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犧牲”——數字貨幣世界裡誰是祭品
犧牲:犧牲作名詞,古指祭祀或祭拜用品。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作動詞,指為堅持信仰而死、為了正義的目的捨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如為國犧牲、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每個區塊鏈專案都在討論他們“社羣”的價值。 “社羣”意味著什麼,社羣犧牲意味著一切。社羣犧牲是團體中任何個人願意將資源(時間、財富、社會資源等)投入相關群體(協議)的意願,並沒有明確期望這些承諾資源的回報。犧牲可以表現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包括挖礦或傳播,但重要的是那些最初的社羣成員這樣做沒有明顯的回報或好處。
比特幣社羣的犧牲
比特幣是一個很好的協議和Token的例子,它就是由社羣犧牲引導的。中本聰做出了最初的犧牲,包括從構思到協議的實施,到最初的工作證明POW對整個鏈條的貢獻。這些最初的犧牲引導了網路,並鼓勵其他早期使用者加入並犧牲他們的資源。
在這種意義上,社羣犧牲,利用社會學證明和模仿理論,其中犧牲的行動鼓勵其他人也這樣做。社羣犧牲標誌著強烈的精神、使命,就像加密貨幣象徵價值一樣。
社羣犧牲的美好之處在於它的規模。直到今天,人們仍然持續在比特幣和以太坊生態系統之上構建產品和功能而不期望獲得回報。
ICO問題
一個幾乎沒有犧牲的網路維持長期價值的可能性較小。不幸的是,這是一個困擾大多數ICO的問題。
執行ICO需要很多機會讓社羣做出犧牲。在最好的情況下,ICO允許創始人和早期成員為自己支付優厚的工資。在最糟糕的情況下,ICO也可以使團隊成為百萬富翁而無需提供任何價值。在這裡不是討論這些決定的道德,但純粹是為了推測ICO上的犧牲是社羣願意做出的。
ICO對社羣犧牲產生了兩大負面影響。首先,它在“犧牲者”加入之前將初始市值增加幾個數量級。較高的初始市值降低了任何社羣成員從加入社羣和購買Token中獲得的好處。這種市值暴漲降低了對社羣的參與。
其次,犧牲一個人的時間和資源,以一種直接造福他人而不是互惠的方式是不對的。怨恨和嫉妒在人類行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任何選擇一個社羣投入資源的理性的人,也都可能會認為發起ICO的個人從他們的犧牲中獲得了財富自由。誰想為他人的暴富免費工作?
先前例子中講到的模仿理論,也同樣變得對ICO不利。當人們看到其他人做同樣的工作並獲得報酬時,他們也不想免費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吸引後續開發者、使用者或投機者的唯一方法之一就是直接給他們收益。這種行為導致了一種更具僱傭風格的文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是否可以從專案中獲得價值,而不是可以為專案提供價值,這也為什麼是羊毛黨盛行的原因。
最終,當這些組織的資金不足。不再有收益保證時,發展和社羣管理會發生什麼?就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專案:專案沒有開發人員,GitHub上沒有程式碼更新,專案也沒有任何價值。唯一剩下的就是可能永遠無法使用的Token。
現在的情況
今天,大多數區塊鏈專案的幾乎沒有社羣貢獻,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犧牲”,更多的時候是專案方在不停的以各種理由發放糖果。這應該成為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以何種方式讓使用者真正的參與到專案中來,不是簡單的空投就可以解決的。
而另一方面,一些專案(BTC、ETH、EOS)依然還保持一定的活力,並因那些在沒有明確未來的情況下還繼續投入的人而蓬勃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預期,社羣“犧牲”將繼續被視為區塊鏈的主要驅動力,並最終成為Token的價值所在。
當然在這裡我們也希望很多使用者不會變成各方向ICO神龍獻祭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