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區塊鏈行業政策環境顯著最佳化,技術能力快速提升,行業應用逐步拓展。展望2019年,我國區塊鏈行業秩序日趨規範,社會認識明顯提高,區塊鏈技術與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儘管如此,但仍需要關注區塊鏈安全風險突出、核心技術亟需突破、區塊鏈技術有待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區塊鏈人才缺口較大等問題,從而更好推動區塊鏈技術與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對2019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一)區塊鏈技術創新不斷湧現
當前,區塊鏈技術尚不成熟,仍處於發展早期。對於區塊鏈效能、隱私安全、可擴充套件等方面的技術創新正在不斷湧現。針對區塊鏈效能問題,出現如下幾類創新解決方案。一是並行的方式。例如以太坊分片技術、墨客MOAC子鏈技術、Fabric多通道技術;二是DAG(有向無環圖)方式。例如區塊鏈與物聯網創新專案IOTA採用DAG技術使得區塊鏈系統的可擴充套件性不再受到區塊大小限制,僅取決於網路頻寬、CPU處理速度和儲存
容量等限制;三是最佳化共識演算法的方式。例如PoS共識演算法透過保持多中心情況下減少參與共識的節點的方式以獲取效能的提升。四是鏈下擴容方式。例如閃電網路、雷電網路等創新技術提高區塊鏈處理交易能力,
實現即時確認、低費用、高吞吐量的支付。針對區塊鏈技術中隱私保護問題,業界提出了混幣、環簽名、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多方安全計算等創新技術方案。針對區塊鏈可擴充套件和互聯互通問題,業界提出了跨
鏈的解決方案。主流的跨鏈技術有側鏈/中繼、公證人機制和雜湊鎖定三種方式,代表專案分別有OSMOS、Ripple、Lightning network。隨著學界和業界對區塊鏈研究不斷深入,區塊鏈技術創新成果將不斷落地。
2019年,圍繞區塊鏈效能、隱私安全、可擴充套件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將不斷湧現,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將逐步進入視野。
(二)區塊鏈底層平臺競爭日趨激烈
根據賽迪全球公有鏈評估指數,僅作為評估物件的全球主流公鏈平臺已超過30個。實際上,全球公有鏈專案遠超過這個數目,而且數量上還在不斷增加。不同區塊鏈平臺之間在設計理念和實現方面不盡相同,在區塊鏈底層架構的標準尚未達成共識之前,區塊鏈平臺技術與應用的競爭日趨激烈。公有鏈方面,以以太坊、EOS為代表的區塊鏈平臺在全球範圍內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其技術與應用生態正得到市場的認同。國
內NEO、公信寶、星雲鏈等公有鏈專案提出了各自基礎架構設計理念並予以實現,同時積極推進開源社羣建設和應用生態完善。但相比國外優秀公鏈專案,國內公有鏈平臺仍處於跟隨狀態。聯盟鏈平臺方面,IBM的
Fabric已經成為聯盟鏈技術平臺的典範。基於Fabric的行業解決方案已經在金融、供應鏈、存證、物流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國內微眾銀行、萬向區塊鏈及矩陣元三方共同開發了BCOS區塊鏈開源平臺,提供企業級應用服務。區塊鏈BaaS(區塊鏈即服務)平臺方面,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戰略佈局。2017年4月,騰訊釋出區塊鏈白皮書並推出可信區塊鏈Trust SQL;2018年3月,京東全面啟動了區塊鏈技術在業務場景中的應
用探索與研發實踐;2018年8月,阿里雲宣佈釋出企業級BaaS平臺,支援一鍵快速部署區塊鏈環境,實現跨企業、跨區域的區塊鏈應用。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8年11月,已有9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釋出BaaS平臺。
2019年,區塊鏈底層平臺發展百花齊放,區塊鏈底層平臺研發、應用推廣、生態培育的競爭愈發激烈。
(三)區塊鏈相關標準加快推出
我國在區塊鏈相關標準建設方面已有一定基礎,部分標準化組織、聯盟協會、研究機構已將區塊鏈標準化提上議事日程,開展了組織建設、標準預研等一系列工作,並取得了一定進展。區塊鏈技術架構標準方面,首個區塊鏈標準《區塊鏈參考架構》於2016年已經頒佈。在2017年11月ISO/TC 307第二次會上,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有關區塊鏈術語和概念、參考架構、分類和本體等8項國際標準立項中,我國分別承擔了分類和本體的編輯以及參考架構的聯合編輯任務。同時,由中國主導開展名為區塊鏈和分散式記賬技術中的資料流動和資料分類的新工作專案研究。2018年1月,《資訊科技 區塊鏈和分散式賬本技術 參考架構》作為區塊鏈領域的首個國家標準獲批立項。區塊鏈安全標準方面,2018年4月,全國資訊保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了對《區塊鏈安全技術標準研究》專案立項評審工作。2018年11月,《區塊鏈平臺安全技術要求》行業標準正立項並起草,將明確區塊鏈平臺面臨的主要威脅和安全體系架構。
2019年,我國區塊鏈相關標準研製工作將得到進一步重視,一系列相關標準有望加快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