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世界最大的懸案也許就是中本聰的真實身份了。
對於這個“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比特幣締造者,外界除了敬仰外,更多的就是好奇。究竟中本聰是日本人還是西方人,是個人還是組織,沒有人說得清。
儘管比特幣已經經歷了十年的風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世界也早已風雲變幻,但“中本聰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依舊縈繞在無數人的心頭,歷久彌新。
自比特幣從小眾的圈子進入更為廣泛的大眾視野後,不少人聲稱找到了中本聰,也有一些人聲稱自己就是中本聰。最近又有一個自稱是中本聰的巴基斯坦人現身,不過和此前的那些人一樣,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他們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
因此,“誰是中本聰”依舊是一個未解之謎。
巴基斯坦“中本聰”或為營銷炒作
我,中本聰,巴基斯坦人,弄丟了98萬枚比特幣。
美國東部時間8月18下午4點鐘,一個自稱是“中本聰”的人開始在網路上揭示自己的身份之謎。為了自證身份,這位“中本聰”洋洋灑灑寫了兩篇圖文並茂的文章。
在文章中,“中本聰”介紹了比特幣的起源、中本聰名字的來歷、自己的真實身份資訊以及選擇消失的原因等等。
雖然這位“中本聰”言之鑿鑿,不過加密貨幣社羣對其並不買賬,因為所有的證據都不是確鑿的證據。
如果是中本聰,應該如何自證?
“證明中本聰很簡單。給他一段資訊,讓他用早期地址所對應的私鑰簽名,然後把簽名結果和地址公佈出來,就能夠驗證公開的這個簽名是不是經過早期地址對應的私鑰進行簽名的了,也就在沒有暴露他私鑰的前提下,證明他擁有私鑰。”
當然,這位“中本聰”永遠無法用這種方式證明自己。因為據他所說,存有98萬枚比特幣的硬碟丟了,而他也沒有備份私鑰。
另外,深鏈財經調查發現,這位“中本聰”的出現很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炒作活動,背後是一家名為Ivy McLemore&Associates(IM&A)的公關營銷公司,以及一家名為Satoshi Nakamoto Renaissance(SNR)Holdings的區塊鏈公司。
美國時間8月15日,GlobeNewswire報道稱,Ivy McLemore&Associates(IM&A)的公司宣佈與Satoshi Nakamoto Renaissance(SNR)Holdings公司達成合作,以幫助這家革命性的新公司用卓越的區塊鏈技術改造人們的生活。
緊接著,8月16日GlobeNewswire又釋出了新的報道,報道稱,經過十年的匿名,Satoshi Nakamoto將於8月18日週日下午4點在Satoshi Nakamoto Renaissance Holdings的網站www.SatoshiNRH.com以及Ivy McLemore&Associates的網站www.ivymclemore.com揭示自己身份資訊的第一部分。
中本聰要自證身份,為什麼會選擇把資訊公佈在一家區塊鏈公司和一家公關公司的網站上?
像所有的做了很長鋪墊最後又猝不及防甩你一則廣告的自媒體一樣,這位“中本聰”在證詞最後同樣留下了一個廣告,Coming Soon:Information on Tabula Rasa, my clean-slate vision for Bitcoin.
也就是說,這位“中本聰”要推出一個全新版本的比特幣——Tabula Rasa。
種種資訊疊加在一起,不難推測,這場所謂的“中本聰”現身或許只是為發幣做鋪墊的宣傳炒作。
歷史上的“中本聰”們
據不完全統計,自比特幣誕生以來,至少有數十人被認為或者自稱中本聰。他們的國籍、年齡、職業各有不同,有的是計算機學家,有的是科幻作家,還有的是企業家。
1.哈爾·芬尼
2013年底比特幣上漲至1000美元,關於中本聰是誰的問題受到各大媒體的關注。此時,哈爾·芬尼(Hal Finney)出現在眾人視野,被視作中本聰。
哈爾·芬尼是電腦科學家、密碼朋克運動的早期成員,他與菲利普·齊默曼(Philip R. Zimmermann)一起建立了在後來頗具影響力的PGP加密,2004 年的時候,還創造出了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系統。
最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筆交易就發生在他和中本聰之間,在比特幣發展的早期二人曾有過互動與交流。
在比特幣論壇的一篇帖子裡哈爾·芬尼曾表示,雖然中本聰的真實身份仍然是個謎,但他能從與中本聰有限接觸中推斷出“他是在和一個非常聰明、真誠的日裔年輕人打交道。”
2009年8月,哈爾·芬尼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ALS),2014年8月份離世。
自始至終,哈爾·芬尼都沒有聲稱過自己是中本聰。
2.尼克·薩博
美國電腦科學家、密碼學家尼克·薩博(Nick Szabo)一度被認為是中本聰。
理由是尼克·薩博熱衷於去中心化貨幣,並且曾經發表過一篇關於“位元金”(Bit Gold)的論文。而中本聰也曾在Bitcointalk論壇中提及比特幣受到了Bit Gold協議的啟發。不過奇怪的是,比特幣白皮書中並沒有出現位元金。
既然位元金對比特幣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什麼白皮書中沒有出現?或許,這正是化名為中本聰的尼克·薩博在有意隱藏?
另外,在2013年,有網際網路研究員利用反向文字分析技術,對比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和尼克·薩博的文章,發現兩者在表達方式和行文風格上有諸多相似之處。
從事領域、研究方向以及行文的風格等一系列線索似乎都將尼克·薩博與中本聰聯絡了起來,不過,對於外界的猜測,尼克·薩博向《連線》雜誌給出了明確的否認。
3.多利安·中本
2014年3月6日,《新聞週刊》的記者古德曼(Goodman)發表了一篇爆炸性的新聞報道,稱其找到了中本聰——多利安·中本(Dorian Prentice Satoshi Nakamoto)。
這條新聞的擴散導致媒體媒體蜂擁而至採訪多利安·中本,甚至出現了追車戲碼。
單從名字上來看,多利安·中本確實與中本聰有一定的聯絡。另外,從履歷上來看,多利安·中本也非常符合人們對於中本聰的想象。
《新聞週刊》報道稱多利安·中本此前曾是機密國防專案的系統工程師,同時是技術和金融資訊服務公司的計算機工程師,在經歷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兩次裁員之後成為了一個自由主義者。
更重要是,記者古德曼找到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在古德曼當面採訪多利安·中本並提出比特幣的問題時,多利安·中本表示:“我已經不再參與它了,不能討論它,它已經被轉交給其他人,他們現在在負責,我已經沒有任何聯絡。”
不過很快多利安·中本就發表宣告稱《新聞週刊》的報道有誤,否認自己從事過任何關於比特幣核心技術的相關工作。
而他頭一次聽說“比特幣”這個詞,還是當年2月中旬從他兒子口中得知。
4.克雷格·懷特
和以上所有的“中本聰”們不同,克雷格·懷特(Craig Wright)是唯一一位主動承認自己是中本聰的人。
2015年12月,克雷格·懷特的名字出現在加密貨幣社羣。當時美國的科技部落格Gizmodo獲得了一份檔案,該檔案顯示克雷格·懷特這位澳大利亞商人與比特幣之間存在聯絡。
2016年5月,克雷格·懷特開始公開宣稱他就是比特幣的創造者,後來澳大利亞警方突襲了克雷格·懷特公寓,這一事件讓克雷格·懷特開始被媒體廣泛關注,因為沒有什麼比“警方突襲比特幣發明者住所”這樣的新聞更具有戲劇性了。
雖然澳大利亞警方表示突襲事件與媒體所稱的懷特就是比特幣發明者無關,但克雷格·懷特藉由媒體的關注和宣傳走上了加密貨幣世界的舞臺。
頂著“中本聰”的帽子,克雷格·懷特四處發表演講、釋出文章、申請專利,甚至還發起了分叉BCH以及在推特人肉他人的運動。
張揚的行事作風、錯誤頻出的演講、疑點重重的身份證據,導致加密貨幣社羣中包括V神在內的諸多意見領袖都對克雷格·懷特嗤之以鼻,認為其絕不可能是中本聰。
當然,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克雷格·懷特也公佈了相關證據,但沒有任何證據是確鑿且強有力的。
除了以上這些人,被認為是中本聰的人還包括: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密碼學家大衛·克萊曼、科幻作家尼爾·史蒂芬森、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等等。
還有一種陰謀論的觀點認為,中本聰是美國情報機構,“比特幣是美國情報機構的一個專案,旨在為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在不同國家的情報活動提供快速資金。”
當然,這些都無從證實。
中本聰不再重要
當談論區塊鏈的時候,不免要提及比特幣,而說起比特幣,中本聰總是繞不開的人物。
加密貨幣從一個小眾的試驗走向大眾的狂歡,每一個新來者都不免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中本聰是誰。
儘管比特幣已經經歷了十年的風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世界也早已風雲變幻,但“中本聰是誰”這個問題依舊縈繞在無數人的心頭,歷久彌新。
尋找中本聰,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種樂此不疲的偶像崇拜或精神朝聖。
不過,在一個自由的、去中心化的世界裡,中本聰真的那麼重要嗎?
一些炒幣者的眼中,中本聰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98萬枚比特幣,“我才不關心中本聰是誰,我只關心他會不會砸盤”。
在“中本聰98萬枚比特幣已丟失”的訊息傳出後,比特幣出現小幅上漲,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一個理智的人應該明白,中本聰不是神,也不是先知,儘管他/她或者他們最初指引了比特幣的方向,但比特幣本身並不屬於他們,他們對於比特幣未來和現在的設想並不是什麼神聖真理。”
《精通比特幣》一書的作者安德烈亞斯(Andreas M. Antonopoulos )同樣認為:中本聰是誰已經無關緊要。
自比特幣出現以後,這艘揚著自由之帆的大船就不再有固定的舵手,比特幣的船舵已經掌握在了每一個參與者的手中。
或許“中本聰是誰”會是一個持久被關注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加密貨幣的發展,這個問題將變得越來越無足輕重。
因為就像安德烈亞斯所說的那樣,越來越多的人會認識到:
中本聰是誰根本不重要,比特幣永遠是由許多的個體組成,而我們所有人就是比特幣。
本文為深鏈Deepchain(ID:deepchainvip)原創。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載。轉載請後臺回覆關鍵詞【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