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監管現狀報告:6國法律現狀對比(附報告全文)

買賣虛擬貨幣

FinTech分析及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近日釋出了對於區塊鏈領域的ICO現狀的調查報告。

這份在今天釋出題目為“Token Mania”的70頁報告,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分析了這種新興的融資模式所面臨的監管和操作挑戰,要知道ICO已經迅速成為了領域內主要的資本驅動器。

“我們只是想要給民眾提供一個初級讀本,或許在金融服務領域涉及較深,但在加密經濟方面並不深奧”該公司FinTech策略全球總監Lex Sokolin評論該報道時表示,不過,他坦誠道並未打算提供法律建議。

總的來看,該報告只列出6個不同國家(瑞士、新加坡、俄國、中國、英國和美國)的情況,以更加全面地描繪出ICO及加密貨幣的現狀。

市場領導者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認為,瑞士和新加坡正在為FinTech和加密貨幣提供更加溫馨的環境,即將成為該領域最為領先的國家。此外,兩國已經達成意向,將在FinTech規則制定上進行合作。

在瑞士,商業是由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構(FINMA)監管,但是報告發現,加密貨幣公司不需要經過任何特定的批准或許可。根據該國法律,加密貨幣是資產而不是證券。

同樣,加密貨幣在新加坡也是屬於資產範疇,而不是需要接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監管的資金或者支付工具。該報告指出,該機構並不管理虛擬貨幣交易,只是監督其中的KYC和AML。

“由於交易所和相關公司都在紛紛遷往瑞士,他們看中的都是這裡寬鬆的司法環境。”

“新加坡也是一個類似的熱點,因為該國對於代幣發行及加密貨幣公司都比較熱衷。”

但這並不是說監管機構沒有在關注這些。

本週,瑞士政府表示正在制定加密貨幣的規則。同時,新加坡目前也正在制定一項支付框架提案(PPF),該框架將審查現有的付款和匯款條例,其中還包括虛擬貨幣中介機構。

混亂的場景

該報告認為其他國家對此並不那麼積極,Autonomous NEXT還特別指出英國和美國雖然司法活躍,但卻缺乏法律明晰度。

“我們研究英國和美國,是因為這兩個國家企業級和聯盟級的區塊鏈活動較多,而且對於加密經濟尚未明確態度”Sokolin講到。

報告指出,英國跟新加坡一樣,採取了監管沙盒的措施來協助測試新的金融產品。於是,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就對分散式賬本技術採取了觀望的態度。

報告中寫道,加密貨幣和代幣都被視為“私有貨幣”,而對於而言,發行者是基於自己對於法律的解讀來操作的。FCA曾釋出過一篇關於DLT和加密代幣的論文,儘管它並沒有約束力,但英國的ICO環境在近期或將改變。

同時,報告指出美國擁有各種各樣的監管機構,這足以讓代幣發行變得更加複雜。此外,50個聯邦州都執行著各自的規則,比如紐約州就有許可證BitLicense,而特拉華州則被稱制定各種區塊鏈法規的“美國企業之家”。

Sokolin表示美國複雜的監管意味著國內正在進行的試驗專案也在減少:

“可以看到現在有不少國家都在致力溝通彼此之間用於試驗的FinTech沙盒。在美國,美國貨幣監理署(OCC)擁有FinTech執照,但是僅限於銀行,而且還沒有開始正式實施。”

活躍的其他地區

報告指出,中國也在迅速成為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創新的活躍國家之一。

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成立了一個數字貨幣研究所,將為相關的初創公司和專案提供幫助,此外中國將代幣視為一種非貨幣的數字資產。

報告還描述稱中國已經有計劃引入FinTech沙盒,但是這裡的ICO總體而言並未受到監管。

據Autonomous NEXT報道,中國有兩百多萬的人參與ICO,儘管央行正在考慮出臺監管措施來解決高風險,並對“非專業投資者”進行監管。

“這裡的人們更加投入,”Sokolin解釋道,“儘管我們透過自己的網路得知,這裡用社交媒體廣告ICO的現象要比西方國家更為普遍。這裡是完全不同的投資環境,而在美國,人們還將ICO視為是西部荒原。”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政府似乎對於加密經濟十分開放,但是政府機構傳來的監管關注仍可以製造出十分緊張的氣氛。

“我們還沒有看出其走向——這意味著ICO在中國可以向任何方向發展,但是其中仍然讓人緊張不已”Sokolin講到。

另一方面,俄羅斯一直以來對於加密貨幣並不太熱情,未來其權威機構極有可能會將加密代幣歸為合法金融工具或者衍生品。如果政府正式承認加密貨幣,那麼它們就會接受KYC和AML監管、業務監控和徵稅。

這並不是說監管機構本身是反對區塊鏈技術的,比如報告還概述了俄羅斯銀行(Bank of Russia)是如何開展其分散式賬本專案。

作者:Jonathan Keane

編譯:共享財經姚夢迪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