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哪個環節最容易出問題?

買賣虛擬貨幣

PoS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哪個環節最容易出問題?我在之前的文章說過,2019年是PoS元年,現在回頭看應該的確是這樣的,今年熱鬧的幣似乎都是PoS的幣種,不過也只是很有潛力值得關注而已,畢竟從市值的對比來看,挺容易看出來到目前為止,PoS機制的市值仍然遠不如PoW:

所以在PoS受到熱捧的時候我們依然需要冷靜下來,聊聊PoS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我的一些思考。

一般來講,PoS的一個流程是這樣的:

正常情況下,透過抵押(鎖定)一定數量的代幣,提供所需要的伺服器,就能參與選舉了,如果選上了,就能開始“挖礦”--打包交易獲得收益。

而PoS機制裡問題哪個環節最容易出問題呢?相信不用我說大家也都能想到了,那就是“選舉驗證人”這個環節。

所有去中心化機制最容易出現中心化的地方就是人參與的最多的地方。

對PoS機制最大的質疑,也是所有使用PoS模式的人都希望能“儘量避免”的一個詞就是:中心化。

因為“持有更多的幣就能獲得更多的收益和權力”這個PoS最基本的邏輯,讓人們想當然地會覺得這是一個無法避免中心化的產物。

相比於PoW機制(比如比特幣)開發者、使用者、礦工是類似於“三權分立”的不同,PoS機制只有節點和開發者。而如果開發團隊(基金會)是持幣最多的話,那基本上就沒什麼去中心化的可能了。

而很多對於PoS的一些改進版本的DPoS、sPoS、NPoS等這些“改進版”的PoS共識機制主要希望改進的地方就是“選舉驗證人”環節,簡單來講就是BP(Block Producer ) 有多少數量、怎麼選、有多大權力等等。

比如sPoS和DPoS,因為EOS去年爆火的主網上線和超級節點競選,讓大家都對這個模式有所瞭解。而NPoS作為波卡這個熱門跨鏈專案的共識機制,最主要的目的也是讓StakiNg收益和大小節點權益分開,如果大節點得不到社羣的支援的話,權益也會下降,透過這些方式去平衡大小節點的分散,不要過於集中。

但是正如EOS在海外永遠面對著來自PoW支持者一個質疑的聲音:“EOS不過是21臺亞馬遜雲伺服器罷了”一樣,PoS在去中心化要走的路還很長。

PoS不論如何都避不開 “誰幣多,誰說話聲音大” 這個刻板印象,其實這也沒錯,一個生態裡,利益最相關的人擁有最大的話語權,似乎也沒什麼不妥。

那如果交易所也加入“比誰幣多”的遊戲呢?似乎是降維打擊了。

當然,我這裡不是說交易所會動用使用者的幣,而是交易所作為食物鏈頂層,本身與普通使用者比幣多這個遊戲就很很大的優勢。

比如EOS的節點排名情況,可以很容易看到交易所願意參與進來的話,基本上就會是主要的玩家。

在BSV被下架這件事情上,很多人就在考慮中心化交易所在加密貨幣世界權力越來越大的問題,而目前應該還算PoW主導的時代,如果到了PoS主導的時代到來之後,交易所或許權力會更上一個臺階。

PoW的幣種由算力保障了安全,並且最長鏈原則保障了共識前進方向並且不可回滾。而PoS目前最大的代表EOS可回滾可封號讓人們大呼“這還是區塊鏈嗎?”。

是啊,這還是區塊鏈嗎?當然還是的。

這就留給大家評判了,PoS比PoW看起來更人性化,也更符合人類社會的本質,有人情味一點。

但是大家更喜歡冷麵無情的PoW,把安全的責任交給冷冰冰的算力,所有交易一錘定音無法翻案,還是更喜歡充滿人情味的PoS,信任投票選出來的節點呢?

這就看各自的選擇了。

不過不管你的選擇是怎麼樣的,不管你是不是喜歡PoS,PoS的時代都快要到來了。不學習和去接受它的話,你可能會錯過下一個以太坊,可能會錯過一些漲幅比比特幣更大的機會。

當然,如果你是個堅定的位元神教的話,那也請放心,PoS機制是不會出現一個取代比特幣的幣的,但是取代以太坊是有極大可能性的。

不過,以太坊的護城河也是很深的,而且PoW+PoS的機制我認為也是比較合理的,layer1就該PoW來保障,layer2可以PoS這倒問題不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