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經濟展望(九)使用者價值與使用者黏性(生態粘合度建設)

買賣虛擬貨幣

通證經濟展望(九)使用者價值與使用者黏性(生態粘合度建設)

      水至清,則無魚。一個池塘的生態要活躍起來,往往因為生存的競爭,而使池塘裡的水動起來,從而水面下的魚能獲取更多的氧氣。同理,通證經濟的社群生態,也要引入競爭,也要讓大家為了自己獲得更多的權益而自然地促進整體生態的繁榮。

      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鄧小平對外提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對內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戰略目標定下來以後,不管外部的挑釁多麼尖酸刻薄,不管內部的腐敗和山頭主義把水攪得有多渾,堅持把三個有利於,發展成為三個代表,堅定不移地執行經濟建設發展戰略。今天專題分享:以人為本的使用者價值與使用者黏性的下篇:生態粘合度建設。

0

1

一、以規模成長為中心

     通證經濟共同體的發展,是分階段的。第一階段,就是以規模成長為中心目標。有效規模的成長,不止是創始團隊,還有社群生態的各大泛中心,於公於私,核心目標是推動生態粘合度建設。

     類比改革開放發展過程中的招商引資,通證經濟體也應該推進招商引資工程。外商進入中國經濟特區辦企業,外商的需求是盈利,我們的需求是就業和就業群體背後的服務業。通證經濟體招商引資,外部團隊的需求是盈利,我們的需求是通證流動性成長和通證經濟體的規模成長。

     沒有積極使用者規模,一切都沒得談。在這個階段,規模成長之外的事情,只能守住底線,讓自己遠離懸崖。爭議是自然的,不滿是自然的,然而,這些爭議和不滿,都是個人的或區域性的。改革開放發展過程中,爭議和不滿持續了三十年。近十年來,爭議和不滿的聲音,似乎自然被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諧了。因為,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很多目標已經實現了。同理,當通證經濟共同體的規模達到一個數量級,積極使用者規模達到一個數量級,爭議和不滿的聲音,自然被和諧了。

0

2

二、權益設計的長短統一

     目前,因為代幣價格跌跌不休,有了很多真假區塊鏈專案的聲音。所以,我覺得通證經濟專案應該理直氣壯地宣稱:我們的專案,是以區塊鏈技術應用為輔助的網際網路專案,而不是以發展區塊鏈技術應用為目標的區塊鏈專案。我們不是專業搞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研發,但是我們擁抱一切有利於通證經濟發展的區塊鏈技術應用。

      排除這個無中生有的干擾之後,我們需要打通生態持續成長的經脈。一個龐大有通證經濟體,必然有一部分人,因為各種各樣的需要,自然不惜血本賣出通證,成為場內交易的賣方。在熊市環境下,很多人不是因為不看好專案的未來,而是擔心中短期的市場因素,手中的通證貶值,也加入場內交易的賣方。事實上,使用者需要的不是手中的通證的能升值多大,而是手中的通證能穩定。所以,通證經濟體需要穩定幣服務商和長線發展基金。

     穩定幣服務商,實時換取使用者手中的通證,使用者換來的穩定幣,只能投資專案的長線發展基金。這樣一個轉換,原來是通證分散在使用者手中,很難統一思想。現在轉換之後,穩定幣服務商手中既有大量穩定幣,也有大量通證,專案的長線發展基金有大量的穩定幣,維持通證流動性和通證價格對於生態的調控影響,就只需要專案方與穩定幣服務商進行博弈。一是消化了大量使用者的風險焦慮,二是專案方手持長線發展基金,實現了從完全被動到相對集權的轉變。這個時候,價格下跌,使用者的情緒矛頭,不再完全是專案方,而是會分散到穩定幣服務商。穩定幣服務商的資質,我們可以用區塊鏈瀏覽器進行監管,如果破壞規則甩賣通證,社群有投票權解除其服務商資質。

0

3

三、泛中心建設

      生態粘合度建設,光靠創始團隊是遠遠不夠的。如果通證社群存在很多泛中心,那麼泛中心為了自身利益的更大化,自然推動區域性生態的粘合度建設,從而推動整體生態的粘合度。

     幣乎社羣存在抱團點讚的現象,我個人認為,這種抱團點贊,可以轉化為一種泛中心建設。創始團隊,要打擊的不是抱團點贊這種行為,面是要打擊抱團點贊生態中質量不合格而影響生態健康的行為。昨天提到地域區分,某種意義上,我就是支援高質量、高效率、高規格的抱團點贊,它不是幾十個人的小團伙,而是至少上萬人的獨立大團隊(一個使用者,只能加入一個大團隊),能夠為社群發展分擔壓力,能夠為創始團隊排憂解難,能夠自主地促進通證經濟體的規模成長,能夠自主地把控團隊內部的生態質量。

      每一個泛中心,都有一個成本因素。一旦通證價格正常下跌,成本高企的泛中心,自然解體,根本不需要創始團隊出手。華國鋒,當年就是權力過度集中,眾人不服,才曇花一現。專案創始團隊,生態內部適度放權,支援泛中心建設,自然換取專案全域性的發展未來。

      小結一下,光靠創始團隊,發展生態粘合度是不夠的。創始團隊要解放思想,招商引資,引入穩定幣服務,引入生態泛中心,建設吸引使用者穩定幣投資的長線發展基金,建設一套以自身通證經濟生態為依託的粘合度發展體系,才能實現生態粘合度建設的穩定,推動生態粘合度建設體系中各大泛中心百花齊放的積極努力。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