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今年就會有一大批公鏈迎來滅頂之災,畢竟同質化競爭太激烈,而應用市場就那麼大。參考九十年代的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都是要改變世界,破滅後活下來的也苟延殘喘。公有鏈的發展路徑也難逃這個結局。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先來分析一下公鏈的發展——
目前來說,公鏈有這樣兩大類:
(1) 底層作業系統級別的公鏈,可以容納整個產業鏈,意味著你可以在此公鏈上“吃喝拉撒“,比如說去中心化作業系統、世界計算機和重新賦能古典網際網路;
(2) 行業的單獨業務公鏈,只重點支援特定行業,比如說媒體公鏈、智慧經濟、分散信任網路、儲存空間、檔案系統等等。
在行業初期,因為技術、資源、市場種種原因,有很多行業公鏈產生,甚至底層公鏈也會在初期,重點服務一個細分行業,這些都是大家依據自己手裡的牌,打出的最好方式。
但所有的鏈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服務更多的行業、使用者。
這也是典型的網際網路玩法——爆款模式,小米作為典型代表,以手機起家,中期目標全家電、日用品,長期目標航空、汽車,這些都有可能。這就是行業初期百鏈爭鳴的客觀因素,因為有機會,因為要競爭,因為手裡的資源有限。
但作為我們主體個人,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既需要吃也需要穿,還需要理財投資,那麼需要用到的DApp就會很多,不同的DApp在不同的公鏈之上搭建。最重要的是不同的公鏈使用不同的代幣,甚至同一鏈上的DApp也有不同的幣,好在同一鏈上的DApp之間的代幣是可以做彙算的。
市場是有限的,頭部平臺的網路效應會不斷擠壓小平臺,“馬太效應”(指兩級分化現象,好的越好,壞的越壞,多的越多,少的越少)在區塊鏈領域也是適用的。
總結而言,公鏈走向一波減產甚至滅亡,存在兩大原因:
(1)市場容量在短時間內是固定的;
(2)公鏈的性質是底層技術平臺,是電腦時代的“作業系統”,是一個生態系統的底層,就好比萬達廣場這樣的“綜合商場”,因此存在很強的馬太效應。
根據樂觀的估計,大概會留下個位數的公鏈專案,提供區塊鏈開發的基礎環境和平臺。
對團隊而言,考慮投入和產出收益比例是很有必要的。百花齊放只是一時繁榮盛景,之後也就幾家存活,成派系。正所謂“幣圈一日,人間十年“,區塊鏈的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牛熊也不言頂不言底。以後的公鏈選擇會更多,但都會由市場充分競爭、優勝劣汰,真正有價值的公鏈也終將會浮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