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每天的訊息層出不窮,看的是眼花繚亂。
一位媒體從業者談到:你都不知道每天有多痛苦,看著一堆訊息感覺別人都在賺錢,我能做的只是不賠錢。
當然,人家也只是開個玩笑。漫天飛舞的訊息似乎早已麻痺了媒體們的心靈,不知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時候能追熱點,什麼時間及時拋售。
比如,昨天的黑天鵝莫過於BSV了。先是BSV團隊推出客戶端0.2.0最新版本,測試網路最大區塊容量為10GB。這個訊息出來後,應該算個利好,但並沒有引起很大的關注。一個多小時後,更勁爆的訊息是:美國版權局釋出的註冊檔案承認澳本聰是比特幣白皮書的作者。
於是,BSV瘋了。
沒多大一會兒的時間,BSV拉了三倍。幣圈總是這麼魔性,幣價的上漲空間無限大,只需要一個導火索,有人追著高價買,幫你埋單。當然,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但該買還是買,該做合約接著做,所有的人都在享受泡沫。
於是,接下來闢謠了,澳本聰提交的是版權註冊申請,註冊並不意味著所有權。而惡意申請版權僅僅承擔最高2500美元的罰款。
所以,又有無數的人站在了高高的山頂,瑟瑟發抖。
還有昨天提到的次新幣,從底部到現在,最高12倍之多,也就12天的時間。據說,這其中有資金盤的力量在推動,底部建倉的人獲利了,也要出逃。於是這幾個次新幣就出現了下圖的情況:
市場總是這樣,漲的時候,只嫌棄你漲的少,罵你;跌的時候只嫌你跌的多,還罵你。從高點跌下來30%,是一件蠻恐怖的事情。
當然,沒有任何人能夠準確判定次新幣在漲了12倍之後,還會不會繼續漲。我寫的東西,在你看來,有點事後諸葛亮的感覺。
是的,幣圈充滿了黑天鵝,一個浪可以把你捧到天上,也有可能把你拍死在沙灘上。那麼,在不確定的市場,如何尋找更多的確定性?也就是說,能否找到一個標的,風險低一點兒,但還能保持高增長呢。
BNB。
在 BNB 80元人民幣的時候,在公號也提到,可以長期持有。而現在BNB已經突破了220元大關。BNB的整個生態非常地完善,從平臺幣到它的銷燬機制,再到代幣發售等等一系列應用場景,幾乎是一條龍服務。
有點意思的是, GATE平臺裡,BNB的合約,我也一直在做。只要保持合理的倉位,加足保證金,它的收益是非常之高的。BNB的價值,就相當於騰訊的股票,從長期來看,一直是上漲的。而且BNB走的是獨立行情,似乎跟大盤關係不大。
今天有群友提到,幣安的山寨幣有BNB交易對,山寨幣很多都是短時間拉一波就跑了的,於是就換成了BNB,那麼BNB的價格,無疑是上漲的。
如果把握不了不確定性的事情,那就抓住確定性的事情。當幣安的新版APP上線,永續合約啟航,會有更多的流量來到這裡,對於BNB的價格又是推動作用。
從長期來看,BNB漲到五百,一千,甚至更多不是沒有可能的。如果你寧願在幾天翻了十幾倍的幣種上站崗,不如在BNB上奶一下。
長期比短期重要,獨立思考比人云亦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