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治理的第四階段

買賣虛擬貨幣
如果你經常閱讀 Prysm Group 的文章,你就會知道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治理是區塊鏈專案永續發展的關鍵。區塊鏈專案是複雜的技術和經濟系統,需要採用系統的方法來設計其架構。治理可以讓區塊鏈專案不斷創新,升級其協議,並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同時保持理想的去中心化水平。
區塊鏈治理設計有著陡峭的學習曲線。我將 2018 年以來區塊鏈治理設計的發展歷程分為 3 個階段:階段 1 :非正式/臨時治理設計。最初的區塊鏈專案,如比特幣和以太坊,沒有正式的治理設計。開發人員和其他意見領袖會引入臨時程式做出有關升級和危機的決定。階段 2 :借鑑其它治理設計。在意識到明確定義的決策流程是制勝關鍵時,專案借鑑了其它非區塊鏈平臺的投票和提案機制。階段 3 :定製化的治理設計。專案意識到區塊鏈是個特殊的新環境,開始根據第一原理從頭設計系統。
兩週前,我與律師事務所 DLA Piper 的合夥人 馬克·F·拉德克利夫(Mark F. Radcliffe)共同舉辦了一場講座。我相信我們已經進入了階段 4 :系統化治理設計階段。系統化治理設計同樣基於第一原理從頭設計系統,同時考慮到必須與區塊鏈生態系統中的其它專案相協調。不同於前三階段,階段 4 將由企業區塊鏈領導。企業用例不僅需要跨平臺開發,還要經過多年的嚴格規劃。正在考慮部署區塊鏈解決方案的企業希望瞭解不同的平臺及其治理設計是如何運作的,以便最大程度地減少不確定性,並實現其專案目標。拉德克利夫是公司證券和智慧財產權律師,為許多區塊鏈專案和聯盟提供諮詢服務。他認為,從經濟和法律的角度來看,很多現有區塊鏈產品都因治理不到位而無法得到企業採用。擁有明確的治理流程是企業區塊鏈聯盟激勵新使用者參與的最佳方式之一。實現分散式控制的共享賬本可以降低成本,讓各行各業的企業受益。但是,要想讓企業之間實現合作,提供時間、資金和專業知識來保證聯盟的執行,這就需要透明完善的集體決策。對於早期區塊鏈聯盟來說,擁有完善的治理流程會成為一大優勢。但是,治理流程的設計必須結合具體實際,否則遠遠不夠。瞭解聯盟所使用的底層技術的治理流程及其對聯盟本身的治理流程的影響也至關重要。協議和穩定幣
讓我們來思考兩個例子:協議和穩定幣。大多數區塊鏈應用不會構建自己的協議,而是會選擇基於 Hyperledger 或 Hedera 等現有協議。這些協議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來決定開發計劃、升級和使用權。如果協議本身的治理流程設計不佳,會對基於該協議構建的專案產生不良影響。例如,基於以太坊的專案花了 3 年多的時間來思考是否以及何時實現權益證明機制,並且花了兩年的時間關注社羣關於如何更改交易費機制的討論。這些專案還可以選擇採用第三方穩定幣,而不是建立自己的代幣。MakerDAO 建立了錨定美元的穩定幣 DAI。該專案計劃在接下來的兩年內解散基金會,轉而透過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來進行治理。這會帶來很大的風險:眾所周知,DAO 不僅執行難度大,而且決策效率低下。這一過渡會給那些選擇使用 DAI 的企業級區塊鏈專案帶來極大的複雜性。面對這種不確定性,企業級區塊鏈專案或能取得進步。但是,擁有一個良好的治理流程設計系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第一,我們要認識到治理設計是一個複雜的流程,涉及經濟學、法律和其它領域。就像區塊鏈專案的其它組成部分一樣,涉及多個專業領域的治理也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迭代。第二,對於潛在的技術合作夥伴,我們要像審查技術那樣嚴格審查其治理流程。僅靠投票系統來進行治理是完全不夠的。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採取更加複雜的步驟,例如,收集並傳播專家對提案的反饋,引入機制來確保及時升級以及透過明確的決策流程來實現危機治理等,讓整個治理流程變得更加可靠。
第三,面對挑戰,我們不能有畏難心理,盲目照搬其它治理流程。隨著最佳區塊鏈治理實踐的迅速發展,區塊鏈專案可以使用一些框架來儘量避免忽略基本要素的情況。一個專案的創新程度越高,現成的治理解決方案滿足其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所有區塊鏈聯盟都應該認識到治理實踐在不斷髮展,尤其應該關注治理流程的變化。成功的區塊鏈聯盟需要隨著業務、協議和聯盟的發展來調整其治理流程。CoinDesk 專欄作家斯蒂芬妮·赫德(Stephanie Hurder)是聚焦於新興技術實現的經濟諮詢公司 Prysm Group的創始經濟學家,以及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學術貢獻者。她是哈佛大學的商業經濟學博士。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