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力財經,邀您一起見證區塊鏈時代!
瓦力財經是國內領先的區塊鏈資訊服務商,追求全面、快速、專業準確的資訊與資料服務,為區塊鏈創新者提供交流平臺。我們以社羣論壇為基礎陣地,讓資訊為瞭望燈塔,聚集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弄潮兒。目前已發展成集資訊內容、線下活動、培訓、孵化器、區塊鏈技術落地服務於一體的生態體平臺。
瓦力哇哩直播訪談是瓦力財經旗下一檔對話區塊鏈行業大咖的尖端思想、感受前沿趨勢的訪談欄目,並且與數十家區塊鏈媒體平臺達成戰略合作。 瓦力社羣為瓦力哇哩直播訪談提供40萬社羣使用者的流量支援,可以給訪談嘉賓帶來更好的媒體宣傳。
本次《瓦力哇哩》邀請到的主講嘉賓是“量子鏈”公鏈CTO鍾文斌Wenbin, 負責 Qtum Core和Qtum x86虛擬機器等開發,前SYNOPSYS任高階研發工程師,有超過四年的大型軟體開發經驗。
Qtum量子鏈也是一個老牌的開源區塊鏈公鏈專案,是首個建立在 UTXO 模型之上,採用 PoS 共識機制和去中心化治理機制,且相容多虛擬機器的價值傳輸網路和智慧合約平臺。發展至今,Qtum節點峰值時期已經是全球僅次於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第三大PoS網路。
本期直播訪談的主題是:後疫情時代,公有鏈發展的技術破局之路
以下為採訪實錄:
(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稍有刪節)
主持人:第一問:區塊鏈行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變化比較快,目前更是逢上中國政策紅利,全球產業迴歸理性這麼一個新階段,Qtum量子鏈作為行業比較老資輩的“公鏈”是如何找準自己在行業中的位置的,又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
鍾文斌:Qtum成立於2016年,創始成員從2013年就進入區塊鏈領域,可以說經歷了整個公鏈發展史。Qtum一直專注於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的建設,做有長遠價值的事。從外界看來,Qtum已經算是“老”公鏈了,但從團隊的角度,我們一直在做行業內最“新”的嘗試。2016年我們創始團隊發起Qtum的初衷就是希望在業內最具有廣泛共識的比特幣架構之上支援智慧合約,我們做到了,成為首個在比特幣UTXO模型之上實現智慧合約的公鏈專案,並在2017年上線主網;在看到區塊鏈專案治理的亂象之後,我們在Qtum上線之初就釋出了首個基於智慧合約的去中心化鏈上治理協議DGP;2018年釋出的Qtum的x86虛擬機器原型是業界首個基於x86指令集的智慧合約虛擬機器原型,有望支援幾乎所有主流程式語言進行智慧合約開發;2019年釋出的Qtum2.0則率先實現了智慧合約手續費的代付功能,進一步降低了使用者使用門檻……這些探索和成果,從當時的角度看來,都有些“超前”,但這些積累都是基於整個團隊對行業的深刻認識,因此在一段時間後往往都會成為熱點。比如比特幣+智慧合約,鏈上治理,多虛擬機器相容等,至今仍是行業中很多專案力求突破的方向。我們有望看到Qtum之前提出的一些技術積累逐步被應用到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其他公鏈專案。
2020年,Qtum會繼續專注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釋出首個真正意義上的離線PoS共識機制、基於智慧合約的隱私資產解決方案以及基於x86指令集的的智慧合約虛擬機器架構,繼續為整個行業做技術輸出。
主持人:第二問,不管是從2020年Qtum量子鏈的技術路線圖還是 Qtum2019隱私駭客松大獎賽的舉辦,以及Qtum技術團隊的公開演講,都可以看到Qtum量子鏈想要發力“隱私保護”這一塊,可以談一談現在行業內隱私保護的現狀以及Qtum在隱私資產、隱私保護這一塊的進展嗎?
鍾文斌:隱私一直是數字化時代的熱點話題。對於現今的大多數公鏈來說,無論是普通轉賬還是合約呼叫,各參與方的地址與數額、賬戶餘額等資訊都是透明的,十分不利於區塊鏈的商業化應用。如何保護鏈上資產的隱私性,是區塊鏈技術賦能商業應用必不可少的一環。
目前行業內有一些致力於隱私的公鏈和Layer2協議和技術,比如達世、門羅、基於Mimblewimble的Grin和Beam、基於各類零知識證明的Layer2演算法等等。這些技術已經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隱私轉賬等功能,往往因為成本、效率、區塊鏈的支援程度等因素,無法大範圍地應用。Qtum從2019年就開始關注隱私,並捐贈過當時新進的隱私專案Grin。目前正在開發的幻影隱私協議(Qtum Phantom Protocol)基於zk-SNARK零知識證明演算法,從降低計算量方面提高了可用性,並引入了鏈上秘密分發技術,使QTUM及其他Qtum生態內的貨幣可以實現便宜且便捷的隱私轉賬功能。
主持人:第三問,近期,Qtum量子鏈釋出的Layer2的隱私協議幻影隱私協議,能否給粉絲講解一下?有哪些創新之處?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鍾文斌:Qtum量子鏈的幻影隱私協議是基於zk-SNARK改進而來,既繼承了zk-SNARKs的隱私性,又加入了一些有效的創新,從而達到效率和使用成本的完美平衡。
Phantom中規定了兩種代幣形式,一種是公開代幣(也即普通的QRC20),另一種是隱私代幣。
用zk-SNARKs實現隱私交易的過程大致如此:當Alice想要匿名給Bob轉一筆公開代幣AAA時,她首先需要把AAA換成隱私代幣,假設叫zk-AAA。而後,她向系統發起交易請求。而後系統會透過演算法,為Alice的交易資訊生成一組引數;隨後,驗證者(在Qtum上也即PoS節點)將對這組引數進行驗證。
當這組引數滿足系統規定的要求時,驗證者執行Alice的請求,將她的zk-AAA轉移到Bob賬上,但這一結果不記錄上鍊,上鍊的部分只有由Alice的交易資訊生成的引數(也稱“proof”)和驗證者驗證的結果。
由此,除了交易雙方Alice和Bob外,沒人知道具體的交易金額和交易地址,但又保證了交易的有效性。
Phantom對zk-SNARKs的改進主要體現在使用Shrubs默克爾樹儲存“票據承諾”(commitment)來降低隱私交易的手續費、縮短proof生成的時間,以及採用In-band Secret(鏈上秘密分發)的鏈上加密傳輸方式提升隱私交易的實際使用的便捷性。
具體的技術細節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檢視我們發表的學術論文:https://eprint.iacr.org/2020/156.pdf
主持人: 第四問,隱私資產是否和監管審計相沖突,Qtum在技術上有何化解的妙招?
鍾文斌:隱私資產和監管審計其實並不矛盾。首先,Qtum的原生代幣QTUM始終是公開的,僅用於普通轉賬和支付使用隱私協議的手續費,所以原生代幣QTUM始終是可審計的。同時,由於幻影隱私協議是由智慧合約實現的,因此往往比原生支援隱私的專案有更大的靈活性。我們一直強調的一個概念是“隱私且可審計”,即你的資料對於自己可見公眾不可見,但又可以選擇性地公開給一些第三方進行監管和審計。幻影隱私協議只是一種隱私資產的模板,使用者在發行具體的隱私資產時,需要根據具體使用場景進行二次開發,發行具有隱私功能且符合監管審計要求的隱私資產。
主持人:第五問,在Qtum量子鏈2020年全新路線圖上,我們也看到了Qtum讓使用者實現離線 Staking的技術規劃,能否給我們粉絲講講這個技術背後的含義和創新點?
鍾文斌:在標準的 PoS 系統中,參與 Staking 的節點必須保持線上,Qtum 也不例外。但節點線上的弊端在於,首先對於普通使用者,雖然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個人電腦上進行 Staking,但在不租用伺服器的情況下,很難保證 24 小時線上,從而很難保證收益,長此以往會影響其參與 Staking 的積極性,從而降低網路去中心化程度;而對於“大戶”,即持幣較多的 Staker,他們對於把大量的幣始終放在熱錢包也有安全上的顧慮。純 PoS 機制下的公鏈也存在礦池,雖然礦池有較高的安全性,但使用者必須把幣轉給礦池才能由其代為 Staking,這使使用者喪失了對幣的控制權,既有損失本金的危險,又有使網路降低去中心化程度的風險。而一些專案採用的代理共識機制,如 dPoS,dBFT 等,本質上更接近中心化網路,而且普通使用者代理給超級節點的幣所獲得的收益也得到透過鏈上邏輯的保證,而是根據約定在鏈下分配收益,這無疑也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Qtum 正在研發的智慧合約 Staking 機制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普通使用者可以將 Staking 的權利代理給專門的 Staking 智慧合約,從而無需保持自己的節點線上,而且始終有對自己代幣的控制權或提幣權;大的 Staker 也可以將幣的 Staking 權利托管給合約,而將幣儲存在安全的冷錢包裡;所有託管使用者的收益都是由智慧合約在鏈上進行分配的,不存在中心化礦池的風險。不僅如此,由於智慧合約是可程式設計的,這種機制將為 Staking 帶來更多的靈活性,收益方式、回報方式都可以透過合約邏輯進行控制,無需第三方介入,使用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合約進行託管,也可以部署自己定製的 Staking 合約。
主持人:第六問,目前來看,自從去年國家將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以來,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成為熱門話題,Qtum作為公鏈在聯盟鏈方向是否有佈局和規劃?
鍾文斌:Qtum也早在主網上線的時候,就有了開發一個企業版的想法,想把Qtum的技術應用到實際的商業場景中。主要原因有兩點。
Qtum作為公有鏈,是Permissionless的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加入使用。而在商業環境中,則需要考慮更多的許可權問題。
Qtum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模式,所有節點的身份都是對等的,這會讓區塊鏈的效能受到單個節點效能的限制。
基於Qtum在公鏈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以上兩點理念,我們孵化了一個企業服務團隊——Unita,其在2018年3月公佈了企業版的設計,並且開始開發。歷經一年時間,最終在2019年4月的時候釋出了企業區塊鏈解決方案—Unita。同時釋出的還有跨鏈交易解決方案Canal和資料儲存解決方案DDAO。
Unita解決方案對Qtum生態社羣來說也是一個答覆,所以採用了部分開源的模式。即,區塊鏈底層技術完全開源,周邊工具(錢包、瀏覽器等)免費使用但不開源。因此,對於很多有一定研發能力的國內外企業拿到他們的應用場景中直接使用了相關的工具或技術。對於周邊工具,也只需要登記一下就能使用,所以看到在Unita的網站(https://chain.unita.network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或複製到瀏覽器開啟)上有很多登記記錄。
一些使用方有二次開發的需求,會找到Unita團隊一起探討解決方案。目前我們知道的,且正在落地的專案有3例,分別是食品安全、物流與供應鏈金融、汽車領域。據我所知,Unita對這些使用方提供了兩方面的支援。一方面是給對方提供瞭解決方案的指導,協助攻克一些重點的技術難題,比如加密、隱私等。另一方面,幫助聯絡了一些技術靠譜的面向企業的區塊鏈開發團隊,承擔具體的開發任務。相關的案例文件可能會等待以後時機成熟再發布。
隨著我國從國家層面戰略支援區塊鏈技術以來,我們接到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來自各行各業。透過這些案例,我們自身也積累了一些重要的資訊。我們發現在區塊鏈和實體經濟結合的過程中,經常會被一些技術難題所卡住,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隱私問題。區塊鏈在用於儲存商業資料的時候,商業資料對隱私保護的需求非常高,且對於資料隱私的管理邏輯更為複雜。於是,我們把區塊鏈的隱私保護作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希望能透過攻克一些隱私保護的難題,從而突破區塊鏈商用的瓶頸。
主持人:第七問,說區塊鏈技術可以顛覆網際網路的概念已經炒了很久了,但是區塊鏈技術實際商業落地的專案卻少之又少,您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目前的難點或者瓶頸到底在什麼地方?
鍾文斌:區塊鏈分為公有鏈和聯盟鏈(或私有鏈),後者其實在一些商業或政務的細分領域有了一定的應用。但當人面談到“顛覆網際網路”這個概念是,更多指的是公有鏈。公有鏈其實有兩個內涵,即 加密數字貨幣 和 區塊鏈應用平臺。以比特幣、LTC、DASH等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經過了十年時間的驗證,社羣化貨幣這個理念也不斷深入人心,直至今日仍在持續增長和自我強化。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公有鏈平臺,透過智慧合約降低了代幣發行,實現了去中心化託管,藉助於2017年的代幣發行泡沫,完成了迅速的成長。但以太坊作為平臺,以及後來的所有公有鏈平臺,其核心邏輯仍然是透過修改共識、增加隱私、增加虛擬機器等簡單的自我增強,企圖達成應用狀態的全網共識。這與比特幣的核心邏輯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如果作為加密數字貨幣,這種邏輯是沒有問題的,但作為平臺,這種全網共識帶來的強一致性恰恰是限制應用發展的瓶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使用的所有應用都是非同步的,我們所熟悉的網際網路也是非同步的,如何設計和實現一個非同步的區塊鏈應用基礎設施,讓現實世界具體的商業行為在區塊鏈世界裡面發生,同時建立具備良性增長的分散式商業裡面的代幣體系,將是未來公鏈走向實際商業落地的關鍵。
主持人:第八問,Qtum量子鏈也是行業的老牌公鏈了,對於行業發展目前最大的擔憂是什麼?對於行業的發展又有怎樣的展望和願景呢?
鍾文斌:從2018年以來,行業創新比較緩慢。通常來說,當行業有很多探索和創新的時候,比特幣的市場佔有率會下降。而目前比特幣的市場佔有率依然處於高位,這正好揭露了行業創新的困境。大部分的公有鏈專案沒有進化為區塊鏈應用平臺,而是退化到一個交易符號,與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進行同質化競爭,導致公有鏈領域整體有些遲滯不前。
其實行業內還是有不少創新點,比如密碼學的進一步應用帶來的隱私解決方案,比如去中心化儲存,又比如去中心化域名等等,這些都是未來區塊鏈走向真實商業世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希望公有鏈未來能將這些“點”的突破靈活組合,和人工智慧、物聯網、5G、雲端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跳出加密數字貨幣簡單自洽的基本邏輯,設計和實現一套更加靈活的、非同步的區塊鏈基礎框架,滿足驅動分散式商業需求和監管需求,形成“面”的突破。
社群成員A:您剛剛說離線權益質押是指在沒有連線到網際網路的加密錢包進行質押,因為是離線狀態,那我如果把Qtum從離線質押池中轉出,區塊鏈網路又是怎麼會知道的,收益是否依然會發放?
鍾文斌:委託關係本身由智慧合約實現,並且是透過共識機制保證的。被委託的節點只有權力利用委託人地址上的UTXO生成新區塊和獲取獎勵,如果這個餘額不存在了,在共識驗證階段不過被所有節點接收,也就無法獲得交易了。反之,如果這個餘額存在,則獎勵一定會自動發放,不需要任何認為干涉,共識演算法可以保證這一點。
社群成員B:鍾總您好,請問Qtum現在staking的量有多少?如何看待熊市下公有鏈的發展前景?
鍾文斌:此時此刻的Staking總量約一千五百萬QTUM,可以檢視官方瀏覽器https://qtum.info/檢視實時全網Staking數量以及預期收益。順便說一句,Qtum的Staking人人可以參與,家裡的電腦或樹莓派都可以執行。
當前市場環境和全球金融環境下,不僅是公有鏈,全球所有行業都將面臨挑戰。公有鏈也不例外,沒有核心技術的專案都會被淘汰,幾年後再看cmc上排名前一百的專案,大部分都會消失,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三次,只有堅持做有長遠價值的事才有可能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