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層浪。
原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參加論壇時發言,稱“數字資本市場的發展還面臨組織變革的問題。最典型的比如虛擬資產交易所,將來勢必是會發生的。對這樣的組織機構變革,怎麼樣來對待,也是我們可能會需要遇到的問題”。
肖鋼還提到,與數字貨幣的融合也面臨挑戰。現在不少國家都在研發法定數字貨幣,將來法定數字貨幣發行以後,它和資本市場怎麼融合?會帶來哪些根本性的變化?
吳說區塊鏈認為,從目前中文世界的定義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在中文世界中並不應該定義為虛擬貨幣,定義為虛擬商品/資產更為妥當,因此虛擬資產交易所應該是指包括加密貨幣在內的其他虛擬商品。
肖鋼任職期間,對比特幣、加密貨幣等並沒有什麼表述。但有趣的是,就在一個多月前的5月21日,肖鋼曾以政協委員的身份與火幣創始人李林一同參加人民政協報組成的論壇。毋庸置疑,這次討論將加深肖鋼對比特幣、加密貨幣的認識,甚至可能建立起一些私人關係。
回過頭來,我們看看虛擬資產究竟指什麼?
檢索可以發現,肖鋼本人基本沒有發表過類似的表述。但在央行掌舵者周小川、易綱等人的表述中,虛擬資產確實與虛擬貨幣、數字貨幣有一定關聯,但表述有所不同。
一:2018年兩會周小川表述,有些數字貨幣沒有專注於零售支付方面的應用,而跑到了虛擬資產交易方面,而虛擬資產交易從中國的角度來講也不太符合金融產品、金融服務要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
周小川表述,虛擬貨幣平臺方面,不慎重的產品先停一停,有些有前途的產品也必須經過測試、經過認證,確實比較可靠了以後再推廣。
二:19年香港釋出的《適用於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營運者的發牌條件和條款及條件》中對虛擬資產表述最為明確,與加密貨幣劃上等號。它稱虛擬資產是以數碼形式來表達價值,亦稱作“加密貨幣”、“加密資產”或“數碼代幣”,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通常提供非證券型代幣的交易。
香港的金融政策常常是內地政策的範本與參考,這一政策與定義一定也會在北京內部受到研究。
三: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19年致辭稿中指出,16年以來,果斷出手打擊虛擬貨幣投機炒作,避免了一場大規模虛擬資產泡沫風險。
四:現任央行行長易綱在上個月表述,FATF在中國擔任主席國期間完成了一系列成果,包括防控虛擬資產和“穩定幣”風險。
綜上,可以看出官方話語裡,虛擬資產在某些場合與我們習慣的虛擬/加密貨幣可以畫上等號。但事實上,官方習慣表述的虛擬貨幣來指比特幣等並不準確。因為早在13年央行就指出比特幣等是一種虛擬商品,不能作為貨幣流通。從這個角度來說,將其歸類為虛擬資產似乎確實更加準確。數字貨幣則應該專指法定央行貨幣。
與西方國家證監會主管加密貨幣不同,中國是由央行進行主管,所以肖鋼過去對這一塊恐怕涉獵不多。加上本身內地中文話語體系中對加密貨幣的模糊定義,因此肖鋼也不太可能明確將虛擬貨幣與虛擬資產劃上等號
研究肖鋼的上下文,我們可以認為,肖鋼所說的虛擬資產交易所,是包括比特幣在內的虛擬商品,同時也應該包括例如智慧財產權、碳排放、公司期權乃至大資料的交易,總而言之就是純粹虛擬化、數字化商品的交易。與之前成都、海南等地提出的數字資產交易中心、交易所更為相似。
肖鋼發表這一言論的場合,是在7月7日浦山講壇第19期暨CF40孫冶方悅讀會第14期,兩位證監會原副主席李劍閣和高西慶也線上參與。
有趣的是,這兩位參與討論的原證監會副主席,都對區塊鏈/比特幣有非常正面的看法。例如高西慶曾經表示,區塊鏈技術改變了人類幾千年來做交易的方式,使得習慣原來整個運作形式的這些人的權威沒有了,這一點正是人類進步最大的推動力。
吳說區塊鏈,當下中國對於加密貨幣的建設性監管在全球大國中嚴重滯後,這也是近年來中國相關創新極為乏力的原因,例如今年DeFi創新熱潮中幾乎看不到來自中國的專案,進而劣幣驅逐良幣,CX等詐騙專案反而源源不絕
如肖鋼所說,要“按照數字化的思維建設數字資本市場,不能關起門來搞發展”。參考他國經驗,監管層對於加密貨幣的建設性監管確實應該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