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的整合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習主席的講話將區塊鏈在一夜之間推向風口。在傳出國內轉向支援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這個當口,國產公鏈跟區塊鏈概念的A股遙相呼應一齊暴漲。
比原鏈、本體和公信寶領漲整個幣圈市場,截至發文時,一度在24小時內BTM上漲85%,ONT上漲34%,GXS上漲25%……A股也不幹示弱,上市企業齊齊蹭區塊鏈熱點,紛紛掏出區塊鏈計劃。
誰都想順勢而為,誰都想站在風口上。然而狂歡之後人們發現,高效能公鏈的黃金時代並沒有真正的到來——不論透過愛西歐和交易所的一輪輪炒作拿到了何種地步的大量融資,國內外絕大部分的公鏈依然是空氣,除了以菠菜DAPP為支撐的使用者量就是以發行USDT為支撐的資金量。
商業模式軟肋
抖音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廣告、推廣、分成……很多人都可以說出個一、二。但你問問大家公鏈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很多人都不清楚。這與區塊鏈的普及程度有關,也與公鏈作為底層協議的特性有關。
目前行業內對公鏈的商業模式,主要持兩種觀點。一種是以初鏈CEO張劍南為代表的“代幣經濟說”;一種是以Vite創始人劉春明為代表的“使用買單論”。
在張劍南看來,公有鏈的商業模式完全是一個代幣經濟的模式,而不是一個盈利的現金流的模式。
“為什麼?首先公有鏈都是以基金會的形式存在。比如比特幣是比特幣基金會,以太坊是以太坊基金會。為什麼是以基金會的形式存在呢?因為公有鏈設計的是一個協議,協議不能收手續費。像在比特幣裡面,所有的手續費都是返還給比特幣礦工的。當然如果它是POS或者其它共識的話可能沒有礦工,但是多數是返還給全網的而不是返還給基金會。
手續費全部返還給礦工是有原因的。整個的區塊鏈生態,假設我們可以設定這樣一個盈利模式,比如說基金會要收10%,這個聽起來並不是很多,但事實上因為所有東西都是開源的,所以如果說基金會要收10%的費用以支援基金會的發展,那麼很快就會有人分叉我們,這是一個博弈的過程。所以最終理性的選擇是不要收手續費,而且還要合理的分配給礦工。
但是如果大家都沒有回報,也就沒有人做這個事情。這個模式也就是不成立的。所以任何的公有鏈專案都希望把它做好的原因就是,整個社羣做開發、做研究、做各種各樣的設計,最開始貢獻專案的人他會得到更多的Token。早期階段Token體現在價值上會比較低,隨著這個專案的發展、隨著整個行業的發展,Token的價值逐漸升高,體現在它的價值逐漸地升高。這樣越早期參與到專案的人他的回報就會越高。”
而Vite創始人劉春明則持另外一種觀點。
在他看來,透過幣價的上漲帶來收益,這個不是盈利模式。就如網際網路公司的股價上漲,是由於公司盈利或者有盈利預期而帶來的結果,不是盈利本身。隨著一個公鏈上面應用數量和使用者數量的增長,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使用該公鏈而買單,從而使公鏈的權益所有者獲利。這就是公鏈的商業模式。
轉型OR拓展業務線
無論是代幣經濟說,還是使用買單論,實質上都更適用於現在——行業處於風口的時期。
但如果政策對Token監管力度加大,甚至是打擊,或者行業度過泡沫期,再次進入寒冬,公鏈企業又該如何增加營收,順利過冬,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狡兔有三窟。實際上在2018、2019年,已經有一些公鏈企業開始了探索。
比如公信寶就孵化並投資了交易所longBit。據媒體報道,背靠公信寶布洛克城225萬流量入口,longBit實現一週新增使用者5萬。並於今年6月份發行平臺幣LBP。
無獨有偶,唯鏈早在2018年11月份即推出了OceanEx交易所。2019年3月13日凌晨,OceanEx宣佈OceanEx Atlantic版本正式上線。據悉,OceanEx Atlantic版本中的客戶工單將有專業客服有效處理使用者要求,並且為保障資金安全將融入AI風險控制演算法。
2019年年初,公鏈IHT也推出了交易所Bitsdaq。自成立以來,Bitsdaq走的都是聯合共贏路線。目前,Bitsdaq已經與美國數字貨幣交易所巨頭Bittrex(俗稱B網)達成的深度合作,在共享資源方面將接入Bittrex和Bittrex International平臺上所有的加密貨幣。
除了直接內部孵化數字化交易所外,一些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公鏈,選擇了直接投資老牌交易所的方式,增加營收。比如,波場投資P網。
據星球前線報道,美國時間2019年10月18日,老牌加密貨幣交易所P網官方宣佈將從Circle剝離,轉至一家新的國際公司Polo Digital Assets名下,並計劃投資超過1億美元來開發、擴充套件新的交易平臺。P網表示,分拆是在某家大型投資集團的支援下進行的。
雖然官方並未透露具體名字,但加密貨幣媒體The Block訊息指出,Circle內部人士透露波場創始人孫宇晨為該投資集團的重要成員。
區塊鏈正處於風口,將會有一批公鏈企業順勢而騰飛。做交易所或者拓展其他業務,既是許多公鏈在熊市時被迫的選擇,也是現在牛市商業競爭中的籌碼……
人們相信公鏈領域會誕生BAT級別的企業,但卻不知道它是什麼樣子的。
好的公鏈應該什麼樣?
如果說過去的以太坊為追求去中心化犧牲了部分效能,那現在為了提高效能,以太坊做出了很大改變。無論是公鏈還是產品,成功與否還是要靠使用者數量定奪,使用者和專案方會在效能、安全、去中心化這三者之間尋找平衡。
不過,能像網際網路產品一般快速迭代的下場似乎要更慘一些,比如,BCH是怎麼活生生把自己改死的:BCH羨慕其他2.0、3.0公鏈具備的功能,不滿足於做一個“P2P現金系統”,所以增加了智慧合約,可惜畫蛇添足的智慧合約用者寥寥無幾——大家用P2P系統就是為了付錢收錢的。
比特幣就是使用區塊鏈技術誕生的第一條公鏈,也是公鏈1.0的代表。究其本質是去中心化賬簿,所有人都有許可權檢視整個賬簿,也可以自由加入,成為節點,即記賬者。
以太坊作為公鏈2.0的代表,在協議中增加了智慧合約的功能。智慧合約是執行合約條款的計算機協議,可以對輸入進行反應,也可以對外傳送資訊。傳統的合約或稱合同是由人執行,智慧合約則是由計算機執行,資料透明和不可篡改是智慧合約受到追捧的原因,也是“code is the law”的實踐。
公鏈在做的是一種基礎設施,它的發展哲學應當具備相當高的穩定性,任何存在於底層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生態的沒落甚至崩潰。
對於公鏈來說,前來開發的應用數量越多,使用者數量越多,公鏈的前景越大,更容易在市場存活。V神表示,給公鏈5年的時間,公鏈的擴充套件性會更高,也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