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鍊量會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指標,而跨鏈將是萬鏈互聯的基礎。”螞蟻集團副總裁、智慧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曾坦言。日前,一項由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主導的區塊鏈跨鏈國際標準正式啟動制定。
標準讓跨鏈“語言”統一
據瞭解,該跨鏈標準全稱跨鏈資料認證及通訊協議(Standard for Blockchain Interoperability-Data Authent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代號為P3205,是一種面向同構及異構跨鏈的資料認證及通訊協議。
當前,不同型別的區塊鏈使用的是不同的資料結構,證明方法也存在差異化,導致了驗證複雜度高,信任根不統一,跨鏈方需要整合多類客戶端。
該協議旨在解決異構跨鏈的底層基礎的資料互認問題,並搭建鏈間通訊通路,允許區塊鏈之間在多個應用層次通用靈活地進行多種模式的跨鏈互操作。
簡單來說,不同的區塊鏈網路相當於不同地域的人,他們內部會各自「方言」來交流,但要跨地域交流需要互相學習對方語言。P3205標準則可為不同型別的區塊鏈提供統一的資料格式,讓講不同「方言」的區塊鏈使用「標準普通話」進行跨鏈互動;這其中還建立了一個可信安全的資料傳輸通道,讓業務在由區塊鏈組成的價值網際網路裡靈活地進行價值交換,且跨鏈全鏈路可信可追溯、安全可控。
據悉,該協議當前已成為全球最大非營利性專業技術組織IEEE認定國際標準,並在螞蟻多代區塊鏈產品以及Hyperledger Fabric產品中得到適用性驗證。
跨鏈領域的應用與突破
跨鏈這一概念並不算新。早在2016年,V神就在《Chain Interoperability》中對跨鏈的技術方案和應用價值進行了詳細闡述。
其發展,源於企業合作需求的日益加深。
當下,區塊鏈行業在落地過程中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各個鏈大多處於“各自為政”的半封閉狀態,鏈與鏈之間的通路無法打通,鏈上資訊和資產無法進行跨鏈互動。本質原因,源於不同機構採用了不同架構的區塊鏈服務或解決方案,而其底層的區塊鏈平臺技術不一致。
去年年底,螞蟻集團區塊鏈技術總監閆鶯透露,2020年螞蟻會重點關注於跨鏈技術。她表示,“當前每個業務都有自己的一條鏈,但每個鏈都有自己合作的企業,跨鏈技術的需求已經來臨。”
的確,無論是資產之間的互換與轉移,資料共享或業務協同等,都離不開跨鏈技術的支援。今年7月17日杭州上線的全國首個區塊鏈電子印章應用平臺中,就運用跨鏈技術打通司法部門,實現證據的快速核驗。
隨著需求的增加,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內跨鏈技術正在發光發熱。
如於2018年1月上線主網的Wanchain跨鏈平臺(萬維鏈),旨在為不同區塊鏈系統提供資產互換或轉移,緩解驗證人中心化問題。
再比如螞蟻鏈的跨鏈產品ODATS。該產品於2019年9月26日釋出,旨在提供低成本、安全、跨平臺的互動操作,構建跨鏈通訊基礎設施。
今年2月份,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釋出了《WeCross技術白皮書》,宣佈開源區塊鏈跨鏈協作平臺WeCross支援多種主流開源區塊鏈平臺。
今年3月31日,趣鏈科技開源了跨鏈技術平臺BitXHub,專注於異構聯盟鏈間的賬本互操作,旨在解決跨鏈中的交易捕獲、傳輸以及驗證的核心難題。
百度也於今年推出了可信跨鏈平臺(BCP),目前已開源非事務寫入性跨鏈方案。旨在為不同鏈上的資源分配地址,實現不同區塊鏈資源快速定位。
2020年的區塊鏈早已不再是空中樓閣,在其逐漸落地的今天,跨鏈技術也必將成為其發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