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比較熱門的新聞應該是諾貝爾獎了。隨著各大獎項的陸續公佈,人們茶餘飯後又多了些許談資,資本市場上又多了新的炒作熱點。
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學家、****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895年創立的獎項。
諾貝爾獎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
至於為什麼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這個就有些故事了。傳說諾貝爾的女朋友跟一個數學家跑了,所以諾貝爾不喜歡數學家。當然,這只是YY的版本。
事實上,諾貝爾設立諾貝爾獎的初衷是“獎勵那些對人類具有巨大利益的發明和發現”,這在他遺囑中也寫了,當然,他本人對數學有一定的偏見,這是肯定的。
數學界目前最高獎是菲爾茲獎。不過後來有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後,這個獎基本上都是數學家拿走了。
02
諾貝爾一生擁有355個發明專利,名下一百多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量財富,諾貝爾獎金的初期規模為——31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0萬美元),這可是1901年。
諾貝爾覺得較為理想的諾貝爾獎金額,應能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繼續他的研究。而最初的獎金也的確是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
但是,後來獎金開始不斷縮水了。一方面,瑞典克朗在貶值,另一方面,諾貝爾基金投資保守,投資收益率遠遠跑輸通脹。
到了1953年,諾貝爾基金價值僅相當於1896年的30萬美元,資產縮水96%,諾貝爾基金面臨破產的尷尬境地。
1953年,瑞典政府開始允許基金會獨立進行投資,可以將資金投放在股市和不動產方面。
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週年之際,捐贈了一大筆錢給諾貝爾基金,並設立了“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由於投資政策的放開,加上瑞典政府與瑞典國家銀行的支援,諾貝爾基金投資了大量股票與房產。
正好趕上了20年大牛市,使得諾貝爾基金規模又迅速膨脹,2011年時已經達到28.6億克朗,與成立之初相比,基本上翻了百倍。
03
從諾貝爾基金的百年變化來看,投資確實非常重要,要不然,每年發那麼多獎金,諾貝爾當初那點錢不早就發光了?
當然,投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諾貝爾基金能夠執行一百多年,一方面是有一系列免稅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也依賴於全球經濟的整體發展。
從這張市值變化圖來看,是1980年之後的超級大牛市使得基金規模大爆發。可以看出,1929年大蕭條與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下,基金也出現大幅縮水。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像股神巴菲特,投資理念固然很重要,但是真正賺大錢是因為他這一生正趕上了美國超級大牛市。
我們很多人痴迷於各種技術分析,短線參與各種新專案和山寨幣,在經歷各種折騰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比特幣越來越少了。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時間是最好的玫瑰,複利才能創造奇蹟。當然,前提是選對賽道,選好標的。
狼叔早就放棄了各種折騰,現在空出了很多時間,看看書,帶帶娃,這才是生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