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公益,不是概念,是趨勢!

買賣虛擬貨幣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問答,說:為什麼你不再透過紅十字會做慈善?一個回答瞬間吸引到我,答主說:因為我不想讓我本來捐助給受助者的錢給郭美美買了包!

這個回答很扎心,是的,這些年因為慈善爆發的信任危機實在太多了。

9年前,一件郭美美事件讓某會的形象頃刻破產。

今年1月,一個貴州大學生吳燕花的去世又牽扯出9958救助中心涉嫌“拖延善款”“變相囤積善款”的新聞。

而最近,一場疫情又再一次讓某會陷入信任危機。因為在全國向武漢捐出上億的捐款和醫療物資後,竟然還出現一線醫院口口罩告急,醫生自制口罩和防護服的現象,大家都很好奇,這麼多善款和物資究竟去哪了?

實際上,這些並不是做不到公開透明,而是“連一包泡麵都是可以公開的”,公開透明是某些慈善機構的死穴,也是一些新起慈善機構的王牌。而區塊鏈公開性和不可篡改性,天然和這張王牌相符合,這也是為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機構和企業,嘗試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慈善問題的原因。

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區塊鏈如何解決慈善機構的信任危機。

01

傳統慈善的弊端

近年來,慈善領域屢曝負面,背後是不法分子們打著公益旗號,藉口做慈善,謀取不當利益,或者侵吞愛心人士的錢款,由此挫傷了公眾的捐款熱情。


究其原因,在於三個“不”:不及時、不公開、不透明。

首先,傳統公益機構管理效率低,善款先進入公益機構賬戶,再由機構進行統一操作處理,多層級繁瑣的操作流程同樣導致了過高的人力和時間成本。

其次,傳統公益機構的缺乏必要監管與審計,資訊不公開。外部監管上,多數媒體“報喜不報憂”,暴露實質問題的少之又少,內部監管上,公益行業自律機制尚未形成,執行缺乏內部管理。

第三,傳統公益機構運作不夠透明,善款的募集和使用過程並非人人皆可查閱,專案方可以輕鬆違規挪用款項,甚至進行專案資料造假。

從技術上看,慈善組織活動中需要監督的關鍵節點在於捐款人、慈善平臺、受款人,這三者各有不同的控制要求。

對捐款人監督的關鍵主要在於善款金額、捐贈時間、善款匯款目的地、善款來源的合法性、善款捐助物件或意願。

對慈善平臺監督的關鍵主要在於善款接受金額、時間、善款使用物件、付款目的地、善款使用現狀,以及善款使用的合理性。

對受款人監督的關鍵主要在於受款金額、時間、受款人的真實性確認、善款使用情況。

目前,慈善平臺的運作和管理很難將上述各節點的各個管控要求落實,即便每個節點都有詳實準確的記錄,仍無法核對每一筆善款的來龍去脈。

這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捐款人知道自己的捐款金額,卻不知道實際達到被捐助物件手中金額以及時間,也不知道捐助產生的效果。因為慈善平臺基本是善款的資金池,沒有辦法確定和記錄每一筆善款的使用。

同時,由於慈善鏈條中關鍵的三個節點無法相互驗證,導致其中存在黑箱操作的漏洞。

02

 區塊鏈能給公益帶來什麼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資訊可追溯、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執行四大優勢。這四大優勢正好對應的解決了原有慈善公益專案所被人詬病的問題。


原先慈善公益專案都是先有一個組織,後續的專案運營都是基於這個中心化的組織從上向下運作,相關的資訊只儲存在組織內部的一兩臺的電腦之上,這時內部人員為了個人利益可輕鬆的修改相關的資訊,中心化組織很難避免出現這樣的暗箱操作。國內外媒體也曝光不少這樣的事件。

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技術,它將慈善公益專案相關的資訊都是分佈在網路各個節點上,目前沒有什麼技術能同時篡改整個網路上51%以上的節點資料,這樣杜絕了某一個組織或個人操控一個慈善公益專案為自己謀求利益。並且區塊鏈上所有的資訊都是對全網路公開的,相關人都可以對每一筆交易進行查詢和追溯。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所捐助的每一筆款項的對應接收人是誰、是如何使用的、一共發放了幾次、救助效果如何等等都可以查詢和追溯相關的責任人。

區塊鏈智慧合約的使用解決了傳統慈善公益專案中複雜的流程和暗箱操作等問題。我們只需要把相關的條件和要求設定後智慧合約就可以自動的執行了。比如,我們收到一個貧困兒童求助的請求,系統自動生成一個智慧合約,智慧合約確認真實性後給出救助方案。款項的金額,款項的使用步驟,和將會達到的效果等內容都會在合約中體現。整個合約從收款到執行都可以自動的操作,並將執行情況自動給出反饋。整個過程不需要人工的去幹預,並受所有參與當事人的監督,透過智慧合約這種全自動的模式確保了專案平穩落地。

國內個人資訊洩露已經非常普遍,而慈善公益專案當事人,更不希望自己的資訊被披露在網上讓所有人知道。區塊鏈加密技術的使用很好的保護了被捐助人和捐助人的隱私。只有持有專案私鑰人才可以看到專案有關的資訊,其它人無法獲取專案的詳細內容。這樣當事人就不用擔憂個人隱私被洩露了。

03

公益改革的難點並不在於技術

 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慈善機構的信任問題,但之所以還沒有在國內公益領域規模應用,並不是因為技術難題。


比如資產上鍊的可信問題,以及後續維護管理等問題都需要各方協同並監督,這並不是某一企業或機構可以解決的。而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動改革管理、制度及流程。沒有一定決心是做不到的。

但我們仍然期待著傳統慈善機構的蛻變,質疑不會成為我們停止慈善的理由,相反我們需要攜手用更好的技術一起去努力,因為還有遠方的哭聲在等待著我們施以援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