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鏈AIBC跨鏈交換協議及資產證券化和資產錨定化

買賣虛擬貨幣
資產通證化與資產錨定化1. “穩定”數字通證目前市面上有數種“穩定”數字通證。比如,現有市面上的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基於穩定價值貨幣美元(USD)的通證Tether USD(下稱USDT),它的意義是錨定1USDT=1美元,也就是“匯率穩定的通證“(Tether,2018)。Tether公司給予USDT自己的定義是:“Tethers,是一種法幣掛鉤的數字通證,所有Tethers都是透過Omni Layer協議在Bitcoin區塊鏈上以通證形式首次發行,每一個發行流通的Tethers都與美元一比一掛鉤,相對應的美元總量儲存在香港Tether有限公司(即一個Tether為一美元)。憑藉Tether Limited的服務條款,持有人可以將Tethers與其等值法定貨幣贖回/兌換,或兌換成Bitcoin。Tether的價格永遠與法定貨幣的價格掛鉤,其掛鉤法幣的儲存量也永遠大於或等於流通中的幣量。在技術方面,繼續遵從比特幣區塊鏈的特點與功能。”從價值來說,USDT可以從三個維度分析。1.價值尺度-直觀顯示幣值:USDT可以直觀地衡量虛擬幣的法幣價值,也可以看做美元的定價,在幣幣交易中格外有用。
2.流通手段-虛擬幣的兌換中介:由於USDT在虛擬幣流通中充當著交換中介的角色,被用來兌換各種各樣的幣,所以成功成為數字貨幣中的結算貨幣,可以說“繞過”了原有數字通證不能直接和法幣兌換的規則。3.貯藏手段-避險儲存:數字通證波動巨大,本質上來講與其說是貨幣不如說是商品。而在USDT幣值穩定的前提下,數字通證所有者只要持有USDT,就發揮了它的儲存作用。在整體行情向下時,持有者只要即時幣幣交易將其他數字通證換成USDT,就能起到避險作用。而由於每個USDT的背後都以一張Tether公司預存持有的美元做背書,使其可以透過Tether平臺承兌贖回。USDT可以被用於轉移,儲存,支付消費等等,就像比特幣或其它任何數字通證一樣。在合規方面,所有涉及到法幣的操作,都要求使用者完成KYC認證。USDT也並非沒有風險,首先,USDT本質上是由Tether公司一家擔保,意味著如果這家公司突然跑路,或偷偷做大量增發,那麼USDT將會面臨提不出錢和歸零的風險。Tether公司在《Tether白皮書:一種利用比特幣區塊鏈交易的法幣代幣》中也寫道:Tether是去中心化數字通證,但是我們並不是一家完美去中心化的公司,我們作為中心化的質押方儲存所有的資產。其可能存在的風險有:1.公司可能破產;2.公司開設賬戶的銀行可能破產;3.銀行可能凍結資金;
4.公司可能捐款落跑;5.重新中心化風險可能讓整個系統癱瘓。在2017 年9 月,服務於Tether 的財務審計公司Friedman LLP 釋出評估報告,稱並沒有對Tether 公佈的銀行賬戶進行相關評估,並表示該公司的資金除了通證與現金兌換業務外,還有可能進行了其他的投資活動。但就在2018年的1月28日晚間,Tether被爆出和審計公司Friedman LLP的合作關係已正式結束,短期內不能進行審計。由此可見USDT作為市面上最大的穩定數字貨幣背後隱藏的風險不可小覷。2. 可錨定的資產及確權AIBC創造性地透過區塊鏈技術使用與資產錨定價值的通證,比如當資產價值發生轉變時,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也能按照對應關係發生錨定變化,從而能夠更便捷地實現網際網路的價值轉換。在資產錨定化的過程,首先說明下什麼型別的資產適合區塊鏈如下:
1.無形資產:許多資產是法律上所說的“無形資產”。它們的存在僅僅是由於法律的運作,而並沒有任何物質實體。無形資產包括專利,碳積分,商標,版權等等。由於無形資產缺乏物質實體,因此它們可能更容易與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系統相結合。無形資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確保在區塊鏈系統中的資產轉移模式符合現實世界中合乎法律的資產轉移模式。不同地區之間法律法規的差異可能會讓這種資產轉移變得困難(以版權為例,版權法在世界範圍內不盡相同)。綜上所述,無形資產通常比物質實體更容易通證化,因為不用過多擔心資產的儲存和裝運。2.可互換資產:法律對可互換和不可互換資產進行了區分。可互換的資產是指可以被另一個相同產品取代的資產。比如小麥,黃金和水。可互換資產更容易轉換為通證,因為它們通常可以分解為更小的單位,就像比特幣一樣。並且一個通證可以代表一組物件(例如,一堆金子),而不是一組獨立的物件(例如,一個裝滿獨特藝術作品的倉庫)。不可互換的資產必須經過一個抽象層才能通證化。比如,一家將資產組合在一起並將其作為一個整體打包提供的公司。這是一種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常見辦法,即將一組具有不同特徵的抵押貸款捆綁在一起,形成一組具有大致相似特徵的抵押貸款。可互換資產通常更容易通證化,因為一般的通證集更容易與一組通用的可交換資產元件(例如10千克黃金)相關聯。其次,要說明的是通證所有權和通證部分所有權如下:1.資產轉讓的種類很多,資產權力的種類也很多。有時候只能轉讓資產的部分權利,比如別人給你轉讓了有限時間內的土地使用權,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權。連續數千年的資產所有權發展催生了各種各樣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比如代表他人持有資產(委託保管,信託)。這裡要考慮到政府的管轄,所遵循的法律型別(普通法還是民法),資產型別以及擬轉讓的權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一些無形資產可以同時授權給數百萬人,比如音樂版權。當一個使用者從iTunes上購買一首歌曲時,他並沒有獲得歌曲的所有權(歌曲的所有權並沒有發生變動),他只是購買了一份許可,許可他在特定的情況下收聽音樂。
3.因此,區塊鏈通證專案通常可以分為涉及通證化部分權力的專案,如音樂版權,以及涉及通證化所有權的專案,如出售房地產。3. AIBC資產錨定化AIBC創造性地發行與資產錨定價值的通證(CFTX)。絕大多數的區塊鏈通證都有較劇烈的價值波動(包括比特幣在內),這其實並不是太好的運用於資產端的通證化模型。而在AIBC中使用的錨定價值通證,既不是炒作的數字貨幣,也不是簡單意義的數字憑證。它能使更多的資產包盤活,上鍊數字化,更便捷的發生互動作用。與USDT中所有信用僅僅是透過Tether公司一家擔保不同,AIBC中所有錨定通證均與資產包透過智慧合約形成一一繫結關係,所有資產包均都有法律憑證作為依據。首先AIBC確保了通證與現實的一致性。傳統通證像比特幣這樣的數字系統會始終保持一致性。每筆交易都遵循軟體的規則,並且沒有例外。但在現實世界中,時常會發生意外:金條被盜了,房屋被燒燬了,下載的音樂被證明是盜版,鑽石無法正常交付。因為人類有時並不會遵守規則。因此,任何涉及通證化現實世界中資產的系統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確保數字通證與現實世界中資產的聯絡。設想一個代表金庫中所有金條的價值的通證。如果從這個金庫中拿出一根金條,那麼這個數字通證會如何反映這種變化?誰來保證這些通證的價值與本該在金庫中的金條相關聯,而不是此時在金庫中的剩餘金條?誰來承擔這個風險以及該如何承擔這個風險?
如果通證的購買者不能確定通證與現實世界中的資產保持著正確的關聯,那麼通證的價值將會下降,甚至會變得一文不值。而AIBC中由於有真實資產的抵押與價值衡量,因此錨定通證的意義就變得可靠並且實用了。上文已分析USDT中最大的風險來源於自身的信用背書,而在AIBC中,並不是僅僅靠一個三方主體的信用背書,而是透過每一個DSOL方所有對應的已有資產包做價值抵押以及衡量,通證錨定的價值也都是必須是有法律依據的公允價值。當資產的價值發生變化時,錨定的通證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AIBC以一個簡單而優雅的建立和贖回機制提高系統的可用性,以鼓勵更多參與。AIBC透過允許生態系統中DSOL擁有者在其DSOL環境內建立和兌換錨定通證來實現這一目標。DSOL中的錨定通證是在對DSOL資產抵押或者注入時建立的,以法幣計價的資產透過1:1兌換本系統錨定通證。當DSOL擁有者發起贖回錨定通證時,從其抵押資產端做出相應扣除處理。當DSOL擁有者存回錨定通證時,即又獲得會等價值的資產包。當資產端發生價值變化時,透過智慧合約錨定通證發生相應變化。建立和發行錨定通證的數量決不能超過底層的資產價值。AIBC解決方案既提供安全的離線審批機制,同時提供靈活性的線上審批機制,並且全部透過智慧合約進行控制。錨定通證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法幣數字化的介質,它所對應的價值就是資產對應的法幣公允價值。長期以來,網際網路一直傳達的是僅僅是資訊,而在資產轉換上就形成了巨大的困難,因此區塊鏈技術與錨定通證未來在數字經濟時代有著跨時代的意義。錨定通證的產生與運用有著區塊鏈先天的無法篡改的特性,同時還具有風險溯源的特性。這在很多金融領域端有著非常大的實際意義。例如近兩年來,資產證券化需求與日俱增,逐漸暴露出一些風險:包括徵信體系不完善、缺乏精細化風險管理;資產評估非標準化、不能反映真實資產狀況等。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資產支援證券(ABS)場景中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具體表現在:
1. 由於聯盟鏈成員共享了ABS賬本資料,由不可篡改的區塊鏈系統進行信任背書,使得機構間信任得以增強,有助於更加高效透明的進行業務協作,提升業務效率。2. 利用智慧合約實現ABS關鍵業務流程,使得ABS全生命週期業務流程得以有效管理,形成一個完整的跟蹤鏈,杜絕了任何環節造假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中風險,同時也使得業務流程更加自動化。3. 區塊鏈分散式、去中心化、點對點的架構模式,使得參與系統的各方享有平等地位,有利於異構的金融機構加入,減小了因資訊不對稱造成利益損失的風險。4. 監管機構可作為節點加入,能夠實時獲得賬本完整資料,有利於監管機構及時高效執行監管要求,縮減中間環節,提高智慧化監管能力。AIBC錨定通證在資產證券化中,所有資產端的現金流即可產生等同價值錨定的通證,紀錄在區塊鏈裡,當資產端的價值發生變化時,區塊鏈裡的錨定通證也隨即發生變化,即資產端的價值每發生一次都會被記錄在案,透過AIBC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風險溯源的可追溯性,並且所有交易資料無法篡改。

圖2說明AIBC的資產證券化及錨定化流程。流程利用區塊鏈從資訊披露、風險管控、事後追責三個方面實現監管體系建設。一方面,利用智慧合約,強制ABS各業務關聯方及時完整的定期披露相關資訊,例如資產管理報告,重大事項公告等,對於不按時披露的進行發函警示或業務禁止,嚴重的進行資金凍結。另一方面,對業務流程中涉及的關鍵資料,包括資金池情況、債權匯款情況、債權人信用變化情況等資訊實時上鍊固化儲存,對任何修改做到溯源可查。風險管控是透過智慧合約進行全域性監測和風險預警,例如當市場總金額規模超過預設閾值,系統進行預警並自動阻止新專項計劃的生成,控制ABS市場總量及風險。當風險不可避免地發生後,利用區塊鏈可溯源特性,對ABS交易全生命週期流程進行分析,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方便判斷事件責任方,並進行相應追責處理。

基於許可權的跨鏈通證交換協議

1. 跨鏈通證交換的挑戰

在AIBC生態系統中,多個建立於AIBC底層公鏈的DSOL可以理解為獨立的經濟體。在AIBC生態系統內各個DSOL之間的、以及它們與AIBC底層公鏈的交流(以及未來AIBC與其它公鏈的交流),尤其是敏感資訊的交流,作為提供錨定通證的AIBC必須提供解決方案。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髮展,目前區塊鏈生態早已脫離單鏈資訊孤島的模式,形成了多經濟體多鏈的一個生態環境。不斷地有新的鏈誕生,鏈與鏈之間的交換成了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目前,跨鏈交換的做法大致可分為三類,但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簡述如下:

1.公證人模式(Notary Schemes):在公證人模式中,使用受信任的一個或者一組團體向鏈X宣告鏈Y上發生了某事件,或者確定該宣告是正確的。這些團體既可以自動地監聽和響應事件,也可以在被請求的時候進行監聽和響應事件。公證人模式在許可分賬領域受到很多關注,因為其既可以提供靈活共識的主要競爭者,也無需進行昂貴的工作證明或關於利益機制的複雜證明。但是公證人模式缺點也很明顯,公證人模式需要多處公證人的證實,公證人是第三方、特權機構,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中信任環節中最弱的那一環。

2.側鏈(Sidechains)/中繼(Relays):如果一個鏈B能擁有另外一個鏈A的所有功能,則稱鏈B為鏈A的側鏈,鏈A為鏈B的主鏈。其中主鏈A並不知道側鏈B的存在,側鏈B知道有主鏈A的存在。假設區塊鏈擁有區塊Header和Body,Header中擁有Merkle等證明資訊,可以將鏈A的區塊鏈頭,寫入鏈B的塊中,鏈B使用和鏈A一樣的共識驗證方法,比如PoW驗證難度和長度,PBFT驗證投票等。等待鏈A的區塊頭序列之後,鏈B就可以透過Merkle分支的證明資訊來證明鏈A的資料和操作。鏈A、B不能直接驗證對方塊的狀態,因為這樣會形成迴圈,但相互只包含輕節點是可行的,這個區塊鏈驗證的邏輯可以由鏈協議本身或應用合約實現。核心程式碼需要在使用中繼/側鏈模式的兩條鏈上同時存在,但同時需要兩條鏈上的通證或物是可以無限量發行的,這樣才可以保證驗證過程沒有錯誤,從而來達到資產轉移操作。

3. 雜湊鎖定(Hash-locking):雜湊鎖定模式的設計是希望鏈A與鏈B之間儘可能少的瞭解彼此,並作為消除公證人信任的手段。雜湊鎖定起源於比特幣閃電網路,閃電網路本身是一種小額的快速支付的手段,後來它的關鍵技術雜湊時間鎖合約被應用到跨鏈技術上來。雖然雜湊鎖定實現了跨鏈資產的交換,但是沒有實現跨鏈資產的轉移,更不能實現這種跨鏈合約,所以它的應用場景是相對比較受限的。

2. AIBC基於許可權的跨鏈通證交換協議

綜上所述,跨鏈交換尚無明確的、統一的交換標準。而且,可以看出以上各種跨鏈方法都是針對無藏品屬性的通證,尚無針對藏品屬性通證的跨鏈交換協議。對此,AIBC採取一種基於許可權的跨鏈交換的標準協議如下,來解決以上問題:

1. AIBC創造性地提出一種基於許可權的跨鏈通證交換協議,實現無藏品屬性通證、有藏品屬性通證的交換。
2. 透過該協議,鏈與鏈之間可以實現無縫對接,無需藉助第三方。
3. 跨鏈時具有隱私性的藏品屬性資料可以有效的受到保護,不會因為跨鏈轉移造成藏品屬性的丟失或者洩漏。
4. 跨鏈交換後其通證經濟價值與跨鏈前等效。
5. 透過這一標準協議的實行,可以徹底打破鏈與鏈之間的資訊孤島,形成真正的跨鏈生態。

AIBC基於許可權的跨鏈交換的協議實現步驟和結果如下:

1. 每個通證誕生時設定該通證資訊的基礎許可權,基礎許可權分為公共(公有)資料及授權(私有)資料兩部分。
2. 設定授權資料加密方法及相關Key資料。
3. 設定通證資料的狀態標識,一般有正常、交換中、禁用三種狀態。預設為正常狀態。
4. 假設有A、B兩條鏈,鏈A中的通證XA要和鏈B中的通證XB進行跨鏈交換。
5. 鏈A首先鎖定XA通證,更新XA的狀態標誌。
6. 鏈A發起交換申請,申請資訊中包含XA的型別資訊,時間戳,過期時間,價格等資訊。
7. 鏈B收到交換申請後,進行交換申請確認,如果交換申請確認透過,鏈B主動鎖定通證XB,並通知鏈A通證XB已鎖定。如果未透過,則通知鏈A交換申請取消,並附原因。
8. 當鏈A收到通證XB的資訊鎖定之後,在T時間內更新鏈A上XA資訊的狀態為禁用狀態,並將XA允許交換的資訊打包傳送給鏈B。
9. 鏈B在收到鏈A的資訊後進行校驗,並根據資訊生成鏈B上XA的資訊,即BXA通證。
10.待BXA通證生成並將其狀態設定為跨鏈交換狀態,鏈B將通證XB授權交換的資訊打包傳送給鏈A,再次進行8-10的操作步驟,生成通證AXB。
11. 當鏈A,鏈B打包資訊互換完成後,鏈A,鏈B針對此次交易發起最終訊息確認。收到確認訊息後,更新BXA和AXB的狀態為正常。至此跨鏈交換完成。
12. 當鏈A或者鏈B發生違約時,鏈A或鏈B將被加入黑名單。在交易完全履約前,無法再次跨鏈。
13. 備註:當BXA重新被交換回A鏈時,其原有授權資訊可被重新找回,不會造成資訊丟失。

AIBC基於許可權的跨鏈交換協議優點如下:

1. 透過如上步驟,跨鏈通證交換順利完成。不用藉助第三方,也不用藉助側鏈或者其它方式。在保證授權資料隱私的情況下,完美完成了跨鏈資料通證轉移。既支援無藏品屬性的通證交換,也支援有藏品屬性的通證交換。

2. 透過基於許可權的跨鏈通正交換標準協議,徹底打通如今各個區塊鏈生態的資訊孤島,將各個區塊鏈鏈條連線為一個區塊雲。

3. AIBC基於許可權的跨鏈通證交換例項

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說明。實施例中應包括上述第三部分技術方案的全部內容,並作具體的描述,每一幅附圖均應說明。如有多個實施例,則每個實施例均應具體說明。

我們用兩條公鏈上的ERC721通證的跨鏈交換為例,先描述跨鏈資訊結構,再描述跨鏈過程。

跨鏈資訊結構主要屬性資訊如圖4,現做簡單描述:

1. ID為通證當前ID,在當前鏈上唯一。
2. BaseID為通證基礎ID,始終不會改變,但是ID會在跨鏈時改變。透過BaseID我們可以始終找到該通證自誕生至當前的所有狀態,當通證被交換回曾經存在過的鏈時,其私有屬性的資訊可以被恢復。
3. Type主要區分通證是否為藏品屬性通證,如果不是藏品屬性通證,其交換過程會稍微簡化。但Type自誕生起不會改變。
4. CurrentOwner標識當前擁有者資訊,並標識當前所在鏈。
5. Owner為每個鏈上最終擁有者集合,可以有效幫助跨鏈恢復時的資訊確認。
6. Path標識著通證交換的路徑資訊,儘可能包含了其所有有效資訊,主要有所在鏈條、發生交換的時間、前擁有者、擁有者、私有屬性地址等。若未獲得授權時,其私有屬性地址為空。
7.Status為通證狀態,主要有Normal,Exchange,和Forbidden三種狀態。
8. 其餘屬性暫不做表述。

假設鏈A上有ERC721型別的愛心通證XA,鏈B上有ERC721型別的月亮通證XB,現在鏈A和鏈B欲進行交換,但又不想各自的私有屬性資料跨鏈洩露。那麼可以透過如圖8.5所示流程進行跨鏈交換如下:

1. 鏈A載入跨鏈交換外掛,在鏈B上進行註冊。
2. 鏈B載入跨鏈交換外掛,在鏈A上進行註冊。
3. 鏈A,鏈B在各自的路由中註冊成功之後,即可進行跨鏈通證的交換。
4. 鏈A上的愛心通證發起跨鏈交換。
5. 鏈B上的月亮通證收到交換申請後,如果同意交換,則傳送同意交換通知,進入跨鏈交換流程。
6. 鏈B上的月亮通證和鏈A上的心形通證分別獲取授權資訊,確權成功後,對公共資料和授權資料進行打包推送給對方,當收到資訊後進行在各自的公鏈上生成影子通證。
7. 影子通證(跨鏈後的通證)生成後,進行全網廣播,並通知對方。
8.雙方都收到通知後,更新各自的影子通證為啟用狀態,並禁用原始通證。至此,跨鏈交換完成。

透過以上的跨鏈交換流程,既保護了月亮通證和愛心通證的隱私資料,又保證了當月亮通證和愛心通證被交換回上一公鏈時其授權資料可被找回。從而保證區塊鏈公開、透明,不可更改的屬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