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終將體驗數字版的覆水難收(二)

買賣虛擬貨幣

|本文翻譯自Venkatesh Rao 2017年的《Blockchains Never Forget》一文,因為太長所以分三部分翻譯。第一部分請戳這裡。

社會的不可逆性

在人類事務中,也許沒有比無視歷史的本能要求而選擇寬恕更強大的力量了。要能夠設計出能夠與這種力量共同作用的數字神器...

現在所有常見的區塊鏈隱喻都是——一種防止雙花的數字貨幣,作為一般數字分類帳,去中心化的公共資料庫,反對壟斷的協議經濟等等--都輕描淡寫或掩蓋了區塊鏈的本質特徵:絕對的、制度前的、社會的不可逆轉性。

讓我給出一個可行的定義:

如果觀察事件的主體無法觀察到它並返回到事件前的資訊狀態,則該事件在社會上是不可逆轉的。

一個社會上不可逆轉的事件,一旦被載入史冊,就有可能永遠存在。必須採取特別步驟,防止記憶影響未來的現實;類似於wabi-sabi杯子上的用金子去修繕裂開細紋的過程。如果用一個詞來描述這個過程。

這個詞就是寬恕(forgiveness)。

用計算的術語來說,寬恕是決定為行動建構一個與歷史提供的理由相悖的理由,從而增加行動的自由。寬恕,就是不要成為歷史的囚徒,也不必透過抹去或重寫來毀滅歷史。寬恕是一個暫時的非零和遊戲。另一方面,忘記,就是為了解放現在而摧毀過去,這是一種建立在零和博弈基礎上的更懦弱的模式。

寬恕的行為讓人想起著名的維克多·弗蘭克的名言:“在刺激和反應之間有一個空間。”在那個空間裡,我們選擇與之前的自己自相矛盾,並因此實現成長和自由。”

來源:Unsplash

在人類事務中,也許沒有比無視歷史的本能要求而選擇寬恕更強大的力量了。要能夠設計出能夠與這種力量共同作用的數字神器,就彷彿擁有了與宗教人物相媲美的力量。

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寬恕是我們在工程化不可逆的社會計算系統中必須處理的中心現象,就像位元的刪除是計算不可逆的中心現象一樣。透過 "擦除 "來免除債務的思想與擦除位元之間的聯絡並非偶然。

在區塊鏈上面對社會不可逆性時,你最多可以建立並記錄其他事件,以逆轉前一個事件的一些影響。但你無法撤銷或忘記過去發生的事情。

在colony.io上,如果我誤付給你1個代幣,你可以建立一個空的任務,預算1個代幣,然後把它分配給我,我就可以接受。

colony.io

這是一個無傷大雅的交易,其中寬恕的成分比較微不足道。但是,如果金額不是小數目,或者一方或雙方作出承諾,他們將不得不因為是否擁有該token的基礎上重新談判呢?如果該token駐留在公鏈上(以ether計算),並且gas的價格在錯誤和修復之間跳來跳去,該怎麼辦?

為了修復這種情況,我們中的一方必須原諒另一方的錯誤,因為這個錯誤影響了我們兩個人。不同於單方的衝鋒陷陣,也不同於透過行政手段實現的隨意回溯,這對行為需要兩個人之間進行寬恕的計算。一個人必須請求寬恕,另一個人必須給予寬恕。

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這一對交易會部分抵消,名義上是代幣,但兩者都會在區塊鏈上被記錄和記憶。這有什麼意義呢?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回顧並思考社會記憶的歷史,或者歷史本身。

歷史的歷史

我們的記憶被進化設計成不完美的、有限的、嘈雜的、妄想的、一廂情願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但它們不是被設計成善於遺忘的。

人類的集體記憶中充斥著許多所謂的儀式化遺忘。比如,我們會說這樣的話:

就當沒發生過吧。

忘了我說的吧。

我們能重新開始嗎?

我就當你沒這麼說。

(停,怎麼這麼像感情中的渣男渣女)

這些例子揭示了一個關於人類大腦的社交計算的一個顯而易見但又容易被忽略的事實:它是不可逆的,是預設的,只能因意外、約定俗成或例外情況被遺忘。歷史上,大量的社交技術的發明正是為了抵消或治理這種預設的不可逆轉性的影響。人類的故事被預設為永久記錄,只是由於主要是以活生生的記憶和口述傳統的形式在人類大腦中演化,所以才會被永久記錄下來。

大腦,就像區塊鏈,而不像傳統的機構,不是設計來忘記或任意改寫歷史的。

生物記憶的不可逆性來自於與區塊鏈不同的物理機制,但效果是相似的。人腦不能輕易忘記這個特點是一切設計的基礎。人類的大腦,就像區塊鏈,是里程錶的精神後裔,而不是車輪。如果說電腦是大腦的車輪,那麼區塊鏈就是大腦的里程錶。

來源:Unsplash

我們的記憶被進化設計成不完美的、有限的、嘈雜的、妄想的、一廂情願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但它們不是被設計成善於遺忘的。許多影響我們思維的認知偏差(尤其是確認偏差和解決方案厭惡)的存在,是為了減輕記憶過失帶來的更痛苦的影響。意識、潛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結構界限部分地遵循著它們控制不可改變的記憶效果的輪廓。

當然,被記錄下來的是最具適應性的歷史版本,而不是與物質現實最接近的版本。但關鍵是,儘管我們在形成記憶的過程中扭曲了記憶,並透過認知扭曲使當前的行為與記憶保持一致,但我們的大腦不會全盤改寫或遺忘。當然大腦也不會提供有意識的遺忘機制,讓我們隨便刪除記憶。

除了嚴重的腦損傷,或者不受控制的熵減,如果你經歷過,它就存在於你的大腦中,隨時被喚醒、被灼燒。區塊鏈的工作量證明也是一樣。

當一段不堪的記憶進入你的大腦,而你認為唯一能做的就是忘記它的時候,其實你就是在選擇原諒別人(或自己)的錯誤。寬恕就是剝奪歷史塑造未來的力量。這是我們能得到的最接近於神經撤銷按鈕的東西。我們的大腦處於一種不斷進化的狀態,不斷受傷和修復傷疤。

人工寬恕(Artificial Forgiveness)

區塊鏈為人工寬恕提供了基礎,就像計算本身為人工智慧提供了基礎一樣。

正如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所指出的,人類狀況的湧現性架構是建立在三個基本的、原始的行為之上的:即做出承諾、違背承諾和原諒違背承諾。

這些有點像人類社會作業系統中的NOT、AND、OR的原始操作。

三者中的一個與另外兩個不同:作出承諾和違背承諾可以在普通的、邏輯上可逆的計算中建模,而寬恕只在不可逆的社會計算中才有意義。你只能原諒你不能忘記的事情,如果你真的能忘記一些事情,那麼寬恕的概念就沒有意義了。

在計算上,你可以認為寬恕是一種信念的採用,它解決了你曾經的行為方式和現在想採用的新的行為方式之間的衝突。它的代價更大,因為你現在必須持有兩套相對於同一行動的信念:你不會採取行動的記憶(很可能是痛苦的)和另一套你會採取行動的信念。對比以下兩個說法:

你背叛了我。

你本可以不背叛我的。

我原諒你。

以後我仍可以把你當作有正當行為的人來相處。

對比:

你背叛了我。

我將忘記這個事實,改寫歷史。

你對我是真心的

因此,我將相信你。

第二種說法,導致了歷史意識的淨簡單化狀態。就是沒有信仰,選擇假裝遺忘。前者不僅記錄了額外的信仰和斷言,還包括了自願的信仰決定。寬恕從根本上說是一種混沌的魔法,是一種決定接受之前的無法自圓其說,並勇敢的自相矛盾,生活在可能是真實的地方。

漢娜-阿倫特在《人類的處境》*中認為,寬恕不僅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而且基督教透過在其神學中制度化地規定了踐踏和寬恕的行為("寬恕我們的過失,就像我們寬恕那些踐踏我們的人一樣"),從根本上重寫了人類的社會作業系統。寬恕就是說,我不能選擇遺忘,但我可以選擇不讓記憶影響我的行為。

*德國出生的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在1958年寫下了她的著作《人類的境遇》,這本書追蹤了人類的存在和經歷,從古希臘人到現代人,但特別關注是什麼使政治經驗與眾不同。

阿倫特將兩種生活進行了比較:"vita activa":行動的生活"vita contemplative":沉思的生活。她說積極的生活包含三個部分:勞動、工作和行動。前兩個部分讓我們能活著,但第三部分“行動”是阿倫特認為在哲學上最重要的部分,它讓我們有了發明的自由,使我們能夠做新的事情,追求新的東西。

阿倫特認為,寬恕既是一種本質上的人類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發明,必須經過特殊的想象,才能脫離歷史而存在。

區塊鏈為人工寬恕提供了基礎,就像計算本身為人工智慧提供了基礎一樣。

區塊鏈處理錯誤(如我們的1token糾正的例子)的獨特之處在於:你可以修復一些錯誤的影響,但你不能重寫事務本身的記錄。只要區塊鏈還存在,它就會一直存在。它不斷地提醒我們,曾經,我們中的一個人給另一個人造成了一點小小的不便,我們需要原諒他,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在傳統的計算中,你可以刪除舊版本的電子表格,代表著同一個欠款問題的解決方案。你可以建立一個狀態描述:我們的關係沒有記錄錯誤和糾正錯誤的記憶。

如果有區塊鏈在其中,你就無法做到這一點。這裡有一個深刻的原因:機構,即人類規模的原始道德計算機,在歷史上一直缺乏有意義的寬恕能力。

(未完待續)

作者:Venkatesh Rao

翻譯:Jessie

原文連結:https://www.ribbonfarm.com/2017/05/25/blockchains-never-forget/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