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榮祺:如果減半前沒有爆發金融危機,就可以期待減半行情 | 陀螺非正式會談

買賣虛擬貨幣

【陀螺非正式會談】是陀螺財經繼“Value 100”,“煩立停”,“煩請大佬”之後第三個社群線上內容IP。

主題:減半、避險與加密市場

探討疫情之下的全球金融市場、以及區塊鏈加密貨幣領域可能出現的機遇和風險

本期直播嘉賓: X-Order創始人,NGC Ventures合夥人 陶榮祺。

2014年加入比特幣中國,2016年加入小蟻NEO,2017年和Partner建立NGC Ventures,2018年創立X-Order。X-Order主要利用資料科學研究加密市場,已經產出的研究包括基於圖網路的Coinbase黑幫研究、少數派Twitter資訊推送等。

主持人:陀螺財經礦業負責人 LYNN

以下為本期「陀螺非正式會談」直播的文字整理實錄:

魔幻疫情危機之下,Long Crypto, Long Gold, Long China

1.四年一度的「比特幣減半年」,這個標籤讓大家對2020充滿期待,但開篇的疫情讓全世界猝不及防,全球避險情緒爆發,黃金暴漲。2020開篇這麼魔幻,今年應重點關注哪些機遇,防範哪些風險呢?

陶榮祺:一句話的回答是:Long Crypto, Long Gold, Long China。這個問題隱含了一個大的背景,即加密市場與全球巨集觀經濟政治的關係愈發緊密。我們一直建議關注巨集觀經濟,尤其是經濟週期對於加密市場的影響。從這個角度,可以發現一些確定的趨勢。

例如:全球經濟仍在不可避免的走在下滑,何時見底仍不確定;全球央行仍在不可避免的不斷放水,何時見底遙遙無期;數字貨幣(包括比特幣、主權數字貨幣、商業數字貨幣等)正在並且加速成為主流經濟的一部分。

結合巨集觀經濟,加密市場的風險和機遇來自兩方面:貪婪與恐懼。典型的例子便是上週由於全球股市暴跌,因其流動性匱乏連帶導致黃金和比特幣市場的縮水。這很tricky,因為按照一般的理解,當避險情緒高漲,比特幣且不論,黃金難道不應該作為避險資產上漲的麼?一方面央行在放水,一方面整個市場又缺水,我的理解是:整個市場的槓桿率太高了,故而在某個重要區域性崩盤時影響到剩餘資產。

接下來假如美股真的在今年崩盤,全球股市也跟著崩盤,就要看是帶著其餘市場的資金一起去槓桿呢的力量大呢,還是避險情緒帶來的資金扎堆力量大了。從歷史上看,2008年金融危機的一開始黃金是跟著市場一起跌的,所以這可能會是風險所在。但反過來,如果說有哪些資產可以先觸底然後帶領全球經濟下一輪發展的話,我認為就是加密資產和中國。

本次金融危機一旦到來會如何,很多人都不敢想象。無法想象的全球性龐氏,本質問題是錢太多資產太少,資產太少的原因是市場本身太貴。我堅信加密資產會帶來百萬乃至億級別數量級資產的未來,加密資產是下一個時代的金融答案。

關於疫情對於中國在全球經濟上的影響,現在看來是禍兮福所訴,福兮禍所依。在蘋果都把工廠搬回中國的現在,在口罩成為硬通貨的2020年,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機會遠大於風險。而黃金作為戰略性的避險資產,在下一輪經濟明顯起勢之前,仍舊看好。

所以:Long Crypto, Long Gold, Long China

如果減半前沒有爆發金融危機,就可以期待減半行情

2..比特幣最近走勢萎靡,疊加疫情,全球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是否還可以對「減半行情」抱有期待?A股熱火朝天、crypto和美股喜憂參半...今年如果豐水期crypto還起不來的話,是不是就要更悲觀了?

陶榮祺:承接上一個回答,如果金融危機在減半前沒有來的話,那就可以期待減半行情,反之就罷了吧。金融危機爆發的標誌,可以回顧08年金融危機,所有人都在說金融危機。

去年開始,礦機勢力對於比特幣的影響就越來越小。我認為減半之後,礦機勢力將徹底淡出比特幣的定價權爭奪,華爾街將在減半後成為crypto的真正主角。

3.為什麼A股近期卻持續走強?

陶榮祺:A股走強的背景是:全球的錢越來越多,好的標的越來越少。除了黃金這種不會生蛋的資金盤之外,也只有a股能夠帶動全球經濟往前走。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可投資的標的其實很少,A股是其中為數不多的。

4.當前來看數字貨幣作為避險資產這種說法是不是還是太早了?

陶榮祺:黃金在08年金融危機時候的表現和避險毫無關係。金融危機黃金也跟跌。避險不避險也是看市場偏好的。

5.三五年內有沒有第二種加密資產體量能超過btc

陶榮祺:穩定幣很大概率會超過btc,eth一小半概率。 雖然穩定幣現在體量不大,可是一旦libra出現,就有可能一下子超過,更不用說各種主權國家的數字貨幣。

6.美聯儲降息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陶榮祺:美聯儲降息會導致市場進一步走向短期高位,暫時回血,和更為危險的崩盤高度。

傳統金融巨頭與加密世界正在融合,關注加密資產出圈度

7.以太坊2.0轉POS會帶來什麼新的機遇和風險?摩根大通區塊鏈部門收購以太坊開發商ConsenSys會促進以太坊的發展嗎?以太坊還能講新的故事嗎?

陶榮祺:以太坊轉POS最大的機遇,可能是可以提升Dex的體驗了吧。結合NFT,內建金融的網際網路這一方向會大跨步前進。至於摩根大通收購Consensys,在我看來反而是一個訊號:傳統金融巨頭與加密世界正在加緊融合,這種融合的形態會成為2020年代的新金融載體。我認為,以太坊並不需要去講什麼新的故事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等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融自然發展就好。

8.去年,公鏈概念的專案各種出問題導致進行不下去,資金斷裂、“交給社羣”,公鏈“下半場”,重點比拼什麼,概念、產品設計、還是傳統大公司的合作資源?

陶榮祺:我認為公有鏈下半場的結局在去年已經決定了。如果公鏈沒辦法做成生態的話,與大公司/小國家合作,甚至為之服務又何嘗不可呢?這是馬太效應,沒辦法的事情。拼概念毫無疑問沒有人會認可,拼產品設計也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看有誰在使用,以及更重要的,能夠服務於哪些人。

9. 幾個小圈子概念 Defi、NFT、DEX,在2020年有希望出圈讓更多人接受嗎?最近cryptovoxels上一幅加密藝術品賣出了103ETH,摺合人民幣16萬元。

陶榮祺:有希望出圈的。2019年開始,NFT就已經透過Nike出圈了,而Libra則代表著穩定幣的出圈。2020年我認為這個方向會加速。與其說NFT又火了,不如說剛開始火。“出圈”兩字我覺得特別好,我個人非常非常關注“出圈度”。現在所有的加密資產以及應用裡,NFT方向的出圈度是最好的。

同時NFT結合DEX和大資料,又可以引入新的金融理念,海外一般叫做“Social Money” 例如丁威迪發行的債券就是,遊戲內資產的加密化也是,將來up主發資產也是。我對其的翻譯為“自金融”。自金融這個概念,姚前之前就提到過,這個方向我個人非常,非常,非常看好。唯有這個方向,才有可能實現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融狀態,實現百萬乃至億級別的資產。

產業區塊鏈和公有鏈最後可能會殊途同歸

10.Libra和央行數字貨幣是去年的大熱話題,今年有預期的落地機會嗎?如果落地,對區塊鏈概念股是否有助力?去年總書記對區塊鏈的關注引起了很大的市場反響,#區塊鏈#這個標籤,今年還會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嗎?

陶榮祺:我一直認為,區塊鏈在國內需要分為兩塊去解讀:

  1. 產業區塊鏈,代表的是資料服務;
  2. 金融區塊鏈,代表的是分散式賬簿為基礎的科技金融。

產業區塊鏈以及對應的資料服務,如果說去年是Hype階段的話,今年或許是築底階段

金融區塊鏈,分散式賬簿為基礎的科技金融,或者說開放金融和加密市場,是我一直以來更為專注的方向。

一旦涉及到金融領域,事情就會變得複雜。這半年我感覺到國內在把“區塊鏈”這一概念歸屬到產業區塊鏈裡去。雖然我認為金融方向的發展潛力更大,但屆時在國內其是否還叫做“區塊鏈”呢?不知道。國內對於區塊鏈的定義是,需要服務於實體經濟,這就給區塊鏈戴上了一個帽子。現在國內的區塊鏈應該叫做”產業區塊鏈資料服務“,2016-2017年就滿大街的東西了。

從這個角度,「區塊鏈」概念被狹隘化了,現在當我們說到發幣這件事的時候,彷彿就不應該屬於區塊鏈。當一樣東西越來越”乾淨“的時候,就無法稱之為”金融“了。

最好笑的是,區塊鏈的”教育領域“的應用,你覺得是什麼?——是把CET 4的結果上鍊。

11.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看待國內的“產業區塊鏈資料服務”,有沒有可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陶榮祺:這相當於用國家給區塊鏈背書,然後去做國家本來就已經做了的事情。

我所得知的資訊還是去年年底的。去年年底的情況是,產業區塊鏈資料服務商接單子賺錢。單子接完之後想的是賺每年維護費的錢。如果說有更長遠的想法的話,就是賺流量的錢,而這個流量是什麼呢?流量是開發者,以及開發者未來開發出來的應用。

開發者和開發者開發出來的應用又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加密市場裡已經很普遍的各種defi、nft和網際網路的組合,當然這只是猜想。我認為產業區塊鏈和現在公有鏈最後會殊途同歸,只不過這個拐點需要有重要的事件推動,尤其在國內,很可能是監管的推動。

12.今年國內外對於區塊鏈行業監管的預期是什麼?美國最近有幾個對數字貨幣的聽證會,國內暫時好像沒什麼動作?

陶榮祺:加密資產的監管,美國的方向是妥協與正規並存,且越來越正規,典型的例子是EOS、Blockstack和Enigma與SEC的三種互動結果。國內監管的預期往往與市場的“亂象叢生”相伴相生,接近一種市場的負反饋自動糾錯機制。

國內的動作有兩個可能的方向,一個是數字貨幣,另一個是證券市場的應用。我更看重證券市場的應用,消除亂象後,正規軍入場,推動下一個時代的金融。從姚前講話內容,可以發現,姚前對於區塊鏈的研究從一開始的貨幣,慢慢轉向更全面的證券領域。在我看來,貨幣是一種特殊的證券。證券才是更為普遍的金融。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