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辟雍”】不懂程式碼的女大學生如何成名“駭客松”

買賣虛擬貨幣

您正在閱讀算力智庫第 220 篇原創作品

作者:高斯

編輯:生煎

編者按:


幣圈慘淡、鏈圈惶惶。作為一家專注於區塊鏈產業的綜合智庫平臺,我們在觀察了紛紛擾擾的行業狀況之後,覺得需要提供一種清新的視角。期盼所有的從業者和未來的加入者,能與我們一起迴歸初心,去看看更純粹的區塊鏈世界。於是,我們選擇迴歸於科學理論的發源地,與高等學府的老師以及學子們共同碰撞出屬於區塊鏈世界的智慧火花。由此開始,算力智庫將聯手全球名校區塊鏈聯盟,傾力呈現《區塊鏈“辟雍”》系列報道,與你分享國內外名校與區塊鏈世界的真實故事。


算力說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上外貿)是華東地區唯一的涉外商科大學,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批准的全球首批12所教席院校中唯一一所中國院校。但就是在這樣一所女生佔比70%的商科學校裡,區塊鏈的理念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傳播與發揚。從倡導社會重構的張國鋒副教授到積極實踐的程琳同學,以他們為代表的一部分上外貿人在區塊鏈精神的感召下,成為了堅定的信仰者、佈道者和踐行者。

工業社會的形成是歷史必然,人們生活在物質社會,不覺中將一切看作十分合理。然而這種合理制度設計的背後也有其不合理性。

一個著名例子就是火車困境(Trolley problem):3個孩子在一條正常的軌道上玩耍,另1個孩子在廢棄的鐵軌上行走,失控的火車該選擇哪條鐵軌呢?

在社會中,類似的問題很多。如果採用多數人民主投票機制,政治人物可能選擇將火車駛向無錯的1個孩子。這種多數人作惡卻不受處罰的民主制度,把所謂民主機制的弊端暴露無疑。

但今天,區塊鏈可以完全克服這種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人工智慧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副教授張國鋒

“我遇到不少大三大四的學生,即將邁向社會,卻很迷茫。因為這個社會變化太快,他們不敢踏入社會”,張國鋒教授向算力智庫記者說道,“當前的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法學等課程體系都是工業經濟時代形成的,而網際網路新經濟的出現則需要完全不同的運營規則和商務模式。”

他表示,大學生四年學到的都是面向過去的知識,在面對新經濟現象的時候會感到恐慌、無所適從。有人選擇考研、出國,殊不知學到的東西仍然是過去工業時代的知識。現有課程體系中反映未來理論和方法論的實在太少,作為老師有責任將外面世界正在發生的事和未來可能發生的事告訴學生。希望當代大學生認識到當今正在發生一場偉大的社會變革,去探尋這場變革的內在機理,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

2017年9月,一門名為“區塊鏈新金融”的選修課在上外貿正式開設,面向所有專業的一二年級學生,此舉在全國高校中走在前列。自此,區塊鏈成了張教授向年輕一代學子重點教授的又一項新功課。

令張教授沒想到的是,儘管區塊鏈相關課程是首次在上外貿開設,卻很快有了一批忠實粉絲。其中一位名叫程琳的女生,更是受到啟發而迷上了區塊鏈的世界。

在一次“駭客松”比賽中,程琳與其他4位同學憑藉數字錢包專案,在與眾多專業程式設計師的比拼中獲得第四名,令同場上的眾多專業區塊鏈人士刮目相看。


信仰者:區塊鏈改變世界

“其實我一開始不懂區塊鏈,上了張老師的課後才發現區塊鏈真的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程琳對算力智庫記者說道。

她對算力智庫表示,每個人在現代生活中都會產生很多資料,但這些資料都被商業企業無償使用,很不公平。這種現象同時也反映出了隱私不安全已成為社會普遍問題。“而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很好的解決方案,所以我覺得區塊鏈非常有意義”,程琳表示。

談及對區塊鏈的理解和教學,張教授謙遜地向算力智庫表示:“100個人講區塊鏈,可能有100種不同的理解。我講我認識的區塊鏈,未必正確,但我希望引發學生去思考。”

他認為,從比特幣誕生之初的“密碼朋克”就能看出。這些區塊鏈技術先驅看到了傳統社會的弊端,想追求理想社會,並且又懂計算機、密碼學等科學技術,因此他們就能做出一種更好的設計,這是一次偉大的社會創新實踐。

“我非常認同和推崇,所以我願意把這個東西堅持下去,傳授下去,讓學生知道、讓學生參與”。張教授表示,區塊鏈可以說是一種重新設計的社會治理模式。傳統工業時代可以從技術層面解決問題,但在新經濟時代,如果沒有受到思想方法的引導,技術發揮作用的範圍和程度就會受到人們思維的限制。

他認為,從社會從工業時代走向今天的數字時代,理論、思想和方法都經歷了重新構造,突破了過去的認知限制,區塊鏈就很好地承載了這樣的昇華。區塊鏈也將成為一種社會基礎設施,為未來社會的統一規則和統一認證體系承載各種應用。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人工智慧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副教授張國鋒

基於這樣的理念,張教授在課程中並非只傳遞區塊鏈知識,而是從哲學、社會、經濟等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去體驗變化,並能在畢業後適應這種變化。

正是在這種激發思考、鼓勵實踐的精神引領下,程琳從“買幣”開始,對區塊鏈有了最直觀的體驗。並透過課外自學、參加各類區塊鏈會議和講座、與資深區塊鏈業內人士交流,逐漸加深了對區塊鏈的理解。

談及“駭客松”得獎,程琳認為是“幸運”。她告訴算力智庫,當時是在一位區塊鏈業內人士的鼓勵下去參賽的。到了現場才發現,其他9支隊伍都是專業程式設計師,而程琳所在的團隊只是5個對程式碼一竅不通的女大學生。

在賽事主辦方的鼓勵下,程琳團隊大膽決定放棄在總成績中佔比很小的程式碼部分,主攻產品設計。最終,她們憑藉一款在校內使用的數字錢包設計獲得第四名。雖然賽制規定僅有前三甲獲獎,但姑娘們的表現卻讓觀賽的另一位區塊鏈業內人士十分看好,無條件獎勵了她們6個ETH

金額不多,鼓勵卻很大。程琳更堅定了自己的選擇,並嘗試把區塊鏈理念傳播得更廣。2018年新學年開學之際,由程琳牽頭的上外貿區塊鏈協會正式啟動,開始了區塊鏈的“佈道”。


程琳同學

佈道者:讓更多人認識區塊鏈

張教授向算力智庫表示,上外貿對於他開設區塊鏈課程十分支援。“學校很開明,儘可能地支援,這讓我非常感動。” 

事實上,早在2015年,上外貿就與其他多所高校聯合舉辦了一次區塊鏈學術研討會。當時就有區塊鏈資深人士表示,這是區塊鏈第一次走進“大雅之堂”。

在張教授的“佈道”下,許多不同專業的老師開始研究區塊鏈。他認為,這表明老師們也感受到了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區塊鏈是其中的一大方向,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新起點。

當然,佈道者必然會承受挫折和壓力。

程琳告訴算力智庫記者,協會成立的過程就十分波折。由於學校的社團申請流程漫長,遲遲沒有得到批覆,最後還是在張教授的積極溝通協調下協會才順利獲批成立。

另外,招募會員的過程也十分艱難。程琳和她的夥伴們不僅需要“掃樓”,一個個寢室去宣傳招募,還要面對質疑。“你如何在2分鐘內讓別人明白區塊鏈並且感興趣?”程琳的這個問題恐怕會讓資深鏈圈人士也頗為頭疼。

現實是大部分同學完全不瞭解區塊鏈,甚至同班、同寢室的同學也不理解程琳在做的事。 “結果就是招募情況很不理想,還有不少人認為區塊鏈就是傳銷,以至於我們跑了很多,說了很多,招募效率卻很低”,程琳頗為無奈。

好在程琳堅持了下來,最終有70餘位同學加入了協會,也組建了核心團隊。比如,財務管理專業的程寅琦既是財務也是內容編輯,透過微信公眾號每日釋出區塊鏈快訊。黃廣玉同學負責組織參加各類區塊鏈會議講座,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接觸市場。

今年10月25日,上外貿區塊鏈協會與全球名校區塊鏈聯盟共同舉辦了全球名校區塊鏈巡迴論壇,成為首次與外部機構的成功合作。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凌婕在會上表示,大學生區塊鏈協會積極參與區塊鏈等主題的學術活動,該校人工智慧與變革管理研究院將進一步推動各個學科與數字科技在融合過程中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產業合作。

對於學校如何能給予更多支援,程琳首先希望開設更多技術類課程,讓他們能從程式碼層面對區塊鏈有更深的認識。此外,她也希望區塊鏈相關的社會實踐可以被學校認可,並計算學分。“當然,如果能給予更多經費支援就更好了”,程琳笑言。



踐行者:區塊鏈學無止境

隨著局面的開啟,協會工作也步入了正軌。程琳告訴算力智庫,未來的工作會繼續在廣度和深度兩個方向延伸。所謂廣度,就是繼續拓展對外聯絡,如和其它學校區塊鏈社團合作。所謂深度,就是從區塊鏈基本理論延伸到程式碼技術層面。

其實,之所以鑽研程式碼,也是為了能把“駭客松”比賽中的數字錢包實現落地。程琳表示,儘管要做出一款真正的產品任重道遠,但對於一路走來所得到的業內人士的鼓勵,對於學校和老師的支援,對於同學的信任和期盼,這個產品將成為一份回報。

張國鋒教授談到未來時表示,將繼續聚焦於區塊鏈佈道,把現有課程上的更好,而其中的重點將是編寫一本區塊鏈方面的新教材。他希望這本教材能夠以非常清楚和突出的方式讓所有人都能看明白區塊鏈的創新,不僅用於教學,也可用於全社會。他透露,目前已聯絡了社會各屆志同道合的人士在討論這本教材的相關內容了。

張教授最後說:“這就是學習。我也有侷限性,我的認識也未必正確,我希望學生們在社會中形成自己的見解。世界的發展已經遠遠超越在我們人生的前面,當年輕人站在十字路口時,心裡能清楚自己的選擇,而我只能說是個引路人。”


文章所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敬請注意投資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