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原油市場一夕之間重挫30%,引發包括中東股市、歐美股市在內的全球資本市場雪崩,其中美股更是遭遇“黑色星期一”,道指、標普500、納指開盤1分鐘即觸發熔斷,截至盤尾均收跌在7%以上。
在這次雪崩中,不僅美股瞬間蒸發了3萬億美元的天量,而且僅五大科技巨頭(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Facebook以及微軟Microsoft)的市值就一夜縮水3300億美元。
330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據CoinMarketCap資料顯示,截止3月10日,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也才2500億美元(比特幣以1600億美元的市值佔據64%),也即當下整個Crypto市場的直接價值和茅臺(2000 多億美元)相當,但卻遠不及五大科技巨頭一夜蒸發的市值,更遑論上萬億美元的蘋果、微軟等單個網際網路巨頭的體量。
Crypto未來將至,留給市場的時間已然不多
從投資角度,弱小和低估往往蘊藏著機遇。針對整個區塊鏈和Crypto市場的體量演變,“全球最大的BTC持有機構”灰度(Grayscale)或許最具發言權——手握近30萬枚BTC、在2019年斬獲頗豐的它,近來轉向研究 “世代更替”對巨集觀投資趨勢的影響,開始打上了“世代投資”的主意:
未來25年,將有68萬億美元從老一代逐步轉移到年輕一代手中。
年輕一代對資產類別的喜好,則無疑會直接決定這68萬億美元的流向,而根據對當下不同年齡世代投資偏好(以美國的投資狀況為主要參考)的詳細剖析,Crypto市場或許已處在未來已至的微妙關口。
透過對比三個主要世代的投資喜好:
1,Millennials,“千禧一代”,普遍意義的中青少年——80後、90後、00後乃至10後,正式未來接棒的社會投資主力;
2,Generation X,“X世代”,1965-80年生人,40歲到55歲,是當下社會資產的主力持有者;
3,Baby Boomers,“嬰兒潮”一代,1946-64年生人,56-74歲,正逐步退出舞臺;
這三類人所持有前10大股票資料:
1,蘋果和亞馬遜,穩居三代人共同的前二之選;
2,灰度(Grayscale)比特幣信託在千禧一代中僅次於亞馬遜、蘋果、特斯拉這三個科技感滿滿的公司,位列第四,佔總投資額的1.84%;
3,另兩個年齡稍大的世代,則並未涉及比特幣等Crypto投資;
4,千禧一代更多地投資ETF(24%)和持有現金(16%),不安全感可見一斑;
可見相較於中老年一代,逐步接掌未來投資主體的年輕一代,對於Crypto市場的偏好日漸明顯。即便暫時不看這68萬億資金的可能轉向,單是比特幣一直對標的黃金,價值就高達7-8萬億,遠在整個Crypto市場數十倍之上。
簡言之,相比於巨量的場外資金和未來可能的膨脹體量,再回視目前整個加密數字貨幣行業的金融基礎設施,可能遠遠跟不上需求。“要致富,先修路”,對當下的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尤其是加密金融市場而言,這句話頗為應景。
加密世界的金融基礎設施之困
前Crypto時代,礦機廠商、交易所先後乘勢而起,在傳統資本市場和數字貨幣市場掀起波瀾;
而後Crypto時代,日益增長的市場體量預期下,不斷入局的交易所、加密資產託管商、礦池、Crypto商城或線下支付等企業級需求,卻仍無法擺脫傳統境況下的嚴峻安全風險和較高市場準入門檻,這也使得加密金融市場企業級基礎設施服務的需求缺口變得明顯。
而對交易所、加密資產託管商、礦池、Crypto商城或線下支付等需求方而言,企業級基礎設施的獲取主要分兩種手段:自研自建,專業級服務購買。
其中自研自建准入門檻高,時間、資金成本相對高昂,僅極少數有歷史優勢且實力強勁的頭部企業(如Coinbase使用自建體系)選擇這條路,對其餘95%以上的需求方而言,在日新月異的行業迭代中,缺乏經濟可行性的自研自建方案很可能跟不上爆發式增長的市場態勢。
除此之外,自研自建方案最關鍵還在於期間嚴峻的安全風險——企業難以避免“重複造輪子”的路徑,甚至會對已有的安全事故從頭親自一個個踩坑。單以交易所搭建熱錢包系統這個最普遍的場景為例:交易所需要使用各個公鏈的官方全節點錢包,而隨著上幣需求增加,開發難度和開發成本都會不斷提高,這對交易所等資管性質機構而言,任何一丁點的安全和技術紕漏,都是完全“不可承受之重”。
曾被視為強二線交易所的“Fcoin”在導致行業譁然的《真相》公告中就直言,18年在自身市場體量一路狂飆之時,技術卻幾無喘息之機,甚至“在FCoin上線1年後,才有精力把後端財務系統上線(可以理解之前完全是裸奔)”。
甚至對幣安等強一線交易所而言,在龐雜的服務需求矩陣面前,也並非可以完全做到萬無一失——3月9日零時,幣安針對STEEM進行了一筆Power down降權操作,但幣安Staking操作人員有可能不瞭解STEEM投票規則,所錄入的的贖回數量甚至不及3173萬枚STEEM抵押的零頭。這次雖未觸發不可控的安全風險,但也暴露了類似熱錢包系統這類龐雜的基礎服務需求,對行業上中下游都會是不小的考驗與負擔。
行業缺乏也急需有實力、可信安全的企業級基礎設施服務“賣水人”。在洶湧而至的Crypto時代面前,企業級區塊鏈基礎設施服務,尤其是安全、可信、靈活、高效的技術解決方案,會是加密金融興起的最緊迫門檻之一。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場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團隊來做,或許會是未來的最優解。從這個角度講,Crypto市場體量可預期地高速膨脹的背景之下,為交易所、加密資產託管商、礦池、Crypto商城或線下支付等需求方提供專業級技術服務提供,不僅是行業發展的剛性需求,也極可能會是下一個堪比“加密礦業”的黃金賽道。
而在這個賽道上,誰能為意圖進入加密領域的機構快速建站極速上線,並提供最高階別的錢包安全保障、大幅降低研發時間與成本,才是接下來蛋糕做大的關鍵課題——目前由於整體還處於體量較小的前夜,大使用者多為研發資源較為緊張的二三線交易所,其次是量化團隊和中小型理財、借貸平臺,所以行業內相對而言差異化服務的動力和能力也並不理想。
不過大風起於青萍之末,最近國內老牌區塊鏈底層技術公司Onchain(分佈科技)所推出的“Onchain WaaS”,倒頗能窺見接下來值得期待的行業變數——“Onchain WaaS”基於不同的場景需求,差異化提出custody、交易所和雲錢包三種標準使用場景的解決方案,打出了一套為使用者建立節點、或為使用者設計私鑰儲存和隱私保護的“組合拳”。
從一眾企業級基礎服務需求方的角度來看,類似“Onchain WaaS”這樣透過高度定製化且靈活部署整合的架構,既保證了需求方按照各自想法獲取架構服務,又在之後可以實現獨立運營,後臺管理控制權還是掌握在交易所、託管商、商家等自己手中。
說白了,保證獨特場景定製的靈活適應性之餘,並不會犧牲安全性和效率,就是最能夠接受的市場解決方案。
正如近兩年引發激辯的“網際網路下半場”討論,騰訊、阿里在“To B”上的不斷暗戰,正是在流量紅利殆盡後搶奪體量更大、更為穩定的企業級需求。而區塊鏈行業和Crypto市場本身所自帶的強金融屬性,註定了SaaS這般企業級服務需求會是行業壯大過程中的關鍵紅利聚集區,所以這類專門針對企業級金融基礎設施的行業服務商,可能正當時。
尤其結合當下處於牛熊迷茫的Crypto行業背景,我們或許更需要關注這個方向——二級市場的反覆震盪,讓不少人“殺紅了眼”,忽視了在暗中生髮的行業嬗變,其中在未來若干倍膨脹的市場體量預期中,一批承接下一波紅利的團隊和企業,正暗暗蓄力或滋生,而期間專業級的資產基礎設施服務需求,恰是未來的關鍵。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赴考場。冰火兩重天之下,面對接下來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可能體量催動,目前Crypto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正處在一個最壞的時代,但卻也即將迎接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
萬丈高樓,總起於地平。對於始終相信區塊鏈行業和Crypto市場的人而言,未來總是光明的,我們也終將成為改變世界的一份子。
而結果並非關鍵,在未來將至的這個過程中,探尋如何為萬億級的增量需求保駕護航,或許也會是下一個聖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