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PlatON首席顧問梁信軍先生做客晨哨直播間,再度開講“疫情經濟學”。直播期間,梁信軍先生圍繞全球疫情重大變化發表主題演講,並接受晨哨集團創始人、CEO王雲帆線上專訪。
以下是對梁信軍先生的專訪內容。
專訪精華觀點
1. 在疫情期間,這樣一種供應鏈的脫鉤是會減慢的。邏輯很簡單,因為這些企業自身都面臨非常大的財政問題,特別是跨國公司,他們現在需要保留現金、降低債務,所以短期之內需要新增產能、擴增產能的資本性支出,會被減慢或者停掉。
2. 到8月底或9月份,甚至到年底,我認為這種供應鏈的脫鉤,去中國化,也就是政客叫囂,企業是不會行動的。所以這也給中國最佳化自己的營商環境,留住這些外商,贏得了寶貴的兩三個季度的時間。我認為中國政府、中國的企業界,要彌足珍惜。
3. 全球化的逆轉,包括供應鏈的脫鉤,包括供應鏈的搬遷遷移去中國化問題,其實之前已經有跡象。
4. 全球化跟供應鏈的問題、佈局問題,我認為是一個商業決策,對吧?並不是國外政治家來決策的,如果按國外政治家決策,就不會有中國崛起了。
5. 如果要成為製造業的核心基地,我覺得這個國家要自覺放棄拿供應鏈作為戰略武器來威脅各方的權力。
6. 國內包括政府部門、輿論部門、企業部門,包括網民,不應該過多地鼓譟、號召中國要拿供應鏈來威脅上下游,否則會導致國際社會覺得中國不可信。
7. 未來3-6個月,供應鏈脫鉤、去中國化、逆全球化,以中國為靶子這樣的輿論會越來越多。但任何一個生產型企業都應該很清楚,你的商業驅動就是要把你的產能儘可能靠近增長的規模市場,要就地化生產,這樣最節約成本,也是市場經濟的永恆趨勢。
8. 如果現在大家已經開始不相信市場經濟,只相信政治經濟了,那一定是錯的,那不是真相,不是趨勢。那麼未來高增長的規模市場是哪裡呢?我認為就是南亞跟東南亞,將來會有更多的供應鏈遷移過去。
9. WTO本身也是需要進化。我覺得像馬雲在倡導的eWTO(電子世界貿易組織)可能是個好方案。
10. 將來電子化、移動網際網路化,特別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區塊鏈化,我覺得可以讓世界走到新一代的全球化中去。
11. 消費行業中,比如教育類、康養醫療肯定是能跑贏(M2)的。技術平臺行業,AI跟區塊鏈一定能跑贏的。還有資料資產行業,資料資產不單單是移動網際網路,還包括把公用事業、醫療等資料資產化產生收益的,也是很好的行業賽道。
12. 南亞、東南亞本身的VC、PE的增長非常快,所以它的標的也會很多。另外,中國過去20年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現在已經變成第二大市場了。未來20年南亞、東南亞就是一個類似於中國前20年的故事。
13. 如果能夠在 AI、區塊鏈、物聯網這樣的中國有戰略競爭力的行業中加強投資,未來,這個錢帶來的收益回報是可靠的。如果能夠在教育、衛生、醫療方面進行投資,那麼也可以帶來非常穩定可靠的行業增長回報。
14. 在未來的幾個月當中,我還是會強烈建議,PE、VC基金也不要老是腦子沉浸在一級市場裡面,然後去拼命抬價。現在二級市場很便宜,為什麼還要人為造價,買那麼貴的一級市場呢?
15. 區塊鏈裡面包括這次央行發行的數字幣,我覺得最重要解決的兩個問題,區塊鏈裡面最重要的兩個問題,第一是智慧賬戶的發展,第二是智慧Token的發展。
16. 關於比特幣,我本人還是相信他未來這種通縮功能,而且他的便捷支付功能還是有非常大的價值。
以下為專訪影片及實錄:
晨哨CEO王雲帆專訪復星集團聯合創始人、PlatON首席顧問梁信軍先生
王雲帆:非常感謝梁總!整整一個半小時的演講,還要辛苦您一下,希望您能夠回答一些問題,主要圍繞4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關於全球化,這也是大家現在高度關注的,我們晨哨正在籌備一年一度的峰會,以往都在4月底,今年要放在5月底,這次峰會我們的主題就是討論全球化的走向問題。我有三個關於全球化的問題。
首先,您如何看待正在熱議的這一輪全球化正在走向終結的這個觀點?過去20年來,全球的貿易、投資、供應鏈一體化的大趨勢,是不是已經註定要被逆轉?
第二,如果說還有下一輪新的全球化,您認為會是什麼方向?會由什麼力量來驅動?會有什麼樣的特徵?
第三,如果按照您的這些預測,未來哪些產業比較可能撤離中國?哪些產業會加速進入中國?中國應該重點發展哪些新興產業?謝謝。
梁信軍:好的,這個問題非常好,其實類似的問題,還有一些比如說關於供應鏈的中美脫鉤的問題,還有“去中國化”的問題,我想都是同樣一個問題。最近摩根士丹利有一個研究,跟很多人的觀點相反,很多人認為是加速去中國化,加速中美、中歐、中日脫鉤等等,然後全球化是徹底逆轉。
摩根士丹利認為,在疫情期間,這樣一種供應鏈的脫鉤是會減慢的。邏輯很簡單,因為這些企業自身都面臨非常大的財政問題,特別是跨國公司,他們現在需要保留現金、降低債務,所以短期之內需要新增產能、擴增產能的資本性支出,會被減慢或者停掉,就像我剛才提到的波音這些航空公司的邏輯是一樣的。
我認為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是對的,至少在疫情期間,也就是從現在開始,比如到8月底或9月份,甚至到年底,我認為這種供應鏈的脫鉤,去中國化,也就是政客叫囂,企業是不會行動的。所以這也給中國最佳化自己的營商環境,留住這些外商,贏得了寶貴的兩三個季度的時間。我認為中國政府、中國的企業界呢,要彌足珍惜。
第二,我覺得全球化的逆轉,包括供應鏈的脫鉤,包括供應鏈的搬遷遷移去中國化問題,其實之前已經有跡象,從中美貿易戰開始,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在中國的製造業公司,既包含歐、美、日的投資人擁有的跨國企業,也包含中國自己的民營和國有股東的企業,為了規避貿易戰的問題,已經把一部分製造遷移了,最直接的落腳地就是越南跟泰國。
所以如果你仔細去看越南、泰國,有大量中國公司或者從中國遷過去的製造業公司,在那裡完成最後一道工序。前一陣,外交學院施展教授親自去考察過越南,他認為越南只是做最後一道包裝的工序,含金量很有限。我跟他的觀點不完全一致,如果你仔細去看,有些公司其實跟中國原來做的總的合成,狀態是差不多的。它們不是今天才開始,而是之前就已經在做。
第三,未來全球化怎麼走?供應鏈會不會脫鉤?說到底,全球化跟供應鏈的問題、佈局問題,我認為是一個商業決策,對吧?並不是國外政治家來決策的,如果按國外政治家決策,就不會有中國崛起了。商業因素的話,我覺得首要驅動是成本最最佳化的佈局。由於成本最最佳化的商業動機,導致了全球的合理分工,從而中國抓住了機會,因為我們的供應鏈完善得比較好,投資環境比較好,所以我們變成了製造大國。
現在的問題是,各國對供應鏈過多集中在異國,比如中國,產生了一些擔心,這些擔心該怎麼解決呢?我認為,不管將來是中國作為製造業的核心,還是印度或東南亞,還是過去像德國、日本,如果要成為製造業的核心基地,我覺得這個國家要自覺放棄拿供應鏈作為戰略武器來威脅各方的權力。其實德國這樣做過,按照施展教授的介紹,二戰時期德國崛起的時候,就自動放棄了這個權力,表示永久不會拿供應鏈來威脅上下游,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
同樣,我也覺得,國內包括政府部門、輿論部門、企業部門,包括網民,不應該過多地鼓譟、號召中國要拿供應鏈來威脅上下游,否則會導致國際社會覺得中國不可信。這非常重要。
所以我覺得,首先,長期來看,這是一個商業舉措。第二,大家也會考慮到供應鏈的威脅情況,所以之後大概率的情況下,中國和外國都會考慮,首先當然是要提高自己的供應鏈的效率,哪裡成本低還是要到哪裡去。其次也要考慮自身的供應鏈安全。一開始可能是部分國計民生的產業或者產品,當中的一部分產能,比如20-30%,可能會移回到他認為可靠的區域內,有些可能是一個國家以內,或者說像歐盟這樣的國家聯盟之內是完全可能的。但只是部分產能,沒辦法全部產能轉移回去,如果全部產能移回去,就要把整個產業鏈移回去,這得多難?即便移回去也沒有競爭力,最後還是會被打敗。所以我覺得部分產能轉移回去的概率是比較高的。
關於“去中國化”的問題,孫明春提到的四輪危機的第三輪,也就是未來3-6個月會到來的政治危機。政治危機當中就有一個“甩鍋”的問題,在甩鍋的情形下,會愈演愈烈,也就是未來的3-6個月,供應鏈脫鉤、去中國化、逆全球化,以中國為靶子這樣的輿論會越來越多。但總的從市場化來說,我覺得任何一個生產型企業都應該很清楚,你的商業驅動就是要把你的產能儘可能靠近增長的規模市場,要就地化生產,這樣最節約成本,也是市場經濟的永恆趨勢。
我認為,如果現在大家已經開始不相信市場經濟,只相信政治經濟了,那一定是錯的,那不是真相,不是趨勢。那麼未來高增長的規模市場是哪裡呢?我認為就是南亞跟東南亞,將來會有更多的供應鏈遷移過去,不管是歐美想離開中國的原因,還是中國企業想增加在當地市場的競爭力的原因,我認為都是必然的。至於中國國內,如果會有增長的話,首先就是國內市場進口替代的問題,恐怕會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們有很多進口替代的商機,可以投的方向。
第二的話,我覺得國內市場重要性以後也會提到第一層面來,因為在海外面臨很多摩擦。中國國內市場有非常多的優勢,最大的優勢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有全世界最龐大的網民群體,所以跟網民、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有關的,特別是這次疫情還催生了中國很多進步,比如像我們的健康碼,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府服務,很多國家做不到。
我覺得相當於什麼,我把它統計一下,叫線上的政府服務,還有疫情期間發展迅猛的線上教育、線上辦公,包括原來已經發展的線上購物,最近逐步在發展的線上金融,已經大規模發展的線上遊戲,包括中國的AI、區塊鏈,還有最近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我覺得都是一個好的起點,這些東西都可以加強中國線上服務的優勢。最近有人提這個新基建的問題,如果是基於線上服務的優勢,把它打造出來的,我覺得是值得的。
另外,我覺得WTO(世界貿易組織)本身也需要進化。在上一屆奧巴馬政府的時候,他在玩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是吧?但是後來被特朗普停了。但特朗普現在很顯然除了對WHO(世界衛生組織)不滿意,對WTO也不滿意,所以WTO本身也是需要進化。我覺得像馬雲在倡導的eWTO(電子世界貿易組織)可能是個好方案。第二,將來用區塊鏈作為底層的交易協議,透過智慧合約的方式,跨越國家的法律、執行、貨幣、稅收等門檻,我覺得可能會成為未來幾年的一個創新的方向。謝謝。
王雲帆:謝謝,您首先比較透徹地分析了上一輪資本全球化的走向。其實後面那一段是不是可以說,數字經濟有可能在下一輪全球化過程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甚至是引領的角色。
梁信軍:是的。因為我覺得,比如說我剛剛提到南亞、東南亞非常重要,但是南亞、東南亞其實是散的,說起來是有個東盟,但這個東盟貨幣是不同的,物流是受限制的,資金資本的流動也是受限制的,人的就業也是受限制,所以它有一大堆的限制,它是一個割裂的,沒有完全互聯互通的市場。
互聯互通的市場,首先你得形成一個統一的貨幣,比如“亞元”,但是“亞元”我覺得是很難的,歐元搞了這麼多年了。第二,有沒有可能形成類似歐盟這樣的“亞盟”?就是一個國家只掌控外交跟軍事,其他的,全部“亞盟化”,我看這也是很困難。
但是如果在區塊鏈的情形下,不涉及到國家的主權,也不涉及到所謂的貨幣。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把所有的交易還原成一筆筆交易,這個交易用智慧合約來處理,那麼完全能夠達到類似於WTO的功能。然後爭議爭端的解決方式什麼都有了,都在智慧合約裡去解決了,法院、智慧財產權保護都不需要,跨國的信用也有,也不需要有中介機構來提供信用。所以我認為,將來電子化、移動網際網路化,特別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區塊鏈化,我覺得可以讓世界走到新一代的全球化中去。謝謝。
王雲帆:第二方面的問題是關於全球投資,尤其是中國對海外的投資。2013年到2016年是中國對海外投資的爆發期和增長期。2017年到2019年應該說是一個海外投資的調整期、深入耕耘期。未來,中國可能將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國際形勢,但中國企業有非常迫切的需要進行深一步的產業鏈整合,那麼,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兼併收購會面臨什麼樣的新課題?下一步中國對海外投資的趨勢可能是什麼?除了您剛才講到的印度,海外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的併購投資機會在哪裡?
梁信軍: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說,現在,我們在海外還可以投資哪些東西?剛才你講的是中國的產業資本,他如果到海外做併購應該投資什麼?中國的併購基金,包括中國的PE基金、VC基金,他如果想到海外投資可以投什麼?
其實我覺得這個邏輯是相同的。第一,我想提醒大家,主流市場主流國家共同的趨勢,就是貨幣是非常寬鬆的,財政也是非常寬鬆的。所以主流國家的赤字會大幅度提高。所以在這種情形下的話,你投資首先面對的敵人不是行業中市場裡面的對手。你要想明白這些國家信用,這些貨幣信用可能將來是沒有的。所以不要老是盯著行業的幾個對手。
第二,我覺得中國未來的技術優勢是非常明顯的。在國內的技術優勢一個是AI,另一個是區塊鏈。未來,移動網際網路將來會進化到物聯網,在物聯網的基礎上區塊鏈會興起來。所以我覺得在海外,能夠嫁接在中國的AI、移動網際網路、區塊鏈上的東西可以多做做。而且我專門提到這幾個行業未來的增長率是能夠跑贏M2的。就大家腦子裡一定要有個概念,你現在的對手是政府,把這個M2就當政府了。所以大家不要只想,我在行業裡面做到最好。So what?你做到最好,你7%的增長率比M2還是輸的。
所以你想跑贏M2的,行業要選對。消費行業中,比如教育類、康養醫療肯定是能跑贏的。技術平臺行業,AI跟區塊鏈一定能跑贏的。還有資料資產行業,資料資產不單單是移動網際網路,還包括把公用事業、醫療等資料資產化產生收益的,也是很好的行業賽道。
新區域而言,過去我們全球化跑的比較多的是歐美。從現在開始,中國企業將來的新增市場,除了國內市場,我認為要高度重視南亞東南亞的市場。所以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南亞應該有投資、有佈局,把生產當地化。
因為,南亞、東南亞本身的VC、PE的增長非常快,所以它的標的也會很多。另外,中國過去20年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現在已經變成第二大市場了。未來20年南亞、東南亞就是一個類似於中國前20年的故事。中國將來面臨的老齡化,我們勞動力不夠的時候,我們的勞動力接續,要到南亞東南亞去。我們的市場接續要到南亞東南亞去,對一些高成長的投資機會的接續,除了中國本地,我們也要到南亞東南亞去找。所以我認為南亞、東南亞是非常重要的。
國內來說,國產替代是極為重要的投資標的。整合什麼最有價值?要從供應鏈的角度考慮。所在行業要把供應鏈在中國做完整,防止供應鏈脫鉤的情況下,那個做完整的缺環就是你應該到海外去拿的東西。
如果你是二級市場基金的話,當前的情況下,這次疫情帶來特別的危機。我剛提到A股只跌了百分之十幾。美股現在也透過這兩天的上漲,離高點只跌了15%左右了。但是香港股市今天看還是比較低的,大概跌了20%。所以如果你要短炒的話,我覺得香港市場可以認真看一看。
王雲帆:好,謝謝梁總。聚焦到國內,結合國內的政策環境,比如像新基建,您如何看待新基建背後的邏輯?它是不是一個好的投資方向?
梁信軍:我們傳統的中國優勢有四點體現。第一,我們有便宜的勞動力;第二,我們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供應鏈;第三,我們有非常傑出的企業家群體;第四,我們有高效的地方政府。最近幾年又增加了兩個優勢。一個是,我們有全世界最大的中產家庭消費市場。另一個是,我們有全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市場。
所以中產消費你是肯定要抓的,不僅過去幾年是優勢,未來八年十年還是優勢。另外,中國在移動網際網路方面形成壓倒性的優勢。毫無疑問,移動網際網路以及在移動網際網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AI、區塊鏈是中國有全球戰略競爭力的優勢所在。所以移動網際網路、AI+,包括移動網際網路發展到物聯網跟區塊鏈的過程中,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投的。你可以去投應用層面,就所謂的APP層面。你也可以投基礎設施層面,我覺得都是可以的。
從國家角度來說,當前的投資除了過去的“鐵公雞”之外,如果能夠在 AI、區塊鏈、物聯網這樣的中國有戰略競爭力的行業中加強投資,未來,這個錢帶來的收益回報是可靠的。如果能夠在教育、衛生、醫療方面進行投資,那麼也可以帶來非常穩定可靠的行業增長回報。
我們講如果你去修路,你修了個斷頭路,或者你修了一個沒有人流車流量的路,那這樣的投資將來是很難收回回報的。這就是社會公共財富的浪費。但如果你在教育、公共衛生、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AI、在區塊鏈上基礎設施的投資,因為這些本身的增長速度就能夠超過M2,所以你的投資的效率是最高的。
王雲帆:好,謝謝,之前主要是圍繞產業投資。我想圍繞國內私募股權基金市場,再問您兩個問題。隨著十多年的消費網際網路紅利、人口規模紅利以及中國巨集觀經濟紅利,從2000年以後,國內的私募股權基金進入黃金15年的高增長期。但私募股權的投資,在2017年以後遭遇到了重大的挑戰。因為2017年頒佈的資管新規,讓募資難變成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到了18~19年,整個市場環境出現了一些問題,經濟進入了下行週期。到現在“新冠”又進一步的雪上加霜。就私募股權基金我想請教兩個問題,第一,我們講中國的VC主要是享受消費網際網路的成長。但中國的PE我們把它稱之為大號的VC,中國原來很少有真正的產業基金,真正的buy out的基金。那您覺得這個市場本身會往哪個方向去發展?
梁信軍:中國的私募基金過去碰到很多障礙。有兩個影響大的負面事件。第一個事件就是減持新規,大大地拉長了私募股權的持有資產時間,也就大大降低了它的IR。比如說我三年持有,第四年上市,上市了我就可以賣掉。現在規定你每年只能減持多少。導致你把投資期拉到7年、8年,最後就導致你的收益就很低了。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影響。
第二大的影響是稅收的問題。這個涉及到兩次納稅的問題,即股權基金要納一次稅,最後的投資人還得拿一次稅。假設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跟海外是一樣的,它預期有17~20%的收益。現在由於時間拉長,本來是三年一個專案到期的,現在拉長到5年了,那收益率可能只有15%了。然後還得納稅兩次,最後的收益到投資人手裡可能就只有12~13%了。這麼一個收益對投資人非常不具備吸引力。所以我覺得從戰略上來說,對這個行業發展就是非常不利。
所以從投資人和GP的角度來說,可以認真地考慮一下,充分地利用好我國的香港優勢。在香港股權類的投資是不需要納稅的,新加坡也是。所以如果未來國內的一些規定,特別是減持規定,完全不做改動的話,影響會非常大。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年來VC的頭部企業表現比PE的頭部企業表現是要好的。很多PE企業現在也開始投二級市場,都是被這些監管倒逼的一個進化方向。從當前來說,在未來的幾個月當中,我還是會強烈建議,PE、VC基金也不要老是腦子沉浸在一級市場裡面,然後去拼命抬價。現在二級市場很便宜,為什麼還要人為造價,買那麼貴的一級市場呢?
比如說我看好線上教育,線上辦公,現在線上辦公在美國二級市場很便宜啊,20倍市盈率,前兩天跌到15倍、16倍,我也買了不少,你為什麼不買呢?為什麼要用40倍、50倍,甚至虧損的情況下,你還願意出十幾億美元的估值去買呢,你不是瘋了嗎?這個邏輯得重新再思考一下。我覺得GP包括母基金都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VC會稍微好一點,中國的VC環境也相對比較好,就是能夠創新的東西還是比較多的。
王雲帆:剛才講的是PE、VC投資,還有一個問題是中國PE、VC過去這些年存量的投入已經達到10萬億左右,其中大概有80%並不具有流動性,實際上是很難退出的。那這個巨大的存量的LP退出的市場,就是我們所謂的PE二級市場,你怎麼看待這裡的機會?以及這裡面會出現大量的困境資產,尤其近期疫情環境下,這種困境資產可能都是高價投入進去,原來如果有持續的良好的經營環境、外部環境和現金流的注入,可能它也有比較好的一個成長預期,但現在一下都變成了困境資產。您覺得怎麼去解決LP存量的問題,以及困境資產的問題?
梁信軍: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是非常好的。中國在13、14年放開了債券的發行,所以13、14、15年債券發行是井噴的。其實在井噴的時候,我們就完全可以預料到今天的結果。這些債券發行時間多數為3-5年,所以我們一定能預測到從17年開始到21年這段時間,中國的債券違約率會大幅度提高,這是13、14、15年就能看到的結局。
同樣的道理,從03、04年後,特別是07、08年後的中國的PE、VC、基金,包括產業基金,井噴式的增長,特別12、14年之後,這個地方引導基金帶來的產業基金大規模的增長。那麼這部分增長的話,結合我剛才講的退出新規的問題,包括A股市場的表現問題,實際上現在這麼大的存量資產,已經對中國的金融環境的安全也構成了一定的威脅。我覺得在P2P這一塊,國家已經高度重視了。如果說現在有這麼大一塊資產完全流動不起來,是個非常複雜的課題。
所以我認為,第一,需要有市場化的創新機制,找到方法來幫助二級的股權基金讓它流通起來。它不能上市要怎麼流通?我覺得可以透過分配的創新,可以透過區塊鏈的創新,總之,要找到一個方法。第二,政府要高度重視,因為這一塊資產是中國的金融存量資產裡面非常大的一個數字,而且這個數字涉及到的公司會非常多的,甚至還涉及到很多金融機構。所以我覺得要把這個問題的解決作為我們巨集觀金融穩定的一個方面來考量,要鼓勵創新。同時也得想辦法讓他流動,或者要把存量消化掉。完全靠上市來消化,依我看不太可能。
王雲帆:好,謝謝梁總。時間原因,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您反覆提到了數字經濟,提到了區塊鏈,也提到了最近央行的這個數字貨幣發行的它潛在的重要的意義。我想問一下關於比特幣或者說數字貨幣的問題。原來我們期待比特幣是所謂的數字黃金,數字黃金是一類避險類的資產,尤其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時候,認為它會具有增值保值的強大作用。但是原來的這種想象,在這一輪疫情當中是得到了一種反證,因為比特幣大幅度下跌,並沒有實現或者滿足原來大家對它作為數字黃金保值增值作用的預期。您覺得這是什麼原因?其他的數字貨幣,未來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梁信軍:好的。第一,我覺得大家千萬不要把區塊鏈的發展等同於炒幣,炒幣是最低階的東西,而且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市場裡面還是騙子居多。過去我說99.99%是騙子,現在比例稍微少點,大概是99%,你見到100個人裡面99個是騙子,所以最好是不要碰,這是第一個觀點。
區塊鏈裡面包括這次央行發行的數字幣,我覺得最重要解決的兩個問題,區塊鏈裡面最重要的兩個問題,第一是智慧賬戶的發展,第二是智慧Token的發展。我還沒觀察到央行發行的數字幣的實際使用情況,但據我推測它應該是有智慧合約功能的、智慧Token的類別,那麼一定要有智慧賬戶,再疊加智慧Token,這樣才能完成一個數字經濟的轉型,真正促進智慧經濟、智慧金融、智慧經濟生態。所以加密幣是當中的一個環節,但加密幣並不能替代所有的智慧Token。這是我想宣告的。
第二,目前幾千個流通性的所謂的加密幣當中,是分成幾大類的。比特幣,它除了計價功能之外,是完全沒有智慧合約功能的,所以它不能直接完成交易。但是畢竟比特幣的開戶數大,目前使用者量大概要到六七千萬了,它的市值也到2000億美元左右,所以他是有群眾基礎的。
比特幣有一個吸引人的地方,它是通縮的。在未來的三四周當中,它整個發行量,即所謂的出塊量會減少一半。為比特幣的清算、結算、提供服務的這些IT的商人,他們透過系統自動產生的幣獎勵來平衡自己的成本,我們外界稱之為叫挖礦。本質是一種提供IT服務之後的補償。這樣的補償,每4年左右的時間就會減半。過去整個系統一分鐘出12.5個比特幣,現在可能只出6.25個,同樣的工作量,你的收益減半。對比法幣,這種發行收斂機制,我覺得長期來說是具備吸引力的。
為什麼黃金有保值增值的功能?也是因為你沒法人工製造黃金,你沒法把別的金屬煉成黃金。其次,你去自然開採的話,它每年的產量的增長是少於2%,這是一個黃金能夠保值的最重要的原因。不是說它因為長得黃,或者他特別重,比他重的金屬也有。所以關於比特幣,我本人還是相信他未來這種通縮功能,而且他的便捷支付功能還是有非常大的價值。
其他的幣,我建議大家要非常小心。在區塊鏈上面,相對來說,目前大家都比較認可的、有很多智慧合約寄生在上面的公鏈,就是以太坊。以太坊上面是有大量的應用的,儘管有些應用還不上臺面,比如說線上賭博、線上遊戲,但是有越來越多的好的創意者在它上面開發應用,所以我覺得以太坊是可以認真考慮一下的。
當然還有跨鏈交易等等,有那麼三、四個還是正經地在做專案的。不過大部分都是所謂的空氣幣。他們透過發幣募得的錢,1/3給交易所拿去上市,所以你看上去交易所很繁榮,1/3用於炒自己的幣,還有1/3在炒別人的幣,他們根本沒有把募資的錢拿來發展自己所說的方向。所以我認為如果你真的想投資這些加密幣,我希望你有正經的、有資質的風投能力,你去判斷髮幣募的錢是誰拿走的?這些錢最後花在哪了?看不看得到要做的方向上的具體進展?然後在這個方向上有幾個賽道,賽道里面有幾個競爭者,它處於什麼位置,再倒過來判斷它的幣值不值錢。結論是,現在大部分加密幣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我嚴重不推薦普通的投資人去做加密幣的投資,我認為只有符合資格的、有VC能力的人可以去投投。
然後像比特幣的問題,剛才你提到了比特幣大跌,比特幣的大跌跟這輪黃金的大跌有點像。為什麼?都是流動量很大。因為有大量的傳統投資人在裡面,所以他們把最容易賣掉的資產先賣掉,快速回籠現金。如果大家看的話,從1月份到現在,比特幣的價格幾乎是持平的。換句話說,比特幣3個月的回報率是0,也不錯了。我剛才提到很多股市都跌了,港股跌了20%,美股到現在還跌了15%,A股到現在也跌了10%,所以比特幣還是不錯的。因此我覺得不能只看它暴跌的那一個點。
王雲帆:好,謝謝梁總!現在整個直播已經進行了整整兩個小時,超出了我們原來一個半小時的預計,我們線上人數穩定在3000多人。非常感謝梁總對大家奉獻的精彩觀點,再次感謝梁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