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資本市場慘不忍睹。
1,A 股上市公司高管超過360人離職;
2,私募基金前三季度超過4045 只產品清盤,另外1933只基金在清盤邊緣;
3,“公募一哥”王亞偉的全部產品虧損超過3成;
4,赴美港上市的ipo, 平均跌幅超過46.2%,日成交額只有10萬美元;
最慘的還屬虛擬貨幣市場。龍頭老大哥,比特幣跌幅超過75%。經濟面不景氣,政策面不友好,技術面不能突破,商業面難應用場景,種種的難,導致的是,行業內多家公司破產,裁員,降薪和另謀出路。
前幾日,jayden 還半開玩笑的問我,是不是已經破產清倉了。2018年,對每個人而言,只是虧多虧少的問題。
2017年,比特幣2萬刀,一幣一別墅,群裡喊單,一晚私募3萬姨太的光景恍如隔世。而我認為,2017-2018年的暴漲暴跌只是前奏,2019年開始才是正題。
2018的暴跌和2017的暴漲同樣重要:2017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度,傳統行業,人才,資金,學術界,各國政府,銀行,全都開始關注和重視區塊鏈,大量團隊,人才和資本進場。2018年暴跌洗清了泡沫部分,把追逐風口的豬都摔死了,短期炒作的資本都賠慘了,想撈塊錢的都嚇傻了。剩下的無論是團隊,個人還是資本,都理性很多,成熟很多,對於整個行業有一個更清晰的預期。
讓“冬天“再久一點,寒風再凜冽些,把那些抵抗力弱的專案都凍死掉,才能把”養分“(人才,資金,使用者,關注度)留給好的專案。
2018年,我們已經為2017年的瘋狂和任性,交足了學費,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反思和心痛。此時,我並不想沉浸在虧損的悲傷中,而是想去冷靜的思考下,2019年,我們該做什麼,哪裡才是新的機會。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1,2019年下半年,第三代公鏈可能興起,公鏈王者之戰也會漸近分曉
生態:純技術尤其是底層公鏈技術已經被充分討論和解構了,交易速度,安全性,中心化程度,共識機制的各種利弊,最佳化方向和壁壘已經形成了普遍共識和認知,簡單來說,該清楚的已經清楚了,每個專案方都是在“打明牌”。接下來拼的是誰能儘快,儘可能多的吸納更多生態和應用場景。
全球化:迄今為止除了比特幣,以太坊和EOS以外,其他公鏈專案全球化程序都進行的不大好,相當多數的專案還存在著“地區”屬性,比如ADA絕大多數使用者在日本,Zilliqa在新加坡,Tron在中國。公鏈專案想要持續發展,必須加快全球化腳步,讓自己的專案變成一個“世界級”的專案。專案方現在做全球化推行有一定挑戰和難度,一方面是資源不足,另一方面也沒有很好的渠道,我認為這反而是整個行業的一個機會和藍海。
開發者社羣:開發者社羣的人數,活躍度和生態應用(錢包,外掛,第三方程式碼庫,SDK,去中心化交易所,標準化合約等等)的數量,會決定公鏈專案長期的走勢,也是整個專案能否健康發展,挺過寒冬的關鍵因素。2019年公鏈專案方應該著重抓開發者社羣,降低開發者門檻和應用遷移成本,提高激勵機制,在全球開發者當中儘量提高知名度。
2,顛覆傳統金融機構商業模式的區塊鏈專案會在三年之內出現
金融行業必將是最先被區塊鏈行業撼動的行業。最開始可能是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銀行最基本的功能,現在有些專案模型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做了,雖然體量還沒起來,但是仍然在逐步進化。然後是跨國銀行間業務,跨幣種業務,這方面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先天優勢,未來三年內一定會有專案把這個優勢充分釋放出來,帶來落地應用。可能是傳統銀行在區塊鏈領域的嘗試,也可能是全新的,純粹的區塊鏈行業的團隊自創的產品,但一定會來。建議大家可以多關注這個領域的專案。
3,東南亞是個嚴重被低估的市場
亞洲,尤其是東南亞,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滲透率很高,人口結構年輕化,越南,緬甸,柬埔寨的人口中位數都在20多歲,相較於歐美成熟市場,東南亞市場有更大的潛力。尤其是臨近中國和印度兩個十億級人口的大國,整個市場規模和未來潛力不可限量。
東南亞市場的另一個特點是現在仍處於碎片化階段,並不像歐盟一樣高度有效的整合,跨境結算,匯兌等需求仍然是剛需和痛點。未來三到五年,針對東南亞市場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會有很大的潛力和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