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金融,是珠聯璧合還是一場惡鬥?

買賣虛擬貨幣

五百年來誰著史?金字塔頂踞金融

  回顧數百年世界金融史,相當一批國家,尤其是美國東海岸貴族和猶太出身的銀行家和券商們,基本上沒有一個好鳥,都是天下烏鴉一般黑。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始終存在著一群迷上工業技術、憧憬工業成就、以完成巨集偉工程為榮的工業黨。以實業為主體的工業黨,包括像法國一百多年前的皮埃爾兄弟,美國微軟的蓋茨、蘋果的喬布斯,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中國臺塑的王永慶、鴻海的郭臺銘、華為的任正非、小米的雷軍等等,在事業上都是充滿了雄心,以建立企業,推出產品,服務顧客,拓展市場,最終發展出一個行業和獨特的企業文化為人生主要目標。工業黨的快樂建立在實業按照其雄心和夢想去實現的自我成就上,他們和普通勞動者一起奉獻出辛勞、血汗和智慧結晶,為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可是本末倒置的資本世界裡,這些工業黨,其實和我們普通人一樣,都是金融資本刀俎下剝削壓榨的魚肉而已。有多少才華橫溢壯志雄心的實業家在金融資本的盤剝下苦苦掙扎求生,甚或被逼入絕境······

  金融如此可惡,金融如此重要,為了制服這“必須的惡”,歷史上的人們嘗試駕馭金融的手段層出不窮,卻收效甚微,一次又一次地讓金融乘虛而入,反客為主。資訊科技支撐網際網路的興起,曾一度讓人們以為找到了駕馭改造金融資本的出路,但目前為止的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程序還是逐步陷入了金融反客為主的怪圈。

  金融科技(Fintech),顧名思義是Financial(金融)和Technology(科技)的結合體,旨在透過金融和技術服務提供創新型解決方案。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金融科技發展經歷了三大階段:初期,科技作為工具推進銀行業務處理效率的提升;中期,科技推動金融機構服務和產品的創新;當代,由科技催生的新金融普遍興起,傳統金融全面變革。

  第一階段:技術替代手工計算,計算機儲存替代賬簿,大大提高金融業務的資料計算、儲存與傳輸效率;機構內部總分之間系統的全面連線,實現總分機構金融業務的一體化運營;透過跨行聯接實現金融體系業務處理跨時空實時操作完成。

  第二階段:業務創新和產品創新集中爆發;諸如第三方支付、移動金融、網路借貸、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等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橫空出世,像餘額寶等各類金融產品應運而生,而透過大資料方式產生的金融風控產品、大資料徵信、智慧投顧和量化投資等也開始實際應用。

  第三階段:虛擬方式替代物理方式;賬本、手工計算工具已經消失,櫃檯、網點正在迅速減少;金融業務產品化、證券化、交易化、平臺化,逐步替代傳統金融業務方式,成為金融活動的主流模式;電商企業構建場景化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服務行業邊界日益模糊,領域不斷延展;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大行其道;金融服務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隨時、隨地、隨身獲取各類金融服務,金融機構網點數量將由增轉降;自金融、普惠金融快速推進。

  綜上所述,第一代資訊網際網路技術和金融的結合,最終催生了更為龐大的虛擬資本金融體系,資訊科技淪為金融體系的量化工具,作為一把利刃,更高效率地收割實業資本和普通民眾。那麼,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第二代價值網際網路能否扭轉危局呢?關鍵在於區塊鏈金融框架下,是科技業佔主導呢?還是金融業佔主導?一句話:區塊鏈是做金融的爺?還是做金融的狗?

  所謂“有鏈無幣”,就是忠犬典範。以金融企業為主導,打著分散式賬本技術的名義對區塊鏈技術進行各種閹割,最好就是把區塊鏈技術對社會生態的革命性變化給清理掉,儘量把區塊鏈技術變成一種簡單的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工具。畢竟,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徹底改變線下業務的層層環節,在信用流轉的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科技要做爺,就走“珠鏈幣合”之路。有鏈有幣的區塊鏈就是一家自帶燃料的飛機,好比太陽能飛機一樣,可以自己充電,而無需外來電源的支援。區塊鏈一旦建立起數字通證作為基本融資工具的信用體系,那麼各類實體企業,可以用數字通證進行融資和發展,並根據發展情況,由市場透過對自己代幣的價格評價,來獎懲企業的成果。而這一個過程中間,金融業毫不相干,變得無足輕重。

  做爺還是做狗?相信正常人都會做出正常的選擇。只不過,目前區塊鏈的發展因為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出現萬鏈奔騰的局面。在多樣化的同時,造成了整個區塊鏈世界的隔離化和碎片化。目前每個區塊鏈的代幣之間的連線,還得依賴中心化虛擬幣的交易所做幣幣交換而受制於傳統金融。幣幣交換的原因,主要還是解決其他新鏈的市場價值體現,是在於市場對其幣值的認可。那麼,區塊鏈技術要實現做爺的夢想,超越並駕馭傳統金融。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旦跨鏈成功實踐,就代表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世界,將會拋棄掉目前的中心化交易所這根柺杖,而直接透過去中心化方式,實現幣(以及後面代表的鏈的價值)的錨定作用,而且還真正將區塊鏈的碎片化重新連線在一起,完成“區塊鏈的網際網路化”。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