finance cross-over strategy)籌集資金。
Marshall Wace其實早在今年5月已經涉及加密貨幣相關領域,該公司曾以4.4億美元成為穩定幣USD Coin發行公司Circle的主要投資方之一。如今,Marshall Wace將針對穩定幣、數字貨幣支付系統和區塊鏈技術等領域進行投資。該公司已經開始招聘員工,計劃組建一個專門的加密貨幣投資團隊。
對沖基金進軍加密貨幣市場並非罕見,並且未來會越來越多。6月份,基金管理公司Intertrust對全球100家對沖基金首席財務官進行的調查發現,5年後加密貨幣在對沖基金的資產中平均佔比將達到7.2%,規模可能達到大約3120億美元。
此前,德國新《基金定位法》於7月1日生效,允許約4000個現有機構投資基金投資加密貨幣資產,德國國內的特殊基金(Spezialfonds)將被允許將其投資組合的20%投資於比特幣等加密資產。
作為第一個承認比特幣合法的國家,德國在對加密資產的定義上也表現友好。今年3月2日,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釋出的一份有關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託管業務的指導意見。據意見條款,BaFin 將諸如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定義為“加密價值(Crypto Values)”,並將其作為一種新的金融工具。
美國灰度基金成為傳統金融進駐加密貨幣市場的重要渠道,如今歐洲經濟最強的兩個國家,一個德國一個英國,一方面拓寬渠道,一方面也在加大進軍加密貨幣市場步伐,頗有接力灰度引領市場發展的中心的姿態。
相形之下,亞洲的資本環境支援傳統金融進駐加密貨幣市場的渠道就相對少很多。整體來看,亞洲最大的兩個金融中心是香港和新加坡。香港有火幣科技,新加坡有星展銀行。而星展銀行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專注度不夠,只有火幣科技有機會接力灰度,成為引領傳統資本進軍加密貨幣市場的軸心。
火幣科技全資子公司火幣資管在今年4月22日發行了4只基金產品。3只100%投資虛擬資產的基金分別是比特幣跟蹤基金、以太坊跟蹤基金、主動管理的多策略虛擬資產基金以及1只 區塊鏈礦業相關的私募股權類基金。成為傳統資金投資加密貨幣市場的重要渠道。
火幣科技能成為傳統資本進軍渠道的基本條件是持有合規牌照。早在去年7月,火幣資管就獲得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4類及第9類牌照,相關基金可在監管範圍下,可以進行10%以內的虛擬資產投資。今年3月,火幣資管升級了上述兩個牌照,不受10%投資額度的限制,意味著火幣資管可以投資超過10%包含100%的虛擬資產。
因為合規渠道稀缺,因此火幣科技具有接力成為傳統金融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樞紐,成為“亞洲灰度”的機會,但真的要成為現實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
灰度基金的崛起,是在2020年全球央行放水大通脹的背景下,大量傳統資本湧入,繼而使加密貨幣市場整體爆發,而灰度剛好是難得的合規渠道,成為了一段時間內引領市場的軸心。而如今美聯儲已經開始有加息預期,全球央行放水的背景已經淡化,而加密貨幣市場的牛市也從今年4月以後進入整理行情。在這樣的背景下,灰度基金的產品已經有很高的負溢價,成為了傳統資金進入市場的阻力。所以,加密貨幣市場行情是火幣科技接力成為“亞洲灰度”比較重要的困難。
但是,火幣科技相比灰度又有不一樣的地方,灰度本質是信託,機構進入以後,需要從二級市場贖回,而火幣科技則不然,對投資機構相對要友好很多。那麼相信隨著加密貨幣市場再度進入上升週期,火幣科技會比灰度有更多不一樣的表現。
總體來看,歐洲國家的傳統資本近期加快步伐進軍加密貨幣市場,這一動作或許會在幾年以後體現出更大的威力。屆時,加密貨幣市場的主導權,就會主要在歐美國家。而在亞洲國家中能夠平衡市場結構,不讓歐美獨大的,目前來看或許只有立足香港的火幣科技。
希望未來有更多像火幣資管一樣滿足監管,合規持牌的加密貨幣基金出現,壯大亞洲加密貨幣市場,不會讓市場定價權偏向歐美國家,促進市場更健康地發展。
Cointelegraph中文作為區塊鏈新聞資訊平臺,所提供的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Cointelegraph中文平臺立場無關,且不構成任何投資理財建議。請廣大讀者樹立正確的貨幣觀念和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鑑於中國尚未出臺數字資產相關政策及法規,請中國大陸使用者謹慎進行數字貨幣投資。
來源:https://cointelegraphcn.com/news/whats-the-difficulty-for-houbi-technology-to-become-asian-graysc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