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東師範大學MBA高材生,他在高科技製造、金融行業有著超過16年的業務諮詢管理和技術架構經驗,他是中國雲體系產業創新聯盟理事會常務理事、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專家委員,也是原 Accenture資深總監,整合技術專家,而在如今話題正盛的“區塊鏈”領域,他是行業解決方案專家,是堅持技術落地,始終用實踐推動產業發展的區塊鏈技術和人才培養的佈道者,他就是旺鏈科技CEO,離子鏈基金會發起人劉濤。今天鏈視界走進的便是劉濤帶領的旺鏈科技。
鏈視界:簡單地介紹一下“旺鏈科技”?
劉濤:我們是一家專注於做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的公司。主要定位於幫助客戶找到適合應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並且提供相應的諮詢,包括技術落地、後期的運營,或者叫共同運營這樣的一些工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並沒有按照這個行業來分,而是在全行業的技術解決方案中來橫切這個市場。
鏈視界:“旺鏈科技”的團隊是怎樣的?
劉濤:有一部分來自於我上一家公司,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當時在那裡做CTO,也是在那裡組建的區塊鏈團隊。旺鏈團隊成立於2016年初,今年年初我跟前公司的董事長溝通,成為我們的天使投資,也將之前的團隊給了我。另外的幾個同事是我以前任職多年的管理諮詢公司Accenture同事,以及IBM的同事。
市場剛起步,發展空間大
鏈視界:您是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市場?
劉濤:我覺得是剛開始,從IDC釋出的資料上來看,預計到2021年,全球的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的市場支出將達到117多億美金。今年才2018年,解決方案市場全球可能也就十多億美金,到2021年還有2-3年的時間,所以這個領域才剛開始快速發展。
鏈視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旺鏈科技”承擔了什麼角色?
劉濤:旺鏈就像我們的名字一樣,行業剛開始,我們公司也是一個快速成長的初創公司,所以未來要想成功的話,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是依賴整個行業,我們當時取名叫旺鏈,就是希望我們能做一些事情,讓區塊鏈這個行業不僅僅是技術解決方案,各個方面也都能夠興旺起來,而我們又是這個行業的早期的一個參與者,我們自然而然的隨著這個行業就能夠逐漸地做強做大。 所以我們希望承擔的角色可能現在這個角色已經在承擔了,就是一個佈道者,第二個可以叫知識中介,第三個其實就是一個開創和實踐者。
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
鏈視界:在“堅持提供價值服務”的路上,您如何理解這個“價值”?
劉濤:價值我的理解就像區塊鏈技術本身一樣,區塊鏈技術本身其實就有三個不同層面的價值。
第一個層面是技術價值,對於我們而言,技術價值這一部分,我們是提供技術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能夠把技術真正的融合到它現有的業務裡面去,實際就是一個融入和整合過程,並且和原有的技術解決方案相比需要有技術上的創新優勢;
第二個是經濟價值,本身區塊鏈就是有技術價值,經濟價值,還有社會價值,對於我們來說,實際上就是幫助區塊鏈實現它應該體現的那個價值,而經濟價值其實就比較多了,為什麼會有數字貨幣這一波的興起,其實也是經濟價值的一個表現,這個實際上就是以前我們說的兩個趨勢,一個趨勢叫做貨幣的非國家化,還有一個趨勢叫做權益的非貨幣化,資產上鍊包括了固定資產、股權本身的數字資產,這些實際上是加快了資產的流通,或者說降低了流通的信用成本,這實際上就體現了區塊鏈的經濟價值;
第三部分是社會價值,這一塊其實就是我們都在講區塊鏈變革生產關係,但實際上我更想說的是另外一句話,就是區塊鏈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區塊鏈是一個在非信任的環境下面提供信任的一個基礎設施,站在這個層面來講,就是區塊鏈解決了什麼問題,以前可能沒有辦法達成的協作,在區塊鏈的基礎上能夠達成,這個協作,有可能是協作賺錢,也有可能是一起協作做別的事情,這個協作已經超出了經濟的範疇,它應該是一個社會協作方式的變化,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區塊鏈的社會價值。
因此,我們會從這些方面和客戶共同探討,基於這三個方面是否可以為客戶提供幫助,然後我們再進一步探討如何實現,並且在實現後如何分配價值。
交換領域存在痛點,圍繞“交換”佈局
鏈視界:您現在是如何打造自己的企業生態?
劉濤:就剛才來說理解區塊鏈的本質之後,區塊鏈的最大的能體現價值的地方,其實就是在交易領域,這個交易不僅僅是金融上的交易,放的更大一點叫交換,在交換的時候,它能夠體現出區塊鏈作為基礎設施的最大價值,我們就是圍繞這個主題去佈局。
首先我們有一個諮詢和技術團隊,我們做鏈改,提供鏈改的解決方案。所謂鏈改就是把傳統的這個業務模式改造成基於區塊鏈的,或者說把傳統的這個業務模式拿到區塊鏈思維下面來重新思考一遍,可能業務模式、生產關係、甚至協作方式、內外資源平衡、上下游的供應鏈、合作伙伴等也都要調整。當一個新的業務品類或者是新的業務法則全部都要重新定義,就是鏈改的部分。近期大家都在討論STO,國內目前其實沒有真正的STO的專案,現在還只是停留在模式探討階段,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一個過程的,比如說政府、證監會、國企參與進來,甚至未來由國家來做都有可能,但是它肯定會有數字資產交易和管理的一個平臺,是中心化的。
那麼做完了這件事情之後呢,就會有一些通證、或者資產、或者權益、或者溯源資料需要上鍊,像電子發票,固定資產、房產、股票等都可以。我們有自己的公鏈,就是離子鏈,當然客戶可自由選擇。有很多是傳統資產,鏈改的過程基本上是基於聯盟鏈的解決方案來做,傳統的資產用傳統的方式去確權,去確定它的所有權和它的價值。
這一步驟結束後,就是上交易平臺。兩個選擇,一種是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一種是中心化的交易平臺,比如我們自己的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和管理平臺。
除了鏈改、公鏈、交易平臺,我們還有個“區塊鏈兄弟”技術社羣平臺,為我們提供人才和社羣的支撐。這也是我們的“3+1”佈局。
落地場景:溯源、資產上鍊、營銷
鏈視界: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做鏈改,從技術的視角,現在行業內已經有哪些落地的場景?
劉濤:我就說做的比較多的三個場景吧。
第一個是溯源,我們合作過幾個比較大的溯源客戶,包括中興通訊下面的農業資訊企業,一個A股的上市公司,一個世界500強的公司等。
第二個是資產上鍊,資產上鍊我們有兩個客戶案例,一個固定資產的、一個股權的。
第三個是營銷,營銷這個很有意思,我們也跟客戶一起做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傳統來講,這是製造行業共通的一個痛點,我們有個客戶是一個品牌商,新三板公司做酵素的,就是拿水果或者蔬菜都可以發酵的那個酵素,目前主要靠它的渠道在銷售,相當於是一個生產商,銷售主要靠渠道,有幾個問題,第一個拿不到最終消費者的資料;第二個渠道的權重比例太高,自己掌控權相對較弱,當然我覺得這個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拿不到資料,未來的公司形態,如果你沒有C端的資料,將很難去改進和迭代你的產品,也很難最佳化你的價值鏈。
如果想降低渠道權重,自己再長一條腿,就要自己做品牌,自營品牌直銷這種方式。傳統手段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做廣告及品牌營銷,大量投入為產品包裝尋求曝光,然後是是透過電商或者自營網站建立銷售、積累流量。以前的方法更像微商或者直銷,比較像social network去做營銷,這種方式投入大、競爭強,做到後面很難管控。引入了區塊鏈還有通證之後就是一種新的玩法,我們可以設計一套通證經濟模式,配合一些基礎的營銷,並加上社群的這種推廣方式,有一個區塊鏈式的整體營銷方案給到客戶作為第三個選擇,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應用場景。
這也是我們證實的已經落地的三個主推的應用場景,一個是溯源,一個是資產上鍊,第三個就是營銷推廣。當然還有其他行業案例,以後有機會可以細聊。
鏈視界:您覺得未來在哪幾個行業會比較快落地?
劉濤:現在落地比較快的還是在金融行業。我們其實也在做一些供應鏈金融方面的落地探索,要用起來真的很難,不是說客戶不想用,也不是說這個技術上有什麼問題,主要是你要做供應鏈這塊,相當於你要把傳統的那種業務模式的大部分都推翻重來。那麼你肯定會動到很多相關的利益人,有些甚至阻力很大,像票據這些很區域性的一些方面做了應用起來了,但是離我們設計的整個的供應鏈金融那個大的藍圖,用區塊鏈去落地還差得很遠,只是區域性的一兩個點現在用起來了。
整個大的金融領域,其實是已經有很多在用了,保險、銀行、跨境支付,包括票據,商票、匯票等,其實都已經在用區塊鏈技術,只是可能普通的民眾還離這個業務稍微遠一些,即使用了你也不一定知道。
鏈視界:之前有在官網上看到咱們這邊說是要打造供應鏈金融體系嘛,對這塊能不能介紹一下?
劉濤:對,我們一直在做,因為比如說你做了一百分的這個專案交付,但是最後實際上只用到十分,那麼你說這個專案算是怎麼樣一個定位呢,我覺得這個就看大家對它的理解了,確實有在做也有在用,但是離我們設想的那個供應鏈金融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還有很多開創性的工作可以做。
如果放到整個業界的話,我覺得一個是金融,第二個其實就是我們做的那幾個場景,我們在這幾個場景當中有客戶也賺到錢了,意味著這是真實的需求。還有就是區塊鏈遊戲,其實如果5G能夠快速興起的話,區塊鏈一定會成為物聯網的底層的基礎設施。這個不管是從安全還是從隱私保護,還是從協議的遵循度上,有很多層面。
現在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可能很難承擔,或者說負載物聯網的未來的那個前景,加上物聯網的協議棧裡面一定會有一層是區塊鏈的協議棧,所以我們做離子鏈其實也是基於這樣一個判斷。
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五個要素必可不少
鏈視界:您覺得一個好的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應該基本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劉濤:首先得有一個鏈,第二個是要有多方參與,基於第二個要求的話,那實際上這個鏈就只能是聯盟鏈或者是公有鏈,不可能是私有鏈。
私有鏈拿區塊鏈完全當成一個技術,一個產品或者說當成一個資料庫的替換者,之前有客戶這麼做,但是我也並沒有看出這麼做的這個必要性在哪裡,所以站在我的角度不推薦大家做這件事情,用傳統技術解決就可以了。
第三個是要有共識,這個共識實際上是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隱性的共識,再加上一些顯性的規則,這個共識是什麼呢?
即大家需要有一個組織,叫聯盟、叫公司,還是叫社羣?就理念層面,你很難透過一些文字表述把這個定義說的那麼完善,就像到底什麼是自由、民主、公平、公正?你很難解釋裡面到底包括什麼內容,但是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又能夠達成共識,這就是隱形共識。
還有一個叫顯性的規則,即達成共識之後,有的東西是可以寫到檯面上的,參與條件、責任、義務、權益,這些都是可以明確出來的規則。
第四個是智慧合約,顯性規則程式化地放到鏈上,讓它能夠自動化的執行,即規則的可程式設計化,或者說資產的可程式設計化,透過透明的方式去體現出來,被稱之為智慧合約。
第五個是通證經濟,任何通證模型的設計,其實都是為了量化、可程式設計,也是區塊鏈解決方案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當然業務流程梳理,原有系統整合等都是要做的工作,但是這五個有了,那基本上可以叫它一個區塊鏈的技術解決方案。
鏈視界:相較於其它的技術解決方案公司,“旺鏈科技”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劉濤:我們應該算是國內比較早做這塊業務的公司,坑踩的比較多,試錯試的比較多,我們早在2016年的時候就投了“區塊鏈”的百度關鍵字,那時候投百度關鍵字很便宜,所以有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一搜“區塊鏈”排在搜尋第一名,當時就有很多call in的機會。
因為出發比較早,所以佈局可能相對比較完整一點。技術核心的同事本身在這個社羣裡面就有一定的號召力,大家說做一個技術社羣,區塊鏈兄弟就起來了。剛開始團隊雖然人不多,但形成了自己的產品,還有自己的專利,也有自己的公鏈優質的教育平臺,對一個初創小企業來說,各個方面感覺比較完整。
我個人跟超過一百個不同行業的客戶交流過,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的一百個客戶最後真的成為我們的客戶的不到十家,有很多其實都是互相溝通學習,有1/3聊完第一次就沒有第二次了,有1/3可能聊完第一次回去想了三個月,中間又聊了一兩次,然後想了三個月說還是時機不成熟,還是不幹了,最後1/3可能進入到這個談判或者意向階段,但是最後都有可能變卦,或者說哪怕你跟他簽了合同,他也可能說我不做了。怎麼樣去實施或者應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這一百多個客戶聊下來,我們想明白了區塊鏈到底應該怎麼用。
還有中期的坑,就是在做的過程當中大家對這個東西的期望有很大的落差,然後包括這個技術解決方案,這個東西跟我以前的有什麼區別?問的最多的就是這個問題,然後說你怎麼向別人證明我用的區塊鏈,我們想辦法去解決他們共通的問題,想辦法去積累,我們該摸索的或者該踩的坑基本上都一路踩過來,所以被雷炸的遍體鱗傷之後終於長出了一點點比較厚的皮。
企業服務的基因其實主要還是像埃森哲、IBM,德勤、普華永道、HP,外企諮詢公司可能對這一塊確實是有一個比較深的積累。如果是初創公司來做的話,這些方面他們肯定該經歷的還是得經歷。第二個就是因為我在埃森哲工作了七年時間,然後離開的時候,我在埃森哲已經有300多個人的技術團隊。所以我其實是比較注重一個東西叫交付方法論,方法論還不僅僅是方法,方法論是用什麼方法能夠成功的一套理論。
我在埃森哲之前是在貝格,埃森哲、畢博都是知名的管理諮詢公司,帶有"四大"的管理基因,兩個公司在一起有12年的時間,我的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這兩家公司。我把這些交付方法論的一些東西帶到現在的公司,包括內部的專案管理方式,包括這個成本管控方式,這個很重要。
像埃森哲這樣的公司,它能夠做到世界500強,300多名,全球有35萬員工,大家共用一套交付方法,就說明他這套東西是行之有效的,可行的。我把它作了剪裁,做了區塊鏈方面的適配等等,客戶會覺我們像一個非常正規的高大上的公司的做事風格,合作起來比較舒服。
鏈圈利好訊息不斷,踏實做事情
鏈視界:近期不少區塊鏈從業者動搖,對此,您怎麼看?
劉濤:這兩年虛擬貨幣的發展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就是讓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技術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為大家所接受,或者說至少聽過,就像當年說辛亥革命雖然沒有成功,但是讓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我覺得這一波其實起到了這樣一個作用。2017年幣圈有個大浪潮,2018年上半年還可以,下半年其實比較糟糕。一波在這個浪潮裡面賺了錢的人,大部分的錢還是會投回到這個領域的。
為什麼呢?因為人有個很有意思的歸因理論,就是通常把成功的事情歸結於自己的個人能力,把失敗的事情歸結於外在因素。那麼賺到錢的人,他們不會跟別人講說因為我是躺賺的,他說他是躺賺來的,你也不相信,所以他們一定會去學習,一定會去了解,以此來證明自己賺的這個錢是透過自己的認知水平,因為自己的這個努力付出的比別人多,認知水平比別人高。在這個學習的過程當中、實踐的過程當中,他一定會把賺的一部分錢投回到這個行業。
那沒賺到錢的人遲早也會回來的,因為沒有人甘心說這麼好的行情,你還賺不到錢,不甘心啊,不認輸啊,很多這樣的,這個只是說大家現在其實都在蟄伏。所以我其實對未來就是2-3年,區塊鏈也好,通證也好,有一波大的興起是比較有信心的。所以現在其實大家都是在積蓄力量,這個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家可以有一個時間能夠真正的反思一下,不僅僅是反思這個行業,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可能說得更大一點,反思一下這個世界,反思一下這個自由意識到底是什麼等等,就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時間節點。
其實我看到的很多人還在拼命地實踐,拼命地試錯,拼命地做一些開創性的工作,並沒有因為這個行情有什麼太大影響。從鏈圈的角度來講,全部都是利好訊息,這一年無論是官方還是大企業,對於區塊鏈技術都是支援的,政府引導基金、區塊鏈園區、區塊鏈專項扶持等建設,包括上海的楊浦區、臨港都有優厚的區塊鏈扶持政策。
現在很多大的企業,包括政府開始嘗試做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什麼旺鏈能夠生存下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以並沒有那麼誇張,這個不需要那麼強的悲觀,我覺得還是踏實做事情。
區塊鏈代表著背後的思潮
鏈視界:您比較看好區塊鏈,除了剛才提到的政策,還有哪些方面?
劉濤:區塊鏈它代表的其實是背後的思潮,一旦形成一個社會的思潮,它就會有變革,會有社會的變革,也就不是曇花一現,區塊鏈只是其中的一個點,其實會有一片。未來大家都可以在一個自己舒適的情況下去完成自己的工作產出,並且跟全球的人去合作,這個才是未來。區塊鏈才剛剛開始,我們看到的是另外的一個前景,而不僅僅是眼前這些東西。
鏈視界:從事區塊鏈至今您的最大感觸是什麼?
劉濤:最大的感觸是這裡面的從業者蠻有意思,因為我在這裡面的接觸的人層次非常的多,從來沒有一個行業接觸的層次這麼多的,教授、院士、廟堂之上的人、海外開賭場的等等。你會覺得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參差不齊,背景各異的程度遠遠超出你的想象,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感受。
第二個我覺得是變化太快。 比如移動網際網路,微博微信這些東西興起,它總是有一段時間,比如說2-3年,移動網際網路可能三年,區塊鏈熱點從這個熱點興起到這個熱點結束可能就三五個月時間,很多人都還沒沒搞明白是怎麼回事,然後他就一窩蜂炒過去就結束了,但我覺得能結束的熱點其實也不一定是真正的熱點了,只是說確實會讓人感覺這個節奏非常快,所以以前才會流行那句話,就是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然後才會有什麼三點鐘群。
參與者背景差異極大、熱點變化極快是我最深刻的兩個感受。
未來規劃:解決方案產品化,產品平臺化,平臺社羣化
鏈視界:之前有在官網上看到咱們這邊的2018年到2019的一個規劃,馬上到年底了,這邊的規劃完成了多少?
劉濤:我們那個是指2018到2019財年,我們財年是從5月1號開始,就是2018年5月1號到2019年4月30號。
所以現在就這個財年來講,我們過了有七個多月時間,數字的話,大概完成了百分之四十幾。因為第一季度基本上在做產品研發,我們大部分收入其實就集中在最近的這三個月,確實是有一些大的客戶。區塊鏈專案需要非常長的前期鋪墊,比較像春天播種,秋天才能收穫一樣,所以前面大量的工作其實是在播種,第一季度幾乎是零,第二季度的後面一兩個月,包括這個第三個季度的前面的這一個月,開始進來一些大的專案,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增長,到明年的4月30號能完成全年的目標還是有信心、也有希望的。
鏈視界:公司未來規劃是什麼?
劉濤:未來規劃我們其實是想透過區塊鏈為全行業服務,但現在只能做解決方案,因為很難標準化。但是我們希望說在一個行業持續的做了很多個解決方案,比如說我做溯源,我做了十個溯源的專案,可能是食品、工業品、零售品等,我們都做了,那這樣才有可能去抽象出一些共性的東西。實際上叫解決方案產品化,然後產品平臺化,平臺社羣化。
我們現在還在第一個階段,就是解決方案產品,大部分的事情的變化都是非線性的,或者說都是離散的,就是突變性的,因為有時候一下就變了,所以我們現在做的這些工作只是在為他變的那一刻去做好充分的準備,可能至少最近這一年,或者說2019年這一年,我們可能都是在做解決方案產品化這個東西。
時間不是一種幻覺,但是確定性是一種幻覺
鏈視界:分享一個您最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劉濤:我思考比較多的是哲學方面的問題,這個跟區塊鏈沒關係,其實最近在看一本書普里戈金的一本書,我個人覺得他很有可能會成為21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是耗散結構理論的提出者。耗散結構其實之前任正非的一些演講裡面也提到過,普里戈金他在論證一件事情是什麼呢?愛因斯坦無疑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經常講一句話,他說時間只是一種幻覺。但是普里戈金說:時間不是一種幻覺,但是確定性是一種幻覺。
我換一個好懂的方式吧,就是古希臘的時候有一個人提了一個悖論。什麼呢?就是你認為這個人做這件事情,是決定論的,還是非決定論的。所以決定論是什麼意思?用中國的話說就是你相不相信人是有命運的,就是從宇宙爆發的那一刻開始,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確定下來的,那所有物理定律如果都是確定下來的話,那麼實際上不管這個宇宙走到哪一步,它都是可以回溯的。什麼意思?就是不管你今天做了什麼,都是宿命,就是我們的結局都已經寫好,包括我現在說這句話,也不是我要說的。
還有一位哲學家曾說過:如果月球有自由意志,月球會認為我繞著地球轉是我自己願意的。如果你認可這個決定論的話,你可能就變成物理學的奴隸,你還不如相信神。如果你相信是神給你帶來的自由意志,那麼其實你是真正的自由,你是可以自己選擇的,這個東西不是來自於這個一早宇宙爆發的那一刻。所以這個其實就是一個悖論,就是我們一方面覺得這個世界很多規律都是確定性的,一方面又覺得人是可以自由選擇的。那麼人也是物質的一個結果,為什麼?物質世界是決定論的,而人類世界是有自由意志的。
自由意識到底能不能存在?不僅那本書了,這個是最近在思考比較多的。這個跟區塊鏈有關係?就是我們經常講我們可以基於區塊鏈去做一個叫自組織,自組織其實就是叫自主自覺自發。它的核心就是你有沒有自我,所以為什麼我會去沿著這個路徑往上思考,就是思考有沒有自由意志,你有了這個自由意志,才有可能自覺自主自發。自組織其實是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方向。
區塊鏈只是一個起點,才剛剛開始
鏈視界:有什麼建議想分享給我們鏈視界的讀者?
劉濤:我覺得就是剛才那句話了,區塊鏈只是一個起點,它只是未來的去中心化的,或者叫人類往更自由的方向去走的一個思潮的,一個在技術上的一個起點。我們才剛剛開始,如果有更多的人理解相信這個前景,那麼其實是可以加入到這個大的變革當中來的,也需要更多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去實踐去開拓這樣的一個思潮,而且我覺得未來中國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或者叫企業家,可能已經在做區塊鏈了,就像當年大家不知道馬雲一樣,作為一個投資人,你可以去發現他們,找到他們,支援他們,作為一個從業者,趕緊進來,還等什麼呢?我覺得這個是我的一點感受吧。
“大浪淘沙沉者為金,風捲殘雲勝者為王”,在區塊鏈的大浪潮下,你是選者繼續乘風破浪還是中途退場,問問你自己的內心?聽聽最真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