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是怎麼做出來的?近幾年來,虛擬貨幣是一個新型的投資專案,可以說備受投資者的喜愛,不過一旦說到虛擬貨幣,所有的投資者都會聯想到比特幣,可以說對於虛擬貨幣的瞭解僅僅處於表面,若是要說到虛擬貨幣怎麼做出來的,絕大多數投資者都不太瞭解,那麼,虛擬貨幣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下面鏈報小編就給大家深度解析一下虛擬貨幣是怎麼做出來的?希望透過本文介紹,投資者對於虛擬貨幣有進一步的瞭解。
虛擬貨幣是怎麼做出來的?
在很早的原始商業行為當中,代幣(金屬硬幣)使用的效率很高,方便交易結算。這個時候誰手裡有硬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硬幣被賦予了貨幣結算的價值,這個時候的代幣使用範圍僅限於一城一地。
但是商業行為會自動擴大,馬車、輪船的發明使得全世界可交易的範圍越來越廣,這個時候硬幣因為其自身重量的關係,成本變得越來越高。直到9世紀紙幣誕生以及銀行的誕生,使得前往不同地域的商人直接持有該銀行的票據便可取款。這也是支票的來源。
隨著全球化商業行為越來越多,票據因為商業範圍的擴大,所以國家與國家之間也簽訂了協議,支援票據的合法性。直到如今網際網路的出現和發展,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用智慧手機進行點對點、人對人的交換各種資訊和服務。這個使用使用某種特定貨幣進行結算反而極為不方便。這種需求催生了很多巨頭的電子貨幣專業支付服務。例如中國的支付寶、微信、蘋果的Apple Pay等。
但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電子貨幣的價值不盡相同,所以電子貨幣只能在一個國家內部進行交易結算。如今網際網路使得全球國家變成了地球村,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所有人都能認同的信用貨幣來做結算,這是就信的數字貨幣,加密貨幣應運而生。
虛擬貨幣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虛擬貨幣的出現弱化了政府在經濟(主要是貨幣政策)上的作用,政治對經濟沒有了決定性的支配權,聽上去有點兒不可思議,而且政治上應該是不允許的。也許虛擬貨幣曾經遭到的來自各國政府級別的牴觸就是基於此吧。
不過現在各國政府對虛擬貨幣的態度已經有所緩和,到底是真正認可了這樣一種全新的貨幣形式呢,還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現僅僅需要在名義上認可其存在而實際只將其認知為一種簡單的金融衍生物。
能否真的成為名副其實的貨幣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普羅大眾對其的態度,如果絕大多數人認可其為貨幣,並接受以其為有價值的交易物件。那麼它就是貨幣,具有貨幣屬性和其職能。如若不然,其只是一串沒有意義的數字。從這個角度看虛擬貨幣更像一個哲學概念。這也能說明為什麼很多人在不遺餘力的鼓吹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有些像中國的成語“三人成虎”。
優缺點:不會產生政府濫發的情況,必須依賴網際網路及P2P技術,如果某天網路癱瘓則比特幣將不能繼續使用。2014年,位於中國東北的某比特幣礦廠的情況,“每月電費40萬人民幣,全天候24小時工人三班倒,2500臺機器,每秒2300億次雜湊計算(230 Gh/s)。”好像更符合中國人的“投資(機)習慣”。
投入了很多時間、金錢在做一件事,然後把這件事包裝成一個很牛的東西,讓後被許多人追捧,最後掌握這件事主動權的人,或者擁有大量這種東西的人就會成為最大贏家,賺的盆滿缽滿。普通參與者越來越多地被當成“韭菜”。起碼從最原始的想法考慮,既然擁有了這個東西,起碼不會讓它的價值下跌。
總之,“虛擬”的重要是在於它的內在價值問題。也就是說,虛擬貨幣代表的價值,與一般貨幣代表的價值具有怎樣的聯絡與區別。貨幣問題是現代性範疇的問題,虛擬貨幣則是後現代性範疇的問題。二者的不同是我們當前也是日後需要關注的問題。
虛擬貨幣是怎麼做出來的?以上就是虛擬貨幣是怎麼做出來的的相關內容,眾所周知,虛擬貨幣並不是僅僅是比特幣這類的數字貨幣,像q幣、遊戲幣這類的都屬於虛擬貨幣,只不過目前被人們所關注的是加密數字貨幣,不過無論虛擬貨幣代表什麼,投資者都要了解一點,任何行業都是有風險性的,尤其是自己未知的行業,因為對虛擬貨幣感興趣,想要投資的人,一定要先了解虛擬貨幣,不要在自己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投資,這也帶來的後果可能是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