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經過前期的灰度測試,國內首家藝術服務B2B平臺美藝加正式上線。
畫師資源有限,訂單溢位成行業痛點
2017年GDP前20城市的人均GDP均超過1萬美元,其中就包括長沙、武漢、成都、重慶、青島、南京等新一線城市,而當一座城市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時,消費者對於文化、藝術等精神層面需求將迎來爆發,尤其是80後、90後、00後對文化、藝術的需求特別強烈,打造獨具個性化的人文符號已經成為商業地產、室內裝潢、旅遊景區、文化藝術零售等行業差異化經營不可分割的部分。
面對即將爆發式的需求增長,國內的文化藝術服務提供商們似乎並沒有做好準備。
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相關統計資料,據對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5萬家企業調查,2017年,上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1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名義增長,未扣除價格因素),增速提高3.3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文化藝術服務業收入434億元,增長17.1%,與整體9萬億的營收相比,仍有極大的上升空間。
除了產業規模遠沒有到天花板之外,藝術服務行業的模式仍然秉承傳統的線下招募並交易的方式。據一位業內資深藝術工作室負責人表述,目前行業普遍存在訂單溢位的問題。由於畫師資源有限,平均每家工作室約有40%的訂單無法及時承接,只能轉介紹給其他工作室,收取一定的佣金,或者直接丟棄訂單。
解決供需不對等,要做中國首家藝術服務B2B平臺
解決行業供需資源不對等的問題,正是“美藝加”藝術服務B2B平臺成立的初衷。美藝加透過平臺化,連線需求分發方(即藝術工作室/藝術服務公司)與服務供給方(即個人畫師或更小型的個人工作室),將供給能力充分利用。
美藝加創始人黃碩表示,工作室找不到畫師來承接訂單需求,並不是因為畫師不夠,而是工作室運力有限,手下的畫師或認識的畫師數量有限。雖然可以透過行業微信群,去尋找新畫師承接需求,但由於沒有合作過,不瞭解對方的能力,為了避免較高的溝通成本及返工的風險,工作室寧可選擇轉介紹給其他工作室的方式,僅賺取少許介紹佣金。
而在美藝加上,平臺作為中間方起到擔保和監管的作用。畫師/個人工作室的資質、過往作品、服務數量、評分、評價,都將為需求分發方提供充分的判斷依據,繼而促成供需雙方的合作。同時,平臺演算法會根據打分、標籤等屬性,精準派發需求,提高服務效率。
“只有提升需求分發方的營收能力,才能使整個藝術服務行業欣欣向榮。”黃碩說。
據瞭解,在灰度測試階段,參與其中的4家工作室完成了70多萬的成交金額,平臺佣金利潤為30%。目前,美藝加平臺庫已聚集了數十家國內一線藝術工作室及相關公司入駐平臺釋出需求,入駐畫師數百人。
區塊鏈+藝術作品版權登記
除了供需資源問題外,藝術服務行業還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即版權問題。
商業藝術服務所產生的作品,不同於一般可交易的藝術品。以壁畫為例,作品一旦完成即固定在建築上,其有形資產的所有權就發生了轉移,壁畫的著作權如何界定,必須在供需雙方簽訂服務協議時,明確規定需求方對藝術作品擁有使用權還是所有權。而畫師或工作室,在法律及版權領域維權意識不強,導致侵權行為時有發生。
另一點來看,當前藝術作品的版權登記流程相對繁瑣,耗時久、費用高。
根據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給出的版權登記流程,作者、其他版權人或者版權委託代理人向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提交登記申請材料,並繳納相應的費用後,經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受理、審查,對符合註冊要求,申請材料齊備的美術作品發放著作權登記證書。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版權登記期限自版權保護中心受理版權登記後的三十個工作日內完成。美術作品版權登記的費用通常為300元。
美藝加正在開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版權登記,實現“一秒”存證,為藝術作者們提供高效的版權確權服務。同時,美藝加也將為所登記的作品提供交易平臺,供需雙方可透過平臺,便捷完成作品版權的租用或轉讓。電子合約將在區塊鏈中記錄每一筆交易的過程,且永不可篡改,加固版權證據,為藝術作者提供更好更便捷的版權保障。
隨著人均GDP的增高,人們在文化、藝術等精神領域的消費體量將呈現指數級上升。“這是一個有待開發的萬億級市場,美藝加要做的事情,就是讓這個新藍海能夠儘快釋放。”黃碩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