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問數字人民幣:哪能用?會取代紙幣?與支付寶有何不同
中國版數字貨幣不需要繫結任何銀行賬戶,擺脫了傳統銀行賬戶體系的控制。
連日來,數字人民幣熱度躥升。
早在今年1月,央行發聲,繼續穩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時至4月,再度透露,數字貨幣正按照原定計劃有序推進。
此後,有關央行數字貨幣內測、首個應用場景落地的訊息持續發酵。
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內測?深圳、雄安、成都、蘇州為試點城市?輿論聲中,數字貨幣概念股持續走強。
市場頻繁猜測後,17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確認,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不過,伴隨重磅發聲,央行數研所表示,當前網傳DC/EP資訊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
為何是這幾地率先試點測試?從2014年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如今是否已箭在弦上?未來其又會不會完全取代紙幣以及引發通貨膨脹?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相比,有何區別?
1 中國版數字貨幣是什麼?
簡單說,人民銀行數字貨幣就是人民幣電子版。
說起數字貨幣,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比特幣或者臉書計劃推出的Libra。
但是,與這些所謂的數字貨幣不同,我國央行將要推出的數字貨幣有國家信用背書,可以說是人民幣的電子版本。因此,央行的數字貨幣是具有法償性的。
更重要的是,有國家背書,央行的數字貨幣幣值會更加穩定。而比特幣等所謂的虛擬貨幣,無法保證幣值穩定,被“割韭菜”就成了常事。
2 可用於哪些場景?
根據央視報道,從使用場景上看,央行數字貨幣不計付利息,可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相比於紙幣沒有任何差別。
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基於人民幣現金的支付、交易、反洗錢等在現代社會管理難度越來越大,成本也越來越高。而發行數字貨幣,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此外,有媒體報道,央行數字貨幣將以交通費補貼的形式,在5月發放給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直屬企業員工。不過,記者詢問了多個有關單位,均未予置評。
3 會不會完全替代現金?
對於央行數字貨幣將與紙幣如何並存,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注重替代M0(即紙鈔和硬幣),並且保持了現鈔的屬性以及主要特徵,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將是替代現鈔的最好工具。
世界銀行首席資訊保安架構師張志軍認為,法定數字貨幣不可能完全取代紙幣,因為還要考慮到上了年紀的人群,所以要支援兩種形式並存。
4 與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何不同?
當前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在很多場景中對現金替代率已經較高。相比之下,中國版數字貨幣不需要繫結任何銀行賬戶,擺脫了傳統銀行賬戶體系的控制。
此外,“雙離線”使用將是未來一個目標,目前支付寶、微信的離線支付都屬於單離線,即對使用者離線、對商戶線上。央行數研所所長穆長春舉例稱,假設兩個人的手機裡都有數字錢包,只要手機有電,哪怕沒有網路,兩個手機一碰觸就可以使一個人電子錢包裡的數字貨幣轉給另外一個人,這就是雙離線。
4月15日流傳的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也顯示,其常用功能除了有“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外,還有一個選項即“碰一碰”。
5 目前進展如何?
4月17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確認,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並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最佳化和完善功能。
央行數研所還明確,當前網傳DC/EP資訊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執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
6 為何在蘇州等地試點測試?
去年末,有訊息稱,央行法定數字貨幣試點專案有望在深圳、蘇州等地落地。2020年4月15日流傳的試點城市中增加了雄安、成都兩地。
對於蘇州首吃螃蟹,此前公開資訊中已有諸多線索。去年3月,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設立在蘇州,法定代表人是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下稱“數研所”)副所長狄剛,大股東是數研所旗下的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7 高頻“露臉”已箭在弦上?
央行自2014年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2017年末,經國務院批准,央行組織部分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和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的研發。去年6月Facebook釋出Libra幣白皮書,全球對數字貨幣關注度升溫,央行數字貨幣也開始在我國官方表態中高頻“露臉”。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近日撰文指出,現在試執行基本結束,也許很快就可以推行。中信證券表示,銀行科技專案的測試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時間,預計自上而下推動央行數字貨幣年內上線可能性較大。
伴隨高頻表態,央行數研所、長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等相關機構招聘動作也不斷。今年一季度,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開啟了新一輪招兵買馬。招聘資料顯示,該研究院承擔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和金融科技創新研究等工作,招聘涉及區塊鏈研發工程師、前端開發工程師、高階經濟學家等約40個崗位,稱法定數字貨幣研發運營是“極具挑戰的系統工程和巨集偉事業”,也是“人類貨幣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8 底層技術不一定是區塊鏈?
去年10月,政治局會議明確了區塊鏈的戰略定位,不少觀點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追蹤保護公民的資訊保安,適用於數字貨幣。
穆長春去年就明確,央行層面應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不一定依賴某一種技術路線。今年2月,央行數研所區塊鏈課題組在《中國金融》上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不建議基於區塊鏈改造傳統支付系統。
9 發行數字貨幣會引發通貨膨脹嗎?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從數字化貨幣替代流通中的紙鈔和硬幣入手,假設現在流通的貨幣是100元,央行數字貨幣將等價替換掉這100元。
為了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也就是說,發行時,人民銀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此外,考慮到前期數字貨幣僅限於試點,短期內不會大量發行和全面推廣,貨幣流通速度也將保持正常水平。
因此,數字貨幣不會引發通脹。
10 有無投融資功能?
央行並非唯一參與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的機構。穆長春在去年8月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採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央行做上層,商業銀行做第二層,這種雙重投放體系既能利用現有資源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也能順利提升數字貨幣的接受程度。
他同時稱,目前屬於一個賽馬狀態,幾家指定運營機構採取不同的技術路線做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誰的路線好,誰最終被市場接受,誰就會跑贏比賽。去年8月曾傳出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阿里巴巴、騰訊及銀聯等七大機構同時發行央行數字貨幣,不過監管人士稱訊息不準確。
業內人士指出,央行數字貨幣雖然明確了雙層運營體系,但體系之下的流通形式、有無投融資功能等仍未清晰,清算機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尚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