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八年,大宗商品質押融資在中國銀行業“獲得新生”。
7月17日,近20萬美元的貸款從中國建設銀行青島自貿區支行被支付給青島諾頓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頓”)的馬來西亞客戶。這筆貸款的質押物,就是諾頓公司存放在倉庫裡的橡膠的電子倉單。
這是諾頓創辦八年來,第一次獲得銀行貸款。這也是自2012年上海鋼貿事件後很多國有大型銀行停止大部分大宗商品的質押融資之後,中國建設銀行放出的第一筆以大宗商品電子倉單做質押的貸款。
大宗商品的質押融資,在過去八年中一直是國有大型銀行不願觸碰的。2012年的上海鋼貿事件中,這項業務暴露出難以解決的嚴重問題。在大宗商品質押融資當中,對同一批存貨開具多個倉單、在多家銀行重複質押融資的問題非常突出。在上述事件中,國內外多家大型銀行均牽涉其中,損失慘重。
但是,“區塊鏈+物聯網”技術正在改變這一切。現在,大宗商品在進入倉庫時就可以獲得一個區塊鏈電子倉單,是真實、唯一的,這一舉解決了以往大宗商品質押融資的大難題。沉睡在倉庫裡的幾十萬億計的大宗商品,自此可以再次作為質押品,幫助中國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更容易地獲取融資。大宗商品將成為房、車之外,中小企業獲取貸款的有力支援。
讓這一切成為現實的,是“貨兌寶”平臺。“貨兌寶”是中儲京科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儲京科”)旗下為大宗商品供應鏈提供交易、融資等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平臺。中儲京科是一家合資公司,由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儲股份”)、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數科”)、北京中儲創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三家聯合成立。其中,中儲股份是中國國有大宗商品倉儲巨頭,佔有中國大宗商品倉儲市場大約10%的份額。京東數科是中國數字科技巨頭。
大宗商品是比消費品更大的市場。大宗商品,是用於工農業生產與消費使用的大批次買賣的物資商品,它涵蓋了能源商品、基礎原材料和農副產品三個主要類別。這個領域的上游,分佈著中國為數眾多的大型央企;下游,連線著每一個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是國民經濟的命脈。
過去16年間,京東商城成為中國消費品電商巨頭。過去7年間,京東數科成為中國數字科技巨頭。現在,中儲京科則正在以“貨兌寶”為起點,進入大宗商品金融這個比消費金融更大的市場。據中儲京科保守估計,僅大宗商品質押融資這一業務的市場規模就有大約5萬億。
一個全新的市場正在開啟。
“字串”帶來的改變
中儲股份青島分公司總經理於志巨集進入公司已經19年。這家公司在青島管理著11.5萬平方米的倉儲面積,每年貨物的吞吐量達到百萬噸。
在北上廣的科技論壇上被渲染得高深莫測的區塊鏈技術,在於志巨集眼裡變得無比簡單。實際上,對這家公司來說,區塊鏈就是與倉庫貨物對應的入庫、出庫、過戶、生成倉單等節點產生的單據所對應的編碼,這個編碼不光有數字,還有字母,是由一串字母和數字不規則排列組成的“字串”。
這個“字串”的背後就是“貨兌寶”平臺所應用的區塊鏈技術。在貨物進入倉庫時,區塊鏈技術將貨物所對應的單據加密形成“字串”,它是唯一的且不能篡改。同時,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傳統倉儲的數字化,一但“字串”所對應的貨物發生非正常變動,就會觸發報警,從而使倉儲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第一時間採取必要措施。
這個小小的“字串”可以為中儲股份青島分公司帶來新的收益。作為傳統的大宗倉儲企業,中儲股份青島分公司以往主要收入是貨物的倉儲和裝卸費用。但是現在,如果存貨客戶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中儲股份青島分公司可以透過“貨兌寶”平臺給存貨客戶開具帶有“字串”的電子倉單,存貨客戶把電子倉單推給銀行進行貸款融資,整個過程全部線上化。
在這個過程中,中儲股份青島分公司開具倉單,可以收取相應的開單服務費,增加了倉庫的盈利,且增強了客戶與倉庫的黏性。目前,中儲股份青島分公司已透過“貨兌寶”平臺,實現了倉庫的數字化改造,把線下的倉儲服務線上化,把倉儲資訊資料化,把傳統的倉庫變成了具有金融屬性的倉庫,升級了倉庫的服務,提升了倉庫的管理,增加了倉庫的收益。
注:“貨兌寶”平臺上開出的電子倉單
得到“字串”的幫助,中國建設銀行青島自貿區分行可以重啟大宗商品質押融資業務。基於“字串”的信用背書,中國建設銀行青島自貿區支行在相當一部分業務中可以確認所質押貨物的真實性,因此可以放心貸款給企業。銀行的對公業務佔銀行業務的半壁江山,預計未來大宗商品質押融資會成為銀行對公業務中一個較大的增長點。目前,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銀行對公業務放緩。中國建設銀行青島分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蔡永健向零壹財經透露,2012年之前,大宗商品質押融資在中國建設銀行青島分行對公業務中佔比大約在5%,但是預計未來將遠不止這個佔比。
這個新業務的最終受益者,是像諾頓這樣在大宗商品產業鏈上的企業。諾頓成立八年,此前從未獲得一筆銀行貸款。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核心在於,諾頓是一家輕資產的貿易公司,拿不出抵押品給銀行。過去,大宗商品領域的一些公司解決這一問題主要靠大宗商品的托盤業務,就是一些國有企業為這些公司提供貸款,資金成本不低。但是,在貨兌寶平臺上,公司可以以倉庫裡的貨物做質押,直接從銀行拿到貸款,年化利率大幅降低,融資成本下降一半。這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諾頓總經理宋書超向零壹財經解釋,以貸款3000萬為例來看:如果向銀行貸款3000萬元,一年需要付給銀行的利息是90萬元(以年化利率3%計算)。而一些公司透過國有企業獲得同樣的貸款,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是180萬元(以年化利率6%來計算)。
看上去,相對於3000萬元來說,90萬元和180萬元都不算多,但是大宗商品交易的利潤並不高,對於一家公司來說,需要支付90萬利息的時候,除去利息公司還有利潤,但是需要支付180萬元利息的時候,公司在這筆業務中可能就沒有利潤了。在過去,諾頓也從未透過大宗商品托盤業務做過融資,就是這個原因。
在大宗商品產業鏈背後,中國有數量龐大的像諾頓這樣的公司。中國大宗商品產業規模巨大。全球每年大宗商品的產出值大約在10-20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20%,中國佔據全球主流大宗商品消費比例的50%以上。2019年中國大宗商品規模約80萬億。大宗商品主要品種合計大約35種,單以其中的鋼鐵行業為例,其背後就有大約7—8萬家中小企業。
在未來,這個變化能夠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獲得比之前更加平等的機會。中國建設銀行青島分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蔡永健解釋,以前大型國企更容易拿到銀行授信,一些中小企業則拿不到。原因是原來銀行管控不住大宗商品,只能靠企業的抵押品來保證信用,大型企業明顯佔優勢。現在大宗商品本身可以作為質押物,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對銀行來說差別大大減小。因為這讓銀行真正可以做到管控住第一還款來源——貨物,其它還款來源對銀行的重要性就大大下降。
改變是怎麼發生的
在這一系列改變中,有一個核心問題:我們可以完全相信由區塊鏈技術生成的“字串”嗎?目前的信任可以到什麼程度?
在大宗商品質押融資方面,有兩個關鍵難點:控貨和確權。控貨,指的是對貨物的管控到位。確權,指的是確定貨物所有權的真正歸屬。如果這兩個問題都能完美解決,信任程度就可以達到100%。
目前,在控貨方面,運用區塊鏈技術生成的“字串”已經能解決相當一部分問題。
在中儲股份青島分公司的倉庫裡,公司總經理於志巨集向零壹財經描述了“字串”誕生的過程:把貨物存入倉庫,類似於我們將錢存入銀行的過程。在貨物進入倉庫的時候,倉庫工作人員會用手機或電腦在中儲股份的倉儲系統中錄入貨物的具體資訊(其中包括入庫時間、貨物品類、品名、規格、型號、重量、產地、包裝、入庫操作人等)。
之後,這些資訊會被同步到貨兌寶平臺,平臺應用區塊鏈技術將載有這些資訊的單據進行加密,生成“字串”,並同步到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和廣州網際網路法院。此時,加入“貨兌寶”平臺的貨主、倉庫、網際網路法院都有了這個字串。如果貨物出庫、過戶、交易或生成新的倉單時,“貨兌寶”平臺會生成的新的“字串”,並實時同步給以上各方。
在應用區塊鏈技術之前,貨物的倉單非常簡陋,就是一張紙,上面寫有貨物的各項資訊,再加一個倉庫的蓋章。這帶來的風險非常大,因為這一張簡陋的紙所代表的,往往是價值百萬千萬的貨物,如果被篡改,倉庫的損失將非常慘重。
以零壹財經在實地探訪中所見,運用區塊鏈技術之後,保證貨物與“字串”真實對應的,有四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倉庫的規範管理。這貫穿了貨物進入倉庫的全流程,在貨物進入、儲存以及出庫的全流程,都有倉庫的信用在其中。
第二道防線,是倉庫裡的物聯網裝置。在貨物儲存區域,倉庫已經安裝了攝像頭進行全天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同時,倉庫在存貨區域的主要出入口安裝了紅外光柵,相關區域禁止入內,如果有人進入,紅外光柵就會報警。
第三道防線,是“貨兌寶”平臺的後臺監控。紅外光柵在現場發出報警的時候,也會在“貨兌寶”的平臺上進行報警。如果電子光柵被破壞,有人進入了貨物儲存區域,在“貨兌寶”的後臺,可以直接看到倉庫現場情況。如果事中沒有發現異常,事後也可以調取監控錄影。
第四道防線,“貨兌寶”平臺和倉庫倉儲系統(WMS)資料打通,做到倉儲資料和平臺資料實時互動傳遞。客戶可以透過線上實時查詢入庫貨物資訊,交易、過戶、倉單對應貨物,“貨兌寶”平臺自動鎖貨,完成相應業務邏輯,才能解鎖。
如此,可以保證“貨兌寶”平臺上的“字串”與實地倉庫裡的貨物是一一對應的。
在這其中,還有一個問題,目前並不能單純依靠技術解決——“上鍊資料的真實性”。這也是區塊鏈技術應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貨兌寶”的場景中,輸入到“貨兌寶”平臺的資料是什麼,“字串”會如實反映,無法被篡改。目前的問題在於,怎麼保證輸入的資料的真實性。如果輸入的資料是錯誤的,區塊鏈無法識別。目前,中儲股份青島分公司解決這個問題是靠人工複核。
未來,技術會幫助改善這一點,但是還需要時間。於志巨集告訴零壹財經,未來資料不是可以隨便錄入的,而是每個貨物上面都有標籤,需要有足夠的貨物標籤,才能錄入相應的資料。這需要貨物在生產時就帶有標籤,還需要生產環節的配合。因此,這一點的實現還需要時間。
不過目前,“貨兌寶”平臺已經在“控貨”方面贏得了銀行的信任。中國建設銀行青島分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蔡永健告訴零壹財經,目前在與中儲京科的合作方面,在電子倉單的貨物控制上是比較放心的。一方面,中儲京科的股東背景是信譽的保障,因為倉庫的規範管理很重要;另一方面,在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的幫助下,對倉庫的監控比較容易實現,相當於在倉庫裡放了一個機器人幫助銀行看著貨物,這可以保證貨物和編碼是一一對映的。
與此前銀行的操作方式相比,這已經上了一個大臺階。蔡永健告訴零壹財經,此前銀行要看住貨物,需要每月做一次“巡庫”,就是去庫房實地看下貨物。去看貨也是形式上的,只能把貨物盤點一下,很難知道貨物的歸屬。
在確權方面,區塊鏈技術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問題,也同樣存在進一步改進的空間。蔡永健告訴零壹財經,一些貨權比較清晰的融資可以做,而一些貨權不太清晰的情況,確權是一個最大的難點。
目前,在兩類場景下的電子倉單融資是可以走通的:一類是未來貨權轉現貨的融資;一類是現貨之間的交易發生後,為後續交易所做的融資。
蔡永健向零壹財經解釋,在未來貨權轉現貨的情況下,比如在國際貿易中進口貨物有提單授權憑證,這個憑證可以證明貨物的所有權。因此,可以在將提單轉為電子倉單之後,順利完成電子倉單的質押融資。在貨兌寶平臺上,現貨交易當中,貨物進入貨兌寶平臺之後,如果要繼續流轉,銀行可以為在平臺上進行的後續交易進行融資。因為在平臺上進行的後續交易中,買家和賣家都很清晰,貨物歸屬就比較明確。
但是,在國際和國內貿易的一部分情況中,貨物的確權是個難點。比如,在國內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當中,現貨在進入倉庫之前的權利歸屬難以確定。因為國內貿易的鐵路、水路、公路運輸並不是“一票到底”的,運輸的過程中存在斷點,這就給確定貨物的權屬增加了難度。
不過,蔡永健告訴零壹財經,目前已經能夠走通的場景,已經可以涵蓋大部分融資需求。
真正重構供應鏈金融
中儲京科於2019年10月17日註冊成立。今年7月,第一單業務落地之後,令公司上下感到振奮的是,在大宗商品行業,現在中儲股份內部和外部的許多機構都與中儲京科聯絡,希望能夠接入“貨兌寶”平臺。例如,青島國儲物流有限公司已經開始與“貨兌寶”對接,9月底就會完成對接。在中儲京科看來,這意味著業內的熱切關注和初步認可。
目前,“貨兌寶”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大宗商品供應鏈生態。京東數科政企合作部產業數字化轉型負責人兼中儲京科副總經理王剛介紹,“貨兌寶”的業務是基於倉儲建立起來的。它是以倉儲為核心,進行倉儲的數字化運營,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交易和金融兩個板塊。同時,基於股東中儲股份在運輸、物流板塊的實力,也疊加了物流服務。
這與一些大宗商品B2B交易平臺有所不同。王剛解釋,大多數大宗商品B2B平臺是做線上買賣資訊的撮合,買賣雙方可以線上上完成簽單和支付。但是貨兌寶是從大宗商品倉儲環節中對貨物的把控入手的,在控貨的基礎上才產生出交易和金融的需求。
中儲京科正在努力落地業務場景。第一單專案落地是在橡膠產業,今年,中儲京科計劃把橡膠和塑膠產業都跑通,讓大宗商品電子倉單融資業務在這兩個行業產品化和規模化,這在內部被稱為“必贏之戰”。之後再向大宗商品的其他產業拓展,橡膠和塑膠這兩個產業,在中儲股份涉足的四個主要行業中,尚屬規模較小的兩個行業。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的倉儲,是中儲股份市場佔比更大的領域。
未來,中儲京科的使命和雄心是打通中國大宗商品產業鏈的底層,讓商流、資金流、物流、資訊流合一,從而幫助整個產業提升效率。為此,中儲京科總經理高嘯宇向零壹財經表示,未來五到七年,中儲京科的“貨兌寶”平臺有縱橫兩個方面的戰略:
橫向來看,“貨兌寶”計劃將大宗商品領域更多的行業從線下搬到線上,建成一個線上的生態圈。高嘯宇預計,大宗商品的線上生態逐步豐富之後,許多的規則可能會取得突破,許多原來想不到的生意可能會出現。比如,現在儘管“貨兌寶”只上線了橡膠和塑膠行業的很小一部分企業,但是已經出現了“遠端看貨”的需求,這是“貨兌寶”平臺在設計時沒有料到的。
縱向來看,“貨兌寶”希望實現“產業網際網路+供應鏈金融”的戰略。
首先,“貨兌寶”希望打通大宗商品物權流通的底層。前文提到過,大宗商品電子倉單融資中,目前在部分情況下存在貨物確權的困難。未來,“貨兌寶”希望實現在鐵路、水路、公路運輸等運輸的各個環節提單的打通,徹底解決確權的問題。
第二步,在此基礎上,“貨兌寶”計劃建立一個“以物權為主、以信用為輔”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如果這個模式成功建立,將真正重構供應鏈金融。
高嘯宇介紹,現在的供應鏈金融沒有真正達到供應鏈金融的目的。供應鏈金融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方便中小企業融資。但是,現在的供應鏈金融基本都是“以信用為主、以物權為輔”的方式。在這樣的模式下,由於中小企業信用較弱,大企業信用較強,大企業就變成了融資的信用代理,使得風險非常集中。在大宗商品領域,這個原因造成融資風險較大。如果“以物權為主、以信用為輔”的模式能夠成功建立,就可以從根本上分散供應鏈金融的風險,從根本上增強中小企業的信用。
第三步,“貨兌寶”希望實現物權憑證與票據的結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各種“動產”。高嘯宇解釋,比如說貨物是一種動產,裝置也是動產,這些動產都叫做“擔保品”。在擔保品的基礎上,可以形成融資、交易等等,許多的金融服務就可以被打通。如果能將產業上、中、下游這些動產的物權憑證全都打通,其實真正才能真正實現所謂的“供應鏈金融”。
未來,中儲京科希望做成開放的公共基礎平臺,引入更多的夥伴來共同完成這一使命。行業上下游,甚至包括存在同業關係的公司也可以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