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加密谷Live
作者:Patrick Tan
翻譯:Zoe Zhou
隨著中國央行預計將在今年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各國央行也紛紛考慮是否要效仿。由此,引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舉措是否會取代美元的主導地位?
在George Lucas導演的《星球大戰》中虛構了銀河系的外緣地區,外星香料商人透過類似C3-PO的翻譯機器人與長得像人類的“外星球人”進行交易,並就銀河系商品的價格互相討價還價。 與此同時,外星走私者、賞金獵人和銀河系中更邪惡的元素在沉迷於Mos Eisley小酒館裡的各式各樣的異國烈酒。
Mark Hamill飾演的盧克·天行者想成為一位絕地武士,他與臭名昭著的走私者(Harrison Ford飾演)在世界通道上談判。 這些談判的共同之處在於基礎價值單位,整個銀河系的共同之處——銀河信用標準。 在一個像《星球大戰》裡那樣遙遠的星系裡,一種共同的貨幣——簡稱信用——就像一種力量把所有的生物都聯結在一起,是把所有的星系貿易和商業都聯結在一起的基本要素。
“資訊是一種商品。它可以交易、出售和購買。最後,他們有多少信譽就能買到多少秘密。”——Darth Bane 然而不知為何,在我們銀河系的一顆行星上,地球上已經有好幾代人沒有使用同一種貨幣了,但這不是因為人們沒有嘗試。
鑄造更好的貨幣
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宣佈計劃推出自己的數字貨幣Libra,這種貨幣將以一籃子穩定的政府證券和其他貨幣為後盾。發行後的6個月裡,全球市場對貨幣未來的討論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雖然Libra的前景暗淡,但主要經濟體的央行在中國央行宣佈發行DCEP的壓力下,也開始考慮是否應該加入數字貨幣的行列。
一些分析師認為發行像Libra等私人數字貨幣和像中國數字人民幣等由央行支援的數字貨幣,可能加劇美元的主導地位,與美元一較高下(不是雙關語)。
即將卸任的英國央行行長Mark Carney最近甚至建議像區塊鏈技術這樣的新技術可以成為“合成霸權貨幣”的組成部分——一籃子數字儲備貨幣——即《星球大戰》裡的全球信用標準。 然而,如果要對構成“貨幣”的憲法進行一場革命,但至少在短期內,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帶來的挑戰,不太可能威脅到對美元的主導地位。
不屈不撓的美元
可以肯定的是,支付技術的進步降低了從現金支付轉向數字支付的成本。 在低成本、使用者友好型支付系統的推動下,中國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在一個平臺上提供多種無縫對接的服務。 但除了跨境數字支付以外,在降低貨幣間和跨境資金流動成本方面進展甚微,而且並非所有這些成本都能用金錢衡量。
人們對美元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普遍看法,使美元在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據了主導地位。美元在貿易計價中具有強有力的自我強化作用,佔美國在世界貿易和全球銀行業中所佔份額的五倍,這為美元創造了巨大的網路效應。
使用美元的人越多,美元對人們就越有用。 在這個意義上,它就像Facebook。你可能從來沒有想過要建立一個Facebook賬戶,但因為你所有的朋友都玩Facebook。而你不想錯過他們生活中發生的任何事情,所以你別無選擇,只能註冊。
這種強大的網路效應正是世界各地眾多立法者和監管者如此反對Facebook發行Libra的原因。 隨著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活動中所佔份額日益增加,目前已達到60%的市場份額,因此它們對美元也愈發依賴。 從非洲到亞洲等諸多新興市場中,人們仍高度重視和接受美元。 對美元的需求並不是數字化後日元或歐元很快能改變的。 雖然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可能有助於減少支付摩擦,但它最終並沒有解決數字貨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所需的條件。
並非所有貨幣都相等
歐元誕生時,許多人希望它有一天能成為美元霸權的有力競爭者。 20年過去了,由於支撐歐元的經濟體具有分散性、歐元區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以及財政協調和風險分擔不足,歐元一直舉步維艱。 如今,歐元代表著一種理想的貨幣,它有望代表一個多元化的經濟區域,但卻沒有充分發揮潛力。
歐元區長期穩定和團結的不確定性使得歐元不具備挑戰美元的能力。 那人民幣呢?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儘管中國政府採取了協調一致的政策,中國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透過與30多家央行的雙邊互換協議提供流動性支援,但人民幣在全球交易中佔比只有2%以上。
人民幣的數字化可能無助於加快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使用,因為構成全球儲備貨幣基礎的不僅是技術,還有機構。 當政府、投資者、交易員和央行官員要選擇數字貨幣跨境交易,他們可能會考慮與過去相同的因素——流動性,穩定性和可兌換性——還有一個額外的因素,即發行國家的技術優勢。
因為涉及數字貨幣時,隱私和安全才是真正需要考慮的問題,交易對手無疑也必須考慮數字貨幣發行國是否有可靠的技術。 除了美國,很少有其他國家能夠滿足全球相關數字貨幣的所有標準。 美國是打擊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的全球領導者。作為全世界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扮演著全球警察的角色,這是自杜魯門政府以來確立的角色,這意味著美元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它所印的棉花紙。 區塊鏈技術本身並不會成為全球數字儲備貨幣。
合成霸權貨幣
貿易和金融合約仍以單一貨幣美元,而非一籃子貨幣計價。 要讓一種“合成霸權貨幣”發揮作用,它必須得到各個央行的支援。這些央行為“合成霸權貨幣”提供基礎,以確保貨幣保持穩定性並降低人們可感知到的風險。 而且,如果以歐元的經驗為依據,要支援一種多邊“合成霸權貨幣”所需要的協調與合作對各方來說也極具挑戰性。
考慮到一個真正的“全球霸權貨幣”將需要跨越廣闊的地理區域,由國家利益、文化差異和時區分隔的有凝聚力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相應對,不難看出為什麼世界離“銀河標準信用”還很遙遠。 因為全球需求往往與國內的貨幣政策目標相沖突,主要儲備貨幣往往缺乏動力去參與創造這樣一種全球“合成霸權貨幣”。
隨著人們對全球化以及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興起越來越失望,很難說世界是否正在進入另一個內省和去全球化的時代。 對全球化的多次嘗試結果並不好,往往以全球衝突而告終。在過去的65年中,相對的全球和平與國際化依舊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例外,而不是常態。
這種和平與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美國作為全球金融家和全球監督機構在全球協調中起到的作用,而現任美國政府似乎正在削弱美國的這一作用。 對美元構成最大威脅的是美國的孤立主義,而不是其它國家的數字貨幣。 美元或許永遠不會因為另一種貨幣而失去主導地位,但如果美國決定背棄其他國家和地區,它將失去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地位。 歐元、日元、人民幣甚至BTC,這些新興貨幣本身還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對美元發起嚴峻的挑戰。
考慮到歐元、日元、人民幣甚至BTC都具有抗衡美元的價值,是因為被衡量的事物不能大於用於衡量的事物,並且很明顯美元效應不會很快消失。 但過去三年特朗普政府對美國的全球地位和外交政策的可靠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害。
從現在開始的幾十年裡,歷史學家們將對美國這段時間裡進行大量研究,試圖弄清特朗普政府是一個分水嶺,還是美國在全球角色和領導地位的一個減速帶而已。 世界如何看待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將對美元在全球貿易和金融中的角色產生深遠影響。
修復
可以肯定的是,國際貨幣體系需要發揮作用。 即使在美國這樣一個科技發達、金融發達的國家,在2017年仍有近7%的美國人沒有銀行賬戶。
在全球範圍內,數以百萬計的移民工人將款項匯回家鄉時損失了多達14%的匯款額。 但是,由於全球匯款對窮人和無代表性人群的影響比對全球其他任何人口都大,因此,他們的匯款往往很容易被忽視或遺忘。 這並沒有削弱這樣一個事實,即世界需要更廉價、更快速的跨境支付——跨境匯款的結算對那些最不可能承擔匯款成本的人來說仍然是停滯不前的,高昂的,也是令人望而卻步的。
在這方面,BTC和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解決這個看似棘手問題的方案。 既然跨境交易如此嚴重地依賴於所謂的“可信第三方”,為什麼不讓技術平臺成為緩解信任的平臺呢?
雖然BTC和區塊鏈技術還沒有發揮出它們的潛力,但這並不是因為沒有嘗試。
區塊鏈技術有可能為全球匯款帶來快速收益,並改善金融包容性。
認識到區塊鏈的潛在和風險,G20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已開始評估全球穩定幣(如中國即將推出的數字人民幣)對巨集觀經濟的影響。
但技術本身並不是一種全球儲備貨幣。 美元繼續佔據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為其強大的制度,而歐元則在歐元區的財政和貨幣架構下苦苦掙扎。
在缺乏更強有力的國內機構、透明度和市場自由化的情況下,全球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一直不溫不火。 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很容易將BTC和區塊鏈技術或其他數字貨幣吹捧為良方。
考慮到目前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和BTC的發展狀況,設想中的貨幣和財政烏托邦仍將在未來出現。
說句公道話,BTC問世的時間並不長,只有10年多一點。這段時間足以建立自己的新生程式碼衍生機構,但遠遠短於美國近兩個半世紀以來的建立。
BTC和區塊鏈技術有一天可能會對美元發起一場挑戰,但技術本身不足以將美元從目前的地位上拉下來。為此,我們需要在政治和技術上擁有更強大的機構。
迄今為止,BTC機構都是純技術型機構,只有時間才能證明它是否也會變成政治化的機構。 貨幣不僅僅是一種價值儲存手段、一種計量單位和一種交換媒介,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意識形態和一套特定價值的表達和體現。
美元代表著民主和自由,即使是數字化人民幣也無法合理應用這些價值。 因為賦予某物價值不僅看它所能買到什麼東西,還有看它能代表什麼東西。 在這方面,美元仍領先於其它所有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