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邦尼
運營/ 阿瑞
高昂的手續費、擁堵的網路、牴觸的開發者……以太坊上的當紅炸子雞DeFi彷彿時時在勸退開發者和使用者。
儘管多有怨言,但DeFi仍然離不開以太坊。
defiprime資料顯示,在 242 個DeFi專案裡,有197個DeFi部署在以太坊上,而EOS和Bitcoin分別只有 22、23 個DeFi。
為什麼其他公鏈還沒有生長出類似於Compoud、Uniswap這樣的大熱DeFi ?為什麼其他公鏈上沒有形成DeFi生態?
深潮TechFlow歸納有 3 點原因:
以太坊作為第一公鏈,在資產種類、資產總量有著領先優勢。
其他公鏈沒有像以太坊這樣重視DeFi,現在跟風,失去了先機。
DeFi規模化之後,去中心化治理,從以太坊遷移到其他公鏈成本難以估量。
在DeFi引爆加密市場後,各大公鏈也進入一場DeFi的軍備競賽中。資金、技術、人才……源源不斷投入其中。而最後,誰又能挑戰以太坊,坐上DeFi的鐵王座?
以太坊難承其重
如果以太坊網路比做一條馬路,那麼,此刻的以太坊恐怕就像工作日晚高峰的北京三環,已擁堵不堪。
“現在以太坊擁堵情況,甚至比IC0泡沫還要更嚴重。”以太坊研究員Haseeb Qureshi說。
其所言不虛。在2018 年IC0最鼎盛的那段時間,每日單筆交易手續費平均值最高為 5.4 美元,而在 8 月13 日下午 5 點,這個數值已突破前高,變成了 7.4 美元——這比起一個月前的0.5 美元,漲了近 15 倍。
也就是說,使用者想要在以太坊網路發起轉賬,就要支付平均每筆約合 50多塊的手續費。如果使用者想要在一分鐘內完成一筆交易,Gas手續費可能得花 20美金。
按照網際網路世界的邏輯,以太坊上DeFi的繁榮幾乎是一個反人性的市場行為。高昂的手續費、反人性的使用者體驗……一層層在逼退圈內散戶和圈外流量。
然而,即便門檻如此,還是有一批淘金客湧入DeFi,原因不外於DeFi能滿足他們立馬暴富的希望。原因在於DeFi的流動性挖礦以及自動做市商制度(AMM),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從 7 月 17 日開啟流動性挖礦至今,YFI 從 34.53 美元漲到最高 12821 美元,一度超過BTC,翻了 371 倍。
Yam Finance(YAM)啟動代幣分配計劃,6 小時入金 2 億美元。
……
截至 8 月 18 日,DeFi代幣總市值已達 115 億美元,DEX交易量突破 4.04 億美元,DeFi鎖倉資產總價值超過了 62 億美元。
另一邊,手續費也高昂不下。以太坊上最火的DEX(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在過去一個月內手續費超過 700 萬美元。
DeFi的火爆引起了以太坊開發者的警覺。
“高昂的Gas費是鏈上治理系統的一個嚴重威脅,尤其是那些最佳化不良的體系。”以太坊開發者Philippe Castonguay發推稱,如果人們必須支付200美元的交易費來投票,大多數使用者將不會參與。而這隻會導致鯨魚變得更富有,因為只有他們能參與質押,只有他們能交易,只有他們能投票。
以太坊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也表示,DeFi還不錯,但很多人低估了智慧合約的風險,DeFi的利率比傳統銀行的利率要高很多,這意味著DeFi 產品的風險也要大很多,“崩潰”的機率也要高得多。
然而,高昂的手續費、擁堵的網路、牴觸的開發者……這些都無法阻止DeFi在以太坊上的繁榮和茁壯。
DEFI PULSE資料顯示,鎖定價值排名前 38 的DeFi應用有 37 個都在以太坊上。用現代網際網路的說法,DeFi應用被以太坊“屠榜”了。
為什麼非得是以太坊?難道沒有別的好用的公鏈了嗎?畢竟,在DeFi 火爆行情的刺激下,以太幣在一個月已經漲了 75%。其他公鏈的社羣和開發者,面對幣值和市值大漲,難道不眼紅不心動嗎?
公鏈們的DeFi夢
北京時間 8 月 18 日晚上 11點,在延遲 1 小時後,“百倍幣工廠”的波場版Uniswap終於上線。
而上線後,不少投資者表示在JustSwap上買到了假幣,還有人自嘲:“買土狗都能買到假土狗。”
JustSwap上,1個TRX甚至可以兌換100萬個假的ETH
上線 10小時後,JustSwap的成交額突破了 500萬美元,而其中不少是由假幣貢獻的。
波場上的JustSwap還難以與真的Uniwap相提並論。Debank資料顯示,截至 19日晚 7 點,Uniswap 24小時交易量為 2億美金,是JustSwap的近 40 倍。
早在 1 個月前,波場創始人孫宇晨就宣佈了進軍DeF未來i的三個決策:上線波場版Uniswap JustSwap、上線USDJJST質押挖礦、進軍區塊鏈預言機市場。
波場身上,彙集著諸多想要進軍DeFi市場的公鏈縮影。
“DeFi上的新幣有將現在主流幣取而代之的趨勢。“有投資者稱。此言不虛,以DeFi預言機著稱的LINK在 2 個月翻了四倍,擠掉LTC、BCH等老牌幣,市值排名來到第五的位置。
與百倍千倍幣不斷湧現的DeFi市場相比,主流幣滯漲,與其相關的社群裡死氣沉沉,有不少投資者提議用DeFi來啟用幣價。
8 月 15 日,EOS的創始人BM(Daniel Larimer)在推特上表示:“我在2014年建立第一個DeFi平臺,DeFi是激發DPOS、TAPOS和高效能資料庫和賬本結構的必要條件。EOS是為DeFi設計的。”
BM還回復網友稱,構建複雜高效能的DeFi,EOS會是更好的選擇。以太坊的DeFI需要使用許多難用的組合來彌補交易延遲、gas攻擊、重組以及缺乏有序資料庫等缺陷。
或許是受到BM話語的刺激,EOS幣價直線上升,兩天內漲了 25%。
Block.one CEO Brendan Blumer發推表示:EOS將解鎖“DeFi技能”。面對他人的戲謔,他回覆:輿論炒作通常都是週期性的,EOS主網上的創新應用要比其他生態多,這才是開始。
不只是EOS,另一邊,ETC Core創始人James Wo發推稱:說到DeFi,ETC可能是最合適的協議之一,我們會證明這一點。
與此同時,就連比特幣也要參與 DeFi競賽。DG Lab被稱為是比特幣世界最具實力的公司,在去年募資了9300萬美元。近日,DG Lab宣佈進軍DeFi,想在閃電網路上執行智慧合約。
據不完全統計,在市值排名前20的加密貨幣裡,有一半想要或者正在進軍DeFi市場。
但基本上,成規模的DeFi都在以太坊上,其他公鏈上的DeFi一起合起來,恐怕也難以與以太坊的DeFi生態相匹敵。
為什麼DeFi沒有在以太坊之外的其他公鏈上生長起來?南橘北枳,DeFi一旦離開了以太坊的土壤,就難以生長了嗎?
為什麼DeFi偏愛以太坊?
幾乎每條公鏈都想擁抱DeFi,但DeFi已經成為一個無法擁抱龐然大物。DeFi代幣的總市值達到115 億美元,超過了除以太坊之外的所有公鏈的市值。
絕大多數DeFi專案都是搭建在 ERC-20上,如Compound、Uniswap、Balancer等。
據defiprime的資料,在 242 個DeFi專案裡,有197個DeFi部署在以太坊上,而EOS和Bitcoin分別只有 22、23 個DeFi。
為什麼會導致這一現狀呢?
“網路效應是主要原因。“MakerDAO中國區負責人潘超向深潮TechFlow表示,開發資源、合作伙伴都在以太坊,最重要的是美元穩定幣都在以太坊上發行。
2017年IC0最瘋狂的階段,大部分募資代幣都採用了ERC-20協議生成,海量資產沉澱在以太坊網路上。無需跨鏈,代幣之間互換僅需支付ETH作為轉賬Gas費即可,AaVE這樣的DeFi明星專案也是在那時誕生,可以這樣說,以太坊上IC0的繁榮為DeFi生態的爆發創造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並吸引了眾多開發者。
單鏈中資產互換的安全與便捷,對沖了交易速度的問題,於是,一系列DEX應運而生。
此外,基於以太坊的穩定幣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比如USDT、PAX、BUSD等穩定幣都是基於ERC-20協議生成。據以太坊瀏覽器資料,以太坊上穩定幣的流通總市值早已超過了100億美元。
“EOS上的資產單一,也是阻礙其DeFi生態構建的關鍵因素之一,以太坊核心資產是ETH,但其區塊鏈上還有其他大量的ERC-20資產,他們是構成以太坊DeFi生態的重要元素。”OKLink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以太坊 ERC-20標準已發行284494種代幣,ERC-721標準已發行6303種代幣,EOS總計發行 5497種代幣,波場上發行代幣為 7746種。
此外,其他公鏈此前並不重視DeFi。
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員William告訴深潮TechFlow,“不是其他公鏈上的DeFi沒有發展起來,而是在今年DeFi火爆之前,其他公鏈根本就沒有重視DeFi,現在又開始跟風。自去年開始以太坊就在重點發展DeFi,目前以太坊上的DeFi生態已成規模,而其他公鏈僅僅剛開始。“
這或許是其他公鏈失去DeFi先機的主要原因,而之前重視發展DeFi的EOS,在2019 年開發了很多DeFi應用,比如Newdex,一度排在所有Dex的第一名,但隨著今年中“流動性挖礦”引發的財富效應,巨量資金湧入以太坊上的Dex,Newdex被迅速超越。
在Compound推出“流動性挖礦”模式後,緊接著EOS也推出了自己的流動性挖礦專案DeFis Network(DFS),宣稱集Uniswap、Synthetix、Compound和MakerDAO於一體。
然而,DFS因規則機制問題,淪為科學家和投機者的薅羊毛機,不得不在一天內 3 次修改規則。
目前,EOS上的DeFi應用有 PIZZA-USDE、EOSDT、Vigor、Chintai、Defibox、Defix Network等,都難以形成規模。
EOS或許並不像BM口中那樣“為DeFi而生”,事實上,除了失去了佈局DeFi的先機外,EOS的新人並不友好:新使用者在EOS賬戶建立錢包是需要花錢,而以太坊錢包是免費建立。
而孫宇晨在上個月才宣佈波場在DeFi上的 3 大決策,上線波場版Uniswap JustSwap、上線USDJJST質押挖礦、進軍區塊鏈預言機市場。“雖遲但到”的孫哥能否趕上DeFi的浪潮,時間會交予答卷。
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比原鏈上的DEX MOV。比原鏈創始人長鋏說,MOV是比原鏈的DeFi協議蔟,目前在所有DEX中,活躍使用者數排名第 5。
最後,DeFi壯大後,變成了去中心化社羣,遷徙成本難以估量。
其他公鏈能重金邀請開發者,比如之前的Dapp大戰,波場和EOS重金搶 ETH的開發者,但卻搶不來社羣和人心。
伴隨著以太坊DeFi生態的規模越來越大,治理權交給社羣,遷移或許不再只是一個團隊能決策的事。
對投資者而言,經歷了IC0的破滅和合約“312”事件,對於中心化運作的加密專案恐怕一時難以建立信任。但以太坊之外的大多數公鏈一直是中心化發展的,比如波場和Justswap之於Justin孫宇晨。
無論如何,各大公鏈的DeFi戰事已經打響,而以太坊依然是DeFi世界中的王者。
此刻的各大公鏈紛紛摩拳擦掌,進入DeFi的軍備競賽中。除了以上提到的EOS、波場和比原鏈佈局DeFi外,量子鏈也宣佈加入其中。8 月 17 日,量子鏈宣佈設立總額 100 萬美元的 DeFi 開發者支援計劃,以支援開發者利用 Qtum 量子鏈開發 DeFi 應用。
在過去的兩年裡,這些公鏈一直沒能給出眾人所期待的殺手級應用。DeFi的火爆,倒逼這些公鏈進軍到幣圈為數不多的落地應用上來。
究竟哪條公鏈能在DeFi戰場裡跑出來呢?覆盤一下,公鏈要想把DeFi生態做起來,至少需要滿足以下4點:
資產種類的沉澱
效能穩定,轉賬費用低廉(起碼比以太坊好用)
去中心化,得到開發者和使用者的信任
有財富效應(如同IC0,DeFi暴富效應吸引了投資者)
DeFi市場規模雖然在過去兩個月內迅速膨脹,但DeFi還面臨著資產泡沫化、安全困境、難出圈、合規性等難題。
在這些問題尚未被解決之前,DeFi世界只能一面忍受以太坊的擁堵和高手續費,一面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