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裡的“罪與罰”:別讓風口變成風險!

買賣虛擬貨幣

 識別貓膩,別讓風口變成風險!

  自2017年底開始,區塊鏈熱潮在幣圈和鏈圈領域萌發升級。幣圈裡的人密切關注數字貨幣,私募、代投、炒幣,忙得“熱火朝天”,鏈圈則推出一個又一個專案,追求區塊鏈的應用落地,也包裝出不少區塊鏈概念股,但是專案良莠不齊,真真假假混雜一起。

  《IT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區塊鏈所有參與環節,從專案釋出、代幣發行、私募、運營、代投等均有迷惑與陷阱:私募階段存在白皮書資訊造假、團隊股權架構不清的亂象;在代投方面,代投方私吞利潤、新幣上線便破發;對於分叉幣,由於其流通性不強,往往容易被莊家操控,惡意拉昇幣價對“韭菜”集體收割。

  專案團隊不靠譜,股權不清發生“內訌”

  陳華(化名)混跡幣圈已有大半年的時間,投資了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貨幣以及眾多其他幣種,由於潛入較深,現在他儼然算是該領域的老司機了。

  然而,“老司機”也有失誤的時候。2017年12月8日,以德交易所推出代幣EDT,陳華在其上線之前以單枚0.5元的價格購買了75000份的額度,總計3.75萬元。2018年1月16日,專案在交易所上線,發行價為0.6元,此時對陳華來說,單枚增值0.1元,算是不錯的開局。不過形勢很快發生反轉,由於團隊對市場預估不足,15億枚發行量遠遠超出實際需求,最終還剩下6億枚代幣無法賣出。在處理這6億枚代幣的問題上,專案團隊出現了分歧甚至發生內訌,代幣立即下跌至0.4元,後來又傳出團隊跑路,2月中旬以德交易所一度關閉,造成市場恐慌,於是產生大量拋售行為,代幣價格暴跌至0.08元,此時陳華的3.75萬縮水至6000元,被完全套牢。一直到今年3月初,局面才有所好轉,交易所重新開放,價格回升至0.15元,始終在此上下略微浮動,陳華預計很難再漲,因為團隊已經讓人失去信心,不被人們看好。

  消費提醒:謹防那些為圈錢而來的“專案團隊”

  區塊鏈行業投資人王青雲認為,投專案首先看團隊,如果團隊股權架構不清晰、主體責任人不明朗,那團隊肯定不靠譜;另一方面,還可以看團隊從組建到立項發幣的時間,如果時間非常短暫,比如幾個月,基本可以認定這樣的團隊是專門為了圈錢而成立的。

  業內資深玩家趙影也對《IT時報》記者表示:“年前在二級市場投了70萬元,最近縮水相當嚴重,只有17萬多元了。”她總結經驗說,長期投資還是要看價值投資,首先要看專案團隊,其次還有應用場景,“類似以傳銷的模式來進行線上線下推廣的幣不能投。”

  白皮書資訊造假!允諾的事情不能兌現

  2018年1月,李青(化名)投資了一個新上線的代幣專案,當時該專案在微信群裡大量推廣。專案白皮書中聲稱,專案和柬埔寨官方政府有合作,並獲得了當地賭場牌照,其代幣發行也和賭場息息相關。專案方允諾投資者,賭場盈利後會以一部分利潤高價回購投資者持有的代幣。在李青看來,這件事新穎、刺激,而且專案方說得有板有眼,所以以單價0.4元投資了十幾萬元。但代幣上線之後,始終不見賭場開張,原先承諾的賭場返利則更加遙不可及,代幣價格也大幅下跌,目前只有0.11元,縮水幅度接近300%,李青這些投資者都被套牢。

  去年9月份,《IT時報》記者在調查報道《解剖一隻ICO“麻雀”:漏洞百出的米特幣白皮書》中也曾提到專案白皮書造假,甚至創始團隊學歷都涉嫌造假。儘管ICO在國內已被禁止,但私募同樣存在大量類似問題。

 消費提醒:對“高大上”專案也要保持警惕

  國家資料中心節能委員會秘書長呂天文認為,數字貨幣投資一定要謹慎,對投資者來說,不懂的東西最好不要碰,投資某個專案一定要去看白皮書。他表示,專業投資人在投專案之前往往會做盡職調查,白皮書裡哪怕出現了一個錯別字,也會被否掉,對於專案方在宣傳時,如果特別突出名人背書或鼓吹某些高大上的名目則也要保持警惕,專案的核心主要看是否擁有落地的應用,而不是靠吸引眼球的“噱頭”。

  專案升值5倍多!千萬利潤被代投拐跑了

  沈勇(化名)在幣圈也算是一個“老韭菜”,但這次也被“割”了,而且“割得”啞口無言,只能自認倒黴。

  沈勇向《IT時報》記者表示,去年12月,在一個幣圈微信群裡,大夥對一個來自哈佛大學的專案很感興趣,該專案關乎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硬體已經成熟,團隊也很厲害,早期的投資機構也不錯。沈勇和其他朋友都看中了該專案,但是沒有拿到投資額度。這時,一名在群裡深潛已久,自稱是北京大學金融學碩士的王某對他們表示,自己擁有額度,但沒有資金投。在核實了王某人的資訊之後,沈勇等人籌集了500個ETH價值約280萬元人民幣交給王某代投,“我們是2017年12月24日買入,成本為0.008美元,約合人民幣0.05元,2018年2月26日,專案開盤價格為0.28元人民幣,上漲了5倍多”,沈勇表示:“這意味著280萬漲到了1500萬左右,我個人也投了幾十萬元。”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從開盤之後,王某便形跡可疑,最初謊稱沒有發幣,後來又偽造官方郵件,最後向沈勇等人退還本金之後就失聯了。記者致電沈勇提供的王某人電話,但始終未能打通,又致電王某的姐姐王玲,對方表示:“沒有的事,我在開會。”隨後結束通話了電話。

 消費提醒:代投不要輕易去碰

  代投詐騙在行業並不鮮見,但大家也心知肚明,該領域目前處於法律灰色地帶。

  王青雲表示,代投無法獲得國家法律保護,更多是看雙方的契約精神和道德自律,但他認為,利益面前人性的貪念往往容易被激發,僅靠道德維繫,防線太過脆弱。他表示,目前整個幣圈行情都不好,90%的新專案都破發,代投則更是“千里送人頭”的事情,不要輕易去碰。

 分叉幣存在風險,莊家輕易收割“韭菜”

  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談及ICO、比特幣等熱點話題時表示:“比特幣和其他一些分叉產品的東西出臺太快,不夠慎重。如果迅速地擴大或蔓延的話,有可能給消費者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分叉品類很多,如比特幣黃金、比特幣鑽石、以太霧等。他特別說明,以太霧由於流通性不強,在一個交易所的價格可能很高,在另一個交易所價格則偏低,二者之間無法透過任何錢包進行交易,所以對於初級投資者非常不利;另一方面,如果莊家在某交易所大量持有以太坊便可分叉生成以太霧,藉助交易平臺能抬升以太霧價格,而對莊家自身而言,成本十分低廉,一旦高價有所回落,投資者趁勢進入,對莊家而言就是收割的最佳時機。

  他表示:“莊家割韭菜,不是漲到十倍八倍時去收割,而是先從一塊漲到十塊,再等價格回落到四五塊時採取瘋狂攬收。”

  消費提醒:切勿盲目衝動進入市場

  網貸之家CEO石鵬峰分析,這波區塊鏈熱潮伴隨著大量的泡沫和非理性,如果盲目衝動地進入這個市場,往往會變成被收割的韭菜。他預判,不論是類ICO專案還是炒幣抑或是目前大舉進軍區塊鏈自媒體行業的創業者,在一年之後都會是一地雞毛,能活下來的寥寥無幾。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