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行業正步入“弱監管、高速迭代、重運營重品牌”的發展格局,這個行業呈現出了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無論是對專案方、投資人以及孵化機構,都是挑戰:
1、流量紅利漸漸遺失
區塊鏈從1.0的幣時代到2.0的鏈時代再到3.0的商業落地場景時代,已然經歷了12年。行業始終向好發展,各細分領域的專案相繼崛起。但人們對區塊鏈的接納度以及認知程度始終落後半拍,即便是在2019年10月24日的“區塊鏈講話”之後各地興起了區塊鏈學習熱,但報名者寥寥無幾,一些專注於區塊鏈知識培訓的機構甚至面臨著解散的風險。
與此同時,新專案出現後未曾來得及介紹專案亮點變有廣大粉絲集體蜂擁而至瞭解專案的盛況已然不再上演,取而代之的是專案方費盡心機、苦口婆心地推廣專案亮點,聞著置若罔聞,觀者熟視無睹……甚至在一些賽道上,流量的缺乏直接導致整個細分領域的集體降溫。
駱駝研究後發現,在2018年末到2019年中行業都在關注的公鏈生態建設,曾火爆一時,然目前為止最穩健的公鏈生態無非只有ETH、EOS以及TRON三者,排在第一名的ETH鏈上生態,除了前10的dApp稍有人氣外,其他數百款dApp的日活量、成交額更是低得一塌糊塗,有的甚至低到個位數,慘不忍睹。
這都是專案方只注重通證經濟模型的激勵而忽略了專案建制後的運營和品牌所導致的結局。
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時代,專案方和投資方想抓住使用者,就必須要瞭解如下問題:
A、使用者關注點是什麼?
B、哪些細分領域有機會?
C、同樣的資金投放在不同賽道,哪些賽道的投入產出比會更大?
D、哪些回報週期更短?
E、專案面臨的風險有哪些?
F、專案的機會成本如何考量?
……
以上這些問題,恐會難倒區塊鏈領域的眾多投資人和專案方,但在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時代,專案投資方也好,專案方也罷,如果無法做到相應的把控,投資就成為投機,風險加大,面對風雲變幻的市場,稍有變動就血本無歸。
然而,對於那些已經融到錢或者穿越了牛熊的專案方,以上問題可能都不是問題。他們深諳行業未來發展路徑,瞭解到眾多專案失敗的原因,深知資料探勘和資料分析對於決策人做決策時的重要參考意義,這也是大機構、大專案紛紛設立研究院的目的所在。
依靠海量資料分析以及敏銳的市場嗅覺,對細分領域的熱點、動態以及走向做持續性地發掘和研判,為合作方以及自身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決策依據。
基於研究報告,專案方能夠透過量化直觀地看清整個賽道的發展情況,能夠根據行情和熱點,對自身專案的戰略發展方向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避免增加無效的試錯成本,為創業團隊降低了不必要的損失。
2、增量難以為繼,存量是主基調
增量資金和增量使用者始終徘徊在外,不利於行業長期穩健的發展。從過往的成熟行業中我們知道,增量市場拼的是運營——甚至不需要十分專業的運營,增量資金和增量使用者主動尋找專案,單靠他們就能夠把整個市場盤活。
存量市場拼的是品牌,區塊鏈當前的主基調便是存量為主,場外資金在觀望、使用者缺乏信用度,信用的成本提升,人們在選擇專案的時候,會再三考量。同樣的賽道,同樣的概念,同樣的技術……沒有差異指標對比,使用者往往只會聚焦在品牌的影響力上。
這也是為何頭部的交易所自2020年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推广部和品牌部的原因所在:品牌和運營方面的強化,成為存量市場裡專案存活的必選項。
駱駝調研後發現,區塊鏈行業裡面真正擁有技術團隊卻最終失敗的專案中:
約30%死於內部管理和運營;
約15%死於創始團隊跑路;
約40%死於品牌缺失,沒有形成有效競爭力,被同類擠兌,空間越來越小;
約15%死於技術——模型的設計和最佳化上。
未來長遠一段時間裡,會有越來越多的專案誕生,也會有很多賽道相繼火起。但由於他們的基因並非源自區塊鏈行業,沒有一定的沉澱,這些專案的品牌效應或只能按照傳統的網際網路打法,在品牌的規劃上,僅限於表面的基礎框架的搭建以及內容的輸出,對品牌未來的發展規劃以及發展思路比較缺乏,從而忽略了底層商業邏輯設計、通證經濟模型設計、商業閉環的打造以及市值管理等等在區塊鏈領域應該要注重的方面。
然而,到了這樣的競爭時期,行業新的機會卻正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