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精進手冊 | 016 | 分叉是區塊鏈進化的方式

買賣虛擬貨幣



1. 一種通證:ETC

ETC 是以太坊原鏈/以太坊經典(Ethereum Classic)的通證,發行總量恆定,不會超過2.1億枚,目前流通數量1億餘枚,市值超過17億美元,排行第15。

從ETC(Ethereum Classic,以太坊原鏈/以太坊經典 )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和ETH(Ethereum,以太坊)有著一定的淵源。實際上,ETC和ETH是由同一條鏈分叉而來,分叉的原因是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的The DAO事件。

The DAO 是區塊鏈物聯網公司Slok.it在以太坊上進行ICO的一個專案,用於去中心化地自治。它透過ICO募集了大量的以太坊,透過智慧合約來主導以太坊的分配和利用,參與眾籌的人根據自己籌到的DAO通證多少具有相應審查和投票權,整個專案的收益也成比例反饋給DAO持有人。

在 The DAO 的合約中,有著漏洞,在駭客進行警告沒有得到迴應後,駭客對其進行了攻擊。駭客透過對合約漏洞進行攻擊,轉移了3600萬枚以太坊到一個匿名地址上。由於The DAO 28天的鎖幣原則,駭客要等28天才能對這部分資金進行進一步轉移。在這期間,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提出了硬分叉的方案,該方案透過建立退幣合約把被盜的以太坊轉回到自己的地址。

該硬分叉方案得到了90%算力的支援;另外有10%的算力認為這種方案違背了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精神,他們寧願失去被盜的以太坊也要堅持原鏈。2016年7月21日,以太坊硬分叉成功,一條為原鏈ETC,另一條為ETH,從此兩條鏈並行至今。

2. 一個概念:分叉

分叉,個人定義是區塊鏈運營狀態變化的一種描述。

比較著名的分叉事件有比特幣的第一次分叉,分叉為Bitcoin 和 Bitcoin Cash;還有就是以太坊的分叉,分叉為 ETC 和 ETH。這兩種情況都屬於硬分叉。透過硬分叉,區塊鏈專案兵分兩路以不同的理念/技術進行運營。

在我看來,分叉產生的本質是區塊鏈專案的共識發生了變化。當新的理念產生,並且被所有人所接受時,就會形成軟分叉。在技術上,軟分叉是指區塊鏈在原鏈上發生變動,但所有人在變動後都接受變動後的那條鏈;更廣義上,軟分叉是指新共識的出現以及所有該區塊鏈的參與者接納該新共識。當新的理念出現且不被所有人所接收時,區塊鏈開始以新舊理念兩種方式同時執行,硬分叉便產生了。硬分叉在技術上是指,有部分人在原鏈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改動並運營改動後的鏈,而另一部分並不接納改動後的鏈而是繼續運營原鏈;更廣義上,新的共識只在一部分人中產生,並開始以此運營區塊鏈,而另一部分人不接受該共識,繼續以原來的共識運營原鏈。

3. 一些思考:分叉是區塊鏈進化的方式

很多人詬病區塊鏈的分叉,在我看來分叉並不是一種壞事,它反而是區塊鏈的進化機制。

區塊鏈天然具有去中心化的屬性,一般以社羣的方式運營,是自由人的自由聯合。在運營上出現理念的不合時,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屬性決定了接下來的事情走向——任何一方都不能暴力強迫另一方接納自己的理念,那麼只有分叉,各自實踐自己的理念。

這就好像一個物種,根據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走向了不同的進化道路。大家專注於自身的理念,分兵突圍,適者生存。分叉讓最原始的鏈有了不同的進化方向,留了更大生存下來的可能。如果一條區塊鏈的運營理念出現了分歧,卻仍將雙方繫結在一起,那區塊鏈的發展恐怕就像配合不默契的兩人三足,會跌跟頭。

在我看來,分叉是區塊鏈的進化方式,但也許不是唯一的進化方式。思考一下,區塊鏈會有哪些其他的進化方式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