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之後,投資機會在哪裡?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丨BitMEX Research

摘要:由於需求眾多,我們對2019年2月的文章《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機的解剖》進行了跟進。在疫情導致的市場崩潰和流動性驅動的金融市場復甦之後,我們更新了思路。我們不再認為與長期波動率相關的押注是保護投資組合的有效方式,因為它們現在太昂貴了。我們認為,由政府發行的抗通脹債券可能成為未來的主要支柱,作為保護策略的一部分,但其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戰術投資。而黃金、比特幣以及小部分的日元可能是其他主要的支柱。

(圖1-1914年以來的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總覽

正如我們在2019年就預言的那樣,一場金融危機即將到來。現在,這場金融危機無疑已經到來了。在我們列出的潛在的催化因素清單中,我們過於大意而忽略了病毒作為潛在的導火索。正如我們當年所解釋的那樣,我們認為,由於金融體系的結構,這種危機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們看來,應該把疫情看作是我們即將到來的經濟困境的加劇因素或助推劑,而不是根本原因。疫情固然非常嚴重,並且對社會和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我們認為,從長遠來看,由於去槓桿化的程度可能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不能完全歸咎於疫情。如果不是因為疫情,也可能會有其他情況出現。

在經歷了因新冠疫情導致經濟停擺的金融恐慌之後,金融市場出現了強勁的復甦。在撰寫本報告時,標普500指數從3月份的低點回升了35.9%,目前標普500指數僅下跌了7.9%。而納斯達克指數則處於正值。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4月的股市出現了1987年以來最大的單月上漲,與此同時,數百萬美國人失去了工作。這表明,在美聯儲政策的推動下,對於流動性的影響已經超過對疲軟的經濟基本面的影響。

至於金融危機的機理,市場的無序狀態沒有像我們預測的那樣出現:

由於投資者急於退出,固定收益市場變得動盪,流動性不足和功能失調。證券化的基於債券的資產(例如CLO和債券ETF)的交易價格大大低於其資產淨值。這將擴散蔓延到其他流動性資產類別,如股票等。

(圖2 – iShares投資級公司債券ETF(LQD US)相對於資產淨值的溢價/折價)

債券ETF在2020年3月確實有幾天以折價交易,例如Blackrock ETF LQD以6%左右的折價交易。然而,美聯儲的干預的速度和積極程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美聯儲甚至任命了最大的ETF發行人黑巖(Blackrock)來監管債券購買計劃,其中包括我們推薦的買入看跌期權的ETF產品。

現在如何保護您的資產?

正如我們在2019年解釋過的那樣,在金融市場大跌時建立投資組合的策略有六大支柱。

做多VIX看漲期權

公司債券ETF認沽

與指數掛鉤的政府債券

波動性對沖基金

黃金

比特幣

至於這種危機何時會發生,我們顯然不知道。我們認為,本報告中的圖表指出了一個問題,但它們並不表明我們一定正處於重大危機的邊緣;它可能在幾年後才會發生。至於如何從這些事件中獲利,這也許比預測其發生時間更具有挑戰性。也許人們可以構建一個投資組合,包括VIX看漲期權、長期的企業債券ETF認沽、指數掛鉤的政府債券、專門研究波動性的對沖基金、黃金,甚至是比特幣。

由於部分讀者的質疑,我們將盡量提供最新的思路。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末日組合(doomsday)中的波動性成分股的價格大幅上漲。如下圖3和圖4所示,儘管標的物(VIX和LQD ETF)幾乎已經回到了2020年2月危機前的水平,但期權的價格卻明顯上漲。

(圖3 – VIX Call Premium與VIX指數)

(圖4 – iShares投資級公司債券ETF(LQD美國)認沽權價與LQD)

在我們看來,VIX看漲和公司債券ETF看漲和公司債券ETF看跌現在太過昂貴,無法提供合理的保障。從我們原來的名單中,只剩下四種。

與指數掛鉤的政府債券

波動性對沖基金

黃金

比特幣

通貨膨脹即將來臨

正如我們在2020年3月的文章中提到的,我們認為通貨膨脹最終可能會從這場危機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的贏家。當時,比特幣分析師和評論員Eric Wall對我們提出了質疑,問為什麼與通脹掛鉤的債券價格沒有顯示出通脹預期的上升:

事實上,通貨膨脹現在並不存在。它本質上可能分兩個階段出現。

第一階段:根本不存在

第二階段:突然出現

在當前經濟衝擊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需求明顯受損,通縮壓力加大。我們已經看到美國2020年4月CPI同比下降至0.3%(3月為1.5%)。在英國,2020年4月CPI同比下降至0.8%(3月為1.5%)。

通貨膨脹甚至可能會出現負增長。因此,就在央行希望將實際債券收益率保持在儘可能低的水平時,實際債券收益率可能會出現正值。這是政策制定者最擔心的情況之一,這可能會刺激更激進的政策反應,將債券收益率進一步走低跌至負數。在某個時候,我們將達到一個拐點,在這個拐點上,政策反應會導致通脹。就連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也在2020年5月的文章《為什麼通貨膨脹會緊隨疫情而來?》中提到,通脹可能會跟跟隨著新冠疫情出現。

抗通脹債券

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思考,我們認為抗通脹債券可能是我們投資組合中的主要支柱。如果我們的通脹理論是錯誤的,那麼比特幣和黃金的價值可能會下降。但是,在通縮的環境下,債券收益率可能會下降並走向負值,因此掛鉤國債的收益率可能會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

與黃金或比特幣相比,抗通脹債券應該被認為是一種戰術性投資。人們可以現在投資它們,然後耐心等待。這可能是幾個月或幾年,然後通脹預期可能會出現意外的驚喜。在通脹預期可能極度波動的最初階段,債券可能會上漲。在這一點上,從戰術上來說撤資可能是個好主意。

在這種金融抑制日益加劇的環境下,如何規劃自己的財富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為了取得成功,投資者可能需要在他們通常不習慣的領域進行投資,並且需要變得更加靈活。我們懷疑許多讀者通常會投資國債。美國10年期通脹相關國債目前的收益率約為- 0.46%。從表面上看,這項投資聽起來有些愚蠢,但我們認為它有一定的價值。

(圖5 –美國10年收支平衡)

日元

投資者也可以考慮將日元加入到他們的保護儲備中。上一次黃金在1,700美元左右的高位上漲要追溯到2012年,當時日元兌美元的交易價格要高得多,約為78日元/美元,而今天的價格為108日元/美元。當然,自那以來,日本發生了很大變化,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已持續8年,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擴張。然而,日本的許多經濟特徵仍然存在,這些特徵使得日元比過去20年左右的任何時候都更像黃金。日本投資者在海外擁有鉅額資金,在危機時期,這些資金往往會迴流國內,推高日元匯率。

如圖6所示,2019年,日元與黃金之間的緊密關係似乎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如果投資者想持有一種法定貨幣,日元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因此,我們也會把日元加入到我們的潛在保護儲備中。

(圖6 –自2000年以來的黃金-日元)

保羅·都鐸·瓊斯

正如許多比特幣領域的人所說,對沖基金經理保羅·都鐸·瓊斯(Paul Tudor Jones)在2020年5月給投資者的信中提出了比特幣的投資案例。他將比特幣與金融資產、現金和黃金進行了比較,並得出結論:雖然比特幣的儲值屬性不如這些替代品,但它的價格卻要便宜得多,是最好的投資標的。也許在這封信中,除了比特幣 上榜之外,最耐人尋味的是他與70年代的比較。

你們很多人都知道我喜歡類似的東西。比特幣讓我想起了1976年第一次接觸黃金時的情景。當時,黃金作為一種期貨工具被大量生產(就像最近的比特幣),並經歷了一輪牛市,價格幾乎漲了兩倍。然後,它在近兩年的時間裡調整了近50%,類似於比特幣28個月80%的調整。但就黃金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買入機會,因為黃金價格繼續漲至此前高點的四倍以上。圖中的紅線代表了比特幣的現狀。

(來源:保羅·都鐸·瓊斯和洛倫佐·喬吉安尼的市場展望信– 2020年5月)

正如上面的圖1所示,自1980年左右以來,我們一直處於一個非常良性的通脹環境中,在此之前,圖表看起來相對古怪。在當今的金融市場上,幾乎沒有人記得上世紀70年代(包括政策制定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認為,當反覆無常的通脹預期迴歸時,它們將以高度驚愕的情緒衝擊市場。

結論

在許多方面,新冠疫情似乎正在加速經濟中已經出現的一些趨勢。數字技術和網際網路的普及,這可能有利於少數實力日益強大的科技巨頭。另一方面,由中小企業主導的大部分經濟活動可能首先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的影響。這些企業可能難以履行其財務義務和支付利息。如果說他們從新冠疫情中學到了什麼教訓的話,那就是他們需要修復自己的資產負債表,為不時之需做準備。這種去槓桿化可能會導致通縮壓力,並可能持續數年。

我們可能很快就會出現一個奇怪的情況,即失業率和股市都創下歷史新高。這是一個潛在的惡性組合。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政府可能最終會屈服於政治壓力,調整貨幣政策,使其對工人而非投資者更加寬鬆。在這種情況下,正如我們之前說過的,我們認為只有一個明顯的贏家:通貨膨脹。

抗通脹債券至於其他長期的結果,不確定因素較多。在消費價格上漲之後,可能會導致政府對經濟進行更多的干預,政府為了降低價格而對生產資料進行更大程度的控制,並加大金融壓制力度。正如對沖基金經理Crispin Odey最近所說的那樣:

人們購買黃金不足為奇。但是當局可能會在某個時候嘗試將黃金貨幣化,從而使其個人私有是非法的。

在這個極度壓抑的環境中,你從黃金投資者和比特幣極端主義者口中反覆聽到的口頭禪,最終可能會變得至關重要。"拿實物交割你的黃金 "和 "沒有私鑰,你就無法掌握你的比特幣"。

BitMEX Research 作者

子銘 翻譯

Edward 編輯

內容僅供參考 不作為投資建議 風險自擔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嚴禁轉載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