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譯者 | 雜湊派 - 大O
文章字數:4100字左右
閱讀時間:約5分鐘
編者按:本文編譯自Medium作家Adam Kaplan的文章《Cryptoeconomics for the Long-Term: Founder Lockups and Second ICOs — Part I》,這篇文章源於Adam最近與大學朋友關於數字貨幣經濟模型的討論,Adam提出一些關於激勵機制、開發者代幣鎖倉以及ICO後如何融資等問題的思考,同時他提出了一些解決融資問題的想法和建議,希望可以提醒投資者和開發者,重新思考現有的激勵機制,以及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注1:Adam Kaplan是斯坦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區塊鏈愛好者,曾兩度獲得橋牌世界冠軍。
※注2:文中用“公司”指代負責建立某個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創始實體,用“專案”廣義地指代某個生態系統。
從長遠的角度發現問題
想象一下到了2021年,幾乎所有在2017-2018年數字貨幣熱潮期間創立的ICO專案,其創始人或者基金會的代幣鎖定期限都將到期,解鎖後的代幣流入到市場,從而使得市場上的代幣流通量大幅度增加,這肯定會對代幣價格和估值產生下行壓力。而這個問題(創始人代幣拋售)也讓加密貨幣生態系統是否具有長期可持續性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關於這個問題,一個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去年萊特幣創始人Charlie Lee在拋售掉大部分手頭持有的萊特幣後在社交平臺公佈了這個訊息。這讓不少信仰者產生了信任危機,質疑創始人高位套現,萊特幣應聲暴跌,價格一瀉千里。即使他再三申明會繼續開發萊特幣網路,但從此專案確實跟創始人再也沒有個人利益關係——萊特幣及整個生態系統的價格肯定受到了這一事件的影響,之後也只有時間才知道他的“離開”到底影響有多大。
不可避免的是,隨著代幣鎖定期到期後,創始人必然會根據公司的發展和盈利能力,考慮是否繼續對專案發展加大投入:目前公司或基金可以賺錢嗎?還可以令手中持有的代幣繼續增值嗎?還有更多更值得投入的選擇嗎?專案還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嗎?是否有其他收入來源,允許他們繼續持有大量的代幣?他們可以在長時間內為他們持有的代幣提供足夠的流動性嗎?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創始人對代幣的處理方式。
發展的分岔口:錯誤的激勵機制和代幣鎖倉期至的三種情景
最近出現了許多從監管的角度對ICO進行分類的觀點,除了從投資角度和專案框架去評估ICO的價值外,還有類似像ICO屬於創業公司嗎?屬於生態系統嗎?屬於基金會嗎?等一系列的討論。實際上,這些分類都是合理的。在我關於為ICO投資開發框架的文章中,我描述了一種對待ICO的結構性思維方式——即把ICO當做是創業專案一樣去考慮。因為ICO專案有自己獨特的商業模式,因此將它看作是創業專案是最恰當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將它與處於起步階段的商業專案進行比較來得出這個結論。我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分類方法是最合理的,因為ICO實際上是一種更具挑戰性、需要考慮更多因素並且利益關係更加複雜的創業。
然而,與傳統創業不同的是,隨著一個去中心化專案的發展,其生態系統與創始團隊逐漸分離的。當然,大部分去中心化專案的創始團隊也肯定希望能從這個生態系統的持續增長和擴張中獲利,他們一般會透過募資或者成立基金會的方式從這個去中心化網路中創造的價值裡面獲得一些報酬,而這些募集到的資金也會為專案發展提供助力,因為它可以為生態系統的開發和維護提供更多的資金。
但無論是怎樣的商業模式,穩定的現金流或代幣本身能實現持續的價值增長對於保證專案能否兌現成功而言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開發者就很難有經濟激勵動機去繼續開發專案了。
如果這是你的商業貨幣,現在是時候推出了
下面,我將會討論創始人鎖倉的整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三種情景。並介紹在每種情況下,目前的激勵機制如何影響創始人和公司行動,以及每種情景在什麼情況下會失效。
第一種情景:公司穩定可持續發展
第一種情況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一切進展順利,公司或者基金會盈利情況良好,創始人相信他們的努力工作不僅會帶來個人回報,而且也能使他們分配的時間和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即使創始人發現有好的出手機會,他們也不會出售代幣,因為他們相信他們不斷的努力會使代幣的價值不斷增值。 他們可能出售部分代幣進行對沖,但並不代表他們放棄繼續持有公司代幣的想法。
然而,這種情景幾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不利於公司長遠發展的負面訊息隨時都可以輕易地打破這種理想的場景。此外,新競爭對手的出現,黑天鵝事件甚至創始人個人因素都可能將這種理想的平衡打破,最後造成不樂觀的結果。
第二種情景:公司在發展邊緣掙扎
第二種情況,這種情況肯定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公司勉強維持現狀,資金即將耗盡,創始人都想離開了,他們認為自己盡其所能挽救局面但還是力所不及。對創始人來說,這種情況他們有強烈出售他們代幣的動機。隨著時間推移,後期投入的邊際收益逐漸降低,即使專案目前可能進展不錯,也不足以彌補額外付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等成本。
部分人可能早就意識到這種情況下專案往往是個準備退出的騙局,因為即使經過創始人多年的努力,最終他們還是失敗了。也許是專案太有野心,或許專案缺乏社羣支援,又或許由始至終都是虛假專案——到了這種局面原因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實際上參與生態系統、購買代幣和支援專案的每個人都助推了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們都有這樣一種共識,即認為創始人代幣解鎖是很正常的,而且即使他們在專案失敗時賣掉所有代幣也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情況下如果被套在專案當中,也只能說是咎由自取的。
事實上更糟糕的是,如果公司或專案方想賣掉他們手上的代幣,公司可能會在大量拋售前故意操縱市場價格和營造上漲情緒來增加市場流動性。這樣當他們拋售手中持有的代幣時,不會導致幣價產生大幅的波動。這種事情已經時有發生,對於投資者來說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市值更大的幣種走上這條道路(創始人被迫拋售代幣)。
爆炸新聞:我要釋出公告啦
同樣地,公司或專案團隊也可能透過炒作等方式,將一個已經失敗的專案一直拖延到他們的代幣解鎖期到來——都已經為一個專案付出了3年的時間了,如果再多一年就可以解鎖代幣獲得回報,為何不這麼做?從經濟學和追求合理激勵的角度考慮,創始人不太可能直接夭折專案,所以拖延失敗的專案變成了一種常態。
顯然,這裡的激勵機制已經失去了作用,因此創始人(他們非常熟悉專案運營的細節)可能會選擇時機出售他們在專案中的全部股權並離開。如果他們覺得繼續經營公司並不符合他們個人利益,即使他們沒有達到代幣解鎖期內的最大收益目標,他們也可能會這麼做。代幣鎖定的模式明視訊記憶體在問題,不應該讓市場的資金為失敗的專案埋單,這是現有的代幣體系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三種情景:黎明前的黑暗
最後一個情景是前兩個情況的有趣合併,對於許多專案來說,這是最有可能結果出現的情況:創業公司入不敷出——透過ICO籌集的資金消耗完,經過幾年後專案幾乎要破產。如果他們還沒有新的資金來源,接下來幾年他們將會因為資金困難、專案開發過快和預算不足而感到壓力,這正是ICO熱潮所帶來的副作用,因為公司資金過去一直處於充足狀態所以很少會重視如何精益化運作。即使已經是上線的專案,仍然需要金錢和時間來獲取使用者流量、改進和維護網路。
兩億美元可以烤很多棉花糖呢
這些發展過快的專案將面臨新的挑戰,因為它們必須被迫縮減和最佳化運營以控制其日益減少的預算。如果沒有額外的資金,即使是再有希望的專案也可能被迫重新考慮專案長期的可持續性,這給創始人留下一個難題:如何籌集更多資金?
在這我提出一些關於ICO後如何籌資的建議,下面我將按照可行性從小到大的順序,介紹幾種可供選擇的籌款方案,其中我認為最後一種方案,發行證券型代幣是最有可行性的。
二次ICO:代幣體系都有固定的供應總量,專案無法出售更多的代幣,因此他們可能無法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二次ICO”。創造更多的代幣會稀釋現有供應體系,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加密經濟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任何人都不可以隨心所欲地“鑄造”出新的幣來,所以我們可以排除用傳統的ICO模型作為解決這種資金困境的方法。不過,拋售創始團隊所擁有的代幣也屬於一種特殊的二次ICO,但這種方式本身屬於一種自助法(Bootstrapping),我們會在下面討論到。
自助法:這似乎是個能立馬回收資金的方法,但與上述第二種情景相似,團隊或基金會可以出售手上部分代幣,以籌集超過其初始籌集量的資金。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資金並非源於專案生態系統新產生的價值,相當於將創始團隊的回報再投入到一般運營中,這中間產生的機會成本是需要團隊重新考慮權衡的事情。只有在短期內能使公司出現轉機或者能產生利潤回報時,團隊才會考慮採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其實跟用資金做投資一樣,同樣是需要追求收益的。
出售股權(賣給VC):正如傳統公司可以出售股權一樣,基於區塊鏈的公司也是如此。當然,這裡的公司需要跳出區塊鏈的範圍,這才有可能實現。在網路中擁有股權是一件困難得多的事情,這種募資策略與傳統的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模式一樣,新公司的估值主要是根據未來的盈利能力。相對於拋售代幣,可能公司更願意出售自身的股權。同時將透過傳統的VC模型完成,這樣更能使區塊鏈專案得到更多成熟公司的肯定和支援。就像許多賣給VC公司的代幣交易都會包含一部分股權一樣,這可能會被未來股權融資輪次以更高的估值稀釋或資本化。透過這種方式,出售股權的模式看起來很像今天的傳統B輪融資。
通貨膨脹融資:這是一個類似於二次ICO的概念,但具有非常不同的細微差別:區塊鏈社羣可以透過決定增加代幣流通供應量的方式,為專案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而不是向公眾出售代幣。當然,對於目前的固定供應代幣模型這很難實現。儘管如此,這種方式仍然比進行二次ICO對生態系統更具吸引力:不需要有額外的資金投入到專案中,總價值的增長是透過新增加的代幣創造的。但只有在提議的通貨膨脹能被新增的價值抵消或超越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這種方式(並且才有意義)。這種方式也許不能解決平常遇到的資金問題,但可以為專案的革新帶來更多有效的激勵。
發行證券型代幣:在我看來,最具吸引力的方案還是持有證券型代幣,這樣可以出售公司或網路未來產生的收入和資產。公司或專案到目前為止的公司市值、產生的收入份額、未來的期望收入以及公司或專案的成功的承諾都有可能成為被納入交易的因素當中。只有具有真正有希望的好專案才能成功地以這種方式籌集資金,但同時也要有明確的收入來源以驗證這種方式的合理性——無論是透過網路還是透過負責維護它的公司。這些證券型代幣可以代表“代幣化的股權”,或者代表一種只有投資者才可以獲得的獨立於創始團隊或者基金會的網路收入權益憑證。
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雜湊派公眾號(ID:hashpai)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