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關注算力君的小夥伴們,今天算力君小課堂要給諸位講一個行業內的小學一年級的話題即: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機制。礦工都知道,比特幣挖礦用的雜湊碰撞法就是pow共識機制,除此之外像以太坊(ETH)、萊特幣(LTC)目前也都是沿用這一套機制,但是在具體的規則上可能有所最佳化,但是從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看,採用pow共識的專案越來越少,pow共識有一種被行業邊緣話的錯覺。
一:pow機制,中本聰的烏托邦!
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這套機制的時候,就對無數可能遇到問題進行了假定與防禦,比如防止重複交易的時間戳機制,複雜的比特幣找零機制等等。而在作為整套系統最為核心的共識機制上,中本聰選擇了pow,事實也證明瞭pow機制下的比特幣確實安全穩定且被大眾廣泛認可。
那pow共識的核心理念又到底是甚麼呢?算力君認為這個應該追溯到中本聰設想比特幣的初心。中本聰對於比特幣的定位是一套脫離中心化,完全依託所有參與者的共識而存在的貨幣體系。
因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相關國家大肆印發貨幣導致全球範圍內通貨膨脹嚴重,中本聰還特意將比特幣的總量限定在2100萬個,絕不超發!
而工作量證明機制剛好完美契合了中本聰的設想。
- pow模式下,人人都可參與沒有進入門檻。
假如我們用投票選舉的行為來理解共識機制的話,pow代表的就是在比特幣網路上人人都有投票的權利。當然隨著ASCI晶片的面世,意味著投票人口(算力)的迅速膨脹,原本個體手中的票(算力)會被稀釋。
- POW模式,意味著人人權利平等。
算力君還是按照投票選舉的機制來理解。在pow模式下,每一個單位算力(投票)的機會(權重)都是相等的。在雜湊碰撞法則下,每一次碰撞的概率都是一樣的,保證了機會的均等性。
- pow模式下,意味著少數服從多數的意志
pow遵循的是最長鏈原則,當出現分叉時,根據全體參與者(算力)的選擇,主網會預設人數最多的一邊作為主鏈而摒棄其他的分叉區塊。這就是意味著在比特幣的主網上面,少數人永遠服從於多數人的共識。
中本聰選擇pow共識意圖是:透過程式碼搭建一套人人參與、權利均等、少數服從多數的制度,真正意義上實現他對於烏托邦社會的最高追求。
中本聰出於他的理想而選擇了pow作為比特幣的共識機制,但是隨著後來者越來越多的模仿者在共識機制上也跟隨中本聰的步伐採用pow,但是事實上好像並不順利。
二:為甚麼pow最終只屬於BTC?
在後來模仿數字貨幣的代幣多如牛毛,他們打著升級改良比特幣的旗號大肆宣傳,但是對與核心的共識機制基本上選擇全盤套用。
BCH、LTC、BTG、均採用pow作為其共識,在執行過程中卻問題頻出。
BCH作為礦機廠商位元大陸自己硬分叉的比特幣,一直被外界質疑其掌握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算力,違背了區塊鏈去中心話的精神。
BTG(位元黃金)則更為過分,其在去年曾經被駭客成功發動“雙花攻擊”,pow共識在其身上被徹底打破,也使人們對pow共識的安全性第一次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