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獵雲財經推出線上對話欄目“獵問.創世相對論”,幣改試驗區秘書長趙大偉與獵雲財經主編吳德銓對話“幣改”,披露幣改的起心動念、邏輯框架、社羣理念和通證化改造的方法論,解密“幣改”對傳統企業甚至上市公司的可能改造路徑。
此次訪談,趙大偉釐清了“幣改”相關概念。“幣改試驗區”是指FCoin的主機板C板塊,定位服務於優質的幣改專案,為幣改專案開闢交易專區。為了更好地建設幣改試驗區,專門成立了“幣改自治社群”,不參與專案在交易所的流通環節。
他透露,幣改自治社群將適時發行token,實現對社群成員的有效激勵。
趙大偉認為,基於區塊鏈的通證社羣經濟體,非常有可能掀起新一輪企業再造浪潮,不過這次再造之後,企業的組織特徵可能變成BTC經濟體(Blockchain Token-economy Community)。
以下根據對話原文整理:
吳德銓:大家好!歡迎來到獵問·創世相對論,這是獵雲財經開啟的深度訪談欄目。首先介紹一下本期幣改話題的緣起。
獵雲財經是率先報道FCoin社羣化交易所創新的媒體,6月份推出了交易所大戰系列報道,受到行業廣泛關注。6月6日FCoin首次分紅,第二天我們發表了文章,第一家推算了FT當時的動態市盈率1.4倍左右,全部釋放大概時間一年半。
6月12日,FCoin創始人張健接受獵雲財經採訪。FCoin高層告訴我,這是張健第一次接受媒體採訪。當天我們發表了《獨家迴應 | FCoin創始人張健:說我割韭菜傳銷的人都在坐等打臉》。“真正懂我的人,都會驚歎我設計的精妙。” 張健對獵雲財經說的這句話,被媒體廣泛引用。
不得不說,張健是營銷的天才。FCoin不是第一家搞交易挖礦模式,卻在熊市和交易所平臺幣爆炒的氛圍下,第一家系統推出交易挖礦、即時分紅、社羣治理創新理念,一下子成為交易所網紅。
幣改試驗區正是這種區塊鏈社羣思維的延續。
7 月 5 日凌晨,張健拉上元道、孟巖三人開了一個 “區塊鏈速度” 的電話會,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裡,三人一起做了一個決定,攜手合作開啟 FCoin 幣改試驗區,推動通證經濟的發展。此前,元道界定了token通證必備的要素:第一,它必須代表一種權利,有內在的價值;第二,加密,防篡改;第三,可流通,可交易、可兌換。今天@元道 @孟巖也在我們群裡。
根據7月8日FCoin幣改試驗區籌備群三號公告,幣改試驗區籌備群執行期間,獵雲財經和火星財經等5家媒體被指定為訊息釋出渠道。元道幾次就幣改話題謝絕了多家媒體的訪問:“籌委會達成共識,先埋頭幹活,由指定發言人統一對外溝通。”我們榮幸邀請到今天的對話嘉賓,幣改試驗區秘書長趙大偉,這是幣改試驗區首次接受媒體訪問。
趙大偉是TokenX社羣發起人,區塊鏈通證經濟研究者,原和君諮詢高階合夥人、產業網際網路研究中心負責人。
下面,開始獵問·創世相對論的9連發問。歡迎大家參與研討,最後我們會安排自由提問時間,謝謝各位!
(一)幣改基於共識:認可通證經濟改造潛力
吳德銓:獵問第一發。張健為什麼選擇和元道、孟巖聯合推動通證經濟,為何在這麼短時間快速行動,有怎樣的背景和淵源?三位主要發起人如何分工?您又是如何加入的?
趙大偉:元道與孟巖兩位是“通證”這個詞的翻譯者,也是通證派的開創者,張健之前與元道先生有過合作,也是通證經濟的信仰者,所以三個人一拍即合。
而我從和君諮詢離開之後All in區塊鏈,也是非常看好通證經濟的前景,也一直在研究與實踐通證經濟,之前元道先生做客我們TokenX社羣,我們關於公鏈經濟體也進行了一次對話,後面跟元道先生一直在合作,有了幣改這件事,我也就順理成章加入進來了。
我們一起推動這件事情,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底層共識——我們都認可通證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改造潛力,也都在不同角度探索通證經濟的落地路徑。幣改,只是一種民間稱呼,更好傳播而已,準確說法叫“通證經濟改造”,推動實體經濟擁抱新金融與新組織,擁抱新型生產關係。
吳德銓:自7月5日幣改試驗區成立以來,不到一個月釋出了14份公告,涉及幣改自治社群的組織建設,社群規則、分群籌建、各主題的討論、幣改專案的推薦等。幣改籌備的節奏非常快,請介紹一下幣改試驗區籌備組是如何運作的?一些關鍵決策如何作出?秘書處又是如何來組織眾多社群,推進相應的工作?
趙大偉:幣改籌備組目前成員有26人,下設秘書處與專項工作小組。目前事務性的工作由秘書處具體推動,包括專案收集、分群運營、公告發布等。
同時我們也成立了兩個專題小組,一個是鏈上治理小組,一個是通證合法交易與流通研究小組,來推動幣改自治社群治理的陽光透明,以及為幣改專案與所在國法律法規結合提供可行的指導建議。
關鍵決策,短期內,基本上是發起人、秘書處、籌備組迅速聯動,形成決議;下一步,我們會盡快推出鏈上治理方案,爭取讓社群成員參與到整個治理過程。
眾多分群的運營,秘書處提供指導建議,具體還是需要分群群主自主執行,所以需要分群群主本身就要有一定的參與意願,這個我們在篩選的時候就會評估。
(二)幣改試驗區不會演化成大莊家遊戲
吳德銓:獵問第二發,幣改試驗區在區塊鏈世界是一個全新角色,坊間戲稱是“幣圈證監會”。它類似於傳統商業世界的協會組織,在某種共識下聚合廣泛的社羣成員來解決一些問題。幣改試驗區的性質和角色,應該如何界定?
趙大偉:我們現在這個組織,準確來講,叫做“幣改自治社群”,緣起於FCoin創始人張健邀約元道、孟巖兩位一起推動幣改試驗區(C板)的建設工作。為了更為有效地推動幣改工作,元道、孟巖又召集了更多有識之士,共同組建了一個籌備組,並逐漸演化成了一個自治社群。
FCoin幣改試驗區(C板)定位服務於優質的幣改專案,為幣改專案開闢交易專區。
為了更好地建設幣改試驗區(C板),我們專門成立了“幣改自治社群”,二者一脈相承,但是在定位上有所區別。“幣改自治社群”定位於區塊鏈通證經濟改造的賦能式投資協作分散式自治社群,重點覆蓋早期幣改專案全球通證發行階段,不參與專案交易所流通環節。
吳德銓:幣改自治社羣使用社群治理的模式,有各行業領域主題社群、區域社群。隨著社群完善,一些專案會逐漸推出、投資、上幣甚至落地。未來社羣核心成員、各分群核心骨幹可能享有各行業優質專案的投資先機,那麼,幣改自治社羣可能演變成一個金字塔式的利益格局。是否需要保證幣改試驗區的非營利性?如何來保證?
趙大偉:幣改自治社群,致力於打造社群成員“共有、共治、共享”的投資協作網路,在治理方面,我們已經成立了專門的“鏈上治理小組”,未來是社群成員在鏈上共同完成治理工作。
每一個專案的資訊都需要充分披露,每一次專案的投票都需要陽光透明,這是完全不同於傳統金字塔式組織結構的,也自然不會演化成大莊家的遊戲。
(三)幣改自治社群將適時發行token
吳德銓:獵問第三發。幣改試驗區從誕生起就採用了社群運作的方式,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幣改”本身會用通證來激勵社群成員,也就是說未來“幣改”平臺本身也會發幣?如果發幣,我們是否也面臨著經濟模型的設計,委員會對這方面有怎樣的考慮?
趙大偉:幣改自治社群,會在合適的時機考慮發行通證,實現對社群成員的有效激勵。
發行通證自然會面臨經濟模型的設計,只是這個暫時還沒有進行討論。
(四)傳統資產對映成token上鍊有積極意義
吳德銓:獵問第四發。目前,幣改試驗區已經設定了從經濟模型設計、資金支援、交易所發幣、產業經濟發展等一套通證經濟專案轉化的服務支援體系。如同14號公告所說,在所有支撐通證經濟發展的相關理論中,最受關注的問題就是“通證流通和交易的合法性”。
世界各國對“通證”合法性認定各有不同,在中國禁止ICO的政策背景下,在國內發展通證經濟有哪些可行路徑?在這種“非定性”狀態下,區塊鏈幣改專案存在哪些機遇,又有哪些風險?
趙大偉:這個問題是現在最受關注的了。
通證,我們定義是一種加密可流通的數字化權益證明。當我們需要對通證進行法律認定的時候,是要看這個通證代表的資產和權益屬性是什麼。有些是可以在原有的法律框架進行管理。有些屬於區塊鏈世界的新生數字資產(如比特幣),法律就相對空白。
當前的各類通證,粗略劃分,大致分為證券性通證與非證券性通證兩類,證券性的通證在大多數國家都存在著相應的法律限制。
然而通證的核心能力就是“通”,就是流動能力,證券化的關鍵也是流動能力,這勢必會挑戰原有的法律體系。
吳德銓:合規問題確實是當前行業十分關注的問題。那麼,哪些種類的非證券性通證在現有法律體系下是可以合規發行的?所謂合規,是否以融資與否作為分野?
趙大偉:很多傳統的資產都可以對映成token,在鏈上發行,比如積分放在鏈上發行,或者企業內部工分在鏈上發行,這些都是在法律框架內的。
但是這些通證的流動能力會受到限制,前一段時間,有關部門也提到了對於網際網路積分的監管。通證,核心在於“通”,如果流轉範圍受限,其意義自然會打折扣。
不過對於很多組織而言,透過內部積分實現內部生態的啟用,多少還是有些積極意義。
(五)幣改最大難點:經濟模型設計與利益再分配
吳德銓:獵問第五發。從7月16日開始,一些幣改申報專案逐漸遞交給幣改委員會。我們知道,目前區塊鏈最終實現產業落地,背後面臨的不僅僅有監管、法律、配套金融服務體系等問題,還有專案本身的經濟模型、可行性等問題。
張健認為,對於一些成熟的企業或專案的幣改,監管並不是最大障礙,最大難點在於經濟模型的設計和利益的分配機制。目前,幣改試驗區對模型設計和利益分配機制,有哪些研究成果可以分享?
趙大偉:我還是比較認同這個觀點的。最大的難點確實在於通證經濟系統的設計,以及利益相關方的利益重新分配問題。
首先是通證經濟模型設計,這一點想做好確實不易。區塊鏈社群經濟體模型的設計,需要有比較強的跨專業能力,因為其涉及到技術、組織、經濟、金融等不同學科的知識體系。
能把這些領域結合起來的創業者非常少見,所以在通證經濟模型設計上,大多照貓畫虎,很多專案都經不起推敲。
因為我自己就在做通證經濟的研究與教育工作,我說一下自己的一個基本觀點:通證屬性必須要解耦。
通常意義來講,貨幣屬性、激勵屬性、治理屬性指向的是不同方向,如果要保證經濟體有效執行,必須理解這些屬性背後的規律。然後才是思考,需要發行幾個通證,分別代表什麼權益的問題。這裡我就不多講了,我個人寫過不少關於通證經濟的文章。
我們幣改自治社群也在做相關研究、教育工作,希望能夠讓更多專案方真正理解通證經濟,設計出符合經濟執行規律的通證系統。
另外一點,就是新的利益分配機制對既得利益者的衝擊,自然就容易面對既得利益者的阻礙。
我之前在和君做的比較多的事情就是推動傳統企業擁抱網際網路,切身感受過組織變革的難度。真正能夠成功轉型的,還是需要比較大的勇氣和決心。
所以我個人的建議是打造“產業新城”,儘量不做“舊城改造”,幫助這些有產業資源、有使用者基礎的專案打造一個新型的區塊鏈經濟體,這樣的成功希望更大一些。
(六)通證化改造:搞新協作經濟體可能是50倍空間
吳德銓:獵問第六發。對於一些即將IPO或者已經上市的企業,是否可以進行通證的改造,通證經濟的治理結構和傳統的企業治理之間存在哪裡矛盾?目前能否很好地進行融合?
趙大偉:通證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正規化,與企業所處發展階段並無必然聯絡。對於即將IPO或者已經上市的企業,原則上都可以進行通證化改造,只是越有存量包袱的企業,改造起來越複雜。
真正符合通證經濟的組織形態,實際上是一種新型的社群組織。我有一個說法叫做BTC經濟體(Blockchain Token-economy Community),其治理結構與傳統的公司治理結構並不一致。
股份公司依託貨幣資本分享利潤的模型,與通證社群依託全要素資本(尤其是人力資本)共享生態權益的模型,存在一定的衝突。
二者融合起來有難度,但是在技術、市場、政策等條件不夠成熟的時候,還是需要二者融合在一起設計,作為階段性、過渡性的制度安排。
通證經濟的改造,本身也是分成不同層次、不同正規化的。不是所有的專案都是一個模板來展開。
基於通證的價值網際網路,讓各類資產通證化,實現更加高效率地流轉,這種能力是完全可以嫁接在當前的很多商業模型當中。
另外,基於通證的分散式協作組織,這個對傳統的公司治理會帶來比較大的挑戰,最好基於新的主體來運作。
可以這樣理解。如果在原有的股份公司體系,疊加通證經濟,可能會有50%的最佳化;但如果基於通證經濟重新定義產業協作規則,打造新型產業協作經濟體,可能會有50倍的想象空間。
然而,不同企業,不同的能力稟賦、不同的認知、不同的意願,就會有不同的選擇。不管怎樣,都已經是非常大的價值了。
吳德銓:看來,通證化改造的收益彈性是可以很大的,值得一些適合的企業去探索。
那麼,對於那些進入幣改試驗區的專案,你們用什麼標準和程式來遴選?如何保證這些專案會真正發揮通證經濟的作用,而不是在一批空氣幣中挑選更好的空氣幣,這個界限在哪裡?
趙大偉:在幣改試驗區成立的時候,我們就明確了幣改專案的篩選物件:大型網際網路平臺通證化改造;大型實體產業通證化改造;全球範圍內的通證經濟創新專案,特別是一帶一路全球數字經濟+通證專案,以及通證經濟全球基礎設施重大創新專案。
重點考察經濟體潛在規模、通證經濟系統合理性、治理機制合理性、團隊匹配度、產業資源支撐能力、切入路徑合理性幾個方面。
我們在之前的公告中就已經明確表示,堅決拒絕以下三類專案:沒有錨定生態價值的通證發行專案;發起方主動製造和傳播不實資訊的專案;違反所在國法律法規的專案。
我們努力讓各類社群成員參與到專案評審、答辯的過程當中來,第一個自薦的幣改專案已經面向社群成員完成了公開答辯環節。
讓每一個幣改專案充分地面向社群成員披露資訊,讓投資過程更加陽光透明。
我要強調一點,我們不希望打造成一個新的權力中心,我們會盡快完善社群治理機制,加速推進鏈上治理。今天釋出的公告內容就是,在還沒有啟動鏈上治理機制,我們會把公告內容、專案篩選過程性檔案都放在Github上,供社群成員隨時查閱。
(七)幣改試驗推動區塊鏈從無序走向有序
吳德銓:獵問第七發。區塊鏈技術和通證經濟的發展都處於初級階段,但是無論是區塊鏈專案、交易所還是媒體,一兩年內數千家專案噴湧而出。在瘋狂生長背後,有“理想主義者”、“技術信仰者”、“實幹派”,也有隨處可見的“騙子”和“投機者”。
區塊鏈世界既透明又不透明,分散式賬本公開透明,但規則制定者可以肆意利用技術優勢和規則制定權左右市場,輿論環境也十分混亂、渾濁。在這樣的早期階段,社羣秩序和規則應該如何形成?在這方面,幣改自治社群有沒有一些探索?如果專案方、社群沒有達成真正的行業自律,該怎麼辦?
趙大偉:幣改自治社群,除了推動通證經濟落地,我們也在進行治理模式的探索,所以我們稱之為這是一場“試驗”。
如果我們回望過去股份制公司誕生的年代,我們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秩序從來都是從混沌當中走過來的。這個過程中需要專案方、監管方、各類參與者的不斷探索與努力。我相信這個秩序和規則一定會形成。
從監管來看,現在不同的國家都在考慮針對通證、ICO等領域推出相應的立法。從民間來看,類似幣改試驗這樣的探索也爭取能夠找到一些路徑,推動區塊鏈領域從無序走向有序,讓通證經濟真正賦能實體經濟。這也是幣改自治社群發起的初衷。
僅僅透過行業自律肯定還是不夠,需要多利益相關方參與進來,共同完善治理機制。
這個圈子的進化速度特別快,有點像一個有機生命體一樣,過不了多久,可能又是一個新的狀態。我覺得我們可以多一點耐心,也多一點信心。
還有一點非常關鍵的是,我們需要主動擁抱監管。即使在監管政策不明晰的時候,我們也需要保持溝通,儘量公開透明地推動專案發展與社群治理。
(八)幣改關鍵不是發幣而是重塑協作關係
吳德銓:獵問第八發。對於幣改,事實上,很多傳統網際網路公司早已悄然佈局。騰訊、阿里、百度都有涉及公鏈、生態。網易、迅雷、天涯等等諸多公司也有相關區塊鏈產品、社羣探索。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的區塊鏈探索,是否最終可能走向通證化改造?有沒有案例是目前幣改試驗區的通證化改造指導可以借鑑的?
趙大偉:原則上,這些企業都可以嫁接通證經濟。但我前面也講到了,嫁接通證經濟的姿勢不同,效果也不一樣。
如果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只是依託通證經濟實現資產的高效流轉,沒有完成社群經濟體的構建,雖然有一定價值,但是意義比較有限。
如果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攜帶存量的產業資源與使用者基礎,構建一個完全新型的社群經濟體,那麼其想象空間將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這些企業最終取得什麼樣的改造成果,取決於這些企業的認知與嫁接的姿勢。
區塊鏈與通證經濟也是兩個維度的概念。很多企業的改造,更多停留在技術的嫁接,沒有實現通證的發行與流轉。區塊鏈是可信的手段,讓通證經濟啟用生產關係才是目的。
我們提倡的幣改,核心在於通證經濟正規化。依託於通證,這個價值媒介,實現資產的高效率流轉,與大規模群體協作的有效激勵,進而改善金融模型與組織協作形態,去掉中介成本,讓財富創造效率更高,讓真正的價值創造者公平地分享價值增值,提高整個社會的財富水平。
很多人對“幣改”存在認知誤區,幣改的關鍵不是發不發幣,而是要思考通證如何重塑組織協作關係。
吳德銓:這個誤區確實需要深入思考,才能認識到位。
據說,目前報名參與幣改試驗的企業已經有五六十家,他們有的是供應鏈、組織結構、使用者管理等環節出現問題,網際網路方式、實體模式解決不了;有的是天然具有數字資產,符合區塊鏈技術的改造特徵;也有個別專案是因為融資難,希望透過區塊鏈來解決。
這些企業的幣改需求,是否都能順利推進,融資問題是否有通證化改造合規解決的空間?
趙大偉:出現這樣的構成,也恰恰印證了很多企業對於區塊鏈、通證經濟的認知存在的誤區。
認為傳統資本市場環境融資困難了,就到區塊鏈領域融資,這一點肯定是偏頗了。只不過過往的一些“爛專案”快速融資讓大家形成了一種錯覺。這個更多是趨勢紅利形成的結果而已。
當市場逐漸歸於理性,慢慢就會迴歸到價值投資的軌道上來。
通證經濟改造,是推動傳統組織擁抱新經濟正規化,不論其過往是否成功。因為,每個企業都是時代的企業,當時代環境變了,順勢而為才是正道。過去做得好的企業,居安思危,也需要順勢調整;做得不好的企業,都在思考彎道超車。這是個時代命題,是所有組織都將面臨的問題。
幣改自治社群,會透過一系列的工作,推動傳統組織有效嫁接通證經濟,助力實體經濟升級。而幣改試驗區,會重點篩選優質專案進入交易板塊。如果一堆問題的專案,也很難過關。
(九)通證經濟改造沒有標準答案
吳德銓:獵問第九發,最後一發。工業化時代,財富創造歸功於以公司為核心的記賬機制,人類97%財富是在公司誕生後250年間創造的。1990年,美國管理思想大師邁克爾·哈默率先提出企業再造的思想。中國在90年代也掀起了流程再造為核心的企業再造浪潮。1997年,資本收益率只有3.29%的國有企業深陷危局,國企股份制改革才得以全面推開,史稱股改,成為中國經濟改革濃墨重彩的篇章。
與當年騎毛驢扛麻袋收購股改公司原始股暴富的一批人類似,如今大批草根出身的炒幣者、區塊鏈VC在四處尋覓幣改的原始股。
有人說,從首富的變遷,黃光裕、王健林、馬雲、任正非,其邏輯是公司股權分配格局日益現碎片化。尤其華為股權分散已類似於發token。那麼,我們能不能說,幣改對經濟組織的改造會掀起又一次企業再造的浪潮,從而助推中國商業模式升級和經濟跨越式增長?
趙大偉:我們一直在研究通證經濟對於傳統產業組織的影響,個人認為,基於區塊鏈的通證社羣經濟體,是非常有可能掀起一輪企業再造浪潮,不過這次再造之後,企業的組織特徵可能就變了,變成BTC經濟體(Blockchain Token-economy Community)。
而且,我堅定地認為,這次組織協作形態的變革,將是非常偉大的。我們原來因為資訊不對稱、信任不對稱,出現了大量的資訊中介與信用中介,如果區塊鏈技術與通證經濟正規化得以落地,就意味著很多中介機構的價值就弱化了,會壓縮中介的收益空間,實現去中介的點對點的有效協作,把中介的收益重新分配給生產者與消費者,進而提高社會整體財富水平。
然而,與股改不一樣的地方是,股改還是有一些標準模型可供參考。因為股份公司與股票市場,已經存在了幾百年,我們在90年代更多是借鑑與參考。
而幣改,通證經濟改造,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全世界範圍,大家都在探索,也可以說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
這也說明,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這將是一次重大的機遇。微觀上,改善我們的組織,巨集觀上,推動我們的經濟。
吳德銓:感謝幣改試驗區秘書長趙大偉先生今天百忙之中做客獵雲財經的獵問·創世相對論,非常全面系統地回答了獵問9連發!願幣改試驗區聚集更大的社羣共識,推動區塊鏈和通證經濟真正“脫虛向實”,服務於實際經濟轉型升級,貢獻區塊鏈和tokenize的正能量。
謝謝各位參與獵問·創世相對論的研討,下期見!
自由提問環節:
區塊鏈不成熟推動通證化會成為先烈嗎?
網友Alex Guo:幣改最初的公告說是要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實體經濟成熟企業,可是趙老師的解釋又說幣改適合新建一個組織,大型企業既有利益很難撼動,是不是有點矛盾?幣改的第一個專案是不是選錯了,他是收法幣的pos機啊,積分根本就是贈送的,沒什麼用,另外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尚不成熟的情況下,推動通證的全面價值流通,是不是太急了,最後做了先烈?
趙大偉:這個也是好問題。方向上,是面向大型網際網路平臺公司、實體產業龍頭,但是操作上,是建議做“產業新城”,這個不是矛盾,而是路徑。
幣改公示的第一個專案,是專案方自薦,需要面向社群成員進行公開答辯。由籌備組與社群成員共同決定是否合適加入幣改試驗區。
對於這個專案,我不太方便做評價。幣改自治社群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讓專案方充分地披露資訊,讓社群成員充分了解專案並作出判斷。
王曉宇:幣改與ICO的區別是什麼?
趙大偉:幣改,是通證經濟改造,是基於通證重塑傳統金融模型與組織協作形態。ICO是一種融資方式,現在又演化出IEO、ITO等說法。面向社群成員融資只是通證經濟改造的一個環節。
而既然是融資,自然要遵循所在國的法律法規。這一點是推進幣改工作需要注意的一點。
王玉順-律師:幣改,我的理解是證監會+證交所,只是監管稽覈權利是所有人,可以這麼理解嗎?
趙大偉:幣改自治社群,是希望探索一個社群治理模型,這也是一次試驗,因為我們對於未來組織形態的預判就是社群經濟體的正規化。至於說套用原有的機構來理解,我覺得可能不太合適。
王玉順:如果提供融資服務,本質上是否涉嫌公開發行?
趙大偉:幣改自治社群,不涉及到公開發行環節。只做幣改專案的通證經濟設計、面向早期機構投資者的全球通證發行階段。
賴全榮:通證經濟改造對應要建相關自組織,自組織往往在效率、管控方面會不力,這塊有什麼好辦法解決?
趙大偉:自組織不是無組織,去中心不是沒中心。這個就涉及到治理機制了,我個人的觀點。中心化共識與分散式共識是並存的,所以也要對治理機制進行解耦,根據決策專案的領域、組織發展階段等因素,進行設計。去中心化、中心化,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既然是手段,就意味著都可以結合著使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