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說
今天是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舉辦的“2019上海區塊鏈國際周”正式開始的第一天,也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天,前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微眾銀行副行長馬智濤等大咖出席並分別從金融基礎設施、金融創新的未來和區塊鏈的發揮作用的渠道等方面做了演講。
算力智庫重點選取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資料隱私等應用領域,摘錄部分今日嘉賓演講的重要內容。1
李禮輝:
Libra可能從支付清算入手全面覆蓋金融基礎設施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在演講中提到,儘管區塊鏈計算的應用範圍尚未形成規模,但區塊鏈技術可以加持商業信用的數字信任、可以穿透金融中介的數字連結、甚至可以超越國家主權的數字貨幣等嶄露頭角的結構性創新正在蘊藏變革的力量。
尤其是Libra的出現掀起廣泛的數字貨幣討論熱潮。李禮輝表示如果能夠獲得監管許可,Libra基本具備了成為可信任機構數字貨幣的全部特性。因此,Libra對現有貨幣體系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跨越商業銀行,檢閱中央銀行,超越國家主權。有可能從根本上重構全球的貨幣體系。
李禮輝預測,Libra這類可信任機構數字貨幣體系一旦形成可以覆蓋全球各個角落的金融基礎設施,就可能從支付清算入手,逐步進入儲蓄、融資、投資、保險、資產交易等領域,滲透平民大眾的經濟生活,全面爭奪金融業的市場。
中國銀行前行長李禮輝
2
姚前:以數字資產為核心的金融創新是重要方向
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姚前發表題為“數字資產和數字金融”的演講。
在形容兩者間的關係時,姚前把數字經濟比作軀體,而構建軀體的血脈時數字金融,構建軀體的核心是數字資產。並且表示數字資產是數字金融的核心命題。只有數字資產活躍才能盤活數字金融。這是源於透過數字化,資產屬性變得多樣化了:可以是證券也可以是貨幣,可以是現貨也可以是期貨。簡單來說,資產在數字資產的新金融模式下,邊界模糊了。
資產數字化打通了金融市場的“任督二脈”,任何資產形式上都變成了數字,都有了可分割性和流動性,都可標準化了,無須依賴傳統的外在力量來啟用和賦能。姚前預測,以數字資產為核心的金融創新或將是數字金融的重要發展方向。
在發表了資產多屬性、資產數字化等觀點之後,姚前隨後提到了數字貨幣。他表示加密貨幣與虛擬貨幣的概念需要重新審視,加密貨幣不再一定就是虛擬貨幣。某種意義上,區分加密貨幣與虛擬貨幣,意義重大。姚前認為數字貨幣不僅僅只是法幣的數字化,就像數字資產不僅僅是資產數字化那麼簡單,未來的數字貨幣需要修補現有貨幣體系的弊端,超越美元,升級換代。
在演講中,姚前所長提出需要重新審視數字金融的監管正規化。並從機構准入的牌照管理以及提高智慧合約稽覈方面提供建設性意見。主要圍繞於使用者隱私,監管合規,智慧合約引數設定等方面。
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姚前
3
孫立林:以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實際上就是未來 AI 和大資料的公共基礎設施
PlatON創始人孫立林表示,今天所有行業機構,無論是金融、醫療還是交通領域,它們的基本資料交換設施是不互聯互通的,是割裂的,是分立的。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 Online,網際網路和實際的資金資產交割,是被孤立地鎖在不同的專網裡面的,這才是數字資產和區塊鏈出現的根本意義。
孫立林提出了兩個以超級結算方來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方向。
第一,要破解不同的行業之間的區隔 ;
第二,同一行業內,即便是金融行業,不同的交易品種和資產也有不同的中心化的資料交換的設施,銀行卡有銀聯,票據有票價所,其他有證券都分得非常清楚。有沒有可能在通用賬戶體系下,實現完備的超級清算體系呢?孫認為這件事情就是在隱私計算和區塊鏈的環境下實現的。
隱私計算就是實現資料資產的可行性和反覆銷售可行性的定價工具,而區塊鏈只是這個過程當中的結算工具。但是因為賬戶體系的整體躍遷,這才是根本性的變革。從原來的支付、清算、結算相割裂,變成整體一體化的交收,這個過程是非常完備的。也正是進入到這個時代以後,我們才有充分的機會去看能不能真的把雲管端當中的雲和端,作為基本的激勵節點、計算節點和邏輯節點,接入到這個網路。物聯網努力了很多年,我們終於有機會看見裝置間支付清算和裝置間資產流動和交割的可能性。
PlatON創始人兼CEO孫立林
4
微眾銀行馬智濤:區塊鏈將在社會治理方面發揮巨大潛力
是否區塊鏈技術僅限於像比特幣虛擬貨幣的落地場景呢?微眾銀行副行長馬智濤表示,有一個領域可能是區塊鏈能夠發揮出來巨大潛力的——社會治理。
在社會治理上不外乎揚善和懲惡。但在社會治理的體系中是比較偏重於懲惡,對揚善做的不夠。這也和本身的人性驅利的特性非常有關係,作為小朋友拿了小白兔可能已經非常滿足了,作為成年人需要的可能是有更多的誘導,這方面還是存在很多技術難點。
比如說過去怎麼記錄一些小的善行?是缺乏技術基礎的。在具體的治理環節中懲惡往往單一部門能夠完成,開罰單非常容易解決。但真的表揚善行往往需要多部門、多機構聯手協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在公益慈善領域上有蠻多阻力在裡面摩擦,一直沒有做好,也缺乏了對過程透明度以及治理。所以,可能在這個領域上區塊鏈能夠派上用場,能夠發揮價值。
是否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驅動社會治理模式的最佳化?
最後,馬智濤在大會上提出一種新主張——善度,是一種針對善行,實現度量、激勵、跟蹤、監督機制的社會治理框架,並呼籲組成倡議聯盟實現揚善機制。
馬智濤,微眾銀行副行長兼資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