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前:資料治理走在前,不唱數字時代“空城計”

買賣虛擬貨幣

算力說

姚前先生畢業於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和計算機系,取得工學博士學位,是第一任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後調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科技監管局局長,被譽為我國金融體系中最瞭解加密資產與區塊鏈的領導之一,他在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突破口構建的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體系裡的諸多創新型觀點備受市場關注。

目前區塊鏈技術發展仍未大規模鋪開,在底層與應用層隱私保護、資料治理技術研究亟待深入。而資料治理缺位反向會制約未來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效率與質量。姚前先生近期在該方向有很多開創性思考,算力智庫特整理以饗讀者。

8月6日,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做客對話某訪談節目圍繞“數字治理”帶來了最新觀點。

1

資料資源量級將爆發式增長

姚前指出,基於區塊鏈的可信資料是高質量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如果數字時代的資料不可信,那麼所有的數字化建設都是空中樓閣”。他建議要嚴把區塊鏈入口,防止大量垃圾資料和低價值資料上鍊。

從治理的角度出發,姚前此前7月在騰訊直播講堂中提到類似觀點。姚前指出目前區塊鏈技術存在效能問題、隱私保護、安全問題、治理缺失、互操作問題五大不足之處。

治理缺失一,表現在社羣面臨重大決策事件時,如何讓社羣參與進來。以某種機制形成社羣意見,最終在區塊鏈上表達出來。

二、表現在如果缺乏治理機制,只能透過軟分叉或者硬分叉解決問題,最終將導致混亂和分解。

無序的狀態使區塊鏈運作低效,與新技術降本增效的初衷相背。而資料治理在確保資料的準確、適度分享和保護方面大有裨益,有效的資料治理計劃可以透過改進決策提升資料質量與運作效率。

2

如何邁進“可信化資料化”時代

當前,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尚處在早期,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也為監管提出了全新的命題和挑戰,為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引導這一中性技術落地產業,賦能實體經濟,姚前給出了具體建議:

首先,設計適應性的頂層政策。立足數字中國建設目標,開展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系統性地編制區塊鏈發展總體方案、路線圖、任務單和時間表;由政府主導、有組織定向的開展區塊鏈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推動協同攻關,構建新一代的數字技術生態體系;深化政企共建,走出一條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

其次,監管與自律並重,探索公共部門與市場協同創新的機制。數字基礎設施是準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和正外部性,同時又具有高度的技術性和創新性,必須依靠大眾創新,競爭擇優。治理要寬嚴相濟,建設要激勵相容,要探索公共部門與市場協同創新的新命題。

最後,要牽住區塊鏈“資料治理”的牛鼻子。區塊鏈具體應用宜先從資料存證、共享入手,這是務實的策略。考慮到技術前沿在公有鏈,應該支援公有鏈的研究。基於現實環境,聯盟鏈或許是應用落地的較優選擇。要加強國產密碼演算法的應用和創新發展,以保障我國區塊鏈安全可控。

姚前特別指出,當前最重要的是提倡區塊鏈的高質量發展。為此,需要加強鏈上和鏈下的資料治理,建立有效的區塊鏈治理體系。正如其在7月直播公開課上提出的,應用在蓬勃發展,但程式碼抄襲現象嚴重,很多單位就複製了一個開源的東西改了改引數,作為自己的一個包裝,當作自己的獨門秘籍來用,共識的方向、隱私保護的方向、安全的方向、跨鏈的技術,這些技術研究還是需要進一步深入。

算力畢智,一葉知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