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對區塊鏈應用的審查邊界在哪兒?

買賣虛擬貨幣

如果創業專案發幣後,在 App 里加入 Token 支付功能,蘋果的 App Store 還能不能上架?如果你不確定,那就回憶一下去年蘋果要求微信暫停文章打賞作者功能吧。

因此大多數的區塊鏈相關 App,選擇了更為曲線救國的方式,即透過企業證書將“區塊鏈 App”當作“內部應用”進行分發。於是,就出現了這種堂堂網易旗下產品和幣安交易所混用同一個開發者主體的現象:

蘋果 App Store 應用上架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只要你想在蘋果的生態圈裡做點生意,就繞不過這道坎。早在 2014 年,蘋果就從 App Store 下架了當時流行的數字貨幣錢包和兌換工具,比如 Blockchain、Coinbase 等。

但 5 個月之後,蘋果又恢復了數字貨幣 App 的上架,使用者又可以下載到這類錢包 App。恢復上架或許與不少國外的商城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有關,當大眾開始接受這種支付手段的時候,蘋果也會因為民意而跟進。

但對於蘋果而言,具體哪種虛擬貨幣值得支援,也有點讓人捉摸不透,這似乎也與虛擬貨幣的流通、火熱程度有關係。

Jaxx 是 App Store 上可以下載到的一款數字貨幣錢包,除了主流的幣種之外,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幣種在其中。2016 年 9 月,Jaxx 被蘋果要求從錢包中移出 DASH 幣。到了 2017 年,虛擬貨幣支付工具 Circle Pay 進入 App Store。

這種得不到結果的猜測,結合地區政策之後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美國採取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態度允許虛擬貨幣的交易,所以可以在美區的 App Store 裡下載到 Bitfinex、BlockChain Wallet、CoinBase、Huobi(火幣)、OKEX 等交易所的 App。

賬號切到中國區,因為中國政府嚴禁 ICO 和虛擬貨幣交易,所以以上所有 App 都無法上架中國區的 App Store。中國區的虛擬貨幣投資者如果想要下載這類 App,要麼換到美國 App Store 賬號,要麼去官網下載安裝企業開發者開發的 App。

蘋果支援區塊鏈技術嗎?從目前 App Store 上區塊鏈和虛擬貨幣 App 的狀態來看,蘋果是支援的:

虛擬貨幣交易 App,部分割槽域允許;

查詢、轉賬、收賬類錢包 App,部分割槽域允許;

專案 ICO 錢包植入 App,允許上架;

去中心化社交 App,允許上架;

上不了架的問題,10 萬就可以解決

正如上面提到的,不允許上架的 App,你託關係、找人都無法突破 App Store 的稽覈防線。以中國區為例,如果漏掉一個交易所 App,那可就不是消費者協會發函的事情了,是被請去喝茶的大事。

但是從交易所、錢包開發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又不可能因為不能上架就損失這部分高價值的使用者。所以他們都走上了大多數人都快遺忘的 App 分發渠道:企業開發者賬戶。

在 iOS 10 之前,國內外的越獄產業還比較繁榮,有不少使用者將裝置越獄後,下載免費的 App 需要用到 xx 助手之類的工具。這類應用商店助手無法在 App Store 上架,他們採取大量採購企業開發者賬戶的方式來進行安裝、分發。

在調查中,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發現一個企業開發者賬號在代理商手中的報價是 10 萬元,他表示:“如果不被舉報或查到的話,可以安裝 30 萬~50 萬臺裝置。”上週蘋果集體封鎖了一批涉嫌去中心化應用和虛擬貨幣交易的企業開發者賬號,公信寶、OKEX、Gate.io 等 App 驗證失效。

但這類企業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在第一時間就切換了賬戶,使用者需要再去下載一個新的 App,然後驗證一下企業開發者身份。這樣的問題在國內相關政策沒有放開之前,或許將持續下去:開發者不斷地換企業開發者賬戶,蘋果不斷地封掉違規賬戶。

來自開發者的說法

區塊律動採訪一個知名交易所的負責人,她表示:“iOS 是一箇中心化的渠道,App 沒法上架,使用企業賬號去安裝應用,企業開發者賬號被封,這都是無可奈何的。但是為了使用者考慮,我們會想辦法讓使用者用上交易服務。比如我們下一個版本就會推出網頁 H5 版本,不需要安裝 App 就可以進行交易。當然,App 的開發還是同步進行的。”

此外,這位負責人還補充說:“我們還要考慮微信等社交媒體渠道對內容的管控。微信官方決定我們的頁面、連結能不能在微信上開啟,大的網際網路企業還是我們繞不開的中心。

關於使用者是否會因為過程繁瑣而放棄使用企業開發者 App ,她說:“當使用者已經使用 App 之後,就已經忍受了這種不爽,更何況使用者的資產還在 App 記憶體著,企業開發者驗證失效、App 更新,都迫使使用者去下載新的 App,進行新的企業開發者驗證。因為使用者肯定是要用它的,雖然很煩,但是利益促使他們習慣這樣的操作。”

蘋果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蘋果的商業世界裡,除了它自己,誰都無法“升級”自己的支付體系,任何帶有貨幣支付功能的產品都是蘋果支付系統的競爭者。

2017 年 5 月份,蘋果要求微信、微博等主要的社交 App 取消應用內的直接打賞功能,如此一來使用者打賞內容創作者的時候就需要走蘋果的支付渠道,蘋果就可以從中抽成 30%。但最後蘋果與國內的開發者似乎達成了合作,打賞功能恢復。

騰訊的市值再增長一倍,就能趕上蘋果。而能讓蘋果修改稽覈協議的,大概就只有騰訊這種體量的企業。而其他擺明了要脫離蘋果中心化稽覈的創業公司,他們的 App 為何能上架 App Store?

在《App Store 稽覈指南》中,蘋果對於內購和虛擬貨幣支付也有著很嚴格的要求:

3.1.5 (a) App 之外的實物商品和服務:如果 App 允許使用者購買將在 App 之外使用的商品或服務,則必須使用 App 內購買專案以外的購買方式來收取相應款項,如 Apple Pay 或傳統的信用卡輸入。

3.1.5 (b) 數字加密貨幣:App 可支援獲批的虛擬貨幣的流通 (例如比特幣,狗幣)。前提條件是,在該 app 能夠正常使用的地區,前述做法必須遵守其各州/省和聯邦法律。App 如支援初始投幣產品(“ICO”)、數字加密貨幣期貨交易以及其他數字加密證券或準證券交易,釋出方須為已創立的銀行、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商(“FCM”)或其他經批准的金融機構,並遵守所有相關法律。

如果 App 的開發商 ICO 發幣了,並且將錢包整合進了自己的 App,那麼按照蘋果稽覈的邏輯,會進行這樣的判斷:

1. 如果是用數字加密貨幣支付 App 內的產品或服務,違反第一條規定,必須走 Apple 的支付途徑;

2. 如果是用數字加密貨幣支付 App 外的產品或服務,則要考慮當地政策。

同時,第2點種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如果當地政策允許,則可以允許使用數字加密貨幣支付,但還要考慮該虛擬貨幣是否有金融機構擔保;

如果有金融機構擔保,則可以使用數字加密貨幣支付 App 之外的產品或服務;

如果沒有金融機構擔保,則該數字加密貨幣是無法進行支付的;

如果當地政策不允許,則不能使用數字加密貨幣進行支付。

那麼創業公司 ICO 後,App 似乎已經無法透過稽覈。在中國,蘋果 App Store 的稽覈底線到底是什麼?

就在我們發起疑問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蘋果稽覈透過了一些區塊鏈相關 App。

本週,生日管家上線了新版本,內建了福幣(FOC)錢包,可以透過邀請和完成任務來獲得福幣。按照官方的說法,福幣是數字資產,它未來可以與主流數字加密貨幣進行合作,是進行智慧合約和交易行為,App 內還預留了福幣商城的位置。作為一款主打送生日禮物的 App,福幣未來肯定可以用來購買生日禮物、蛋糕、鮮花等。

蘋果的 App Store 實現了稽覈規範的自我突破?不是的,仍在控制範圍內。

蘋果對於區塊鏈創新應用的態度是支援的。上週,網易星球也成功上架了 App Store。去中心化社交 App-Kite 也可以在 App Store 裡下載。但是它的競品公信寶,仍然還在使用企業開發者賬號進行應用安裝和分發。

之所以存在區別對待,可能與其背後應用的商業模式有關係。網易星球挖出來的礦目前還未明確任何用途,而且也沒有黑鑽的提現與交易功能。

而公信寶上,使用者提交的資訊可以挖出多達 12 種已經在交易所交易的數字加密貨幣,並且明確告知使用者很快就可以提現。網易星球屬於在 App Store 的規則上打擦邊球,公信寶則是明著要跟蘋果過不去。

今年 2 月底被下架的 imtoken,本週又恢復了在 App Store 的上架。現在也可以在 App Store 裡搜尋到很多錢包類應用。

回顧上面提到的區塊鏈 App 稽覈邏輯,區塊律動既看到了蘋果遵守自己的稽覈規定,又看到了對於區塊鏈創新的保守態度。如果創業專案發幣了,但是還沒有告知具體用途,是可以在 App Store 上架的;可如果你的幣上了交易所,而且還可以提幣,那麼抱歉了,這違反國家規定,不能上架。

逃不過的審查

正如區塊律動 BlockBeats 在《Maggie Token分析》文章中提到的一樣,任何去中心化的產品都無法在中心化的平臺上進行上架。更何況很多去中心化產品打著破壞中心化稽覈規則的口號,更是不可能被中心化稽覈機構接受。

我們要記住:如果區塊鏈 DAPP 專案要獲得使用者,就必須要登陸應用商店,但是應用商店的中心化稽覈將使去中心化的 App 無法上架。想要上架這類 App,就必須修改蘋果的稽覈政策。但無論蘋果的稽覈政策有多麼鬆懈,國家政策是鐵令,誰都破不了。

為了得到蘋果中國區對區塊鏈專案、ICO、加密數字貨幣的態度,區塊律動 BlockBeats 已經向蘋果官方發出了問詢,到目前為止沒有收到回覆。

如果你沒有騰訊的實力,就別想著跟蘋果爭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